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情思

沃土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生,这里长,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其发展之快,变化之大,让我既熟悉又陌生,儿时的模样只能在记忆里寻找。小时家住东直门外,那时三环路周边还满是庄稼地,物资匮乏,猪肉1元一斤,不知要过多久才能买上两三毛钱的肉一家五口包顿香喷喷的饺子,平时男生玩儿弹玻璃球,拍烟盒,抓冰棍针儿,夏天到处逮蛐蛐,抓蜻蜓,女生大多是跳皮筋,跩包儿,跳房子,那时学习很轻松,课外除了写写作业,剩下的时间就是玩儿,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太重,竞争太激烈……。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北京已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处高楼大厦,偌大的北京一直延伸到远郊,各县已变成了区,而宣武区和崇文区也分别并到了西城区和东城区了。如今奔六的年纪,小时候的北京城总还是像画儿似的,一幅一幅的浮现在眼前,那些已经模糊的记忆,现在越来越清晰,总想着到处走走,把所看到的与小时候的记忆做个对比。</p> <h3><br></h3><h3>2015年,天安门广场花坛</h3> <h3>  儿时一首烂熟于心的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至今记忆深刻。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北端是雄伟壮丽的天安门,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纪念碑南面儿建起了毛主席纪念堂,再往南是前门楼子(正阳门)。近三十年,每逢国庆节,都要在广场上摆放花坛。过去去纪念碑,人们可以登上台阶近距离参观瞻仰,而今只能在下面远w。</h3> <h3><br></h3><h3>2015年,毛主席纪念堂</h3> <h3><br></h3><h3>2013年,中山公园五色土</h3> <h3><br></h3><h3>2013年,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h3> <h3><br></h3><h3>2013年,紫禁城太和殿</h3> <h3><br></h3><h3>2013年,紫禁城太和殿</h3> <h3><br></h3><h3>2013年,紫禁城乾清宫</h3> <h3><br></h3><h3>2019年,故宫角楼</h3><h3>故宫外墙有一条河,北京人管这条河叫“筒子河”</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元宵节故宫神武门夜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景山万春亭夜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2年,景山万春亭俯瞰故宫全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2年,万春亭观北海琼华岛风光。</font></h3>   东三里河,原来这里都是拥挤的民居,破破烂烂的,后来危房改造,大部分居民都外迁了,街道重新规划建设,恢复了古三里河风貌,面貌焕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br><br> <h3>2017年,东三里河<br></h3>   从三里河出来往西进入鲜鱼口胡同,这儿的变化同样很大,成片的低矮平房均已拆除,建成了清一色仿古建筑,如今叫老字号美食街。 <h3>2017年,鲜鱼口胡同<br></h3> 出鲜鱼口进入前门步行街。街道两旁的建筑都重新翻建了,据说是按过去老北京城时期的原貌建的。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7年,前门大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全聚德烤鸭店</font></h3> <h3><br></h3><h3>2015年,前门箭楼(前门楼子、正阳门)。</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7年,中国国家大剧院夜景。</font></h3> 从前门大栅栏往南大约两公里是天坛公园西门。天坛公园内古树参天,鸟类品种很多,不时会有小松鼠与游人邂逅。盛夏季节,茂密林子遮云蔽日,凉爽宜人,八十年代在龙潭湖工作和学习期间,最喜欢来这里散步、看书。 <p>2015年,天坛公园(丹陛桥上)</p> 天坛祈年殿。忘了从哪一年开始这里和回音壁要另购门票了,过去只需购买一张大门票,就可以随便参观,包括祈年殿内部。 <h3>2015年,天坛祈年殿<br></h3> <h3><br></h3><h3> 什刹海是我们这代人留有最多回忆的地方之一,其与北海后门隔街相望。曾经的这里,夏季是游泳场,冬天是滑冰场,我们这代人很多都多多少少在这里留有自己的记忆和点滴故事。</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雨中什刹海</font></h3> <h3><br></h3><h3>2015年,宋庆龄故居<br></h3> <h3><br></h3><h3>2015年,恭王府,曾是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的府邸。</h3> <h3><br></h3><h3>2012年,鼓楼</h3> <h3><br></h3><h3>2012年,钟楼</h3> 北海公园,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那双桨就是在这里荡起的。在文革期间的几年里,曾经一度被关闭,后来才对外重新开放。如今和同学小聚,还会经常来这里。 <h3>2016年,北海公园<br></h3> <div><br></div>2019年,北海公园 <h3><font color="#010101">  颐和园,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海淀区,过去北京人称作西郊。这里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颐和园的“佛香阁、“知春亭”、“十七孔桥”、“长廊”、“石舫”几乎是所有来旅游的人必去的地方。过去人少开阔,景色非常美,到了淡季,人更少,在园里散步赏景,无比悠闲、惬意。而今,颐和园四季游人众多,赶上节假日,会人满为患,很难找回从前感觉。为躲避高峰,我经常在傍晚到此,静谧的园区总能给我带来新鲜感,百看不厌。当与同学小聚,当年的点滴总会不自觉提起,引出无尽的美好回忆。</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 从颐和园北宫门进去,即可来到苏州街。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风貌而建,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br></h3><h3>2017年,苏州街</h3> <h3><font color="#010101">  颐和园西堤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路。每当春季,道路两侧垂柳青翠,樱花争艳,玉带桥婀娜挺拔,夏季,绿树茵茵,微风拂柳,湖水清波,凉爽宜人,可避游客众多,赏彼岸秀美景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颐和园西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秋季,颐和园十七孔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2015年秋季,<font color="#010101">颐和园玉带桥</font></h3> <h3><br></h3><h3>2019年冬季,一场小雪后的颐和园景色</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颐和园之春</font></h3> <h3><br></h3><h3>2013年,圆明园</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国子监街。</font></h3> 在国子监街的一旁,树立着一块石碑,这是一块对孔夫子敬仰的石碑。在古代,人们就对孔夫子的伟大贡献无比的敬仰,所以举子们在国子监学习,来日功成名就后,会骑马来观拜,快到孔庙门口时候,必须下马,以示对孔夫子的尊敬!<br>国子监街的“下马石”:“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这里曾是“首都图书馆”。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国子监。</font></h3> 国子监辟雍,是太庙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天子的学堂,古代皇帝即位后必须在此讲学一次。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御笔“辟雍”九龙斗匾。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2019年,国子监辟雍<br></h3>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占地2.2万平方米。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北京孔庙</font></h3> <h3><br></h3><h3> 北京有天、地、日、月坛,分别位于北京城的四个方向,天南地北、日东月西,遥相呼应。是皇家祭拜天、地、日、月的场所。天坛围墙、房屋顶端均为蓝色,代表蓝天,台阶均为九级。地坛皇祇室及方泽坛围墙顶为黄色,台阶均为八级。皇家至高无上,天地有别。</h3> <h3><br></h3><h3>2014年,地坛银杏</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玉渊潭公园,这片湖水曾被称为八一湖,儿时这里离家远,但来的次数并不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北京植物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元</font>大都城垣遗址<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北</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土城段海棠花溪</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古观象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古观象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北京城东南角楼,明城墙遗址公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北京城东南角楼,明城墙遗址公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明城墙遗址公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明城墙遗址公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东交民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东交民巷</font></h3>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9年,什锦花园胡同23号,原为北洋政府行政长官薛之珩公馆,后为吴佩孚北平公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老北京门墩</font></h3>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东四三条67号,是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宅院,王敏彤原名完颜立童记,父亲是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母亲是爱新觉罗-毓朗的嫡长女爱新觉罗-恒慧</span></p>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东四四条5号,昔日大清黄叔的四合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东四四条,东四胡同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民国时期“恒昌瑞记”旧址,恒昌瑞记是一家洋货行,外带照相馆。</font></h3>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东四六条贝满女中。</span>贝满女中的校舍原是明代嘉靖年间宰相严嵩之子严世蕃的府邸,清初,它被赐给顺治皇帝的佟妃——康熙皇帝的母亲佟佳氏的家人使用,因而称为“佟府”。</p><p><br></p><p> 贝满女中是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是北京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的学校,现为北京市第166中学。原学校建筑尚存三栋楼房,学校操场的西侧。由南而北分别是贝氏楼、邵氏楼和贝满中斋。</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9年,鲁迅博物馆(鲁迅故居),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span></p>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妙应寺白塔</font></h3>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厉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乾隆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9年,西四北三条39号,著名京剧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故居。</span></p> <p><br></p><p>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57号,基督教缸瓦市堂。1863年,英国伦敦会在北京西城建立传道所,这就是缸瓦市堂的前身,也是北京最早的基督教会。 </p>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永定门</font></h3> <p><br></p><p><br></p><p> 燕墩又称“烟墩”,是一座上窄下宽,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位于东城区(原崇文区)永定门外铁路桥南侧,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墙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先农坛外。先农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年,天桥百货商场,尽管萧条,但依然屹立那里。</span></p>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珠市口基督教堂</font></h3>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故居</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护国寺金刚殿,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护国寺大院11号。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初名崇国寺。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1472)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对应。寺规模宏大,是京都名刹。</span></p>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护国寺小吃,老北京人的记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辅仁大学旧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柳荫街,涛贝勒府。</font></h3> <p>  宛平城,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七七”事变发生地,1995年被命名为市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古迹有明代建大王庙。</p> <h3><br></h3><h3>2013年,宛平城</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乾隆御笔“卢沟晓月”</font></h3> <p>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p><p><br></p><p> 卢沟桥桥面两旁有石栏杆,栏杆望柱头上雕刻着石狮子,桥头立有石制华表。因其雕刻石狮数多,且小狮子多雕于隐蔽处,故明代即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歇后语。</p> <h3><br></h3><h3>2019年,卢沟桥</h3> <p><br></p><p>2015年,明十三陵“神路”</p> <p>  儿时经常坐着公交车到处跑,四四方方的老北京城基本都走遍了,顺便还能过过车瘾。不知东直门城楼什么时候拆的,但东直门牌楼被拆还依稀记得,记得拆完牌楼不久,就开始挖沟,好长好长,很深很深的大沟,于是几年后就有了二环路。长大后是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转,但现在除了二环以内的城区外,很多地方已经不太熟悉了,变化太大了。过去见过很多不起眼儿的老房子、残缺的古塔,破烂不堪的庙宇,只知玩耍,不问来历,现如今整修一新,原来都是很有价值的古迹。</p><p><br></p><p> 怀念小时的大杂院儿,还有家门口的小吃店,大烧饼、甜火烧,豆浆油条,热气腾腾散发浓郁香气的羊杂汤,如今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如同城市发展中掺杂了很多新北京元素一样,老北京味道也在一点点被吞噬,再难找到如此令人垂延欲滴的味道了。</p> <h3><br></h3><h3>以下为家中珍藏的一些百年北京老照片</h3><div><br></div><h3>东单牌楼</h3> <p><br></p><p>东交民巷</p> <h3><font color="#010101"><p></p><p><br></p><p>前门五牌楼</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p><p><br></p><p>西长安街</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p><p><br></p><p>前门大街</p></font></h3> <p><br></p><p>土城“蓟门烟树碑”</p> <p><br></p><p>西便门外</p> <h3><font color="#010101"><p></p><p><br></p><p>东便门角楼</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p><p><br></p><p>卢沟桥</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p><p><br></p><p>明十三陵牌楼</p></font></h3> <p><br></p><p>明十三陵“神路”<br></p> <h3><font color="#010101"><p></p><p><br></p><p>八达岭长城</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