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在精神家园—探访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

詹念

<h3>(部分文字和历史照片来源于网络资料)</h3> <p class="ql-block">  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是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秘密帮会——洪门(又称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的海外分支,致公总堂位于旧金山华埠36 spofford street,这里成为致公人的共同精神家园,探访此地是我作为中国致公党员之夙愿。</p><p class="ql-block"> 当时海外洪门的宗旨在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共济互助性质的组织,关注民族的独立富强和互助共济。而现在的中国致公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政治体制内,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所认可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政党,现任主席万钢。致公党国内现有成员约7万多人,但出自同一渊源的海外洪门,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团,两者有着共同精神谱系——爱国奉献与致力为公。</p> <h3>  洪门是在明末清初发源于福建云霄县的秘密帮会,致公堂是洪门的一个海外分支机构,他们一致的对外称曰“天地会”或“红帮”,对内则称洪门。洪门由于没有文字记录,创始目的有不同提法,有保护汉族文化和根基的“汉留”说,也有反清复明之说,但根据专家考证洪门最初是互助共济性质,和福建结拜异性兄弟习俗有关,随后提出反清复明的政治口号,洪门主要在福建、广东及长江流域一带活动,随着淘金热,这些秘密会社组织逐渐蔓延至南洋及美国各地。</h3> <h3>  清末檀香山和美洲华侨中的天地会组织,始创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后流传到美洲,总堂设于旧金山,纽约、芝加哥等地均设有分堂。初由广东三合会首领逃避清政府捕捉,流亡海外而设。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互助互济”相号召,当时统计旅居国外华侨之中有超过90%以上加入洪门,美国洪门以“安良堂”和“致公堂”两大堂口最大。</h3><h3> 海外洪门后来仿效境外组织做法,有一套视觉识别,有洪门的Logo(是圆规和直尺组成),有趣的是这个标志和世界范围秘密组织共济会完全一样;洪门英文译名是“Chinese Free Masons"也和共济会一样,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国自由石匠组织”。<br></h3><h3><br></h3><h3><br></h3> <h3>  1904年(光绪三十年)孙中山为联络华侨而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接受“洪棍”(洪门三把手,掌管执法)之职。旋赴北美,在总堂大佬(会长)黄三德支持下重订章程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实行会员总注册,试图使其成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团体。1905年由爱国华侨司徒美堂任总监督。1911年(宣统三年)曾与同盟会联合组成洪门筹饷局(对外称国民救济局),筹款支援辛亥革命。后发展为中国致公党的前身。</h3> <h3>  1923年,10月10日致公堂总部在旧金山召开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由旧金山洪门致公堂发起,决定组织致公党,通过《党纲草案》,成立了筹备委员会。</h3><h3> 在陈炯明的协助下,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转型为中国致公党,陈炯明并首任该党总理。</h3><h3>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并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1931年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在香港设立致公党总部。抗日战争开始后,致公党号召党员抗日,并发动华侨积极支持祖国抗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部停止活动,许多党员分散到各地活动。</h3><h3> 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发表宣言和告海外侨胞书,提出联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h3><h3> 1948年5月,致公党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与各民主党派联名通电表示拥护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发表宣言,号召广大侨胞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力量。</h3><h3> </h3> <h3>  1949年,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致公党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洪门大佬司徒美堂在天安门城楼见证开国大典。</h3> <h3>华埠企李街有条新吕宋巷里面。</h3> <h3>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五洲致公总堂。</h3> <h3>遗憾未曾预约,探门不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