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油画2010至2011年度作品集

张锋油画工作室 艺术品

<h3>张锋,1977年12月出生于温州,汉族,主要来往于北京、杭州、温州。2009年于杭州九溪创立个人油画工作室,2011年入驻北京宋庄艺术画家村,职业画家。</h3><h3>毕业于中国美院</h3><h3>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h3><h3>龙湾区西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h3><h3>下图2011年5月拍摄于温州苍南碗窑古村落</h3> <h3>我最心爱的早期作品“向日葵”系列代表作之一,《夏葵》65*50CM,此系列于2010-2011陆陆续续画了十多幅,作于2010年宋庄国防艺术区工作室完成。</h3> <h3>我的心爱早期作品“向日葵”系列代表作之二《欣欣向荣》100*73CM,于2010年夏季宋庄国防艺术区工作室完成。</h3> <h3>此幅向日葵作品是作者目前唯一以静物摆设创作于室内,阳光透过窗户,给人以温暖元气满满的充满着希望,也是创作者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尺寸:73*60CM 2010年夏,已被收藏。</h3> <h3>向日葵系列《郊外夏葵》80*60CM,2010年夏日,此画作已被藏家收藏。</h3> <h3>此作品以刮刀作画,使油画表面有种独特的粗犷肌理效果,会让人感觉粗野豪放的视觉精神体验,尺寸:65*60CM,2010年夏。</h3> <h3>2010年4月,于杭州九溪烟树写生,创立九溪油画工作室,同时一边学习于中国美院。</h3> <h3>2011年北漂的一年,这年过完正月就自驾车与画友一路南往北从温州到无锡终至北京宋庄与画友同时入驻北京宋庄画家村国防艺术区A-215室,在这里呆了一整年时间创作了一系列向日葵及北京郊外怀柔长城景区写生作品,2012年又南下回美丽的杭州九溪工作室。</h3> <h3>我喜欢游泳,一年四季春、夏、秋、都会选择在郊外水库里游,这张照片拍摄于2011年9月,是被人偷拍的,哈哈,这项运动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已有10多年了,只要能游的动我会一直游下去,画画也一样只要拿的动画笔、看的见画布、我就一直画下去,同时在身体力行的状态下我会更多的倾向于室外写生创作,跋山涉水进入到深山里去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才有感而发。</h3> <h3>画家手拿画笔,站在郊外景区对景写生,人物表情严肃似乎在暗示着什么......。人物《自画像》尺寸:73*60CM 布面油画,2011年夏</h3> <h3>油画作品《春意》50*60CM 布面油画2010年春于杭州九溪烟树</h3> <h3>作品《生命的前奏》50*60CM 布面油画 2010年春于九溪,已被收藏。</h3> <h3>作品《九溪红日》60*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春</h3> <h3>作品《龙井山之路》65*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春,已被收藏。</h3> <h3>作品《初夏》65*50CM 布面油画,初夏的九溪白天日照着绿树林里,当我把这画完成之时已是傍晚时刻,这时才感觉我的两手臂上有点痒的难受,才知道被蚊子咬成一大片大大小小的小馒头。</h3> <h3>作品《西湖河塘》65*50CM 布面油画 此作写生于杭州西湖炎热的夏季2010年9月,已被收藏。</h3> <h3>作品《西湖画者》65*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夏,此画已被一位北京画友收藏。</h3> <h3>作品《站在桥上看景》》60*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已被收藏。</h3> <h3>作品《九溪》60*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已被收藏。</h3> <h3>作品《九溪秋色.》60*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秋 已被收藏</h3> <h3>作品《茶壶水果》60*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h3> <h3>作品《窗前静物》60*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h3> <h3>作品《茶壶与花》40*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此已被收藏。</h3> <h3>作品《窗前花与桃》65*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夏</h3> <h3>作品人物《艺模》73*54CM 布面油画 2010年</h3> <h3>作品《五云山登山者》65*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h3> <h3>作品《九溪秋色》60*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秋</h3> <h3>作品《夏收》50*65CM 布面油画 2010年9月于宏村郊外</h3> <h3>作品《通夏收之路》65*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9月于宏村郊外</h3> <h3>临摹凡高油画作品《午休》92*73CM 布面油画 2011年</h3> <h3>作品《梦》100*73CM 布面油画 2011年初夏于北京宋庄工作室创作。</h3> <h3>作品《北京郊外》60*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3月初</h3> <h3>作品《宋庄印象》60*50CM 2010年3月初</h3> <h3>作品《窗前静物》60*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3月初</h3> <h3>作品《往年印象》60*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h3> <h3>作品《今昔》60*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h3> <h3>作品《今昔》65*54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h3> <h3>作品《九溪泉水》81*60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此油画作品已被收藏。</h3> <h3>作品《田园春色》80*65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已被收藏。</h3> <h3>作品《春日阳光》65*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h3> <h3>作品《竹林印象》81*60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此画被藏家收藏。</h3> <h3>作品《楠溪园子》80*65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h3> <h3>作品《古村樟树》80*65CM布面油画 2011年春</h3> <h3>作品《雨巷》73*54C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h3> <h3>作品《楠溪江》73*60M 布面油画 2011年春,此画已被收藏。</h3> <h3>作品《塘河赛龙舟》100*73CM 布面油画 2011年端午节</h3> <h3>作品《秋色》80*60CM 布面油画 2011年,此画已被收藏。</h3> <h3>作品《农家园子》80*60CM 布面油画,园子里两位老人在砍木柴,为冬季室内取暖做准备,其中一位老爷子80多岁了,是这个院子的主人公,另一位是阿姨来帮忙照顾老人家起居做烧菜的,这座院子很大很大,听说从前是这村里的小学学堂,我们这次来怀柔写生先是两个人,后又来了一位北京女画家,我们叫她老陈,共三个人就入住这个园子里写生半个月,包吃包住每人一天50元人民币,平时这个园子也是接待画家吃住写生的,最多时一次接待过40多位画家,我们这次来是因为快要入冬了,早中晚温差很大,房间没有暖气,我们一般晚上7点就上床睡觉,盖3条被子才够保暖,因为入冬是淡季,整个大院子也就我们这几个人,还好北京大白天太阳很好火疗火疗的,我们在这里画了半个月。2011年11月于北京怀柔西四渡河村写生,此油画作品在一次搬家后不明丢失,所以有很深的记忆,希望百年后在某个拍卖市场出现以高价天文数字被土豪拍走成交,哈哈开个玩笑;可惜了这画。</h3> <h3>作品《北京怀柔西四渡河》80*6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1月于北京怀柔西四渡河村写生。</h3> <h3>作品《怀柔西四渡河郊外》80*60CM 布面油画,2011年11月于北京怀柔西四渡河村写生,画面里的这位是画家李长生先生,这次和他一起来写生的。</h3> <h3>作品《北京郊外秋色》80*60CM 布面油画,11月北京郊外已入冬,2011年11月怀柔西四渡河村写生。</h3> <h3>作品《落了叶子的苹果树》50*4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1月,已被收藏。</h3> <h3>作品《自画像行者》80*6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1月</h3> <h3>作品《大罗山双岙》65*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h3> <h3>作品《厂区印象》60*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1月</h3> <h3>作品《大罗山忆之一》65*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h3> <h3>作品《大罗山忆之二》80*80CM 布面油画,2011年12月写生创作于温州大罗山村。我站立在一个小山头上,平视整个山村庄,小山头有点斜,写生架放的不是很平整,所以用石块垫一只脚架,以稳住画箱。当天日照很好,蓝天白云,估计这样的蓝天,在我们雾霾北京都是奢侈的。小山头上还日晒着村民的菜干。正幅油画完成用时两天,我一般像这种1平方米尺码的画,在同一景点会花上个两天时间来完成创作,以达到油画作品的完整度。此油画作品,是我大罗山忆风景系列代表作之一,也是个人较看好的一幅作品。 张锋 2013年03月24日 回忆日记</h3> <h3>作品《大罗山忆之三》60*73CM 布面油画,此作品2011年是我和朋友李长生在大罗山居住的民房楼上窗外往去的山村景色,当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天气有点寒冷,所以我们只好选择在屋里作画,人在屋里,心在外头。作品取景有点虚构,但整体还是以所见的山村风貌写生,画作里面加了几个小人,以增强作品的乡村味。 </h3><h3> 张锋 2013 回忆日记</h3> <h3>作品《大罗山忆之四》73*6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h3> <h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有其它好法子,也只能出此下策。2011年12月29日,于温州大罗山村写生,回忆日记。</h3> <h3>作品《大罗山风情之一》60*73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此画作里的人物,他们是老夫老妻了,都有80来岁了,是罗山村的老村民了,一直居住在山上,我和李长生画家就租住在他们儿子空余出来的两间民房,租金很偏宜,300元一个月,一月交付,很合算,我们吃的是有机素菜和肉,喝的是山上大罗山泉水,吸的是清洁的空气,这里见不到一点雾霾,记的我上小学时一次春游路过此村,村里有个寺庙叫“香山寺”已有1000多年历史,温州永强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那时上世纪80年代村里还有小学,只少也有上千人的一个村庄。现在年轻一代的人进城了,留下的是老人,现在这里的杨梅和瓯柑很有名气。一年多过去了,不知现在画里的那两个老人家怎样子,有机会得去看看他们,我们来此画画写生也是有缘的,重要的是能让我想起儿时的一段回忆。朋友说我的;大罗山系列油画乡土味很重,是的,这里不是大都市北京、上海,没有高楼大夏钢筋水泥,这里有的是黄泥土和杉树,还有画里的这两位慈祥善良的老人,他们将永远记忆在我们一代人的历史当中。也许评价一幅油画作品的水准高低,不只是单看技法有多好,而是作品本身能带给观赏者有多少故事,难道不是吗? 回忆日记</h3><h3></h3><h3> 张锋2013年03月24日</h3> <h3>作品《大罗山风情之二》60*73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h3> <h3>作品《大罗山居风情》65*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h3> <h3>作品《罗山居雾晨》65*50CM 布面油画 此作品2011年12月年是我和宋庄画家李长生大罗山居住的民房楼上窗外往去的山村景色,当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天气有点寒冷,云雾很重,所见度30米外看不见东西,树木、山村民房,远处的山都笼罩在烟雾下,云里、雾里,整个乡村像梦一般境界。所见风景如画,一点也不吹牛。此作品取名为{罗山居雾晨}所以我们只好选择屋里作画,人在屋里,心在外头。作品取景有点虚构,但整体还是以所见的山村风貌写生,画作里面加了一个小人,以增强作品的乡村味。</h3><h3> 张锋 2013年03月24日 回忆日记 </h3> <h3>此照片中人物为李长生画家,他在大罗山山村画出了他多年来的最为出色的油画作品,他的艺术特点笔触明确用料厚重,色彩明亮对比度极强,有着强烈表现主义个人风格,归类于情感型画家,相比凡高这样的画家,有着极强的个人主义色彩情感性艺术家,虽然不能和凡高比,但是以我个人观点,应该归类于情感性艺术家。 张锋 回忆日记 2013年03月24日 18:20</h3> <h3>作品《大罗山居图写生者》60*73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画面中的人物为画家李长生于大罗山写生创作。</h3> <h3>作品《大罗山居图》60*73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h3> <h3>作品《大罗山居.入冬》65*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12月,看到此油画作品会让想起我们在大罗山那此日子所吃的菜是有机菜。 此时大罗山村已入冬,我穿着棉裤、风雪衣、还戴着手套在此写生,记的那天我还为房东家起了一份坟地买卖合同协议书,房东以为我是个文化人,其实我还真的没认识多少个字,因为在这山上找不到读过书的人了,所以也没办法,就给房东写了,事后房东家还给了我一点代写合同劳动报酬费,硬是要放我口袋里,反正推来推出就不好意思,最后就收下了,画家没出名前画价卖不上去,有时口袋里还真的缺钱,哈哈,张锋 回忆日记 2013年03月24日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