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师岁月(五)———挫折与幸运

老迟(迟兆梓)

<h1>  迟暮之年,回眸来路,真的是一路坎坷风雨兼程,尽管风雨之后总是阳光灿烂,然而人生路上发生的那一桩桩一件件令人纠结的心酸事却时常在心头浮现。</h1><h1> 当兵的愿望化为泡影。青葱岁月,年轻气盛,憧憬未来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本能。七十年代,参军入伍,到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去锻炼成长,是青年人的崇高理想。与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对此我也是朝思暮想。记忆中,刚到参军年龄之时,适逢动乱的一九六七年。是年年底,上级规定在校学生可以直接在学校报名参军。于是,我与班上同学一起争先恐后的报了名。然而,在公社武装部组织的目测时,我便因体重不足九十斤而被淘汰出局。辍学回乡后,尽管我已经去小学校做了民办教师,但当兵的念想一直未断。每每到了征兵季,我都积极报名,一连几次,竟连个到公社武装部目测的机会也没有争取到。说来也是,七零年代,参军入伍是农村青年跳出农门的最佳选择,那么多人都瞅着,如果没有过硬的人脉关系,在那认人为亲的社会大环境中,这件事虽说不上高不可攀,也绝非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在最后一次连名也没报上后,我也就彻底断了这个念头。</h1><h1> 填好的入团志愿书如泥牛入海。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在老师的教育下,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无比热爱。追求进步,渴望加入共青团,这是从脖子上系着红领巾之时就梦寐以求的。其时,自己一直在班上担任少先队的中队长,摘掉红领巾戴上共青团的徽章,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事与愿违,正当自己年满十六岁即将梦想成真的时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时间,党团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不知不觉,一晃四年过去了。辍学回乡后,尽管已是大龄青年,然而渴望加入共青团的痴心不改。可在那时,在农村一个青年要想入团谈何容易!其时,首要的条件就是根正苗红,对于我这样一个出身中农,直系亲属一无党员二无村干部的普通农村青年来说,如果没有突出的表现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从踏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注意在各个方面刻意的表现自己。本职工作,我早出晚归,竞竞业业。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班级管理,在全公社总是遥遥领先,每学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社会工作,我积极参与。村上组织民兵夜间巡逻,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从不缺勤;大队为扫除文盲办夜校,我不仅当辅导员,还坚持送教上门;村上办村史展室,从编辑到抄写,我几乎充当了主力;其时,村子里靠近十子路口的房屋山墙上,有几面黒板,我踩着櫈子踏着桌子坚持每半月更新一次内容,一年四季风雨不背……一年的光景过去了,我终于经受住了村团支部的考验。七一年初春,我被定为发展对象。当团支书把那崭新的入团志愿书递到我手上的时候,我甭提有多高兴了。怀着激动的心情,我非常认真地将其填好。按常理,填写了入团志愿书,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当我郑重地把志愿书交给团组织后,就天天期盼着在团旗下举起拳头宣誓那庄严时刻的到来。然而,左等右等,眼看着五四青年节已经来临,眼瞅着和我一起被发展入团的几位青年胸前已经别上了共青团团员的徽章,而我入团的事却杳无音信。一经了解,原来我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填写好的入团志愿书根本就没有向公社团委交,我的入团资格已经被取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私心太重。原来,是年春播时,我们小学校的老师们领着学生在学校的那块地里种花生,播种结束后,剩了大约有一斤多花生米,,学校领导没有交还大队,我们几个老师就在学校公办教师的小伙房里炒着吃了。结果被一村民发现,就向大家队举报了。当时,正是公字当头,狠斗私字一闪念的敏感时期,农民劳动休息时,拣一把柴草都需在社员大会上挖根亮丑。试想,教书育人的人竟然把集体的花生炒着吃了,这虽说不是逆天大罪,但绝对是私心严重的表现。存有私心的人岂能入团,于是……哎,当时甭提有多难过了!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那时我却真的流下了伤心的泪水。</h1><h1> 初次赶考,成绩虽优却名落荪山。一九七三年,随着邓小平的复出,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开始大整顿。停招了多年的大专院校决定通过推荐加考试的方式招收一届学生。这对当时那些回乡和下乡的知青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我虽说是没有正式毕业,但就真才实学来说,和那些比我多上了一年的正式毕业生也不相上下。再说这次是开卷考试,于是我跃跃欲试。几经努力,我终于心想事成,拿到了准考证。</h1><h1> 记忆中,一同赶考的伙伴仅我们一个片区就有十几位。那时,交通十分不便,不用说坐车,就连简单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也没有。没办法,只能步行。一路上,我们爬上双庙,穿过马险空,走过南北沟,翻过拖耳山……一路翻山越岭,用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走了五十多里路,终于来到了设在县城的考点——五莲一中。</h1><h1> 这是十年动乱期间首次举行的依推荐选拔为主,外加考试的一次招生考试。参与的考生真的是参次不齐,既有文革初期被搁置的老三届,又有刚刚升入初中就卷入文化大革命浪潮,虚度了三四年时光而被毕业的所谓初中毕业生,还有农中毕业生,也不乏高小毕业生。给这样一个群体命题也真的是让命题老师无从入手。因次这所谓的考试采取开卷考试。(考生可以随便翻阅资料,但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讨论)。</h1><h1> 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理化、政治。记忆中,试卷内容十分简单。语文试卷除了部分简单的基础知识以外,还有一篇作文,题目是《记一个先进人物》。政治试卷基本上是时事政治。由于自己有三年的教学经历,又主要教高年级,再加上自己平常喜欢看报纸听广播,因此,语文政治试卷对自己来说虽不是小菜一碟,但也绝对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我都是轻松答完,提前交卷,尽管对率含有一定水分。数理化考试对我来说困难较大。记忆中,在那个动乱的初中学段,数学四册刚刚开讲,就已经停课闹革命了。其时,代数尚未学完,几何、理化几乎是没有沾边。这样的基础解答数理化试卷谈何容易。好在是开卷考试,我参照课本中的例题,把自己认为简单的试题做了几道,有的做了一步,有的做了两步,完整解答的几乎没有。走出考场,我个人估计,数理化每科往高里说,也就考过三五十分。尽管如此,事后听阅卷老师说,我的考试成绩还是不错的,至少在我们那个乡里是数得着的。然而高考发榜之日,我却榜上无名。细细一了解,原来是与文革期间站队有关。说来也是,在那毛主席亲自发动的大革命中,真正的局外之人能有几个。记忆中,六七年底,经常代表我们班发言的一位同学参军入伍了。在随后的那一段磋跎岁月中,代表我们班发言的就神使鬼差的摊到了我的头上。想想吧,那时的批判大会几乎是天天开,现在的招生领导小组组长,当时的批斗队像就底着头弯着腰,站在主席台上,你就在他身边呼口号、举拳头,慷慨陈词,能不在他心中留下印象吗?可话又说回来,那是毛主席亲自发动的运动,学生们即便是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缺点错误,又岂能抓住不放!然而,遇上了这样的领导,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唉,认命吧!</h1><h1> 东方不亮西方亮,瞑瞑中,幸运之神降临在我的面前。 几番折腾后,自己一心想跳出农门的梦想一个一个的化为了泡影。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那一个又一个的机会成了过山烟云,我决心死心塌地的做好眼下的工作,老老实实的做一个民办教师。为了不丢掉这份我个人认为还算不错的工作,从此,我工作更加认真。我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曾经多次在全公社范围内举行公开课,在公社教育组组织的历次统考中,我所教的班级总是名列前茅,每学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h1><h1> 进入一九七八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随着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教育的春天来到了。是年七月,党中央决定从中小学民办教师中通过推荐加考试的方式选招部分公办教师,。我们五莲县选招五十一名。五十一个名额,对于全县数千名民办教师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竞争力之强可见一斑。其时,自己在联办中学任初中课程,参加初中民师的选招。当时选招初中民师的条件是:任教满八年,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当时符合这个条件的民师很多,但分配给我们公社的名额仅仅三个。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由于自己数年来工作出色,因此顺利通过了群众推荐、领导批准诸个环节,获得了一个参加考试的资格。</h1><h1> 记忆中,参加小学选招公办教师的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外加政治,共三科。参加初中选招公办教师的考试科目是教什么考什么,外加政治。这对我来说真的是天赐良机。因为我当时不仅教语文,还同时教政治。这应该首先感谢当时村村办初中的教育体制,因当时村里办初中师资缺乏,我不仅担任班主任,还同时教语文和政治。这无疑是我参加这次考试的一大利好。记忆中,试卷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到高中教材,尤其是文言文部分,但由于自己在前段教学过程中,在自学文言虚词、实词的过程中,接触到有关例句,因此考试中可以说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政治试卷中,从名词解释到几个分值比较大的论述题,虽说不上轻车熟路,但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一个月后,我如愿以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从此,我为期八年的民师生涯结束了。</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