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苏轼在诗中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活朝起暮落,尽管还有不舍,却没有人能够阻挡它前行的脚步。对于我这个爱旅游的人来说,怎么能浪费美好的假期呢?尽管武汉那里的天气阴雨绵绵,依旧安排好家中的事宜,于2019年2月18日踏上了武汉、长沙的旅程。</h3><h3><br></h3><h3><br></h3> <h3> 飞机穿行在蓝天下白云上,流动的云总能引人遐思……</h3> <h3>第一站~红楼</h3> <h3>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红色楼房,因此当地人又把它称为“红楼”。</h3><h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廷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h3> <h3> 红楼外面的梅花已经盛开,与红楼相互辉映,自成一景。</h3> <h3>走在静谧的小径,仿佛走进了历史……</h3> <h3> 接着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一进馆内,便是走进了另一片庄严、肃穆的天地。这历史掀开,顿时一片沉重、肃杀的气势扑面而来。入口处,便是左右两边共计16根不平等条约的耻辱柱,一条条,都像针一样刺痛着中华民族的骨梁。</h3><h3> 谭嗣同于一八九六年春所写的《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今天读来,依然被他那浓厚的爱国情怀深深触动,可以想象当时这首诗对国人的激励有多么巨大!还有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号召,在那个灾难深重的时代,这是支撑很多人活下去的信念,他们相信美好的一天总会到来!</h3> <h3> 来武汉当然少不了黄鹤楼,这可是武汉的名片啊!</h3> <h3> 武汉市最著名的名胜,千古名楼——黄鹤楼,坐落在武汉市武昌的黄鹄山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h3><h3>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历代文人骚客都留下了墨宝,在众多描写黄鹤楼的诗中,最有名的要数崔颢的《登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h3><h3><br></h3> <h3> 这个季节正值梅花盛开,爱花的人怎能错过与花的合影呢?</h3> <h3>养眼,愉悦~</h3> <h3> 博物馆也是必去的地方,在这里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h3> <h3>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h3> <h3>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h3> <h3> 武汉大学的樱花久负盛名,但这个季节还没有绽开笑脸,失去了漫步樱花大道的那份浪漫。可是当走进大学校园时,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情愫。虽然没有在这样的高等学府求学的经历,感受一下气氛也未尝不可。听人说,这是中国最有气魄的校名,它被念作,学大汉,武立国。</h3> <h3>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h3><h3> 作为武汉大学的“门面”,武大的校门牌楼可以说是兼大气与古韵与一体。牌楼上用繁体从右到左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在校门牌楼下的石碑上刻着武大的校训。</h3><h3><br></h3> <h3> 大学校园里也有一个梅园,规模比不得东湖梅园,但看到了北方不得见的梅花,心中也是一种享受。</h3> <h3> 来武汉之前,大体百度了一下值得参观的景点,没想到地铁站也列入其中,这是很令人意外的,于是,坐地铁也成了一种乐趣。</h3><h3> 汉正街地铁站,蓝天白云的吊顶以假乱真,差点让我以为这是个露天的地铁站!</h3><h3> 设计师将“天下第一街”的昨日旧景搬进地铁站,犹如在地下建了一座汉正街实景博物馆。“汉正印象”主题墙上表现了武汉市井百态,充满了情趣。</h3><h3> 徐家棚地铁站的艺术墙以“棚筑新辉”为设计主题,选取具有江城特点的芦苇荡为灵感,以芦苇寓意8号线的生机勃勃、蓄势待发。运用绘画的艺术手法呈现自然之美,营造出“风吹芦花飘,人在画中游”的视觉享受。</h3> <h3> 第二天,从归元禅寺开始了一天的行程。</h3> <h3> 归元寺建于清顺治十五年,是湖北省武汉市著名的佛教曹洞宗寺院,为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首。这里既是湖北省佛教协会,也是武汉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属国家4A级景点。</h3><h3> 寺名取自“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意。听闻这里有两件惊世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上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全部写着《金刚经》和《心经》的原文,二是血书《法华经》和《华严经》。</h3><h3> </h3> <h3> 寺内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走进寺庙,一下就被盛开的腊梅花吸引了,这在我们北方是见不到的。我仔细端详着,花儿挂着晶莹剔透的珍珠般的雨水,显得更加艳丽,给肃穆的寺庙平添了一份诗意。</h3><h3> 听闻最有趣的是在罗汉堂数罗汉,这是早年在武汉民间形成的习俗。大概是随意从一尊罗汉开始,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数到最后一尊罗汉时就细细观察他的神态。我们也随心随意地数了起来,虔诚地祈求一年的福祉。</h3> <h3> 古琴台(GuQinTai)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h3><h3>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h3> <h3> “汉阳造”艺术区,又名“824创意工厂”,地处武汉龟山脚下。原为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汉阳兵工厂和824工厂的一部分。而往上追溯,晚清时这里还曾建有汉阳兵工厂和汉阳铁厂。</h3><h3> 现在的汉阳造,已经成为了一个艺术区,是武汉的艺术名片之一。在旧工厂的基础上,改造成艺术还有休闲娱乐的区域。路旁排列着武汉824工厂(原鹦鹉磁带厂)、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武汉第二印染厂和武汉国棉一厂等等旧厂房。“汉阳造”代表着中国的“工业革命”。</h3><h3> 在汉阳造里面,随处可见古朴的红砖厂房,斑驳的石灰墙,以及硕大的窗户,还有爬满绿植的墙壁……总的来说,汉阳造是一个非常适合悠闲散步,慢慢欣赏拍照的地方,足够你在自己失落的时候,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好好的欣赏一下,也许心情就会豁然开朗了!</h3> <h3> 汉口江滩,临江而建,赏尽长江之境,与黄鹤楼景区隔江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展示了一道美丽的城市景观。</h3><h3> 汉口江滩有着如此壮观的芦苇丛,这在中国大城市中绝无仅有,已成为武汉一道靓丽的风景。听当地人说,十月份去看芦苇是最美的。每年深秋,芦花盛开,伴着滔滔江水,十分壮观,游人不绝。</h3><h3><br></h3> <h3> 我们这个季节来到这里,自然看不到那种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美景,可是这阴雨天里的芦苇荡却有一种水墨丹青的意境。</h3> <h3> 晴川阁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h3><h3> 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br></h3> <h3>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据《明一统志》载:“铁门关,左倚大别山,右控禹功矶,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历经多次攻守激战,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h3><h3> 从晴川阁就可以直接登上铁门关,站立于铁门关的城楼上,出现在眼前的是烟波浩淼的长江之烟波,连接那平静如秋月的东月湖之水,还有那清丽秀雅的汉江之水静静的从郤月城旁流淌而过。再慢慢地消失在长江之中。那汉江之北是满目苍茫的郊野,天空无一白云,那天,那地,那情,那景犹如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h3> <h3> 第三天,乘坐高铁到达长沙,市内精华景点一日游。</h3> <h3>首站依旧是博物馆~</h3> <h3> 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市开福区,就在烈士公园旁边,是湖南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的面积很大,参观时从三楼开始。</h3><h3> 馆内珍藏的文物很多,有马王堆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辛追干尸,素纱蝉衣,古服装,农具,瓷器,乐器,丝绸等,都是历史的文物和文化。尤其是素纱禅衣以及辛追的古尸和葬她用的棺椁很令人震撼。</h3> <h3> 长沙一日游的这几个景点都相隔不是很远,坐公交沿途都可以到达,太方便了。于是,便来到了天心阁。</h3> <h3>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h3><h3> 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h3><h3>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h3><h3>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它的历史气息非常浓厚,天心阁的建筑比较壮观,保存得很完好,四周都被城墙围起来了,墙外面种了树包围着,在这样一个地方感受历史真是不错。</h3> <h3>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境内,地处书院路中南段。</h3><h3>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h3> <h3> 学院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达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h3> <h3>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h3> <h3> 岳麓书院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h3><h3>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走进岳麓书院,展现在眼前的是庭院深深,小桥流水的美景,院内白墙褐瓦,绿植成荫,亭台楼阁掩映在竹林深处,不由得让人沉静下来。</h3> <h3> 烟雨蒙蒙的岳麓山,仿佛仙境一般,我似乎从仙境里走来,又好像走进仙境里~</h3> <h3> 从岳麓山下来,为了赶时间,打车来到最后一个景点,橘子洲。</h3> <h3> 橘子洲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面积有91.4公顷。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十多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h3><h3> 橘子洲头,地广江阔,建成了美丽的橘洲公园。耸立在公园中央的巨型汉白玉纪念碑特别醒目,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橘子洲头”,背面是《沁园春·长沙》全文。</h3><h3> 岛上巨大的人像艺术雕塑,不能不说是点睛之笔。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洲以人传,诗壮名城。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凌袅袅碧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br></h3> <h3> 从北方的冬季,来到南方的春天里,一路有花相伴,将快乐变成影像,不虚此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