清谈红楼:这样的细节不“细按”怎么能品出“趣味”?

鲁焕清

<h3>  曹公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有一句话:“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这“荒唐”说的是石头之来历,但这“细按”而品出的“趣味”,几乎通贯整部小说,并不是那块通灵的“蠢物”所独有。你随便翻开哪一页,那妙趣、奇趣、意趣、生趣等各种各样的趣味都会扑面而至,比如第五十一回的这一段:</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正说时,人回大夫来了。宝玉便走过来,避在书架之后。只见两三个后门口的老嬷嬷带了一个大夫进来。这里的丫鬟都回避了,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有一个老嬷嬷忙拿了一块手帕掩了。</font></h3> <h3>生病了,请个医生来瞧瞧,这本来是很平常的小事,完全可以忽略不提或者一笔带过。但曹公不然,偏偏不厌其烦地叙述了整个过程,将晴雯生病的起因写得那么的富有意趣,将医生看病后开出的药方写得那么的充满奇趣,而且还将医生瞧病的过程写得那么的细致有趣。</h3><h3><br></h3><h3></h3><h3>上面那段简洁的叙述,出现了不少的人物,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避。”他们都在“避”。</h3><h3><br></h3><h3>宝玉在“避”,听说“大夫来了”,他立即“避在书架之后”,既不在看病的现场露脸,又不避到很远的地方;</h3><h3><br></h3><h3>丫鬟在“避”,那里面所有的“丫鬟都回避了”;</h3><h3><br></h3><h3>晴雯在“避”,她的避与众人不同,只从“大红绣幔”中“单伸出手去”,让大夫隔着帷幔来搭脉诊治,不让他看到自己除手以外的其他部位。</h3> <h3>从这些“避”的情形中,读者很清晰地读到的都是同一个“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数。为了这个不可逾越的礼数,连那些不用回避的老嬷嬷也在旁边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工作:她们先是“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让“那大夫”见不到病人的脸;再是在“那大夫”瞧过晴雯的手之后,“忙拿了一块手帕掩了。”这服务是多么的细致入微。</h3><h3><br></h3><h3>你在阅读小说前八十回的时候,这些关于大家礼数的细节随处可见:第二十回,贾芸接了任务带花儿匠去给大观园种树,那老嬷嬷便奉凤姐之命交待姑娘丫鬟们“严禁些,衣服裙子别混晒混晾的。那土山上一溜都都拦着帏幙呢,可别混跑”;第五十一回,即便是那大夫给睛雯瞧好病后出去,李纨也早已是“遣人知会过后门上的人及各处丫鬟回避”,让他只见景致不见人。</h3> <h3>在这么多刻意“回避”的人当中,还有一个最有趣的人,就是那位大夫。按理,你既然来给病人诊治,那就不但不用回避,更还得好好细瞧才是,但“那大夫”不然。当他看到晴雯手上的指甲时,他竟然立即做出了一个“忙回过头来”的反应。为什么?因为晴雯的那“两根指甲”实在太惊艳了!以至于让他不敢直视。</h3><h3><br></h3><h3>晴雯的那“两根指甲”为什么会吓着了他?一是奇。那指甲的长度足有“三寸”,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清朝有身份的女人喜欢留长指甲,但能够留到如此之长那也算是罕见的了。二是美。指甲上面还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这不是现在女孩中颇为盛行的“美甲”吗?难怪他会误以为那怡红院是女子的闺房、而病人是位身份显赫的“小姐”呢。</h3> <h3><br></h3><h3>林语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晴雯的头发》,形容她被王夫人驱逐时那“一堆乱发及衣冠不整,衣纽不扣”的样子有着“小品文一派的打扮”。而晴雯的这个指甲,其意蕴更是完全超过了她的头发,它不但很好地照应了第五回所给予晴雯判词中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身世命运,更为第七十九回的那个高潮细节作了伏笔:被驱逐出贾府的晴雯,重病中看到私自来探视的宝玉,便在病床上“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和自己“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一起交给了宝玉,并哭着对宝玉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font color="#167efb"><b>这时候的那个指甲哪里还只是指甲,分明是晴雯那滴血的深情和心有不甘的任性!分明是晴雯对曾经“担了虚名”的“越性如此”的最后抗争!</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注:图片引自网络。</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