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商

熊利民

<h3>最近网上关于情商的文章很多,尤其是蔡康永的《情商课》火了之后,大家开始特别的关注这个话题,或许是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大家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和社群生活了吧。<h3>这两天LP情商的专业测试题,还是收费的,九块九的费用倒是不贵,我们也就认真的做了个测试。</h3><h3>坦率的说,我觉得测试的结果还是靠谱的,和平时对自己的认知差距不大。其对测试结果的分项分析还是能提高对自己的客观认知的。之后我们就这个话题开展了一场家庭讨论。</h3><h3>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是决定情商的五个方面。很多人可能认为能良性的处理相互关系是情商高的表现,当然从功利的角度看,确实如此。但我觉得能够有效的自我意识才是最终目的。</h3><h3><br></h3></h3> <h3>人一般分为几种类型:其一、无法认知他人情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缺根筋,这种人可能人缘差,但他的幸福指数其实是不低的,或许全世界都觉得他不好,但他能自得其乐;其二、能认知他人情绪,但无法自我控制,所以也就无法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了,这种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暴脾气吧,这种人的幸福指数其实是最低的,生命中会有太多的抱怨和冲突,一句话,伤肝;其三、具备良好的认知他人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这种人一定具备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的能力,他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也会是一个能得到尊重的人,但是,长期的、过度的情绪控制也会导致其内心的幸福指数降低,但这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四、就是在第三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这种人能感知外界的喧嚣、赞美和嘲笑,但都能一笑而过,或许他的相互关系不是最好的,但他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h3>总之,一句话,情商的修炼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而是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h3><h3>还有,我觉得情商应该是一个和年龄有关的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情商测试和培训中都没有年龄阶段的区别。</h3><h3>试想一下,十岁以前,你无法认知他人情绪很正常吧,但十岁后还这样,大家就会觉得你傻了;三十岁前情绪控制不够,可以理解为年轻人的血性,但四十岁还这样,人家就会觉得你修养不够了,六十岁还不能控制情绪,那么注定是抱怨、愤怒、仇恨伴你终身。</h3><h3>所以,在我看来,情商其实就是一种修行,目的是让自己幸福,情商低的人,常常会以我就是这种性格来自我安慰,但其实,终究惩罚的是他自己。</h3><h3>给到了狗日的五十的自己,好好修炼下情商!</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