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都是按帝王需求来写的,有真也有假。很多史实还有待以后考古出来的地下文物来还历史一个真面目。

百世凡人

<h3>根据看到的一些资料,被考古发现颠覆的人们以前认知的历史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h3> <h3>一、孙武和孙膑、《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这是因为孙膑没有著作流传于市,所以无孙膑其人,同时也就认为《孙子兵法》就是《孙膑兵法》,是同书而异名。《史记》虽有关于孙膑的记载,但不足为据。1972年在山东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同时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说明孙武和孙膑并非一人,而是两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并非同书而异名,是两本不同的兵法。这就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前的认知。</h3> <h3>二、关于"七损八益"。"七损八益"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七损八益"是对药理或对病理的解释。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天下至道》里记载,"七损八益"讲的是"房中术",与药理和病理毫无瓜葛。</h3> <h3>三、关于"烽火戏诸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西周的灭亡,是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的,这个说法流传极为广泛,甚至被选入了历史课本。考古发现的竹简记载,西周的灭亡,是因为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便联络戎族打败了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竹简上没有提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事件,"烽火戏诸侯"纯属子虚乌有。</h3> <h3>四、关于尧舜禅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上古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这个也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根据《竹书记年》记载,事情并非如此,是篡位而不是禅让。《竹书记年》上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可见尧舜帝位的更替,并非禅让。舜与禹是否禅让,现在不得而知,说是禅让,估妄信之。</h3> <h3>五、关于陈胜、吳广起义。根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吳广押解徭役因遇大雨误期惧斩而揭竿起义。《史记·陈涉世家》里说:"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吳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记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也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等。其中秦《徭律》规定:"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意思是说,征发徭役,如果怠慢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到五日,斥责;迟到六到十日,罚一盾;超过十日罚一甲。如果遇到发大水下大雨,可免除本次征发。根据这样的秦律,陈胜、吳广怎么能仅仅因为大雨误期而起义呢?看来《史记·陈涉世家》记载有误。</h3> <h3>以上这五件事就是被考古发现所颠覆的认知。仅供参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