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个百年火车站

懂味

<h3><br></h3><h3>不知是从何时,对老旧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走到哪里,只要是见的古老的物景就不免要驻足欣赏。虽然我不太懂得古物,但是它沧桑的历史容颜和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凝重的气质美,是现在物景所不能企及的。</h3><h3> ——触景生情</h3> <h3><br></h3><h3>今年的正月初一,去了燕山脚下的北京八达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建筑,在通往八达岭长城的路旁有一岔路口,沿路而行几百米,穿过一个写有“1905年修筑的京张铁路涵洞”洞子,来到一个修建于一百多年前的火车站,这就是著名的青龙桥火车站。它的著名不仅是在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而且更重要的它是开辟了世界铁路史上先河的“人”字形铁路的发源地。</h3> <h3><br></h3><h3>小站不大,却有104年的历史了。当年,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在1905—1909年主持修建了中国自助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为了解决南口至延庆铁路翻山爬坡的难题,詹天佑设计出了“人”字形轨道,使火车成功翻过八达岭抵达延庆,令世界铁路刮目相看。</h3><h3>青龙桥站便因此而生。</h3> <h3><br></h3><h3>车站虽经百年,但原貌仍然保存如故。车站上有邮局,古朴的候车室里,依然按照旧例悬挂着分“男宾候车”和“女宾候车”的指示牌子。</h3> <h3><br></h3><h3>站名为关宪钧题写于光绪戊申(1908年)秋季,站房保留修建时的样式。站房旁有人工转辙器模型,可供游览者尝试操作。站房右侧有京张铁路纪念碑及詹天佑塑像,塑像基座有"詹公天佑之象"六字。1982年5月20日詹天佑及其夫人骨灰被迁葬于塑像后方,书"詹天佑先生之墓",其后有迁墓时所立的詹天佑先生生平。</h3> <h3><br></h3><h3>车站右边陈列着早期的苏州码子,也叫草码,发源于苏州的一种民间流行数字,后被用于官方。京张天路早期各种标志上的数字钧以此码书写。</h3> <h3><br></h3><h3>詹天佑铜像立于车站西侧。</h3> <h3><br></h3><h3>修筑京张铁路纪念碑。</h3> <h3><br></h3><h3>在这座车站里,还可以看到詹天佑建造的著名“人”字形铁路的尽头。京张铁路最陡峭的路段就在这南口至八达岭间,俗称“关沟段”。这段铁路的坡度已大大超过了火车最高爬坡率为25‰的现代标准,达到了33‰。在技术远远落后于现代的百年前,在这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可见詹天佑“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建造在当时的意义重大。<br></h3> <h3><br></h3><h3>列车为了到达“人”字一撇的尾部,先顺着“人”字一捺到达顶端,然后再掉过头来上行。这样,延长了列车运行的距离,提高了列车爬升的高度,解决了陡峭的坡道通行问题。</h3> <h3><br></h3><h3>青龙桥车站是目前保护最好的一座百年车站。虽然火车站早已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但这座车站仍保留着百年前的运营方式,所有列车都要在这里短暂停靠后,经过著名的“人”字形铁路折返继续前行,每天列车仍然不断。S2线的和谐号列车和部分普通列车在这里进行技术性停车,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从“人”字形铁轨的另一边折返上山。<br></h3> <h3><br></h3><h3>青龙桥站现仅作为上行线折返点,直线距离约5百米不远处,有相应的下行线折返点为青龙桥西火车站。西站是后来修的,只作为列车折返用途,现为2台2道,每天有8列由延庆火车站开往北京北火车站的柴油动车组旅游专列在此折返。</h3> <h3><br></h3><h3>青龙桥两处“人”字形折返点,一个为上行线,一个为下行线,恍如一个巨大的“口”字,使得火车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感叹百年前的这一壮举,中国人对世界铁路做出了巨大贡献,每个国人应当记着他——詹天佑。</h3><h3><br></h3><h3><br></h3><h3>摄影/文字: 董 蔚</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A空间艺术沙龙</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成就摄影梦想,享受摄影快乐。</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