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晖画笔下的红娘形象及其服装设计——王叔晖《西厢记》连环画管窥

张望书海

<h3>  说起“红娘”,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堪称知名度最高的文学艺术形象之一。无论你是否知道王实甫,是否知道王叔晖,是否看过元杂剧及众多剧种的《西厢记》,是否看过王叔晖所绘《西厢记》邮票与连环画……但你总会知道红娘是媒人的代名词,知道红娘是个热心肠的小丫鬟。</h3> <h3>  现在,我们就聚焦欣赏一下王叔晖先生画笔下的红娘形象及其服装设计,藉此管窥《西厢记》这部荣获1963年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的工笔线描佳作,神会王叔晖与王实甫这次跨越千年的珠联璧合。连环画所依据的版本是雷人(张雷)连社版大精《西厢记》2012年版2018年印布脊本,对比用版本则为雷人(张雷)连社版大精《西厢记》2012年印布面本。</h3> <h3>  王叔晖先生笔下的红娘形象,银盘大脸,发髻高挑,稚气未脱,招人喜爱。与王实甫杂剧中的形象,尤其是与戏曲舞台上的形象相比,王叔晖笔下的红娘少了几分泼辣和狡黠,却多了数分端庄与大气。这也许是因为王先生希望更加契合她相国千金贴身丫鬟的身份,也许是因为王先生根本就不喜欢太过泼辣和狡黠的女子。善良端庄、举止得体的女子才是王大师的至爱——崔莺莺、祝英台、孟姜女、罗敷等等连环画女主角皆如是,就连英姿飒爽的穆桂英也充满书卷之气。先请大家欣赏一下人美2009年版32开仿宣《王叔晖连环画作品选》中的封面吧,顺便一睹穆桂英、祝英台、刘兰芝等女主的风采。</h3> <h3>  与红娘的身份相适应,王叔晖先生为红娘设计了多套服装,这是在下昨日才发现的“秘密”。《西厢记》连环画看过数遍,对红娘的服装却一直熟视无睹,说来也怪惭愧的。下面我们就好好看看王大师是如何来装扮红娘的:</h3> <h3>  第7页,红娘陪伴莺莺小姐在院里采花,这是红娘第一次露面,用的是中距离镜头,先让读者来个雾里看花。</h3> <h3>  第8页,跟上个近距离特写,红娘的服装看清了吧。</h3> <h3>  第15页,这套服装的后影是这样的。</h3> <h3>  第18页,再换一个视角。</h3> <h3>  第19页,王奶奶第一次为红娘更换了行头,裙子变得色彩斑斓。</h3> <h3>  第21页,非常喜欢蜿蜒小路上的鹅卵石,细细的柳条也好看。</h3> <h3>  第26页,红娘的服装再次更换,这次是返璞归真,回到了出场时的素雅,只是上衣花边的图案变了样。 &nbsp;</h3> <h3>  第31页,兵荒马乱之下,王奶奶也没忘了给红娘第三次换装,变换的依然是上衣花边图案。</h3> <h3>  第32、33页,哈哈,王奶奶百密一疏。这两幅画面中的红娘,看脸庞确定是一个人吗?</h3> <h3>  第46页,开个小差,看这一幅场面多么壮观。</h3> <h3>  第51页,红娘第四次换装,来请张生赴宴。</h3> <h3>  第53页,一个顾影自怜,一个冷眼旁观。有木有?</h3> <h3>  第56页,这窗棂、这栏杆,得花费多少功夫啊!服不服?</h3> <h3>  第58页,不容易,老夫人额头的皱纹终于“长”上了。下图没皱纹的为2012年印布面本。</h3> <h3>  第67页,红娘这套服装穿的时间够长,也许是王奶奶比较中意吧。</h3> <h3>  第70页,红娘第五次换装,人美景更美,最最关键的是——月亮终于出来了。下图没月亮的为2012年印布面本。</h3> <h3>  第72页,这张也够美吧——王奶奶画得美,雷人印得也美。</h3> <h3>  第80页,红娘第六次换装,又归于素雅。谁能告诉我——这窗棂王奶奶是怎么画出来的?</h3> <h3>  第90页,红娘传简,不知所云——这“红娘”当的!</h3> <h3>  第92页,红娘第七次换装,跟莺莺小姐的服装很搭,也可能是撞衫——这个还真不懂。</h3> <h3>  第96页,再对照欣赏一番。</h3> <h3>  第100页,红娘第八次换装,不知道该说什么了……</h3> <h3>  第106页,这一幅与彩图,真不知哪个更好看!也许这就是各有千秋、各臻其妙吧。彩图为本书所附王叔晖绘《西厢记》彩色连环画16幅之14。</h3> <h3>  第110页,红娘第九次换装,拷红开场。这套服装直至结束。</h3> <h3>  第111页,花架底座终于补上了,真不容易!下图无底座的为2012年印布面本。</h3> <h3>  第114页,这一幅,加上前后数幅,欢郎的神态、动作都很出彩,也很抢戏。</h3> <h3>  第117页,这幅画充分体现了工笔线描的神髓——令人叹为观止!</h3> <h3>  第128页,最后一幅,我每每盯着张生的鞭梢出神——那条细线堪称神来之笔!可惜后来所见着色本竟然把那“鞭梢”给搞丢了。</h3> <h3>  如此数来,王叔晖先生共为红娘设计了10套服装,平均每10页左右换一套,诚可谓用心良苦,也良善。难怪《西厢记》看过多遍不觉厌倦,想来王奶奶变化多端的服装设计,能使人物常看常新,冲淡了视觉审美疲劳,当立下不小功劳。至于男女主角张生和莺莺的服装,感觉也是多有变化,就留待有兴趣的朋友去探究吧。</h3> <h3>  最后,还想再啰嗦一句——只要我们用心,经典阅读就会变得有趣。</h3> <h3>  附记:</h3><h3> 本文初稿写于2012年1月9日,曾在网易博客贴出。春节闲暇,对这篇旧文做了修改和补充,希望能为喜欢连环画的朋友提供引玉之砖。本人不懂绘画,本当三缄其口藏拙,但正如不会踢足球却喜欢看球赛一样,“伪”字的帽子尽管难摘,但喜爱之心倒也不假。权且玩回票,向王叔晖大师及连环画出版人张雷本家致敬吧,同时也算对自己喜欢再版连环画10年的一个交代。</h3><h3>&nbsp;</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nbsp;2019.2.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