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新拉纳克 - 苏格兰小镇游记</b></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首府爱丁堡附近,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镇 - 新拉纳克 / New Lanark 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这个苏格兰小村镇位于克莱德河谷,依山傍水、丛林环绕,从高处望去,宛如隐匿在山间里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200多年前著名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者 - 罗伯特.欧文,就在这个风景秀美的村镇里一座棉纺厂进行了25年的空想社会主义实验。</p> <p class="ql-block">令人有些诧异的是:这位早期社会主义者,和体现他思想及实践的乌托邦小镇,在当今以西方价值观主导的世界里仍被尊崇,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2001年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简述中介绍:“新拉纳克是一个18世纪的小村庄,坐落在一个壮美的苏格兰风景中,慈善家和乌托邦理想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19世纪初塑造了一个模范工业社区。壮观的棉纺厂建筑,宽敞而精心设计的工人住房,以及有尊严的教育机构和学校,更加证明了这才是欧文的人文主义。”</p><p class="ql-block">乌托邦社会主义先驱的真正“初心”,是他们所主张并实践的人文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从未被他的诞生之地遗弃。</p><p class="ql-block">最近国内一个多年一直有争议的“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被央视高调播出,似乎成了和“小岗村”VS的热点,更引起我“乌托邦”寻根探源的兴趣。</p> <h3>湍急的克莱德河水是当年棉纺机械的最好动力源。</h3>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新拉纳克村的棉纺织厂于1786年,由棉纺工业的先驱,近代工厂之父:理查·阿克莱特(Richard Arkwright)和后来成为欧文岳父的一位纱厂商人: 大卫·戴尔(David Dale)共同创建。</p><p class="ql-block">他们在考察了新拉纳克后,认为利用当地湍急的克莱德河水作为动力,可以修建水利纺织厂;阿克莱特坚信采用他发明的水力纺纱机,这里必将成为苏格兰的棉纺工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后来,一位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轻人 - 罗伯特·欧文进入了大卫.戴尔的家庭,成为了他的女婿。</p><p class="ql-block">大卫.戴尔于1799年将纺织厂及周边的土地、村庄全都卖给了包括他女婿在内的合伙人,总价值6万英镑。</p><p class="ql-block">从此,欧文成了纺织厂的管理者,他不仅保持了岳父慈善家的作风,而且对工厂的经营管理和社区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欧文成为当时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和有影响力的社会改革者。</p> <h3>这栋三层小楼是欧文当年的旧居。</h3> <p class="ql-block">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鼎盛期,一方面,资本和财富快速膨胀,另一方面,工人们的生活境遇却很悲惨,劳资矛盾日益加剧。</p><p class="ql-block">对被压迫者充满同情,同时满怀理想主义热情的欧文,决定在自己位于新拉纳克村的工厂进行改变社会不合理状况的试验。他希望这样的改革既有利于工厂主,又有利于工人。</p> <h3>这栋楼是当年的工人宿舍。</h3> <p class="ql-block">欧文接管棉纺厂后,本着劳资合作和人文主义理念进行变革: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生活居住和工作条件,设立厂办商店向工人出售比普通市场价格便宜的日用品............</p> <p class="ql-block"><b>欧文的人性化企业管理 - “无声的督促”</b></p><p class="ql-block">他强调人性化管理,废除惩罚,采用无声的督促,根据工人在工厂的表现分为:恶劣、怠惰、良好和优质四个等级,用一个木块的四面涂上黑、蓝、黄、白分四色表示。</p><p class="ql-block">每个工人的前面都有一块,部门主管根据工人的表现进行考核,厂长再根据部门主管的表现对部门主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摆放在工厂里的显眼位置上,每人目光一扫,就可以知道对应的员工表现如何。</p><p class="ql-block">刚开始实行这项制度的时候,工人表现恶劣的很多,而表现良好的却很少。但是,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中和自尊心理的驱使下,表现恶劣的次数和人数逐渐减少,而表现良好的工人却不断地增多。</p><p class="ql-block">为了保证这种考核的公正,欧文还规定,无论是谁认为考核不公,都可以直接向他进行申诉。</p><p class="ql-block">这种无惩罚的人性化管理,在当时几乎是一个奇迹。同时,部门主管考核员工,经理考核部门主管,辅之以越级申诉制度,开创了层级管理的先河,也有利于劳资双方的平等沟通和矛盾化解。欧文的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厂增加了利润,工人生活得到改善。</p> <h3>这是当年欧文投资修建的学校。</h3> <p class="ql-block">这是欧文为职工开办的幼儿园。</p><p class="ql-block">他认为: 儿童从小就应该接受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如果人在幼小时就懂得仁爱、宽大的原则,秉持公平、正义,长期坚持,就会养成公正、坦率、诚恳和仁慈的品行和习惯。因此,欧文为村里年幼的孩子开办了幼儿园,这是英国也是世界第一所“厂办幼儿园”。</p><p class="ql-block">欧文要求,只要小孩子能够走路,就可以把他们送到幼儿园来。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历史、地理、自然,唱歌跳舞。</p> <h3>明亮的教室和地球仪等教具,都是按原样复制摆放的。</h3> <p class="ql-block">欧文反对雇用9岁以下的童工,但主张孩子们可以边工作边接受教育,这大概也和他本人曾做过童工的经历有关。</p><p class="ql-block">他投资开办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免费为工人子女提供入托和上学。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历史、地理、自然,唱歌跳舞。他挑选老师的标准是:未必多么有智慧,但是一定要和蔼、有耐心、爱孩子,不骂人。</p><p class="ql-block">欧文认为孩子应边玩边学,而10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通过读书来学习,应该用视觉教具来教。因此,当时的教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教具和拼图。如今的教室依旧保持原来的特色,黑板前方是彩色的算盘,角落里搁着巨大的地球仪。</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到学校,要穿免费提供的统一校服。</p> <p class="ql-block">欧文在新拉纳克村的25年,是他人生中最成功的时期,他把新拉纳克村改造成了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小镇,并在试验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合作社会主义思想体系。</p><p class="ql-block">1823年他提出按照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原则,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新理性社会:共产主义合作新村计划,试图让他的理想更大规模地变为现实。然而,欧文没有能力说服英国其他雇主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拒绝雇用童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 而他特立独行导致他在本地越来越不受欢迎。</p><p class="ql-block">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离开英国,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还有百余名志同道合者,来到美国。他认为: 同英国相比,美国少些保守,是一个“新的世界”。欧文在印第安纳州南部沃巴什河岸边,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并投资创建了一个完全新型的“世外桃园”——“新和谐公社”</p> <p class="ql-block"><b>短命的"新和谐公社"(New Harmony)</b></p><p class="ql-block">1824年,欧文到达美国,受到广泛欢迎,从来没有一种重建社会的思想受到如此礼遇。美国众议院两次请他演讲,门罗总统及当选总统亚当斯都到场聆听。欧文花了十五万美元在印第安纳买下三万英亩大的“和谐”之地,它原为一群德国移民的聚居区,现将其改名为“新和谐”(New Harmony),聚集了八百人,开始建立他美好的公有制社会。在“新和谐”里,决策民主,财产公有,所有人在公有店铺中各取所需,并实行公费医疗。一百二十个小孩免费食宿、接受教育,文化生活也很丰富,还有自己的乐队举办音乐会。</p><p class="ql-block">但好景不长,虽有不少杰出人物加盟,但成员间观点利益各不相同,关于财产的使用争吵不断,生意亏本,还有人贪污。民主的议会不管用,常常不得不由欧文本人或他指定的委员会来专断。不到一年,欧文就开始被迫出售财产来维持生计。公有的新和谐小镇逐渐被分成私有的小块土地,私营店铺也出来竞争,一切似乎回到了从前。不到三年,“新和谐公社”彻底瓦解,宣告破产。美国各地其余十八处欧文式试验地也均以失败告终。</p> <p class="ql-block">欧文以其仁慈的初心,倾尽家产,为探索人类自由,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不懈努力。虽然他的试验并未成功,但所追求的精神,值得世人崇敬和纪念,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珍贵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