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打造创新要素“强磁场” 常熟积极探索构建创新型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美篇政务

<h3></h3><h3>□苏报驻常熟首席记者商中尧</h3> <h3>“创新引领发展,改革激发活力。”这是常熟致力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的“宣言”。如今,这句“宣言”有了新注脚,“常熟创新”在国家级平台上精彩亮相:入围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并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县城创新驱动发展现场会上作了交流发言。</h3> <h3>创新领航,奋进新时代。近年来,常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形成了GDP增长以创新型经济为主、收入结构以高质量为主、增长动力以创新驱动为主的“三个为主”发展格局,走在了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h3> <h3><strong>优化布局“主阵地”</strong></h3> <h3><strong>突出科技计划项目支撑引领作用</strong></h3> <h3>作为江苏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常熟突出机制创新,着力优化布局,挥毫写出了“创新驱动”的华美篇章。</h3> <h3>华美篇章里,3家新型研发机构成为亮点。常熟依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熟研发产业创新基地,建成了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3家符合市场运行机制的新型研发机构。</h3> <h3>“核心团队持股,市场化运行机制,这是我们储备大量人才的‘秘笈’。确立产业化研究和项目目标,让人才团队也具备了创业能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副院长胡传实说,未来5年,他们将成为可持续经营的国家一流研究所。</h3> <h3>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是一家由北京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熟市政府三方共建的研发机构,核心业务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最终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广。</h3> <h3>北京大学为何会选择和一个县级市合作?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继涛说,从综合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和政府创新发展思路的角度考量,调研多地后,最终选定常熟。“未来将加大与项目团队、北京大学和市政府的共同合作,致力于成为面向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陈继涛说。 近年来,常熟加强先导产业技术创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获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7项。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深入开展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招标工作,新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项;常熟高新区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成为首批启动建设的苏南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h3> <h3>常熟还优化大学研究院管理,为该市27家大学研究院提供深入跟踪服务,加快实施市场化改造。全年重点支持和打造新型研发机构9家,加快瑞特、亨通、大众机器人和华益企业独立研发机构建设进度;推进南大常熟生态研究院清产核资后股改进程,加快协调用地用工瓶颈;推进浙大常熟研究院团队持股改革;积极组织省产研院金属所、北大分子苏南院申报苏州新型研发机构。</h3><h3><h3></h3></h3> <h3><strong>加速建设“创新型”</strong><br></h3> <h3><strong>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strong></h3> <h3>在常熟,一张小小的“科技创新券”,其实就是一个助力区域间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小法宝”。目前共计发放5310万元,覆盖115家企业。2018年,常熟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超10%。这得益于《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实施,该《计划》明确了各阶段重点任务,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h3> <h3>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常熟亮出一个个实招。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市科技创新办公室,强化任务分解,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8家,申报通过率达94%;落实国家科技税收政策,高企所得税优惠额达8.5亿元;加大科技创新考核力度,将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等指标纳入科技创新考核体系。</h3> <h3>构筑创新要素“强磁场”,常熟别具匠心。为创新企业提供“全成长周期”服务,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壮大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通过“创新资源导航+小微创新券支持+科技中介服务”,近三年该市达成校企合作项目725个,产学研合作成为企业的“路径依赖”。</h3> <h3>同时,常熟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新增重庆理工大学常熟汽车与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常熟激光智能装备研究院、常熟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科技开发院常熟中科创新广场、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同禾药业有限公司益生菌DD98联合实验室。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体系及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工作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保贷、集合信贷超4亿元,覆盖民营企业近300家。深化知识产权服务广场建设,打造“五区一基地一审理庭”,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h3> <h3>未来,常熟将继续加快建设菱创智能制造产业园、蒲公英加速器、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虞山高新区“虞城科创谷”。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启动市级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完善产学研组织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以绩效考评和后补助形式鼓励该市大学研究院等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需求,开展产学研对接、科技行、科技项目融投资对接等活动。</h3><h3><h3></h3></h3> <h3><strong>引进培育“生力军”</strong><br></h3> <h3><strong>打造常熟人才“金字塔”</strong></h3> <h3>江苏华益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化工原料企业,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业升级,</h3> <h3>从传统化工企业转变成生产18氧水生物医疗试剂的顶级企业,而掌握这项“技能”的企业,全球不超过4家。</h3> <h3>日前,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蒸馏塔内正在生产用于医疗领域的18氧水,产品看起来像普通的水,却是医学显影剂的重要原材料。“整个塔要进行2000多次的汽化、冷凝交换,里面的水经过一年时间才能成为PET-CT检查早期肿瘤的显影剂。”公司车间主任双家磊介绍,以前这种显影剂等都需要进口,病人做一次这样的检查得花费1万多元,现在有了国产的产品,做一次检查仅需7000元左右。</h3> <h3>凭借工艺创新,江苏华益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多种同位素水的开发,18氧水的销售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5%。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引进专业人才团队,建设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把经营范围转向生物医药,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徐志红博士说:“我们现在的思路就是逐渐压缩化工的份额,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未来增长趋势更高的产品开发上。”</h3> <h3>常熟在主城区南北布局建设国家、省级高新区,用最好的资源来实施创新驱动。建立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指标的工业投资准入评估机制,以发明专利、研发机构、高新企业等为评判条件,优先保障创新型企业用地用能用容量需求。引导民营企业将研发部门从生产主体中分离,实施工业企业“健康体检”制度,采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办法,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近万家。</h3> <h3>常熟加速引育双创人才,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留才机制,积极打造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促产业升级的互动发展新局面。</h3> <h3>近年来,常熟紧盯“高精尖缺”人才,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持续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国家领军人才2人、省双创人才11人、姑苏领军人才19人。全力支持农业农村星创天地建设,设立创客专项,大幅提升创客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科技镇长团”从常熟试点,经过十年探索磨砺,已经成为江苏科技创新的亮丽名片。</h3> <h3>此外,常熟大力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路径。2018年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比重均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共有436家,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的比重达1.41%,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4%。</h3> <h3>“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新时代稳步快走的常熟,正用一系列脚踏实地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让人们在这片发展的沃土上,再一次深深感受到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h3> <h3>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h3><h3></h3> <a href="http://special.subaonet.com/2019/0223/2411294.shtml"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special.subaonet.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