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府中学(原崇正学堂)部分校友聚!

林谷枫叶

<h3>百年校 崇正情 师生谊 惜夕如心</h3><h3>逢今朝 念王中 忆同窗 情深义重 </h3><h3>校友之家(于冬冬)</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爷府镇位于锦山镇西南20公里处,东界旗内四十家子乡,北界旗内大牛群乡,总土地面积为316平方公里,其中 耕 地面积50275亩,总人口27953人。其中蒙古族15694人。王爷府镇辖19个村委员会。 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王爷府镇在列。</span></h3><h3><br></h3><h3> 王爷府镇原名锡伯格庄。为清代喇嘛沁右翼旗扎萨克郡王府邸,故称王爷府。王府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h3><h3>发展历史</h3><h3> 起初,苏布地子固鲁思奇布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受札萨克衔,后曾建府于现龙山乡之龙头山下。至拉特纳锡第乾隆二十年(1755年)袭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加亲王品级。始按其品级和规格由清廷拨款扩建为亲王府,即现在蒙古族中学址。当时,附近只有蒙民百余家,称珠占爱拉,后改为大营子。</h3><h3> 王爷府镇自清代至民国年间,一直为喀喇沁旗政治文化中心。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喀喇沁右旗札萨克旺都特那木济勒病逝,子贡桑诺尔布袭王位,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辟西衙门,创立“崇正学堂”,后又相继在现大西沟门村之公城,办起“守正武学堂”,在王府办“毓正女学堂”。并在坯场子办起工厂,生产肥皂、蜡烛,并织布、印染、织地毯。还首次架通王府至围场的有线电报线路。办邮政、设警察、办报纸。后因经费拮据,系列正女学堂、守正武学堂和工厂相继停办。民国初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贡桑诺尔布赴北京任职。</h3><h3>1933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喀喇沁旗,驻守旗境的汤玉麟部纷纷南撤,沿路烧杀抢掠,当地居民为逃兵燹,十室九空。东北沦陷时期,王府成了日本关东军和仿满州国兵的驻地。原王府院曾设协和会、警察署、贸制场(监狱)和“讨伐队”,街东侧设有仿“兴农合作社”、“鸦片组合”(大满号)等机构。</h3><h3>东北沦陷时期,原崇正学堂改为“崇正国民高等学校(中学)”。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喀喇沁右旗政府曾设于此,后迁到公爷府。原王府旧址曾设蒙民师范班,后改为喀喇沁蒙古族中学。</h3><h3>旗县人民政权建立后,王爷府镇为一区,后改王府区。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以驻地村命名为“王爷府公社”。1966年取青松之意改称那尔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建制,那尔村公社一分为三划为王爷府镇、上瓦房乡、大西沟乡。</h3><h3>新中国成立后,王爷府镇工、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土豆、向日葵等,粮食总产量比解放初期增长1.2倍。主要土特产有药材、蘑菇等。水利工程曾有青松灌渠、上瓦房灌渠和引洪滚水坝1处。乡镇企业有综合厂、白灰厂、莹石矿、淀粉加工厂、饭店、砖厂、地毯厂和苦建工程队等。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原王府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中学——王爷府蒙古族中学。村有中心校,镇有中心总校。卫生医疗机构建全,镇驻地有地区医院,村有合作医疗站。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镇有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队、广播站。王爷府镇古建筑、古寺庙较多,有福会寺、善通寺、隆兴寺等大寺庙。至今,喀喇沁王府、社会寺仍保存完整,并被列入自治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h3>旅游胜地</h3><h1><b><i><u>王爷府镇西接世界最大皇家园林———承德,东邻内蒙古贡格尔草原,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人,为近代蒙古族文明发祥地和富集地。“大广高速”G45公路横贯全镇,距赤峰60公里,距北京350余公里,是京津通往内蒙古地区的交通枢纽。</u></i></b></h1><h3>王爷府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人文景观有喀喇沁蒙古亲王府、福会寺景区等;主要自然景观有印山、十八罗汉山。福会寺景区位于镇西一公里处。</h3><h3>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原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由府邸、后花园和东、西跨院四部分组成。是国内现存王府建筑中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清代蒙古王府建筑群,具有浓郁的民族、宗教和地域特色。</h3><h3>为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97年,喀旗政府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王府现存的33幢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并对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全面改善,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博物馆由文物陈列、文物保护、业务研究、事业管理、公共服务、辅助设施六部分组成,馆内分别开设了“喀喇沁亲王府历史陈列”、“塞北明珠”、“蒙古亲王”、“先民故园”、“贡王办学”、“建筑艺术”、“蒙古民俗”等20个展室,珍藏了喀喇沁亲王府传世文物精品数百件,展室总面积4500余平方米,完全具备了日接待游客千余人的条件。</h3><h3>王府家庙福会寺,距亲王府1.5公里,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原为喀喇沁王的家庙,是清代喀喇沁右旗大喇嘛寺庙之一,现存各式古建筑15幢,总面积2063.06平方米,所有建筑布局严谨,筑造精细,是保存完好的清代早期藏传佛教寺庙。</h3><h3>为了突出古镇特色,弘扬民族文化,喀旗和王爷府镇依托旅游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王府仿古一条街建设,从西至东2200延长米,改造面积15000余平方米。引进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餐饮服务中心1处,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年年出新,不断完善,有效地提升了古城建设品位。</h3><h3>改造后的王爷府古城,与亲王府建筑格调相一致,色彩相宜,古色古香,颇得清代建筑之神韵。古镇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掩映;锡伯河在镇中潺潺流过,清澈见底。经过多年的山区生态综合治理,景区周围的印山和十八盘小流域绿树成荫,秀山奇石,风景十分壮观。尤其是2005年以来,“王府文化旅游节”被自治区政府列为“中国旅游年自治区重大节庆活动”。以亲王府为活动中心,旗政府全力支持,旗文化局积极承办,每年都定期开展“王府文化节”、“王府庙会”等大型社会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旅游观光者的好去处。</h3><h3>特色养殖</h3><h3>在林果地养鸡,树木为鸡创造适宜的环境,鸡为树木提供有机肥,啄食害虫,种植、养殖互相促进,得到协调发展。在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笨鸡野养”正走俏山村。</h3><h3>随着人们对纯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不少山区农户看好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在自己的林果地里围上栅栏,将40多天的小鸡移到林果地里,用玉米、谷子等做饲料喂养,鸡在林果地里自由奔跑,采食虫子和杂草,这样的鸡和鸡蛋虽然价格高出市场的30%,但却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一上市即被抢购一空</h3><h3>王爷府镇已有兴隆村、大西沟村、汤土沟村、白太沟村等10个村实行家禽野养,养殖户20余户,年出栏鸡20000余只,出售鸡蛋240万枚。</h3><h3>绿色农业</h3><h3>喀喇沁旗王爷府镇蔬菜种植基地不跟风种植,凭借对市场和技术的熟悉程度,总是奇招迭出,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h3><h3>2008年,王爷府镇蔬菜产品又有五种技术让自己的产品增产达效。一是选用优良品种。印第安和贝盈两种硬果番茄2006年试种成功,2007年大面积推广种植,一棚硬果番茄卖出1.5万元的好价钱,有三分之二的蔬菜种植户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二是推广无公害种植。镇村两级先后筹资140多万元,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铺设滴灌输水管路,施用生物菌肥,建立标准化蔬菜大棚300多亩,无公害蔬菜种植2100多亩,经过标准箱包装后,直销价格比在当地销售价格翻了一番。三是搞好立体分期种植。立体、分期种植可以把空间和时间进行很好的搭配,如:黄瓜间作香菜、西瓜套种甜椒、黄瓜冬种、豆角晚种,分期种植,分期收获,收入高。四是种植稀特菜。市场上稀特菜供不应求,产品价格高而独树一帜,如:苦苣、香芹菜、榆钱菠菜、球生菜、娃娃菜,出售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30%。五是建立完整的储藏保鲜加工设施。各级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占地4万平方米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储藏保鲜区库容7000立方米,可储藏鲜菜700吨,蔬菜加工区规划占地1000平方米,年加工蔬菜可达3万吨,保证种植户的效益。</h3> <h3>  王爷府蒙古族中学</h3><h3>王爷府蒙古族中学始建于1902年由当时的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建立,当时叫做崇正学堂,开学时他撰写楹联说:“崇武尚文无非赖尔多士,正风异俗是所望于群公”从此开辟了蒙古族现代教育的新纪元,达到了启迪民智,开启文明曙光的作用,后来他又办了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伪满时叫做崇正国民高等学校,民国是改名蒙民初等师范,热河中学,建国后更名为王爷府蒙古族中学,文革时期叫那尔村中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恢复原名:王爷府蒙古族中学,延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全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现在他迁往新校址,正以现代的办学手段阔步前进。</h3><h3> 王爷府蒙古族中学几经风霜雨雪,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几经跌宕起伏,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被称为蒙古族的毕升的特木格图,首先创办了蒙文铅字印刷,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在王爷府蒙古族中学毕业的学生,现在有很多是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在1999年到2005年之前王爷府蒙古族中学的升学率稳居全旗前列,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源向城镇集中,王爷府蒙古族中学的学生入学质量不如从前,但王爷府蒙古族中学本着为全旗办满意教育的理念,深刻挖掘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内涵发展、外树形象,为每位学生创造美好未来,为每位教师创造幸福生活,现在正本着重视现实、永不懈怠的精神,践行“崇德尚学 正身行义”的校训,率先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昂然向前的寻找一条适合王爷府蒙古族中学的新时代发展之路。</h3><h3>现状简介</h3><h3> 王爷府蒙古族中学现为一所完全中学,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8000平方米,有50个教学班,学生2057名,教职工242人。2004年旗委、旗政府为了进一步办好王爷府蒙古族中学,决定将王爷府蒙古族中学整体搬迁,2005年12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址,2007年8月,王爷府蒙古族初级中学并入王爷府蒙古族中学,2008年7月,旺业甸初中并入王爷府蒙古族中学。不久的将来,学校将成为喀喇沁旗办学条件和办学效果最好的学校之一。二、办学特色 王爷府蒙古族中学的价值追求是:让贡桑诺尔布开创的蒙古族现代文明在我们手中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为每个蒙古族现代文明在我们手中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未来,为每位教师创造幸福生活。</h3><h3> 学校成长目标是:创建为全旗人民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品牌学校。 教师成长目标:有爱心,负责任,勤学习,善研究,做名师。</h3><h3>学生成长目标是:有理想,会学习,能自理,善合作,做真人。</h3><h3>工作成果</h3><h3> 学校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1997年,被旗人民政府授予了“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1998年被“中国建设文协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建委员会”联合授予了“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2000、2001年连续两年被市教秀评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校”。 近年来,王爷府蒙古族中学努力探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途径,在学校的整体改革、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正向着具有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质量的现代化学校迈进。</h3><h3> 王爷府蒙古族中学,新世纪的民族教育之花。  地 址: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 邮编:024421</h3> <h3>  合影照是陈真师哥拍的,在此表示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