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汤团

原创私菜钱胜贤

<h3>  每到元宵节,人们似乎又想起了吃元宵。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则喜称汤圆,上海人多叫汤团。北方元宵的馅大多以甜为主,有五仁、芝麻、红枣泥等;南方汤圆也常以花生、芝麻、豆沙做馅,而江南不仅有猪油白糖甜的,还有用鲜猪肉、荠菜鲜肉做咸的。北方和南方人基本喜甜,上海人却为咸而乐。北方元宵制作常以"滚"粉为主,就是将馅制成圆球后,放入干糯米粉中一层一层包裹上去,再入沸水中煮形成外面的糯米面皮,个头都圆而大。南方汤圆在宁波也有此"滚"法,更多地方则采用开水烫粉做皮的方法,汤圆有大有小并不统一,但元宵节的汤圆一般相对要大些。</h3><h3> 自元宵节小二不小心上传了,在家做汤圆的照片后,有好多美篇友友表示不知道有咸汤圆。也有友友要求了解具体的制作方法,所以本小二在此就详细介绍一下咸汤圆。</h3> <h3>  上海早30年前有不少点心店,会在门口支一个大油筒做的煤炉。上置一大锅,水基本都是略沸,里面会煮着一碗最多能放4个的大汤团。有圆嘟嘟的板油芝麻馅的甜汤团;也有留有小尾巴,一口下去流着鲜肉汁的咸汤团。我和初恋常常会留恋于长寿路(近西康路处)商业街上的"西园汤团点心店"。时间久了,价格也已忘了,但相对如今肯定非常亲民(大概是一角多一个吧?)。现在走进点心店已难觅汤团了,偶遇也大不同从前的味了。</h3><h3> 在孩提时的记忆中,元宵节吃汤团最热闹。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就坐在一起包汤团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早起来,母亲就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各式多样馅的,却都免不了有几个漏馅的,所以汤总是浑的。我们兄弟几个都会去认自己包的,还会为漏馅的"责任"争执。于是在吵吵闹闹和欢声笑语中,吃到撑肚。</h3> <h3>  做上海咸汤圆,最常见的是鲜肉的,并且需要提前拌好让它"醒着″。过个半天或置冰箱内冷藏过夜,这样的馅才会紧实,才会做出有汤汁的那种。</h3><h3> 鲜肉馅的原料主要有瘦七肥三的绞肉(自己剁当然最好的),放清水二成先于肉搅拌,放皮冻碎三成。</h3><h3> 用盐、鲜(生抽)酱油、糖少许,白胡椒粉,葱姜未调味。和肉,皮冻拌匀上劲即可放置待用。</h3><h3> 如是荠菜肉馅的,我常会将荠菜烫软冲凉,切末用手自然挤干水份后,拌入上面肉馅内。通常比例为1:1。</h3><h3> </h3> <h3>  醒好馅,就需要烫粉了。</h3><h3> 上海老人家选糯米粉比较挑剔,不要干磨粉,也不喜欢机制水磨粉。也就是超市里的基本不选,却偏偏跑到乡下农家买手工水磨粉。就是农民伯伯用旧石磨将浸泡过夜的糯米,连米带水一起细细研磨,经吊沥干水,晒成块后再捏成粉的那种。说说就感觉累,听听也复杂的,吃起来却异常香糯。买时如不仔细嗅一下,往往拿回家的是已经发酸的,那是天热,糯米泡久或磨好的未及时晒干造成的。</h3><h3> </h3> <h3>  烫粉是技术活。好多人会为包汤团时粉开裂而烦恼;常放一会儿皮也会起裂纹。15年前Sandy(林忆莲)就咨询,如何做酒酿圆子时,私下亲授她一秘而不宣的诀窍:熟化。</h3><h3> 熟化可两种:一可取热水拌匀的糯米粉团,入开水锅煮熟后乘热拌入粉团中。二可烧少量开水,倒入糯米粉拌匀,关火后迅速拌糯米粉至不粘手为止。包汤团的皮和好,盖上湿毛巾待用。</h3><h3> </h3> <h3>  取一团糯米粉团,揉软成饼状,放入馅抖。将边缘收拢,用拇指和食指慢慢收口,记得不要把自然收口的小尾巴掐了哟。甜汤团常做揉搓成圆形,那小尾巴可是区别甜汤团的一个标志。</h3><h3> 水烧开后放入包好的汤团,千万当心粘锅底,需手勺轻轻地从底部掏一下才行。待水开点水二方可品尝了。</h3> <h3>  制作过程。</h3> <h3>  收拢过程。</h3> <h3>  做好后的小模样。</h3> <h3>  煮熟后。元宵节的汤团,如同十五的月亮。</h3> <h3>  荠菜鲜肉汤团。听《卖汤圆》,享菜香肉鲜。</h3> <h3>  鲜肉汤团。汤圆味美,但食用需小心。一个要防止烫伤。汤圆皮的糯米粉经煮熟后,皮糯而且黏,容易粘在喉咙口阻塞呼吸道。另一个就是窒息造成伤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