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正月十五的烟火</h3> <h3><font color="#333333">说起池州特色,什么可以代表池州?九华山?池州小粑?生态特色?还有样东西绝对不能没有,那就是池州傩戏,相信很多池州人都看过池州的傩戏,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font></h3><h3><font color="#333333">傩戏,这个词,我很早就有所闻,只知道这个戏,和鬼神有关,有点跳大神的感觉。但具体是怎么个跳法,配乐是怎么个奏法,其间有些什么讲究,不得而知。</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正月十五这天,受朋友邀请前往池州大山里面的姚街村过元宵节,本不打算外出却欣然接受的缘由皆因十五这天能看到傩戏表演。</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带着好奇,我和朋友一起开车前往姚街村,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目的地。</font></h3> <h5><font color="#333333">在村口,我们就可以依稀的感觉到这个村落的古韵。如果不是门口立着的木碑,我估计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对这里印象不深,甚至就此错过。华总带着我们在村落里转了一圈。据观察,村落里的房子大多数是砖砌瓦盖的2层楼房。有几家比较光显,但越往里走,越会淳朴一些。而这一路上的绿植,也为淳朴加了分。</font></h5><h3><span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font-size: 17pt;"><br></span></h3> <h3><font color="#333333">这口井据说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我很好奇,看似很浅很浅的一口井,全村几百户人家的吃、用水都来自这里。</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在村里转悠了一圈回到华总家,满满一桌丰盛的佳肴已经摆上桌子,全都是自家栽种的菜、自宰的猪肉和山里的野味,本就饥肠辘辘的我看着直咽口水😜😜</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吃完晚饭,我们就走到姚家祠堂,等着晚上傩戏的开演</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全国各众多摄影爱好者及游客已经再此等待,观赏、摄影,近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傩文化之乡”的独特风采。</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在此普及下傩戏吧:傩戏是根据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舞 改编而成的一种戏剧。在古代这种舞蹈(戏剧)是非常流行的。因为古代人们信奉神灵和鬼神,为求国泰民安,家庭美满。民众渴望驱逐苦难,追求幸福,这些都要通过祭祀。国家要祭,民间也要祭。所以傩戏的形式在古代是非常普遍流传的。而如今大家破迷信,尊科学的基础上,傩戏被打压严重。但随着思维的开放,傩戏逐步又被人们所接纳和传承。在06年到14年,很多地方的傩戏都陆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池州傩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晚7时30分,姚氏祠堂内,一场傩戏表演正式开始了。喧闹的锣鼓声中,演员们传神的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观看。现场演出的傩戏班来自梅街傩戏会,这是一支由当地农民组成的演出团队。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至十五,村里都举行以“驱灾逐疫、祈求丰收、平安吉祥”为内容的傩戏表演。</font></h3> <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PingFang SC";"><font color="#333333">戏开演,这是一个5人戏。加上两位配乐的师傅,不过7人。说说我的直观感受吧,傩戏里,很讲究的是舞者脸上的面具。这个面具花样百出,也预示着不同的角色和用意。今天我们观看的这出,面具有些简单,领舞者就是一张白色的面具,神情也不太狰狞,比较的随和。其余跟随的呢,也各有千秋,总体来说,从面具来看,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感觉比较的陈旧,这估计和这个舞蹈本身的历史有关吧。面具的图案也是偏温和的。</font></h3><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PingFang SC"; color: rgb(69, 69, 69);"><br></h3> <h3><font color="#333333">再来说下这个舞,其舞姿是非常的简单的。基本来说,可以这么去理解,每唱一段会停一下,负责配乐的两位师傅会口中念叨一段词,应该是本族语,外来人听不懂。然后用笔在一张像歌谱还是什么的东西上面画上一笔,然后接着来。如此重复好几遍。而跳舞的五个师傅,基本上舞步就是领头的带领后面4位东转悠一会,西转悠一阵儿。很是简单,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难度,也没有什么拍手叫绝的独门舞姿。</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然而就是这样的,让我们看来有点摸不清头脑,甚至有点无聊的舞步,却引来了很多本村人的围观。他们很多都是抱着年幼的小孩过来,有些自己能行走的小朋友,还手持手机,进行了拍照录像。这点让我费解的同时,也多少从人情的角度能感同身受。这样的舞蹈表演,毕竟在他们村里算是一件大事。而从他们的脸上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喜悦的神情。</font></h3> <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PingFang SC";"><font color="#333333">池州傩戏带有浓厚的宗教、宗族色彩,历史悠久,形式原始,风格古朴,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民俗仪式,故有“戏剧活化石”之称,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br></font></h3><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PingFang SC"; color: rgb(69, 69, 69);"><br></h3> <h3><font color="#333333">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雕、绘画等内容,是汉族民间艺术的精华。</font></h3> <h3>池州傩文化历史厚重,内涵丰富,希望池州能够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保护和传承下去!</h3> <h3>第一次看傩戏,感受了一下这一古老的傩戏魅力。拍了一些现场照片,觉得还挺有点意思,帖几张与朋友们分享一下“跑马观花的习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