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极边第一城” ——滇西腾冲

(陆建华)

<p>  云南、彩云之南!</p><p> 草甸、鲜花、小溪、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优美迷人的图画,这里是摄影家的天堂。</p><p> 天之涯、云之南,腾冲是我一直想去细细观赏的地方:壮美的风景,古朴的民居,丰厚的历史,四季如春的气候,领略它多个民族的风情,想想也怦然心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腾冲、和顺、 瑞丽,芒市、德宏、曲靖曾都是我心中向往的地方,它一直吸引着我去踏足。 这次我终于又背上了行囊,带着遠久的一份宿愿,如愿地来到了腾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说那里亚热带的气侯,小溪如带,泉水清澈,绿草茵茵,山花烂漫,山峦连绵起伏,广阔而又坦荡,空寂而又充满生机,在点点羊群映衬下,俨然融入仙境,七彩的风光和极边的风情,无时无刻都在勾着我的魂。&nbsp;</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腾冲又名“腾越”,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有“极边第一城”之誉,腾冲,追溯到遥远的西汉时期,那时人们称之为“滇越”。《史记》载:“昆明之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说的便是此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2400多年前的汉代,已有长江中游的商人到腾冲进行商易。</p><p> 商旅辟出了中国与缅甸、印度之间的通道,形成了一条北起四川成都,南下云南大理、保山、经腾冲出缅甸,达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的陆上贸易通道——西南丝绸古道。</p> <p>  丝路文化:依托一条比北方丝绸古道还要早200年的南方丝绸古道,腾冲得以较早开放和开发,一度商贾云集、贸易兴盛,曾被徐霞客赞誉为“极边第一城”。</p> <p>  公元1448年腾冲古城竣工,其规模为“厚二丈八尺,高二丈五尺,周七里三分”,且置沾化、永安、靖边、藻润四门,城墉连雉、门楼高耸、石色苍苍、浑如铁铸。筑成后的近五百年间,经受了数十次五级以上地震及不亚于地震次数的战乱,此城却依然岿立,并无太大破损,直至20世纪中叶,日寇燃起的战火才将这座古城夷为平地。</p> <p>  腾冲人很早就懂得了“开放”的意义,早在明代便有人开始“走夷方”,到如今,全县至少有六万华侨、外籍华人分布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归侨、侨眷人数就更多了。</p> <h3>   腾冲的文化底蕴之深厚不仅仅表现在她曾培育过诸多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知名人士,同时,也是一个各种民间文化与优秀传统的昌盛之地。</h3><h3> 她既拥有着中国最大的农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又曾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线路,并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br></h3> <h3>  二战期间,又开辟了著名的“史迪威公路”,腾冲境内有猴桥国家一类口岸,有腾冲—密支那、腾冲—板瓦两条二级公路通往缅甸克钦邦,这条古丝路跨越时空,见证了腾冲的过去和现在,是腾冲走向世界的希望之路。</h3> <p>  说起腾冲的文化,我觉得“书礼名邦”便是对其最好的修饰。腾冲人祟尚文化,素以“知书达理”为荣,文化渊源极深而泽被极广,可谓书香氤氲,人才辈出之地。明有胡氏兄弟“双进士”之佳话;清有寸开泰、尹艺等之诗文;到近代,更是群星灿烂,张文光、李根源、李曰垓、张天放、张问德、艾思奇、寸树声……这一连串掷地有声的名字,无不让人肃然起敬。</p><p> 如今,举世闻名的和顺图书馆藏书更丰,稻田垅中还一步一步走出了位锄笔交耕的“东方之子”段培东……同时,腾冲又是云南最大的侨乡。</p> <p>  腾冲的翡翠文化也是其诸多特色文化中的一颗明星,所以腾冲又被称为翡翠城。</p><p> 据史载,腾冲人采玉、琢玉、市玉的历史已愈千年,至明代,已成为举世闻名并具有相当规模的玉石加工和贸易集散地,清末民初,腾冲城乡玉石加工户逾三百之数,玉雕作坊百余家,并出现了“琥珀牌坊玉石桥”这类色彩斑澜的传奇故事。</p> <h5><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font-size: 0.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5em !important;"><b><i><u>和顺人爱读书,无论男女老幼。别人眼里看他们是闲的没事儿,他们心里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u></i></b></span></h5> <h3>  和顺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上曾出了5位状元4位进士403位秀才,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2003年和顺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05年又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佳誉</h3> <p class="ql-block">  “一路沿溪花复水,数家深树碧藏楼”,是对和顺古镇的最好写照。在古老的侨乡和顺,有一座建于1928年,至今仍然是全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p> <p>  腾冲人发现了翡翠,并首开翡翠加工贸易先河,凭借最靠近缅甸翡翠原产地的优势,腾冲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亚珠宝玉石集散地。</p> <h3>  走在腾冲街头,你经常可以看到,在改建拆迁的废墟中,许多人在地上细细地翻检,找寻过去加工残留的碎玉,历年来,仅此收集的碎玉,就有上千吨之多;足见历史上腾冲翡翠加工规模之浩大。<br></h3> <p class="ql-block">  腾冲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蓝天白云绿树,花红柳绿鸟语随处可见,常年适合旅行。</p><p class="ql-block"> 其次腾冲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各类景点多不胜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和顺古镇、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博物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山群公园、热海、云峰山、、、、、、</p><p class="ql-block"> 每一处的自然景观都可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座人文建筑都是一段段历史记忆的聚合,每一寸土地上都洋溢着腾冲古老的文化底蕴。</p> <p>  腾冲北海湿地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它属于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的草本沼泽。</p><p> 整个湿地公园漂浮着世界罕见的漂浮状苔草草排,它是由各种水草的草根经过几十万年的生长不断串接而成,平均厚度可达2米,它的奇特是水草密集,根交错在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旧草腐烂,新的长在腐烂的草根上,然后又腐烂,然后又长出新的,最后形成整片整片的草甸各自浮在水面上,宛如一个个的小草岛,当地人经常把随意切开的一块小草排当作竹筏子来划,捕鱼虾,还可以在草排上掏个洞,进行钓鱼摸鱼。</p><p> </p> <h3>  在蔚蓝的天空下,穿梭于散落分布的草岛之间,欣赏着原生态的田园风光,泛舟于碧波荡漾的湿地湖泊,体验着大自然的绚丽与神奇,空气里飘着草叶的清香,芦苇丛中不时传来嘎嘎的野鸭叫,湖面上不时有游人初踩草排的惊喜叫声。</h3> <h3>  这片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在春夏有着鲜花、芦苇和群鸟的迷人风光,浮动的草排由历年的草根盘结而成,飘在水上,夏季草排上面生长着茂盛的北海兰、苇席草、茭菰草、漂草和许多叫不出名的野草野花,一片醉人的蓝色,让你分不清这是草原还是湖泊。</h3><h3> </h3><h3><br></h3> <h3>  泛舟湖面,宛若置身在大草原享受惬意,只不过这片大草原是浮在水上的,兰天白云倒映在湖面,天水一色,让你真正体验到大自然的珣丽与神奇,而到了秋冬季节,虽然草木枯黄,但大群的候鸟迁徙而过,你可以看到数十万只飞鸟群集的壮观景象,让人过目难忘…… </h3> <h3>  叠水河瀑布发源于腾冲县东北部的大盈江,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沿途众流汇合,水量渐丰。它流经腾冲县城西约二公里的地面时,遇到一个巨大的断层崖。崖旁三峰突起,比肩兀立,水从左峡中夺路而出,从46米高的崖头跌下深潭,然后继续奔涌向前。这里,河水仿佛被叠为二折,故俗称“叠水河瀑布”。</h3><h3>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等地质奇观。</h3> <p><br></p><p> 和顺是腾冲古城近邻一个靠山环水的古镇,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古镇山水映晖,在古建民居衬托下,宛似一幅绚丽的风景画。</p><p> 一条小河环绕和顺,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称为陷河,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是生物多样性的湿地,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p><p> 亭台楼榭依水而建,水边垂柳依依,莲叶田田;白鹤栖息,游鱼戏水;,放眼望去,山环水绕,田畴平阔,好一派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p> <p>  来到了和顺古镇,终于感受到了书本上所描绘的“采菊东篱下、归隐到田园”的诗情画意,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领略到厚重的历史、古色古香的街道,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这里是一个适宜小住的好地方。</p> <p>  和顺,一座滇南小镇,她西面临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颇有江南古镇的韵味,曲径通幽的院落,宁静恬淡的小屋,家鸭与野鹤互逐于溪边,白鹳与小舟戏于湖岸,一派和谐顺畅。</p><p>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在诗中这样描绘极边古镇和顺,那时苏杭才是天堂的代名词,时至今日,苏杭早已今非昔比,和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依然如故。不能说和顺没有任何变化,但青山秀水没有变,淳朴民风还存在,这就是和顺的魅力所在。</p> <h3>  和顺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涛声似歌唱吟;加上奔流不息的大盈江水,白练般蜿蜒于广袤的稻浪之间,既静谧又浩荡地营造了一座和顺这世外桃源之镇。</h3><h3> 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朝时期的优美小镇,由火山岩浆凝铸的土地,托载着由高黎贡山深情的臂膀拥抱着的极富底蕴、充满诱惑的马帮重镇,又是古 “西南丝绸之路” 的必经之地。</h3><h3> </h3><h3> </h3> <h3>  其实李根源还写过一首《和顺乡居吟》:“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冕古名乡”,作为腾冲人,李根源的这首诗概括了和顺的历史主线,和顺和古徽州一样,地少人多,封闭的农耕社会无法延续,逐渐形成了男人外出经商的传统,和顺是不留男人的地方——“和顺男儿走夷方”。<br></h3> <h3>  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的和顺古镇是云南著名的侨乡,人口不到6000人,而侨居国外的和顺人却有万人之多,分布于13个国家和地区。</h3><h3> 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和顺却拥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这里民风淳朴,民居建筑古色古香,主要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弯子楼民居博物馆、刘家大院、刘氏宗祠、双虹桥、洗衣亭等。</h3><h3><br></h3> <p>  整个城市几乎看不到高楼,街道整洁、幽静,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22度的恒温天然氧吧。</p><p> 这里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p><p> </p> <p>  漫步在河边的步行道上,小河两岸景色优美,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居,马帮文化的印记赋予古镇更多的神秘传奇,令探古寻幽的人们无限神往。</p><p> </p> <p>  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乡有风格各异的八大宗祠。</p><p> 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所以这里民居还有徽派建筑风格,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p> <p>  顺着岩石路,缓缓地行走在进镇的路上,收入眼帘的是清溪绕村,垂柳拂岸,雨润夏荷,牌楼剪影的美妙画卷。</p><p> 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态一般无二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 两桥造型秀美雅致; 桥畔两岸绿柳成荫; 面朝红莲连天映日; 村妇溪边捣衣浣纱声声;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 一派高原江南水乡的恬美风光尽收眼底。</p><p><br></p> <h3>  沿着小河和荷塘走走,每隔一段路程,会发现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静立,碧水中留下倒影,这就是全国独有难得一见的洗衣亭风景,在和顺共有六座。</h3><h3> 和顺的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家中的生活料理,侍奉老人照顾幼儿的重担搁在妻子的肩上。为了让家中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于清道光年间就建了这样的洗衣亭,这是远走他乡打拼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深情的馈赠与殷殷关怀。</h3><h3> 洗衣亭可用来洗衣纳凉,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盼望在外的亲人归家。</h3> <h3>  建于1935年精美的寸氏宗祠,中西合璧的建筑,和顺现存的八大宗祠之一,左右两边有石标杆,杆上有两个石斗,一个斗表示有族人中了举人,两个斗表示中了进士,寸氏在和顺可谓人才辈出。 其他地方少见的寸姓是和顺的大姓,明朝洪武年间,大明军队平定云南后,寸、刘、李、尹、贾五姓始祖以军职屯守腾冲,寸姓开始在和顺安居。</h3> <h3>  在这里,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h3><h3> 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谱和宗族活动流传至今。七大寺庙,佛道儒共存。六百年历史养育了哲学家艾思奇、教育家寸树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br></h3> <h3>  在2005年之前,和顺算不上是个旅游景点,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和顺以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一举成名,入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获得唯一年度大奖,和顺古镇开始有了一些名气。</h3><h3> 随着《我的团长我的团》、《北京爱情故事》等影视剧的播出,美丽的和顺名气更大了,当人们逐渐看腻了浓妆艳抹的丽江、凤凰之后,清新秀丽的和顺无疑慢慢成为驴友们的新向往。<br></h3> <h3>  和顺庭院里,是一个最宜喝茶聊天的地方,看书赏花,可观青山白云、坐看朝花夕拾,好一个幽静的“人间天堂”!</h3> <h3>   偷得浮生闲半日,静坐庭前品咖啡。对于小资们来说,认识和顺是从《北京爱情故事》开始的,冰清玉洁的沈冰的家乡就在这里<br></h3><h3> 在和顺古镇喝咖啡、品茶,可以享受一种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有一种且过性情,可以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h3> <h3>  我总觉得和顺与丽江有些相似之处,都在云南,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镇,都是山环水抱景色优美,丽江是茶马古道重镇,和顺是南方丝绸之路重镇,相似虽多,也有不同,丽江已经堕落到只有酒吧客栈和商铺,而和顺依然寂静而低调,同样转入小巷,在丽江,你偶遇的都是在寻找“艳遇”的游客,在和顺,可能是流着鼻涕的小孩,也可能是赶着黄牛的农夫。<br></h3> <h3>  小巷弯弯,仔细看看地面和墙面,大多都是用的当地的火山石,别忘了,和顺是一座被火山包围着的古镇,腾冲是座火山群里的城市,古镇石板路,黄土墙,栉比鳞次之间,举手投足,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h3><h3> </h3> <h3>  &nbsp;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我看过不止一次,那悲壮、惨烈甚至血腥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尤其是那场悲壮的缅北大撤退,数万将士埋骨于胡康河谷野人山,远征军野人谷的壮举,则记述了战争的残酷、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远征军的悲壮。</h3><h3> 1942年5月的时候,对于腾冲而言是一段黑色的日子。日本侵略军自缅甸侵入我国,占领我腾冲城,四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在现今滇西抗战历史博物馆中依然清楚地记录着当年日本鬼子犯下的种种罪行。</h3><h3> <br></h3> <h3>  日军侵占腾冲一共两年四个月又四天,在腾冲杀害老百姓21467人!烧毁民房24000多栋,掠夺粮食6000多万斤,大牲畜50000多头,公私财务约合50亿国币,奸污妇女千余人次。这些罄竹难书的罪恶让腾冲人强忍住悲愤的眼泪!</h3><h3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0.34rem; line-height: 1.8em; text-align: justify;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font-size: 0.3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8em !important;"></h3><h3> 收复腾冲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也是少有的。天上有美国盟军飞机的数月轮番轰炸,地面有中国军队顽强地攻击,甚至有美国兵和中国军人一起冲锋陷阵,并且英勇牺牲。</h3><h3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0.34rem; line-height: 1.8em; text-align: justify;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font-size: 0.3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8em !important;"></h3><h3> 在攻击腾冲城的中国军队的后面,是倾城出动的腾冲老百姓。他们在炮火硝烟、枪林弹雨中为军人们呐喊助威。尤其是腾冲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她们迎着日军的炮火齐声高唱中国歌曲,这在中国的抗战史上是独一无二的。</h3> <h3></h3><h3> 1944年9月,中国远征军经过与日军127天的血战,收复腾冲,<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font-size: 0.34rem; text-align: justify;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中国军</span>中国军队以高昂的代价换取了最终的胜利。阵亡少将团长李颐、覃子斌等将士8000余人,地方武装阵亡官兵1000余人,负伤10200人,当地赴战民众牺牲6300人,盟军(美)阵亡将士19名。 作为古城虽成了一片瓦砾场,但在反攻战役中,军民用生命和鲜血共同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h3><h3> 腾冲成为了“中国抗战以来收复的第一座城市”。在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中,让世人记住了与腾冲相关联的一串历史闪光点:中印公路与远征军,驼峰航线与飞虎队,抗日县长张问德,至今保存完好的、为纪念远征军阵亡将士修建的国殇墓园、滇西抗战博物馆。</h3><h3></h3> <h3>  中国第一个光复的县城,中国最大的抗战将士墓园,诸多著名的抗战遗迹都在这里,自从第一部正面描写中国远征军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热播后,和顺也成了诸多影视剧的青睐之地</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justify;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nbsp; </span>一进纪念馆大堂,三面墙上呈矩阵式排列的1300顶钢盔,气势恢弘,瞬间恍若看见隔着历史尘烟悲壮而行的1300名入缅远征军。</h3><h3 style="line-height: 1.8em; font-size: 0.34rem;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justify;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font-size: 0.3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8em !important;"></h3><h3> 馆内7个展区展出文物12000件,图片1500张。真实地记载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滇西那段可歌可泣、难以磨灭的悲壮历史。展览的实物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战斗场景中。<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justify;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远征军野人谷的壮举,则记述了战争的残酷、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远征军的悲壮。</span><br></h3> <h3>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来城区的国殇墓园,一幅幅悲壮惨烈的战争画面,一排排墓碑,英勇的国军将士和勇敢的腾冲人民为了美丽的祖国河山,奋勇杀敌,慷慨赴死,涌现出无数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h3><h3> 在滇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有很多娃娃兵,他们穿着宽大的军衣,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看到那还没有枪高的小战士,每个场景都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灵魂。</h3> <h3>  这座山坡上一排排布满了墓碑,那是根据花名册找到对应人遗体的3346人,多数只有花名册上的姓名,却尸骨无存,他们化为沃土与腾冲一起永生。<br></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这是我见过的最真实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外墙上刻满了牺牲将士的名字,纪念馆里有上千顶钢盔,里面陈列的所有物品,记录的事迹都是真实的,血淋淋的事实……</span></h3><h3><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馆内7个展区展出文物12000件,图片1500张。真实地记载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滇西那段可歌可泣、难以磨灭的悲壮历史。展览的实物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战斗场景。</span></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长长的名录墙上镌刻着103141位为国捐躯的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及地方抗战游击队、同参战部队人员的姓名和归属部队,其中最高将领是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他在缅北突围战中伤重不治,为国捐躯,享年38岁。残余将士冒死抬着师长的灵柩回到腾冲。 &nbsp;</h3><h3> 当时国共两党多位领导人都为将军送去挽联挽诗等进行悼念。毛主席亲自为其写挽词以表敬意(毛泽东一生仅为两位将军写过挽词,第一位就是戴安澜,另一位是罗荣桓)。 </h3><h3> <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中国远征军先后派出40万将士出征缅北滇西,伤亡过半,其中阵亡达10万之巨。“国殇墓园”四字,是近代名士李根源取楚辞“国殇”之篇名命名并亲自书写。过去称未成年人死亡为“殇”,“国殇”是指为国牺牲的忠烈者,国家是他们的祭主。</h3><h3></h3><h3></h3> <h3></h3><h3> 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的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nbsp;</h3><h3> 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每一处都是他们英勇与光辉的见证。</h3><h3></h3> <h3>  腾冲是一座独特气质的极地边城,说到对这段历史的痕迹珍而重之,没有谁比这座在中国抗战史上第一座光复的城市,更懂得历史的重量, 血与火交织出抗战文化是腾冲区别于其他旅游城市而独具魅力的最大不同。</h3><h3> 在腾冲,中国远征军已然定格为一个厚重的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在腾冲的良知和坚守下,逐步衍生出全国自下而上的纪念滇缅抗战和抗日英雄的行为。</h3> <h3>  &nbsp; </h3><h3> 一个人的丽江,两个人的大理,一家人的腾冲。</h3><h3> 丽江是艳遇之都,大理是风花雪月,腾冲是回归自然。</h3><h3> 一个人去丽江多少有些暧昧,两个人到大理多少有些浪漫,一家人去腾冲多少有些放慢。 &nbsp; 腾冲,无法让人不心动!</h3> <h3>  腾冲之旅,让每一个游客感受到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旖旎,更多的是这个极边小城所蕴涵了的千年文明和淳朴的民风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