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篇章 水墨丹青</h3> <h3> 一条宛若飘带的清明河,飘飘洒洒落入水墨丹青里,伴随春暖花开的声音,星星点点,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牵起多少游子魂牵梦绕故乡的向往······</h3> <h3> 丹青镇位于吉首市东北部,处于古丈、泸溪、吉首三县市交界,距离吉首市63公里,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镇,镇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地貌以山地为主,这里山水如画,远离城市,没有任何污染;有宛若飘带的清明河贯穿其中,有如森林植被一样,花开四季的清明山坡,美轮美奂;</h3> <h3>第二篇章 山水人文</h3> <h3> 2008年丹青被文化部授予中国苗歌文化艺术之乡,一年一度的“清明歌会”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有国家级传统自然村落--河坪村;<br></h3><h3> 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千钧;</h3><h3> 丹青镇的白云贡米早在明清时期就是朝廷贡米,其米质优异,堪称黄金米。</h3><h3></h3> <h3> 这里风景如诗如画,风土人情浓郁,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向上,这里有“水墨丹青”之美称。</h3><h3></h3> <h3>国家级苗歌文化艺术之乡</h3> <h3>第三篇章 清明歌会</h3> <h3> 阳春三月 踏歌清明<br></h3> <h3> 每年清明节,春暖花开的季节,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泸溪、古丈三县交界的苗族群众汇聚于吉首丹青镇歌场,聚集在一起举行浓重的清明歌会。</h3> <h3> “清明时节唱清明,八方贵客到丹青,山清水秀生态美,精准扶贫暖人心……”</h3><h3></h3> <h3> 头戴纱帕、身穿苗服的苗家姑娘,拉起绚丽的芭排(苗族织锦),唱起了拦门酒歌。</h3><h3></h3> <h3> 世代居住在此的苗族群众每年在清明河畔举行歌会,男女老少头戴纱帕,插上一枝青青的杨柳枝在头戴,便以歌传情,缅怀先祖。</h3><h3></h3> <h3> 国家级苗族织锦 绚丽多彩的图案 织出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h3> <h3> 山歌播种希望,收获爱情,数不清的姑娘小伙通过很多对歌相识相恋,到相守一生的。<br></h3> <h3>第四篇章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h3> <h3> 丹青镇出产的富硒椪柑现在已成为一个优质品牌,远近闻名,畅销各地。</h3> <h3> 生态养殖 自然牧场</h3><h3></h3> <h3> 浑然天成的几亩稻田 播洒水墨丹青白云贡米</h3> <h3> 丹青镇自古以来就有制作“泡椒”的传统。“丹青泡椒”是丹青镇传统辣椒食品,以红土片区内原产的优质长线椒,经天然发酵和苗家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在保留了辣椒原汁原味基础上,形成了清、香、脆、辣的独特口感,其辣椒远销全国各地,实乃人间难得的美味佳肴。</h3> <h3>遗产保护</h3> <h3>第五篇章 创辉煌 迎新篇</h3> <h3>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丹清镇政府及全镇人民整装出发,即将迎来辉煌的新篇章。</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