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离开镇远,继续下一站,雷山县。</h3><h3> 一直在做攻略,西江苗寨大,商业气息浓,网评口碑不好,也不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因此定位直达郎德上寨。</h3><h3> 郎德上寨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 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又称为“长裙苗”。</h3> <h3> 安静的寨子,基本都是青瓦吊脚木楼。顶上浅色的房子为我们的住处,陈设非常简单,连电视都没有。</h3> <h3><h3><br></h3></h3> <h3> 从侧门进入,竟然错过了拦门酒仪式。据说当地苗家拦门酒为全国首创。</h3> <h3> 遇到一长者,腰板挺直,声音洪亮。后来才知道他老的厉害——本寨笙王,吹着一近七米的芦笙,相当于重低音。</h3> <h3> 怎么看也像电视中战国时期的老太太,衣着华丽。</h3> <h3> 老姐妹,据说孪生姊妹。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但面容仍然极像。</h3> <h3> 寨子里的路。拥挤但又井井有条。</h3> <h3> 少游人的寨子,安静且空气清新,时不时还有腊肉的香气飘出。</h3> <h3> 梳妆打扮好的苗家小妹。</h3> <h3> 热情好客的苗家小妹。应该是镜头里最漂亮的。天气寒冷,但笑容一直挂在脸上。拍了一组,不敢多晒。</h3> <h3> 小胖妞。表情丰富,经常抢镜。</h3> <h3> 欢喜的小姐妹。一直在一起,开心地交谈。</h3> <h3> 芦笙在苗族歌舞中及日常生活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h3> <h3> 笙王出场。</h3> <h3> 敲响迎客铜鼓。</h3><h3> 全寨男女老少排成四路纵队向你走来。</h3> <h3> 队列中的媳妇、姑娘和孩子们。</h3> <h3> 一个500人的村寨,几乎是倾巢而出,欢迎仪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h3> <h3> 厉害的老板娘。麻利的推销着自己的产品。</h3><h3><br></h3><h3> 在贵州去了几处民族村寨,唯有在离开郎德苗寨时,心中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这个感觉一直到贵州行结束,一直到回到家中。这种感觉始终萦绕着我,久久难以忘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