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下的村落

古月生

<h3>  在中国最现代化的一线城市深圳,高楼林立,华宇耸云。入夜,又是万家灯火通明,楼廓霓灯闪烁。印象中,几十年的大拆大建,城池应似一个新娘,除新郎的吻迹和被撩散的鬓发外,更显其妩媚楚楚,玉之无瑕。</h3><h3> 然尔,深入下去会发现,深圳(概意)曾不止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它的发展,有政治机缘、历史责任,还有其自身的中华文化底蕴。象毛泽东曾比喻:蛋与温度,外部条件与主要因素之关系。肯定地说,深圳是蛋,有了温度才能孵出鸡。</h3><h3> 在深圳的腹地有一个叫观澜版画村的地方,竟藏着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村舍幢幢排列有序,村舍两头,各立碉楼一座,高五丈余,分五层,四周设枪眼,主要对付匪害。</h3><h3> 说这凌氏家族,族谱记载:是清年代,凌氏四兄弟从河北省关县辗转迁徙到此地,在这叫大水田的地方置田兴业,繁衍后人。</h3><h3> 从不高的平房造型,和约有四合院房的格局,仍有长江以北的房屋影子。但它也融合了南方房屋的特点。当地人说这是客家文化。</h3><h3> 忽悟:这“客”家的客,是来客之意。查了“客家人”的发源,都源于河南这中原大地,几百年前辗转迁徙到惠州、梅州、泉州、赣州、汀州等地。当地人把移民叫客家。数百年后宠大的南移移民成为一大族群,不愿繁叙,都自诩是客家人。</h3> <h3>  空中鸟瞰,客家人的房屋排列有序,前后左右无碍,中间有一场地。门前屋后,沟渠相连。这在农耕时代,只有同族人才能有序规划,村两头的碉楼为防匪患。</h3><h3> 看得出:同村皆同族,同族亦同心。</h3> <h3>  客家古民居地为凌、陈两家,分立宗祠,记载数代家史,族谱亦为一列。</h3> <h3>  现在的参观地,己将居民迁出,让人回忆先民的生活。深圳政府出资整修了路渠,房屋是原样的,先民用石灰、黄土、沙石夯筑而成,三百年的风雨,可见结实。</h3> <h3>  村头戏场边的菩提村,与村同龄。</h3> <h3>  “一心向党”,时代的标语。</h3> <h3>  客家人的古戏台,远比内地的大,可能是为舞狮用的。</h3> <h3>  静谧的石巷,常遇写生的画手。一问,是深圳艺术学院的美术学生。</h3><h3> 他们象一只只的小蜜蜂,在这园内,各自吸吮韵味十足的花蜜。</h3> <h3>  这是香蕉吗?</h3> <h3>  油菜花盛期己过,棵棵挂籽。</h3> <h3>  园道,扶桑叶绿花红,草莓溢香。</h3> <h3>  游了这客家古村,悟得深圳之发展,与厚重文化根基有关联,否则可能是海市蜃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