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影:百张蒋介石照片,讲述他的一生,很难找到的!

贝贝舟

<h3>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h3> <h3>1887年10月31日,</h3><h3>蒋介石出生在</h3><h3>浙江奉化溪口一户盐商家庭里。</h3><h3>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蒋中正,</h3><h3>希望他一生正气。</h3> <h3>青年时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h3><h3>一身军装,看出了日后必定不凡</h3> <h3>1908年,</h3><h3>蒋中正以蒋志清名入日本士官学校</h3> <h3>1912年的蒋介石</h3> <h3>1918年的蒋介石</h3> <h3>1919年的蒋介石与母亲王彩玉合影。</h3> <h3></h3><h3>左一妻子毛福梅,中间母亲王彩玉,儿子蒋经国,右一蒋介石。</h3><h3><br></h3><h3>蒋介石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h3><h3>家道中落,</h3><h3>她的母亲王采玉守了26年的寡,</h3><h3>把所有精力和希望</h3><h3>都倾注在儿子的身上。</h3><h3>蒋介石的一生</h3><h3>对他的母亲也是极为孝顺。</h3><h3>世人都说,生子当如蒋介石!</h3><h3><br></h3><h3>蒋介石在14岁时,</h3><h3>和19岁的毛福梅结婚。</h3><h3>毛福梅是缠足的旧式女子,</h3><h3>样貌平平,</h3><h3>是蒋的母亲给他配的婚姻。</h3> <h3>大儿子蒋经国</h3> <h3>1911年蒋介石在上海法租界<br></h3><h3>邂逅了妓女姚冶诚。</h3><h3>姚冶诚刻意奉迎蒋介石,</h3><h3>投其所好,为其唱歌。</h3><h3>才子爱佳人,</h3><h3>两人爱情的火花如同火星撞地球。</h3><h3>最终蒋介石拜倒在她石榴裙下,</h3><h3>答应替她赎身。</h3><h3>姚冶诚以身相许。</h3><h3>但蒋母王采玉不同意让姚进门。</h3><h3>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没有孩子,</h3><h3>为了安抚姚冶诚,</h3><h3>蒋介石将戴季陶的</h3><h3>私生子蒋纬国交给姚冶诚抚养。</h3> <h3>蒋纬国</h3> <h3>1919年,</h3><h3>12岁的上海女学生陈洁如</h3><h3>在张静江家做客时,</h3><h3>偶遇来访的孙中山和蒋介石,</h3><h3>蒋介石对陈洁如一见钟情,</h3><h3>并展开了疯狂的追求。</h3><h3>在1921年,</h3><h3>34岁的蒋介石</h3><h3>最终抱得美人归,</h3><h3>娶了只有15岁的陈洁如。</h3><h3>这也开始了陈洁如一生的委屈</h3> <h3>蒋介石与陈洁如</h3> <h3>左一姚冶诚,陈洁如,右一毛福梅</h3><h3>这三个对蒋介石爱而不得的女人。</h3> <h3>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927年10月18日,蒋介石东渡日本访晤友人头山满。</h3> <h3>1927年12月,蒋介石、宋美龄与孔祥熙等人合影</h3><h3>在蒋介石35岁的时候,</h3><h3>遇到了自己一生中</h3><h3>最重要的人,宋美龄。</h3><h3>之后便开始展开</h3><h3>对宋美龄的疯狂追求。</h3><h3>蒋介石经常给宋美龄写信,</h3><h3>每次到南京第一件事情</h3><h3>就是去看宋美龄。</h3><h3>蒋介石每到一个地方</h3><h3>就写信给宋美龄。</h3><h3>他亲密的称宋美龄为</h3><h3>“美妹”“三弟”“梅林”。</h3> <h3>后来蒋介石和宋美龄</h3><h3>联系越来越密切。</h3><h3>但由于蒋介石之前的三段婚姻未了,</h3><h3>宋家人因此并不看好蒋宋联姻。</h3><h3>而此时宋美龄却说:</h3><h3>“她这一生非蒋介石不嫁。”</h3><h3>为了迎娶宋美龄,</h3><h3>蒋介石狠心抛弃</h3><h3>自己之前的三段婚姻,</h3><h3>终于娶到了心心念念的宋美龄。</h3><h3>1927年12月1日,</h3><h3>在蔡元培的证婚下,蒋宋结婚,</h3><h3>遵循基督仪式,一夫一妻制。</h3> <h3>1927年和宋美龄大婚</h3> <h3>1928年7月6日</h3> <h3>1929年,中原大战前夕</h3> <h3>5月中原大战爆发</h3> <h3>1930年11月15日,中原大战结束后</h3> <h3>1930年代的蒋介石</h3> <h3></h3><h3>1930年代蒋介石与宋美龄合影</h3> <h3>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特别外交委员会</h3> <h3>1932年3月18日,蒋介石於南京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h3> <h3>1933年的蒋介石</h3> <h3>1933年7月,蒋介石於庐山开办「军官训练团」</h3> <h3>1936年5月5日,蒋介石在南京国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h3> <h3>1936年12月26日</h3> <h3>1937年,在武汉大学阅兵</h3><h3>蒋宋联姻,一般人认为是蒋介石</h3><h3>为联合美国而和宋美龄结婚的。</h3><h3>但宋美龄的秘书张紫葛透露,</h3><h3>宋美龄曾亲口对他说,</h3><h3>当她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时</h3><h3>就被对方的军人气质深深迷住了。</h3><h3>曾经蒋介石为取悦宋美龄,</h3><h3>在南京斥巨资打造了一座豪华官邸。</h3><h3>他送给宋美龄一段旷世恋情,</h3><h3>把她视为珍宝。</h3> <h3>蒋介石的一生无疑是最爱宋美龄的,</h3><h3>在蒋介石的日记中,</h3><h3>满满都是他对宋美龄的情与爱!</h3><h3>婚礼当日,蒋介石感到幸福之至,</h3><h3>日记云:</h3><h3>“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h3><h3>平生未有之爱情,</h3><h3>于此一时间并现,</h3><h3>不知余身置何处矣!” </h3><h3>可见蒋介石对宋美龄</h3><h3>爱的有多么的痴狂。</h3> <h3>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是幸福的,</h3><h3>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以及神态中</h3><h3>可以看出来,他们彼此尊重,敬爱!</h3><h3>比起之前三段感情,</h3><h3>宋美龄更是蒋介石的良师益友,</h3><h3>他们之间超越生死和亲情。</h3><h3>西安事变,</h3><h3>宋美龄不顾自己生命安危</h3><h3>前去西安救他。</h3> <h3>1937年7月7日,</h3><h3>七七事变爆发后,</h3><h3>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演讲</h3><h3>时候的握拳经典照:</h3><h3>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h3><h3>悉有守土抗战之责任。</h3><h3>之后开始了全面抗日。</h3> <h3>1937年,</h3><h3>国民党高级将领朱培德病故,</h3><h3>蒋介石出席朱的追悼会,</h3><h3>神情中难掩悲痛。</h3><h3>难过的流下了眼泪。</h3> <h3>1943年10月10日,蒋介石於林森逝世后,在重庆就任国民政府主席</h3> <h3>1943年11月22-26日,</h3><h3>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开会,</h3><h3>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席会议,</h3><h3>签订了著名的《开罗宣言》,</h3><h3>给中国也给自己挣足了面子。</h3> <h3>1943年夏,史迪威代表罗斯福总统颁赠勋章给蒋介石</h3> <h3>1944年9月28日,蒋介石,与经国、纬国兄弟合影</h3> <h3>1945年的蒋介石</h3> <h3>1945年,蒋介石宋美龄在庐山</h3> <h3>1945年,蒋介石在重庆</h3> <h3>1945年,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h3> <h3>1945年3月24日,蒋介石、宋美龄在昆明与志愿来华参战的美国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合影</h3> <h3>1945年8月24日,蒋介石代表中华民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宪章》</h3> <h3>1945年9月,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广播告全国同胞书</h3> <h3>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步出官邸</h3> <h3>1945年11月,北平碧云寺,蒋介石与宋美龄</h3> <h3>1945年11月,蒋介石在北平碧云寺</h3> <h3>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的毛蒋合影。</h3> <h3>1946年1月,政协,到会代表38人,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h3> <h3>1946年5月3日,蒋宋走下飞机</h3> <h3>1946年6月的蒋介石</h3> <h3>1946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台湾</h3> <h3>1946年12月31日,蒋介石於南京签署宪法颁布令</h3> <h3>1947年蒋介石投票</h3> <h3>1948年国民政府选总统,</h3><h3>结果蒋介石继续担任总统,</h3><h3>但桂系“黑马”李宗仁半路杀出,</h3><h3>选上了副总统。</h3><h3>老蒋不爽,</h3><h3>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给李使绊子。</h3><h3>他告诉李宗仁穿军装出席典礼,</h3><h3>而自己却穿长袍马褂的大礼服。</h3><h3>就职典礼上的副总统李宗仁</h3><h3>简直成了蒋介石身后的一警卫员。</h3> <h3>1948年,蒋介石、李宗仁在总统就职典礼上。</h3> <h3>1949年12月,蒋介石偕家人重游日月潭</h3><h3>蒋介石是一位真正的大孝子,</h3><h3>1949年4月,蒋介石在败退之前,</h3><h3>还特地带着蒋经国一起,</h3><h3>最后一次到浙江奉化老家,</h3><h3>前往他母亲的坟墓慈庵祭拜;</h3><h3>那一天,蒋介石长跪不起,泪流满面...</h3><h3>即使败退台湾后,</h3><h3>他心中仍然经常思念母亲,</h3><h3>并命人在1971年</h3><h3>他的老母亲逝世50周年时,</h3><h3>在台湾日月潭建造了一座慈恩塔,</h3><h3>以示永志不忘母亲养育之恩。</h3> <h3>1950年,台湾</h3><h3>蒋介石从大陆败退台湾,</h3><h3>宋美龄一直陪在他的身边。</h3><h3>也是因为宋美龄,</h3><h3>蒋介石学会了说英文“达令”</h3> <h3>蒋介石的眉眼里分明是对夫人宋美龄的宠爱</h3> <h3>走下飞机的蒋介石夫妇</h3> <h3>在外人面前勾肩搭背,只要有夫人陪伴,老蒋心里就像吃了蜜糖</h3> <h3>和夫人在一起就是那么的开心</h3><h3>嘴角不自觉的往上扬,露出大白牙笑</h3> <h3>好气啊,为什么夫人有花“我”没有,老蒋不开心</h3> <h3>公众场合下和夫人手牵手,</h3><h3>擦亮皮鞋,对待生活一丝不苟</h3> <h3>你吃肉,我不吃,来给你吃</h3> <h3>晚年的宋美龄喜欢画画</h3><h3>蒋介石作为她的“小粉丝”</h3><h3>宋美龄一生未育</h3><h3>为了保护宋美龄在蒋家的地位,</h3><h3>蒋介石早早立下遗嘱,</h3><h3>告诉自己的儿子除了宋美龄之外</h3><h3>你们没有第二个母亲!</h3> <h3>1956年7月28日,蒋介石全家在桃园角板山野餐</h3> <h3>宋美龄做饭</h3> <h3>1957年,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在中横公路</h3> <h3>1957年11月11日,蒋介石乘直升机於台湾海峡参观第七舰队</h3> <h3>1957年11月11日蒋介石听取对盖格计数器的讲解,盖格计数器是用于侦测核辐射强度的设备。</h3> <h3>1957年11月11日在舰桥上向外凝视的蒋介石</h3> <h3>1960年,蒋中正参加昔日曾兵戎相见的阎锡山大殓</h3> <h3>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h3> <h3>1960年代的士林官邸</h3> <h3>1961年,蒋介石夫妇背影</h3> <h3>1961年,蒋介石在读书</h3> <h3>1961年的蒋介石</h3> <h3>1961年,蒋介石在登山石阶上休息。</h3> <h3>1962年的蒋介石</h3> <h3>1964年6月23日,</h3><h3>宋美龄和蒋介石,宋时年67岁</h3> <h3>1966年的蒋介石</h3> <h3>1966年阅兵的蒋介石</h3> <h3>1968年9月7日,蒋夫人宋美龄在士林官邸举办户外烤肉餐会</h3> <h3>1971蒋宋阅兵</h3> <h3>蒋宋夫妇</h3> <h3>蒋宋夫妇</h3> <h3>蒋宋夫妇</h3> <h3></h3><h3>蒋宋夫妇</h3> <h3></h3><h3>蒋宋夫妇</h3> <h3>蒋宋夫妇</h3> <h3>1970年代,蒋介石亲手为宋美龄炒</h3> <h3>步入高龄的蒋介石、宋美龄夫妇。</h3> <h3>败退台湾后的蒋介石,两个儿子陪伴左右</h3> <h3>晚年蒋公喜抱长孙(图中的女士是蒋介石的大儿媳妇蒋方良),人生美事一件。</h3> <h3>这是比较全的一张蒋氏家族成员四世同堂全家福</h3> <h3>晚年蒋介石与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交谈。</h3><h3>胡适也是,居然敢大大咧咧地</h3><h3>在蒋介石面前跷二郎腿,</h3><h3>而此时的蒋公修为也很了得,似乎也不介意</h3> <h3>晚年的蒋介石,深得曾国藩修为真传,</h3><h3>每天早上早起记日记不辍,</h3><h3>能够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实在难得</h3> <h3>在蒋介石败走台湾以后,</h3><h3>他和宋美龄</h3><h3>始终只承认一个中国,</h3><h3>他谈台湾:是中国领土 两个中国太荒谬。</h3><h3>这和台独份子大不相同。</h3><h3>1969年蒋介石车祸后,</h3><h3>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h3><h3>心脏病、气喘都病发了。</h3><h3>1975年4月5日,蒋介石永远离世。</h3><h3>对操办后世的家人只说了句:</h3><h3>“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h3><h3>有一天葬到大陆,葬到家乡去!”</h3> <h3>就在蒋介石去世那天,</h3><h3>侍卫把消息告诉了</h3><h3>远在大陆的毛泽东,</h3><h3>毛泽东听后,一脸凝重。</h3><h3>那天,他只吃了一点点东西,</h3><h3>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送别词,</h3><h3>《贺新郎》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h3><h3>这首词只有几分钟长,</h3><h3>反复播放便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h3><h3>毛泽东时而静静地躺着听,</h3><h3>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悲怆。</h3><h3>词里写道:</h3><h3>目尽青天怀今古,</h3><h3>肯儿曹恩怨相尔汝!</h3><h3>释意:</h3><h3>你我都是胸怀古往今来</h3><h3>和国家大事的人物,</h3><h3>不是那些卿卿我我</h3><h3>谈论儿女恩怨私情的人。</h3> <h3>在蒋介石离世后,蒋介石的孩子</h3><h3>依照浙江奉化老家习俗,</h3><h3>儿子蒋经国给他穿上</h3><h3>7条裤子、7件内衣,包括长袍马褂。</h3><h3>遗体贴身包着丝绵、黑裤、黑皮鞋。</h3><h3>还有他最爱读的书,一本四本。</h3><h3>《圣经》、《荒漠甘泉》、</h3><h3>《三民主义》、《唐诗》。</h3><h3>人的一生,</h3><h3>到了最后都会面对自己的内心。</h3><h3>安静地回到自己最初的位置上,</h3><h3>就像难以把握的命运。</h3><h3>在尘归尘、土归土之后。</h3><h3>等待来世缓缓降临。</h3><h3>今天我们不说先人是非功过,</h3><h3>仅仅思念和缅怀历史风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