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奕含</h3><h3>地点:韩国京畿道义王市</h3> <h3>核心提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公共厕所是展示其风貌的“门面”,是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记,不仅体现了城市文明素质的高低,也间接反映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自2015年推进“厕所革命”以来,“高级厕所”和“旅游厕所”虽然屡见不鲜,但市民经常使用的普通公厕还是存在脏、乱、差、臭等现象。反观近邻韩国,普通公厕虽不算富丽堂皇,甚至因人流较大或年久失修而略显老旧,但始终干净、整洁、无异味。笔者在韩研修期间,曾在韩国京畿道义王市的一个偏僻小镇参加活动,那里的公厕虽然狭小,也能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的状态。这不禁让我陷入思考:韩国的公厕为何始终不脏不臭呢?</h3> <h3> 一、韩国实施“厕所革命”的历程和现行公厕管理体系。<br></h3><h3><br></h3><h3>1986年和1988年,韩国分别以汉城亚运会和奥运会为契机,由中央政府和汉城市(即首尔市)为主导,开展他们的“厕所革命”。大量新建公共厕所,改造旧厕所。并将原有的旱厕全部改成水侧,但原始的上下水系统很难满足实际需要。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本世纪初期,韩国中央政府以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为契机,积极发动各地方政府及社团团体,将“厕所革命”的重点放在健全配套设施和提高市民素质上,提出了建设“最美厕所”(beautiful toilet)理念,但效果也不是十分显著。近年来,韩国通过设立具体标准等手段,以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为主导,将“厕所革命”推向了全国。再次提出了将“美丽厕所”向“绿色厕所(green toilet)”目标转变。</h3><h3><br></h3><h3>目前,韩国的公共厕所以密歇根州立大学学者洛伊·潘查斯基(Roy Penchansky)和威廉·托马斯(J William Thomas)提出的五维度测量法(Five Dimensions of Access)为建设标准。即可获性(Availability)、可达性(Accessibility)、可承受性(Affordability)、可适合性(Accomodation)和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可获性,是指提供丰富的厕所资源;可达性,即能在合理时间内找到公厕;可负担性,即少付费或免费;可适合性,即健全妇女、老人、小孩儿、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的配套设施;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即干净、无味,提供基础服务性卫生用品。2005年,韩国参与签订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协议书》,又因于2011年被评定为缺水国家,所以在厕所建设标准中新增了环保一项(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以上统称“5A+1(E)”标准。<br></h3><h3><br></h3><h3>2004年1月,韩国通过《公共厕所法》,从法律上详细规定了公共厕所的认定和管理,使其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制定了相关法律的国家。2017年12月,韩国行政安全部颁布法令,从2018年1月1日起取缔公厕垃圾桶,不断完善公厕的管理。</h3> <h3>二、韩国的公共厕所为什么能保持干净整洁且没有异味。</h3><h3><br></h3><h3>厕所干净整洁,光鲜亮丽,却不一定无异味。那么为了保持厕所干净整洁,且无异味,韩国是如何做的?</h3><h3><br></h3><h3>(一)培养了公厕管理者的能力,所以管理素质相对较高。厕所管理者包括厕所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厕所保洁人员。一是注重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政府邀请了专业人士为厕所管理者讲授厕所建造和设计美化理论,重点加强对保洁人员的业务培训。除政府管理的公厕外,酒店、商场、餐馆等开放性私有厕所也列入培训对象。韩国“厕所市民联合会”认为,全国两万多间公厕,四千多万使用者,而厕所管理人员主要集中于地方政府、高速公路集团、公园管理公司等,共计680人左右,这比教育四千万韩国人更有可行性。二是注重规范标准,加大投入。统一厕所管理标准,制定厕所合格认证体系,建立清扫管理实名制度,公开检查清单,明确保洁人员、清洁事项、管理人员,每天对清扫表格内容进行检查,并为开放性厕所(opened toilet)提供卫生用品保障和补助。以义王市为例,义王市共有公厕32间,开放性厕所13间,虽然保洁人员只有11人,但工资相对较高。以2018年义王市为例,公厕保洁人员人均月工资2,878,788万韩币(折合17,417元人民币),高出韩国最低月工资标准(1,469,600韩元,折合8891.32元人民币)将近1倍。另外,义王市每月为每个开放性厕所提供50,000韩币(折合301.3元人民币)的卫生用品和100,000韩币(折合608.7人民币)的资金补助,2018年度此项投入共计23,400,000韩币(折合141,051.1元人民币)。三是注重严格要求,注重细节。定期向保洁工人发放清洁手册,详细说明清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每个细节清洁到位。义王市政府大楼的保洁人员,连厕所内的瓷砖缝隙都会进行细致清理。据义王市公共卫生课介绍,对人流量较大的公厕,实行清理次数弹性管理制度,根据人流量调整清洁频率,所以初来韩国的中国男性经常碰到保洁阿姨不敲门不提醒,推门而入的尴尬场景。2018年,韩国对相关法令进行了修正,现要求异性保洁人员清洁公厕时,需在入口的明显位置摆放“清扫中”或“维修中”标示牌,以尊重使用者的人权和隐私。<br></h3><h3><br></h3><h3>(二)完善了公厕的配套设施,所以“人性化”服务水平相对较高。一是齐全的设备配置。如配备阻止连接化粪池的下水管道除臭设备、有效的通风系统、安装自动除臭功能的马桶等,有效减少异味的产生。二是人性化的“小细节”。如为防止男性小便易溅出问题,小便池里会画有一只苍蝇,让男性在游戏的同时注意小便的文明卫生。为方便习惯蹲厕的游客,在人流较多的公厕配有蹲位,蹲厕隔间两边装置扶手,以方便身体不便之人。为方便独自带婴儿的母亲,每个厕所都有一个隔间专门设置8个月以下婴儿使用的座椅,方便母亲在视线范围内照管婴儿,解放双手。为防止人们在上厕所时需要帮助或出现意外,每个厕所隔间还配备了报警设备,可随时呼叫厕所管理部门。这些细小设计,不仅可以解决因不方便带来的卫生问题,还体现了韩国“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三是“第三卫生间”的设置。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包括女儿协助年迈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情况。韩国大部分公共厕所都配备此种“第三卫生间”,解决了特殊人群如厕不便的问题,也是韩国厕所的一种人文关怀。</h3><h3><br></h3><h3>(三)提升了公厕使用者的行为,所以如厕习惯普遍较好。一是从小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如作为韩国厕所革命的先锋城市水原市,在小学、初中、高中通过挂标语、讲故事、放动画等方式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公厕,还专门制作了教育型动画片和40多幅文明如厕的宣传画。二是用心制定宣传标语。韩国推进市民素质中央委员会(Cultural Citizen Drive Central Council)最初阶段制定的全国性宣传标语是“请文明使用厕所”,第二阶段将宣传标语改成“请不要让保洁阿姨难过”,现在多使用“美丽的人留下美丽的痕迹”,初衷是让公厕使用者心理上的受到道德“压力”,促使其注意在外的公共行为。国家行政安全部也绘制了通用的规范厕所行为的宣传图片,由各地政府自行印制,贴于厕所隔间的门后。三是社会团体的有效支持。除了借由世界杯成立推动市民素质中央委员会,作为民间团体的厕所市民联合会(Citizen’s Coalition for Restroom)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此联合会从管理者到工作人员等全部由志愿者担任,仅三年时间便壮大到600多人。</h3><h3><br></h3><h3>(四)新出台了废除卫生纸篓制度,所以厕所异味问题普遍较少。1988年,韩国政府将大部分的公厕由蹲便换成了坐便,旁边配有垃圾纸篓,并张贴海报宣传,培养市民将废弃卫生纸扔进垃圾篓的习惯。2017年12月,韩国行政安全部颁布法令,从2018年1月1日起,取缔公厕卫生纸篓。学校、商场等民间建筑底面积超过2000平米并内设公厕的建筑物均适用于此法。从卫生的角度来说,使用过的卫生纸携带了许多病菌,丢在垃圾桶里没及时处理,会通过空气弥漫在空中,迅速传播和繁殖,由此引发一系列疾病。使用过的卫生纸长期放置在垃圾篓,不仅有卫生问题,更是造成厕所恶臭的重要原因。为了与此政策配套,公厕还被要求使用易溶于水的卫生纸。一般我们使用的纸巾大多为湿韧强度较高的卫生纸,扔进马桶容易造成堵塞。所以韩国公厕一律使用政府提供的湿韧度较小的卫生纸。此种卫生纸薄且便宜,能30秒内溶于厕所,多为废弃牛奶盒等薄制纸盒循环利用制成。既减少卫生纸的开销,又达到了环保的效果。如义王市政府提倡将喝过的酸奶或牛奶盒收集送给政府,政府则提供现金或卫生卷纸等作为奖励。另外,女性卫生用品也设有专门的带盖卫生用品废弃回收盒,装于隔间墙上,半封闭式的废弃回收盒也有效防止了废弃物散发的难闻异味。</h3><h3></h3> <h3>三、“韩国经验”对我们推行“厕所革命”的启示。</h3><h3><br></h3><h3>(一)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厕所革命”。一是利用社会力量解决资金问题。除了争取上级资金外,应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加入厕所的改建工作。如义王市的许多公厕、小型垃圾地下自动化运输站和小学等公共设施都由房地产企业捐赠。大多企业会主动询问政府需求,根据政府意见建设公共设施。“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社会企业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体现。二是利用社会力量加入厕所文明建设中。可利用现有社团组织,或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召集的志愿者,积极开展“厕所文明”建设志愿活动,通过文明劝导、卫生清洁活动等,大力宣传文明使用公厕等理念,提高文明素质。如韩国厕所市民联合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大多来自家庭主妇、教授、公务员、公司职员等,成为韩国厕所改革的中坚力量。</h3><h3><br></h3><h3>(二)加大宣传和培训,创建“厕所文明”。一是可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中加入“公厕文明创建”内容,增加公厕数量的同时,也需大力提升市民的厕所文明素质。政府建设改造文明的厕所,市民也应该文明地使用厕所,改掉如厕陋习。如使用公厕卫生纸时,习惯性扔掉最外面一截;用手的按钮却爱用脚;使用马桶时习惯于站在上面等。公厕的使用容易出现“破窗效应”,如果前面的人使用不干净,后面的人会更不愿意文明使用厕所。市民的文明素质应该与城市的文明相匹配。二是鼓励在学校、企业、机关开展公厕文明宣传活动,宣传“厕所文化”,不断提升市民的社会公德和现代文明意识。三是对厕所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培训,设定厕所清洁标准。定期举办“最美厕所”比赛,对评选出的最佳“最美厕所”进行奖励,并广泛宣传。</h3><h3><br></h3><h3>(三)改变传统观念,打造特色“厕所”城市。厕所除了是关系生活的基础设施外,它也可以是一种另类的旅游资源。“解忧斋”是韩国水原市的著名景点。它原是厕所革命先驱者、前水原市长沈载德先生的住处,现为世界唯一一座厕所博物馆。它不仅是游客的观光景点,也是厕所文明教育基地。除了厕所博物馆,水原市的公厕也是旅游观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每一个公厕,都是旅游疲累时的临时歇脚处,是和风景连为一体的第二道风景。每一个厕所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特色。公厕不一定只能躲在街角的隐蔽处,它也可以有漂亮的时尚包装,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干净、卫生、整洁、时尚、美丽、环保的公共厕所,也可以成为我们绿色环保城市的另一张“特色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