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军营 幸福的童年

帅九

<p class="ql-block">世界是您们的,祝愿军营大院的子女们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祝《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烟台疗养院、现中国武装警察部队烟台特勤疗养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致青春不再的我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致风华正茂的疗二代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写在二0二二年的六一前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夸刘家寿主任真是个有心人!他把我们这些早期调离疗养院和在疗养院退休的战友们联系起来,组建了这个群,又联系上了我们的孩子——疗二代们。在这个群里,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朝夕相处的年代,看见了青春芳华的自己,那些心底的美好记忆又清晰起来,仿佛历历在目,可触可摸……</p><p class="ql-block"> 在铁道兵改制前夕,我从眉县疗养院调到烟台疗养院,儿子石巍才半岁。从眉县疗养院调去的,还有朝桂、凤金、瑞玲战友,所以调到一个新单位几乎没有陌生感。</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班、生活都在一个大院里,同出同入,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在门诊部五官科,和刘家寿主任的辅助检查科在同一层楼,自然接触的比较多一些。那时家寿已经是科主任了,但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没有一点架子。他生活工作中总是考虑周到,心细如麻,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也算是个暖男吧。</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和华英住对门,后来又和爱民做邻居。我们相处的很好,好到家门不用锁,做点好吃的端到对门,缺点啥,只管过去拿。</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和巍巍差不多大的孩子有20几个,男孩比女孩多。他们先后在院子里的幼儿园托管,算是穿开裆裤的发小了;他们都在院子附近的葡萄山小学读书,接伴着上学、放学,从来不让家长接送。</p><p class="ql-block"> 他们常在一起玩耍,有着快乐幸福的童年。想学骑车了,家长买了几辆车,他们就你扶着我骑,我扶着你骑,很快都学会了,在院子里,你追我赶地飞逐;想玩旱冰了,家长们买来装备,他们就你搀着我,我搀着你,又都学会了。从门诊部出来,有一个斜坡,他们从坡上滑下来,发出那种震耳欲聋的声音,很远很远都能听得到。</p><p class="ql-block"> 每逢过生日,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家长会做一桌好菜,他们再约上一些伙伴,到家里来庆祝。小伙伴们都会为小寿星带上一件礼物,礼物多是一些小食品或一些小玩具,这些足以让小寿星欣喜一阵子。基本上每月都有几次这样的生日party,足以让他们兴奋上几天。那时候物质比较匮乏,生日蛋糕远不像现在这么高大上,蛋糕上面的那一层五颜六色的图案是糖制的,很硬很甜,生日蜡烛插不上去,就用水果刀扎个眼,但孩子们高兴的不亦乐乎,吃起来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买了第一台游戏机,孩子们都愿意上家里来玩,一些孩子到家里来,先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最受欢迎的是冰棍、冰砖(所谓的冰淇淋)之类的,拿起来就吃,临时来队的妈妈笑言:都把自己不当外人了。家里铺了塑料地板,他们很自觉的脱掉鞋去打游戏,下班回家的我,打开门就闻到臭鞋臭袜的味道,我也笑喷:快把鞋穿起来,阿姨受不了啦!回想起来,唯有在大院生活的孩子,才会有这些美好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石巍和兰昊、曹凯、黄靓同一个年级,他比他们小一些,入学的时候还不达年龄线,因为常在一起玩,哭着喊着要跟他们一块上学,还是对门的张爱民找的人,破格让他入学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没有这个班,那个那个班的,但孩子们学习都不赖,日后成长的也多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刘涛上学的时候成绩优异,是班里的尖子,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后来上了军校,现在是部队医院的专家了。</p><p class="ql-block"> 我对陈超的印象很深,当年和她妈妈朝桂都在铁道兵眉县疗养院工作,朝桂和爱人陈为秋两地分居。陈超是在眉县疗养院出生的,那时条件不是很好,朝桂临产时生产动力不足,妇产科主任就让我们去帮忙助力,眼看着她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粉嘟嘟的一个小生命,让我们稀罕的不得了,轮流地想抱抱她。那个年代交通也不像如今这般方便快捷,生下来的后两天她爸爸为秋才风尘仆仆赶到,所以我们比他爸爸还早见证她的出生。她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后来也上了军校,如今是部队一所知名医院的药房科主任了。</p><p class="ql-block"> 对门华英的儿子张海京,是我看着出生和长大的。华英月子里,正好妈妈在我家,妈妈按照南方的习俗,做了米酒醪糟给她催奶。小时候没少抱他,在感情上很近,至今印象中还是那个白白的、有点小胖的、没说话先带微笑并有点羞涩的小男孩。后来知道他去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定居了。刘娜的儿子李陟和他一个班,从小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后来考上了名校航天工业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拿到了绿卡。</p><p class="ql-block"> 李管理员和小许的儿子李晓宁,因为帮助他辅导过英语,认了我干妈。小小年纪就像个男子汉一样,帮助爸妈干活。那时候我们每天两次去炊事班打开水,小家伙比我有劲,总是帮我拿壶提瓶,一口气跑上五楼。听说当兵到了部队,这个从小能吃苦又善解人意的孩子,到了部队一定会有出息的。后来到部队的还有马宁,祝福这些在部队的孩子,像他们的父母前辈一样初心不变,勇于担当,献身国防事业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遇医生和张医生的两个儿子庆东、庆智都在广东工作。庆东去的早,很早就听说他事业有成,拿年薪了。他孝顺父母,中秋节的时候给家里寄去月饼,那时都是在邮局邮寄,广州的精美糕点让我们大开眼界。那一年我去广州,庆智专门带着夫人捧了一束鲜花来看我。虽然是大小伙子了,仍然是儿时的情感,我们俩拥抱着,我就像搂着自己的孩子一样。</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我们已不再年轻,但我们的孩子成长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石巍仍然秉承着部队大院里耳闻目染的那份执着上进、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低调做人,成长为群众认可组织信任的年青干部;</p><p class="ql-block"> 邢东进是IT界的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 郝爽是金融界的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 兰昊是企业界的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 刘涛、陈超是医疗界的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 李陟、张海京是科学界的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还有许许多多疗二代们!在你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在部队大院生活成长的烙印、看到了把最好青春年华献给部队的父母们对你们成长的影响!这就是: 努力、奋斗、进取、奉献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最欣慰,也最引以自豪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韩峭青</p> <h3>《发小》北京话的一个方言词,就是指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长大后又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常用于口语,它是较有特色的北京发音。随着各地之间的交流加剧,已经逐步扩散于北方和南方。发小于同性之间叫作总角之交,异性之间叫作青梅竹马。</h3> <h3>“发小”的意思,相当于南方的“开裆裤朋友”或东北的“光腚娃娃”。发小之间的友谊,其或可是不亚于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发小并非每人皆可遇到。<br></h3><h3>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都会有这样一些“发小”,他们或者是你幼儿园、学生时代中一直同班级、同年级或同学校最贴心的同学或死党,或是和你同住一个大院,在一个墙角逮蛐蛐,一起钻到汽车轮子底下,捉迷藏,拔萝卜,看邻居家的电视,分享最好玩具的伙伴…成年后,这些“发小”可能成为了你无话不谈的知己,你们常来常往的频率甚至超过了同家人的往来,在你郁闷,难过,悲伤的时候,他们常常成为你最好的倾诉对象。</h3> <h3>人们渴望做真实的自己</h3><h3>随着工作、生活的需要或变化,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朋友或同事,但由于长大了,见识了,社会化了,防御心理也强了。总会觉得伪装的人太多了,周围的世界太复杂等等。而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往往少些功利,多些关爱,这种纯真、可贵的“发小”之谊让人觉得踏实、安全感更强,在“发小”面前,人们更容易做真实的自己。</h3> <h3>现代社会亲密感的缺失</h3><h3>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疏离感让人们更需要“发小”, “发小”能弥补人们亲密感的缺失。</h3><h3>发小带给你欢乐和默契对于承受着巨大工作、生活压力的都市人来说,“发小”的帮助、支持是他们舒缓心理压力、事业顺利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之一。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永远是快乐的,并感染着你从难过中解脱,人们与自己的知心发小,总是有许多的欢乐和默契。</h3> <h3>发小是可以信任的朋友“发小 ”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大多数人有体会,倾诉也分对象,很多事只能给最信任的朋友说,给理解你的朋友说。至于对其他人,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会对知心“发小”倾诉,因为他们更了解你,知道怎么开导你,犹如你消极情绪的“垃圾转运站”。</h3><h3>总之,不开心的时候,能有个可以倾诉的“发小”,把苦恼说出来,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益的。</h3><h3>(资料来之网络)</h3> <h3>中国人民解放军烟台疗养院变革</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烟台疗养院创建于1981年,在1985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烟台疗养院,2004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烟台疗养院,2016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方战区陆军烟台疗养院,2018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烟台特勤康复中心。随着时代变迁过来,一代一代都是祖国花朵成长为祖国建设接班人。</h3> <h3>营院同学们上学的路上</h3><h3>(妳能找到自己位置吗)</h3> <h3>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烟台疗养院幼儿园李传云老师和同学们合影</h3><h3>(黄莹、刘义、遇庆智和刘涛)</h3> <p>遇庆智和刘涛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烟台疗养院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合影</p><p class="ql-block">(周媛媛 韩文杨 陈 超 聂启艳)</p> <p>同学们给蓝昊同学过生日</p> <p>同学们在郊外旅游</p> <p>同学们给李晓宁过生日</p> <p>四兄弟成长中的留影</p> <p>樱花盛开同学们和家长的留影</p> <p>陈超同阿姨和叔叔的留影</p> <p>好同学好兄弟</p> <p>童年生活留影</p><p>读课外书、下棋 、户外活动等</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给陈超过生日</p> <h3>刘三七 裴之科</h3><h3>孟丽丽 </h3> <p>刘涛和同学们留影</p> <p class="ql-block">刘涛和郉伯伯王阿姨(上海)及陈叔留影</p> <p>同学们在海滨中路留影</p> <h3>严军</h3> <h3><font color="#b04fbb">郭淑军感言</font></h3><h3><font color="#b04fbb">谢谢刘主任辛勤的劳作,做出了这么精致,珍贵的,令人心潮澎湃的作品,特别是孩子们小时的一幅幅照片,是那么温馨亲切,让人心中好温暖好感动!营院里的一切让我又回到了过去,点点滴滴浮现眼前,令人回味无穷!</font></h3><h3><font color="#b04fbb">青春已渐远离,我们现在都已过了花甲之年,让我们大家珍惜当下,多多保重身体,开心快乐每一天,让我们的友情万古长青!</font></h3> <p class="ql-block">苏瑾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于澎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兰昊的儿子—兰义轩</p> <p class="ql-block">石巍的女儿石睿萌</p> <p class="ql-block">黄靓的女儿—黄悦航</p> <p class="ql-block">曹凯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李跖轵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张海京和母亲(张华英)</p> <p class="ql-block">张天翼</p> <p class="ql-block">张天翼和奶奶一起朗诵诗歌</p> <p class="ql-block">石巍之女</p> <p class="ql-block">马宁之子—马威如</p> <p class="ql-block">马宁</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于乐乐之女</p> <h3>借鉴军营感悟</h3> <h3><b><font color="#167efb">军营都说部队大院是个很神奇的地方,特别是我在刚当兵入伍那时候,身边的战友们都这么说,我说我就是部队大院的啊,没感觉有什么神奇的。没料到他们一听我是部队大院长大的,就都围着我让给她们讲讲大院里的故事,因为大家都没怎么接触过部队,初来乍到很是好奇。虽然我个人感觉大院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尤其特别的地方,不过还是禁不住大家软磨硬泡,于是就把自己的成长经历挑着捡着讲了讲——</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那个时候实行计划生育,军队这么正的地方当然要做表率了,所以我们那一代大院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但是大院里的独生子女和外面家庭的独生子女很是不同。因为上学之后跟同是独生子女的同学接触过,很多人在自立以及与人相处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内向啊自大啊什么的,但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却绝对不会有。部队的孩子虽然大多是独生子,但大院有很多很多孩子,我就从来没试过旁边没有玩伴过。虽然我是女孩子,但是大院的孩子向来都是雌雄难辨的,特别的是小时候,大家几乎每天聚在一堆玩打仗的游戏。而最开心的就是看挨打,尤其是院子里叔叔伯伯花样吊打男孩。绝对一场好戏,比现在电视里好看不知道多少倍!有一次,我一个哥哥从房子里冲出来,一边叫一边跑。他爸手里一根棍,他妈手里一根火钳,两个人追着他揍,据说快跑到司令部去了。我咬着个鸡腿,迈着小短腿跟着一大堆哥哥姐姐一起追着看。</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要真的说特点,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比普通孩子们更加“根正苗红三观正”吧——换种说法就是又红又专。这真的没有办法的事。从小就是听着口号,军歌长大。我会唱的第一首歌:“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小时候做错事,一个女孩被罚站军姿,也是醉醉的。如果你还像我这样摊上了一个搞政治宣传工作的爹,那就是上纲上线地训。你小时候不做作业,是被骂“赶紧做作业,要不然不准睡觉”!我小时候要是不做作业,我爸就说:“军人的任务是训练,那小朋友的任务是什么?”“完成作业……”“那还不去!”我从小到大都是自己背书包,从来没有大人帮我拿过。因为“枪是军人的生命,书包是小朋友的枪!你有看过叔叔要别人帮忙拿枪吗?”“没有……”“所以小朋友的书包小朋友自己拿!”我爸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真的要讲故事的话,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毕竟初来乍到,讲多了也不知道大家喜欢是不喜欢。接下来就直接上干货吧:</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1.普通话比家乡话说得6,能说各种方言或者只会说普通话囧。院子里大家在一起一般就都只说普通话,但是父母在家里或者几个老乡叔叔阿姨聚在一起就会说家乡话。</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2.上小学开始就带着家里的钥匙。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我放学回到家他们也都没回来,所以很小开始就自己一个红绳带把钥匙挂在脖子上。</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3.在食堂吃饭的次数和在家里吃饭的次数几乎对等。原因参考第二条。</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4.从来不看表,看时间从来都是听军号。就是现在军营还是每天都会放军号。</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5.喜欢爬墙或者爬树。不是爱怕,就是小伙伴聚在一起比胆大,虽然是姑娘,可是那时候男女概念真的很淡。</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6.大院长大的孩子后来都进了军校或者当了兵。</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7.对当兵的有亲切感,见到兵哥哥从来不怕生。</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8.按时按点看兵哥哥们出操。这个貌似只有我这么干……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军号声中醒来,然后继续睡……</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9.大院的孩子不仅是玩伴,还大多是同学。大院里有自己的学校,大家基本上都在院子里上学,虽然只是幼儿园。</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10.有门岗的概念。而且大院的门岗是军人!</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11.对政治军事敏感。军事常识一门清。</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12.打架从来没输过。因为打架要被家长揍,但打输了会被揍得更狠,真事,我隔壁一个哥哥他爸就是这么教育他的。</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来源: 军营观察</font></b></h3> <p class="ql-block">李晓宁全家合影</p><p class="ql-block">李雨涵过生日</p> <p class="ql-block">马宁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李晓宁之女李雨涵</p> <p class="ql-block">李雨涵上海之旅</p> <p class="ql-block">李晓霞的之女赵敦颐</p> <h3>刘涛,石魏,苏瑾的之女。</h3> <p class="ql-block">刘品汐</p> <p class="ql-block">王界厚的女儿-</p> <h1><font color="#b04fbb"><b>亲们,希望你把珍藏发小的照片提供出来,可以进一步完善本相册,供大家分享,增进发小之情。</b></font></h1> <p>刘玥绮</p> <p>苏瑾的女儿</p> <p>张薇</p> <p>邹华的孙女</p> <p>李陟之子</p> <p>张天翼练钢琴</p> <p>杨鑫之子</p> <p>许佳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坚持上岗</p> <p>宋英杰</p> <p class="ql-block">石巍感悟:</p><p class="ql-block">今天又把您做的短片看了几遍,越看越亲切,越看越感动,思绪又走进了三十几年前。有些场景原来不记得了,看了短片马上历历在目,鲜活了起来;有些小伙伴没联系了,看了短片立刻浮现眼前,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了。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的长辈上了年纪,白发多了起来,皱纹也有了,但我们不会忘记大院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们每一个孩子都继承和延续了大院、军营的文化;三十年过去了,小伙伴们各奔东西,走南闯北去了,我是94年离开大院的,虽然和小伙伴联系很少,但看到他们的照片,看到他们的笑脸,依然是那样地亲切,因为我们就是兄弟姐妹,我们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这股血液就在三十年前,就在大院军营,早已交汇在了一起。感谢叔叔,感谢所有的长辈,你们给我们喂过饭,你们给我们穿过衣,在我们寒冷、害怕和委屈的时候,是你们把我们一把搂入温暖的怀抱。看到叔叔把我们的照片P 进营院的背景,感觉我们不曾离开。祝愿,祝愿我们所有长辈,祝愿三十年前在大院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叔叔阿姨,祝愿三十年后依旧惦记着我们的伯伯婶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笑口常开!</p><p class="ql-block">2022、05、15。</p> <p>郉东进</p> <p class="ql-block">琪琪舞蹈班</p> <p class="ql-block">郝爽的儿女双全</p> <p class="ql-block">菲儿大年级</p> <p class="ql-block">王凤金感言:</p><p class="ql-block"> 看着军营里长大的孩子们,我一遍遍的看也看不够,照片中记录着你们点点滴滴的成长过程,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还是历历在目,永远难忘的记忆和美好回忆,岁月不饶人一眨眼你们都长大成人了,也都有了你们的孩子了,照片中的张张笑脸,我们喜在心里,笑在脸上,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幸福,祝愿我们军营中成长走出来的孩子们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平安健康快乐!也提前祝愿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乐!</p> <p class="ql-block">兰昊</p> <p class="ql-block">兰昊在峰会上演讲</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症急救武汉学术会</p><p class="ql-block">刘涛 20210425</p> <p class="ql-block">苏瑾,果果</p> <p class="ql-block">泡泡迈步在上学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蓝泡泡蛋糕大师</p> <p class="ql-block">泡泡、哒哒、童童。</p> <p class="ql-block">石巍的女儿石睿萌</p><p class="ql-block">姐姐去电视台录像(参加演讲比赛,妹妹陪同,为姐姐加油</p> <p class="ql-block">哒哒,泡泡,虎年五一骑车运动</p> <p class="ql-block">北京旅游</p> <p class="ql-block">兰宇轩在黄山旅游</p> <p class="ql-block">夏爽</p> <p class="ql-block">夏爽的两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兰义轩同学在六一节献给妈妈的大合唱</p> <p class="ql-block">张天翼钢琴演奏</p> <p class="ql-block">陈为秋感言</p><p class="ql-block">人生如梦似幻,不知不觉到了夕阳红时代,童年的回忆真是让我们又荡起双桨童心未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