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音不浪村史》

段志勇(塞外根韵)

<h3><b>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市赛罕区黄合少镇</b></h3><h1><b> 赛音不浪村史</b></h1><h3> 搜集整编 段志勇</h3><h3> 【序言】 赛音不浪村史经我断断续续几年时间的收集整编并于今年完成,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短见薄识写得不尽其详,望赛音不浪村民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便于日后修改完善。 </h3><h3> 写此村史是为了更多赛音不浪村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感恩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为赛音不浪的发展出份棉簿之力,为家乡的传承文化得以传承,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家乡添砖加瓦,这是每个赛音不浪人的心声和责任,更是后生晚辈的责任,责无旁贷。</h3><h3><b>一、地理位置★ </b></h3><h3> 赛音不浪村现属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呼和浩特市市区东南三十多公里处,东北东南临老丈夭村、苏计村。南与凉城县蛮汉镇程家营村接壤。西南、西与东黄合少村、圐圙地村,城墙村、西黄合少村相临。北、西北与朱亥村、窑子村为邻。X004县道距村北一公里,蛮汗山、二龙什台景区(三A级国家森林公园)遥遥相望。地形呈不规则形,以半丘陵状,东高西低。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h3><h3><b>二、建村历史★ &nbsp;</b></h3><h3> 赛音不浪村是由原来毛不浪村更改后的村名,现在多数人还以毛不浪称谓。毛不浪蒙古语译为赖泉,建村前有游牧民(蒙古族)夏天在此赶场放牧或收水草费临时驻扎,饮用水是以河槽上游泉眼处取水,泉眼逢阴雨天气,雨水及洪水汇入,使本来清澈的泉水变浑浊,蒙族人便随口叫出的毛不浪,毛不浪是以泉水命名,意为泉水不好,汉语为赖泉。后来有汉族人(蒙古人称土默mei人)陆续迁移到这里,和蒙古族人半种地、租赁地、买卖土地,因为没有更好的地名,签地契都写毛不浪,时间长了这里便成了毛不浪村,并一直沿用至今,毛不浪村一九六四年改为赛音不浪(蒙古语),意为好泉,多年来叫习惯了,人们一直叫毛不浪,只有在书写时才用赛音不浪。 毛不浪在清朝咸丰年间(1850年后)就有了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才形成一个二三十多户的小村落。当时人们的条件差,在河槽向阳面的崖(nai)头下挖窑居住,也有用土坯旋的窑,在后来盖了平房,陆续搬到河槽南岸平坦处(南坪儿),有搬的有没搬的,人们把河北面河南面区分开,河槽北叫:河北儿(河边儿),河南岸叫南营子(现在的赛音不浪村)。一九七二年河北儿的村民才基本全搬到南营子,随之河北儿、南营子。南坪儿也被人们慢慢淡忘。</h3><h3><b>三、演变★</b></h3><h3> 民族与姓氏,赛音不浪村在嘉庆年间为蒙古王爷的牧场,直至清朝咸丰年间,(1850年后)才以纪姓、薛姓、葛姓、云姓(蒙古族)迁在此处居住。后来段姓、石姓、王姓、李姓、张姓、白姓(蒙古族)、贾姓、曲姓、闫姓、岳姓、魏姓、白姓、等姓氏又陆续迁入或其他方式并入,姓氏较多,变动大,但民族以汉族居多,据最新人口普查,全村在籍人口814人,其中蒙古族在籍人口三十二人,但都已汉化,不会说蒙语,蒙族占村总人口的4%。改革开放后,多数人口外出,在村人口不足300人。外出人口占总人口的65%还多。</h3><h3><b>四、自然人文景观★</b></h3><h3> 赛音不浪占地约16平方公里(24000多亩),呈不规则形,东、南高西北低且平缓,村南村北各有一条河,北河槽能灌溉村西的上千亩农田,南河槽打坝,曾养鱼、洗衣、游泳之场所,后因气候原因地下水位下降逐渐干涸。村周边的荒地山梁上有人们熟知的野生中草药四十多种,其中薤白(小蒜儿),其疗效可杀菌、消肿、抗肿瘤癌变,其有很高的市场经济价值。还有泽漆(打碗碗花、五朵云、六朵云,猫眼儿草等),对肺病及肺癌有很多痊愈案例。还有萝藦,抗乳腺增生、抗乳腺肿瘤,有消肿止痛作用,疗效显著。等等。…………</h3><h3> 村东社火地儿有辽代遗迹,遗迹南北长264米,东西180米,占地七十多亩,靠北边有两处土台似烧窑,由于年久,被厚厚的黄土覆盖,据说是建白塔(万部华严经塔,辽代建)用的砖瓦是从这里烧制的,遗迹的存留物,地表上陶瓷片散布得相当丰富,以黑色陶片,古砖旧瓦,占绝对多数,其次为质地坚硬的淡灰色平底盆类器残片,又有浅灰色甑底残片。瓷片以乳白色居多数,间有略现微黄的。在遗址东部的地表上,散布有炉渣灰及古砖老瓦,可能为烧砖制瓷遗址。遗迹处出土土的辽代钱币,如:熙宁重宝、大康元宝、熙宁通宝、大辽天庆,宋钱大观通宝等,对研究当时社会发展、商贸往来、对大辽契丹文化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是研究辽宋历史重要的依据。</h3><h3><b>五、建国以来历史发展★</b></h3><h3> 赛音不浪村现在籍人口810多人,民风淳朴,与周边村庄和睦相处。解放后1956年进行土地改革,1957年开始,在国家的号召下,逐步完成了农业合作化。1958年建立了人民公社后,赛音不浪隶属黄合少人民公社。在此前属绥远省归绥县老丈夭乡管辖。</h3><h3> 1963年到1966年四清运动,紧接文革席卷全国,赛音不浪也未能幸免,村里部分党员,群众受迫害,被批斗、游街,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h3><h3> 1981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人民公社解体,我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从此,赛音不浪村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群众生活从此改善,从温饱走向小康,实现了安居乐业幸福的生活。</h3><h3><b>六、名人事迹★</b></h3><h3> 赛音不浪村是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解放前绥远城东有三美一统四位贤人,赛音不浪就有两位,他们是:东五十家村的郭美;黄合少村的白美;赛音不浪的纪统、薛进美。他们在绥远城东是名门旺族,而且很有才华,医术精湛,文学造诣很深,对中医方面有独道的见解,为缺医少药的那个年代造福一方,也为周边乡村习字念书提供了方便。</h3><h3> 村民段志生自幼刻苦学习,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h3><h3> 教育工作经历:</h3><h3> 1994.9-1997.7 内蒙古大学数学系 硕士</h3><h3> 1997.9-2000.7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博士 </h3><h3> 2000.7-2002.6 北京大学 博士后</h3><h3> 2004.6-2005.5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 访问学者 长江学者</h3><h3> 2003.8-2008.7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副教授</h3><h3> 2008.7-2008.8 香港城市大学 Research Fellow</h3><h3> 2008.8-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h3><h3> 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且参加了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主持的颁奖大会。在控制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h3><h3><b>七、传说典故★ </b></h3><h3> 赛音不浪村民间流传的故事、历来已久,已多数被人们遗忘,其中最为广为流传的《毛不浪的龙王踅对朱亥麦子的故事》、《葫芦叶子的故事》、《嘛咪吽梁的传说》《段家宗谱小述》等。这些不仅给村里增添了文化氛围,同时也为了解赛音不浪村的历史作为参考依据,也浓绘了赛音不浪村神秘的色彩。</h3><h3><b>八、传承文化★</b></h3><h3> 赛音不浪村文艺节目非常丰富,由于不够重视,很多项以无法传承,甚至失传。现在传承下来的有九曲黄河阵(九曲)、秧歌儿、车车灯、等,多数的细节部分如词曲已失传。在六七十年代前城东素有小苏计的道情,毛不浪的秧歌(唱词好,其他地方的人都来学)较为出名,现在已被存放在传说的尘封中。</h3><h3> 毛不浪村的鼻疳药,红崖(nai)子村的疯狗药(狂犬病),三空村的接骨药,过去在绥远城东都是齐名的,而且是排到第一,可见此药之疗效。可惜现在只有三空村(三富村)的接骨药得以传承,鼻疳药,疯狗药是否有人保留传承下来,以无从考证了。</h3><h3> 赛音不浪过去种植的农作物非常丰富,最初有三十多种,由于经济效益不高,现在种植的农作物只有不到十几种,有几种营养价值很高农作物,已快传脱。如:三棱豌豆、大麦、红扁豆、小糜子等,纯正地道的黄罗黍(黄米糕,软、筋,香)已少见。现在种植的农作物多数是新品种,产量能上去,质量和老品种没法相提并论。加上新生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农业技能的些知识面临断档,有些作物同样的种植,质地产量相差悬殊,更多的种植农民为经济效益,对传脱的农作物视而不见。部分面临绝迹的农作物能否保留下来,实为令人堪忧。</h3><h3><b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奋起的赛音不浪村</b></h3><h3>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党的政策英明指引下,赛音不浪村全体党员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国家提高力度搞好新农村新面貌,十个全覆盖,危房改造项目,使村里旧貌换新颜,原旧危房焕然一新,街道硬化,柏油路四通八达,亮化环卫俱全。东梁千亩杏林,南洼儿应季蔬菜大棚,水利设施齐全,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此前广大村民全部参加了新农合、新农保,村民生活保障、老年人福利逐步健全,为孤寡老人设立敬老院。“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已变成现实。手机、电脑的普及拥有,村民真正体会到信息化时代的好处。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也日新月异更加优美。……</h3><h3> 此时的赛音不浪村像一只雄鹰,正在向着更广阔的蓝天纵情翱翔……待续 </h3><h3><b> 段志勇 </b></h3><h3><b><i> 2018年4月10日</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