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根深叶茂</b></h1><h3><b><br></b></h3><h3> 一棵小树苗之所以能够慢慢长大,逐渐开枝散叶,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是因为树根源源不绝地吸收大地母亲的营养和能量。其实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一颗生命树,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们无一不是用尽他们的一切来滋养我们。</h3><h3> 《生命之树》这首歌的歌词写的特别好,“家是一棵树,父母是树根,我们是枝叶,花果是儿孙。生命是一棵树,孝道是树根,爱心是枝叶,花果是人生。”</h3><h3> 很多人为了生活,常年在外奔忙,春节才能和家人团聚,漂泊了一年的心,终于有了寄托的地方。这个时候,正是我们与家人连根养根最好的机会。</h3><h3> 连根养根,根深叶茂。</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一)</b></h3><h3> 早上起来准备洗头,我妈看到我的毛巾已经很旧了,就说,“不要用这条毛巾了,我给你拿一条新的。” 于是就去房间拿了一条新毛巾给我,我笑着接受了,并用它洗了头。</h3><h3> 孝顺孝顺,一孝就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放下一些习惯、爱好甚至原则,去接受父母对我们的爱,顺从他们的心和意。家里少一些是非对错的评价,也许就多一些欢声笑语的陪伴。</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二)</b></h3><h3> 昨天做梦又梦到爷爷了,每次梦到爷爷几乎都是泪流而醒。</h3><h3> 好些人掉进水里,很多人在救他们,我救了其中快要溺亡的一个。把他弄上岸,当我抱着他的时候,他苏醒了,此时的我因为一条生命终于被救活了而感动地哭了起来。泪眼模糊,当我再次看他时,他变成了我爷爷。</h3><h3> 近段时间其实经常梦到爷爷,也许是在内心深处一直想着爷爷,或者是爷爷用这种方式提醒我要不断去奉献自己的一点点能力利益更多的人,因为唯有利益社会大众,才是对爷爷真正的孝。</h3><h3> 爷爷对我的护佑和影响真是太多太大了。爷爷生前经常做善事积阴德,给我造就了无数的善缘福德,一直护佑着我。哪怕我小时候很调皮,哪怕第一次读初一时经常逃课去玩游戏,去学坏,最后都能护佑我走回正道,不再履邪径。爷爷不怕吃苦,愿意吃亏的朴实无华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我,让我敢于担当,敢于付出,敢于勇往直前。</h3><h3> 有时候我在想,家庭教育没有那么高大上,没有那么多技巧和方法,最朴实的也许才最有力量,最平凡的也许才最有智慧。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我们说了多少,而在于我们做了什么。人生需要人生去影响,生命需要生命去成就。有时候去掉那些所谓的“招式”,也许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三)</b></h3><h3> 晚上七点多爸爸下班回来,给爸爸开了门,爸爸终于也放假了。待爸爸收拾完,我们一起围在火炉旁看电视,爸爸最近一直在追电视剧这个频道的一部电视剧。整个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言语,有的只是简单地讨论剧情如何发展,这个人是好的,那个人是坏的,谁又是叛徒……爸爸看得很入心。</h3><h3>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电视,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都是如此。自从去到书院以后,我慢慢地改变了这种习惯,总想多花点时间看看书,不断成长自己。或许也是年龄不断增大,总觉得应该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吧。</h3><h3>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机会,只要和爸妈在一起,如无特殊情况,我都会放下书籍和手机,专心陪伴爸妈,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情太重要了。</h3><h3> 看书确实可以提升能量,但用心陪伴家人则可以吸收无穷无尽的能量,这一点我已经深有体会,并受益无穷。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我几乎全程陪伴爷爷,这六个多月时间,我内在心性的成长确实比之前一年多的成长都要快。<br></h3><h3> 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连根养根,根深叶茂”。父母是树根,子女是树干树叶,只要把根连好了,树干树叶就会有源源不绝的能量。<br></h3><h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四)</b></h3><h3> 庆幸自己还能有火烧,很多家庭现在都用煤气了。</h3><h3> 爸爸炒菜我烧火,烧的是火,炒的是菜,暖的是胃,传的是心。这种心心相传的方式直到这几年我才能慢慢领会。</h3> <h3> 爸爸炒菜很好吃,只要院子里有红白喜事,一般都是爸爸主厨。遗憾的是,我并没有传承爸爸的好手艺</h3><h3> 能和父母一起做饭炒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五)</b></h3><h3> 今天院子里有喜事,我们一家人都去吃饭。原本穿了件新衣服,想着要去院子里见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们,所以就换了件旧衣服。目的是想让长辈们心里不要有距离,希望他们看到的还是以前那个我,那个土里土气的我。不管在哪里,我依然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h3> <h3> 去了四奶奶家,听四奶奶讲讲故事。还去了叔叔家、一位爷爷家、两位太婆家,路上碰到张氏嫂子,她硬是叫我和太太上她家去吃东西,我们拿了两个青枣和一个火龙果。</h3><h3> 我不仅要与自己的父母祖先连根,也要与院子里的长辈们连根,因为他们从小看着我长大,陪着我长大,没有他们,也没有现在的我。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希望太太能与长辈们连上根,如此,我的孩子也就与长辈们连上根了。</h3> <h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然难以完全做到,但可以慢慢而至。当自己的仁爱慈悲之心能不断地长大,未来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光明。</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六)</b></h3><h3> 今天来看看外公,外公已经八十三岁了,最近身体不太安康,前段时间刚住过院。</h3><h3> 读小学的时候,经常来外婆家,因为可以和表哥、表姐、表弟一起玩,一起采蘑菇,一起砍柴,一起放牛,一起睡觉……<br></h3> <h3> 记得有一次,我要回家,准备跟外公说一声,但外公刚好在上大厕。那时候也真是够笨的,只想到要跟外公打声招呼,于是屁颠屁颠地走进厕所里面说,“外公,我要回家了。”</h3><h3> 现在想来那时候真不是一般的笨,不懂得等外公上完厕所再回家。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我那颗“出必告,返必面”的恭敬之心还是值得表扬的。</h3><h3>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我从小要尊敬父母长辈,现在看来,这一点对我现在的发展带来了特别大的帮助。一个“敬”字,让我这三十年的人生非常顺利,而且遇到了很多的善缘和贵人。</h3><h3> 现在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还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做着一件利益国家社会的事情,无不是从小对父母长辈孝敬带来的益处。<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七)</b></h3><h3> 和爸爸、太太、弟弟去给爷爷扫墓,按照习俗,去世未满三年,过年前都要去扫墓。</h3><h3> 关于爷爷的故事,已经讲了写了很多,表面上是我照顾了爷爷,其实是爷爷成就了我。</h3><h3> 其实老人们都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各种病痛)来成就我们的孝行、德行,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老人家是不能嫌弃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变老,如果现在嫌弃老人,未来等我们老了,也会被嫌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是而已。</h3><h3> 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h3><h3> 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八)</b></h3><h3> 回家好几天,今天大家终于都有空了,第一次“围炉夜话”,特别喜欢这样的方式,总有说不完的话。</h3><h3> 父母是我们一生读之不尽的经典,他们不经意的言语、行为,往往能让我们领悟人生真谛。</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九)</b></h3><h3> 这几年都负责贴春联。</h3> <h3> 还是很喜欢这副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厚德子孙定出大才。</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b></h3><h3> 跟着爸爸,烧纸敬香,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h3> <h3>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一年临近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开始。</h3><h3> 恰逢立春,一切都在积蓄力量,等待复苏!</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一)</b></h3><h3> 来到四奶奶家,听四奶奶讲了很多故事,关于太公太婆、爷爷和四爷爷。四奶奶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做人还是要孝敬父母,不能说人是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出来混迟早要还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二)</b></h3><h3> 大年初一,爆竹连连迎新年,起床刷牙洗脸。</h3><h3> 活了三十年,和太太、弟弟第一次正式给列祖列宗和父母拜年,行三跪九叩礼。以后每年都要如此,把这种礼仪传承给子孙后代,希望他们在内能孝顺父母长辈,兄友弟恭;在外能尊敬师长,慈爱社会大众。</h3><h3>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三)</b></h3><h3> 和爸爸一起干活,干活干活,越干越活。</h3> <h3> 很庆幸自己从小干了一些农活,砍柴、挑水、放牛、挑粪水……这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才华技能的力量,而是当我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源源不绝的力量,或许可以把它叫做生命的源动力。</h3> <h3> 人生可以高大上,但更加应该接地气,厚德方能载物。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种树者必养其根,积德者必养其心。</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四)</b></h3><h3> 妈今天去街上卖酸辣椒,有个人买了半斤辣椒,却把几斤重的几个猪肚子落下了。大约两个小时后,这个人才回来拿,我妈欣然把东西还给了她。</h3> <h3> 我妈说不能占别人便宜,人家也是用钱买的,然后爸妈就说了他们以前一些相似的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h3> <h3> 老师说,“真正明白之人,谁敢不劳而获。”</h3><h3> 古话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h3><h3> 《了凡四训》说,“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h3><h3> 老舍先生说,“我一生遇到了很多老师,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没有影响的。给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但她给我的是生命教育。”</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家连根养根(十五)</b></h3><h3> 和姨父姨妈表弟他们相邀给外公外婆拜年,我想外公外婆这时候应该是最开心的,儿女在旁,外孙陪伴。</h3> <h3> 书院给每个人发了一套剪各种指甲的神器,还布置了“作业”,春节要给老人家剪指甲。</h3> <h3> 今天我终于完成了春节作业,看来有时候行孝也需要给一些压力。</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六)</b></h3><h3> 今天我家请客吃饭,还拍了张全家福,现在手机这么方便,要多记录家人团聚的时刻。</h3> <h3>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亲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七)</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两年很喜欢和院子里的老人家合影,我觉得特别有感觉,也特别有意义。</h3> <h3> 不仅仅要和自己的列祖列宗与父母连根养根,还需要和院子里的老人们连根养根,因为他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看着我长大,从小给了我很多有形无形的帮助,没有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的身影,也不会有那么多精彩而有力量的回忆。</h3> <h3> 在看老人们的时候,老人们特别开心,他们特别欢喜地说,“你很懂礼,还记得我们老人家。”其实我想说,应该感谢你们,因为你们在,所以才有我感谢和连根养根的机会,否则我也许只是一个流浪儿。</h3> <h3>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里的父母也包括院子里的老人们。</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八)</b></h3><h3> 今天是太太生日,我去了一个清净的地方给太太和岳母祈福,太太给我妈剪了脚趾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用这种方式来度过,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h3> <h3> 这几年来的些许成长,除了爸妈的支持,老师们的教导,大家的帮助,还有太太的成就。我很多真正粉碎自我的经历都是来自于太太的成就,没有太太的放养和理解,我不可能有安心在书院学习的机会。</h3> <h3> 夫领妻行道,妻助夫成德,夫妻应该互相成就。一个好太太可以旺三代。</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十九)</b></h3><h3> 我爸妈在我现在这个年龄的时候,我已经六岁,弟弟三岁,并且家里要盖新房子,从老家搬到现在住的地方。那时候家里经济拮据,爷爷也没什么存款,大部分盖房子的钱都是向亲戚借的。</h3><h3> 那时候也没盖房子的地方,老家的地方实在太小,根本盖不了,所以只有靠爸妈想办法找地方。后来在跟我妈聊天时,我妈说那时候被找地方盖房子的事情折磨地很难受。</h3><h3> 如今,我也三十岁了,生活地很顺利,爸妈已经把很多东西都准备好了,根本不用我去操心。虽然我读了大学,比爸妈多认识了几个字,但我深深地知道,我承受压力和苦难的能力远远不及他们。</h3><h3> 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自己的眼光比父母要长远,自己的见识比父母要广大,其实我们在根源上也许远远比不上他们。人生最终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我们拥有了多少,而是由那些并不光鲜,但却能提升我们生命能量的东西所决定。有这么一句话:生前何必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家连根养根(二十)</b></h3><h3> 今天来给外公外婆送东西,顺便给外公外婆剪了脚趾甲,这是此生第一次。老人家的脚趾甲都比较硬,特别是脚拇趾,必须得用剪刀。</h3><h3> 外公八十四岁,外婆八十岁,辛辛苦苦了一辈子。真的非常感恩他们,小时候抚养我们长大,等我们长大成人了,他们又用自己病痛的身体成就我们的孝行,给我们提供行孝的机会。<br></h3> <h3> 不问父母慈不慈,只问自己孝不孝。父母是需要我们去孝顺他们,但是我们更需要去孝顺父母,因为孝顺父母对我们的益处实在太大了。一个孝字,上以报恩,中以立身,下以传家。</h3><h3> 外婆说外公以前特别能干,挑担都挑两百多斤,没有几个人比得上他。以前大集体的时候,男劳力每顿只分配半斤米,女劳力有四两米,孩子只有二两米。每次吃饭的时候,外公都会把饭分一些给孩子们,宁愿自己饿肚子,要知道那时候的外公一个人一餐是可以吃两斤多米。外婆说外公命大,不然早就饿死了。<br></h3> <h3> 我想我们这代人不能忘记祖辈父辈们的那种精神。我们累,哪有他们累;我们苦,哪有他们苦。人生短短几十年,希望自己能够秉承他们的精神,上以报恩,中以立身,下以传家。带走能带走的,留下能留下的,不负家人,不负此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二十一)</b></h3><h3> 和弟弟一起给爸妈洗脚,这也许是我们兄弟俩目前合作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弟子规》也说,“兄弟睦,孝在中”,孝敬父母不仅仅只是针对父母,还要和睦团结兄弟姐妹,这样才能让父母安心。</h3><h3>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h3><h3>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h3><h3>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h3><h3>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h3><h3> 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兄弟姐妹是陪伴我们最长久的亲人,父母只能陪一段,子女也只能陪一段。</h3> <h3> 本来爸爸是不愿意洗脚的,我就说如果弟弟给你洗脚了,他就会快一点找到女朋友,对他以后也会很有好处,于是爸爸就被洗脚了。</h3><h3> 有了这次的开始,我想以后每年应该都会这样延续下去,家风家道也许就是这样建立并传承下去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二十二)</b></h3><h3> 今天弟弟和我都出门了,爸妈也已开始上班,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缘来,缘去,缘聚,缘散。这个春节过的很有意义,做了好几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h3><h3><br></h3> <h3> 而立之年,春节早已过了追求新衣服好吃的那种单纯的快乐的阶段,更多的是想回家团聚,多陪陪父母长辈,拉拉家常,听听故事。同时吸收父母长辈和家乡的能量、智慧,为外出努力拼搏做些储备。</h3> <h3> 朱熹夫子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生就像一条长河,从源头出发,往远方而去,想要在远方依然清澈如许,唯有接上源头活水。春节是我们与生命源头链接最好的时候。</h3> <h3> 祝福一切,愿天下父母皆能欢心,愿天下儿女皆成栋梁,愿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二十三)</b></h3><h3> 今天和太太、侄子一起给岳母洗脚。在家给我妈洗脚的时候,我妈说,“在这里给我洗脚,去广西也要给你岳母洗脚。”我知道我妈是在教我要孝敬岳母,不能偏心。</h3> <h3> 母亲的教育实在太重要,这种教育超越知识和技能,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古人也说: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h3> <h3> 侄子非常有礼貌,这得益于嫂子一直在家里陪伴他,用心教导他。连根养根不只是和自己家,还要和岳父岳母家或者公公婆婆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根养根(二十四)</b></h3><h3> 对于孩子,未来我一定要教他们家乡话,这个实在太重要了。家乡话是一个游子与家乡链接的重要方式,回到老家,一句家乡话也许就能瞬间将自己融入家乡的怀抱,与父老乡亲们似山水相连一样,让自己的生命有了源头。</h3><h3> 相反,如果一个人回到老家,却不会说家乡话,这个地方对他(她)来说,也许和别的地方没有任何区别,无非只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 </h3><h3></h3><h3> 自古以来,故乡给了人们无数的回忆和力量,纵然鬓毛已衰,但乡音无改;哪怕殒身他乡,亦要葬回故里……</h3><h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h3><h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h3><h3>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h3><h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