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3年,北京饭店建东楼时,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参与提出意见,建议以旅游饭店为主的格局兴建东楼。后来周恩来的这个愿望在十多年后建设贵宾楼时被实现。</p><p class="ql-block"> 1990年9月22日,北京贵宾楼饭店开业。该饭店是与香港巨商、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合资建造,并由霍英东定名“贵宾楼”。该饭店按国际五星级饭店的标准进行设计,重点接待国内外重要政治任务。</p> <h3>贵宾楼饭店,毗邻紫禁城和天安门广场,可以感受到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脉搏。贵宾楼内所有的陈设充满了中国情调,布局别致,幽雅舒适,218套客房全部采用花梨木家具,配以古典字画,体现东方文化的精髓。贵宾楼不仅环境优雅,更兼美食荟萃,5个餐厅风格各异,网上茶室,设施齐备的商务中心,为商务客人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登上顶楼平台远眺,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顶</h3><h3>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俯视繁华的王府井和长安街,车水马龙交汇成国际大都会迅疾的节奏。贵宾楼浓郁的中国色彩,富丽的皇家气派更令人悠然神往。</h3> <h3>京贵宾楼饭店是与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博士合资建造的,作为为数不多的世界一流酒店组织中国成员之一,贵宾楼以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古色古香的硬件设施和细致入微的个性服务取胜,得到了社会各行业的肯定和好评。</h3> <h3>贵宾楼曾经成功的接待了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德国前总理科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等国宾和许多国际性重要代表团。我国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多次到贵宾楼视察和参加国事活动。做为世界一流酒店组织的一员,贵宾楼做到了与世界饭店行业发展接轨,走在中国饭店业的前列。 “昔日帝王宫,今朝贵宾楼”,风格古雅的贵宾楼以一流的服务迎接着来自全世界的贵宾。到东方寻觅帝王之梦,北京贵宾楼饭店是唯一的下榻之处。</h3>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关于北京贵宾楼风水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丰满了记忆苍老了容颜</p><p class="ql-block">百家号最近更新:18-05-2213:30</p><p class="ql-block">简介:涛浪淘尽 红尘俗世知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b>北京贵宾楼大酒店地处紫禁城东侧旧皇城内,毗邻故宫、天安门广场和王府井商业街。登上贵宾楼顶楼平台,旧皇城全貌一览无余。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和设施的五星级大酒店。</b></h1><h1><b> 北京在1990年前夕筹办亚运会的时候,当时得到了香港著名爱国士、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等众实业家的大力资助。作为回馈,中央政府答应霍英东在北京可选一块地皮进行开发。所以霍营东就选了这块昔日皇城红场内的皇家之地,和北京首都旅游集团合资,在北京饭店三幢楼的西侧又建成了一座豪华的"贵宾楼"大酒店。霍老亲自任董事长。</b></h1><h1><b> 由爱新觉罗.溥杰题写的“昔日帝王宫,今朝贵宾楼”几个鎏金大字凸显了贵宾楼的雍容、华贵和典雅。</b></h1><p class="ql-block"><br></p> <h1> <b>贵宾楼内所有的陈设充满了中国情调,富丽的皇家气派更令人悠然神往。皇帝套房在贵宾楼九层,意为龙居九天。置身于装饰一新的皇帝套房,宫廷气息扑面而来。花梨木家具厚重深沉,云龙浮雕的中式沙发高贵舒适,龙的造型处处可见,寓意房间的主人享有“天子”的尊荣。</b></h1><h1><b> 但贵宾楼从申建到落成再到营业可不是一番风顺的!</b></h1><h1><b>当初饭店主楼计划建二十四层,在向相关职能部门报批时,没能通过审核。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地区很敏感,西北面不远处是故宫不说,更重要的是再往西一点就是“中南海!中南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所在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居住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中枢,令世人倍感神秘的地方。从安全角度说,如果在其周围附近允许这么高的建筑存在的话,那么中南海的一举一动便会全部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之下,毫无安全可言,这是不可接受的!</b></h1><h1><b> 霍老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在听了相关部门的解释后,他表示理解!相关部门建议他是否可以考虑改建为十三层的。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霍老婉言谢绝了,他觉得“13”这个数字不吉利。最后他申报了九层,并得到了准。在霍老看来“9”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且9和“久”谐音,暗合“好运长久”之意。</b></h1><h1><b>接下来在申报星级上也遇到了麻烦。当初他本来准备申报五星级的,可当时偌大的北京城都没有一家正儿八经的五星级饭店,相关审批部门甚至都不清楚五星级到底应该执行个什么标准,最后建议他申报四星级。这让老爷子很恼火!最后干脆四星级也不申报了,我不挂“星级”了!不挂归不挂,但标准绝不能降低,一切向五星级看齐,一切向国际餐饮业最高标准看似齐,他要打造中国餐饮业的旗舰店!</b></h1><h1><b>饭店开业的时间相信细心的老北京人应该应该会记得 是九零年九月二十二号,也就是北京亚运会开幕的同一天!</b></h1><h1><b>然而饭店营业后的几年时间里生意却异常惨淡。在随后的时间里,大家群策群力,认真的“找原因,想办法</b></h1><h1><b>”,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方方面面都可谓做足了功课,但效果了了!稍后另一件事的发生让整个团队压力倍增。在北京饭店东面离贵宾楼不远处“东方广场”开建,那是李嘉诚的买卖! 兴建中的东方广场雄踞于北京市中心,是亚洲最大的商业建筑群之一,是真正的北京“城中之城。”其东方经贸城拥有8幢甲级写字楼;东方豪庭公寓拥有2幢豪华服务式公寓;东方新天地也将成为北京新的购物中心;五星级的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也在积极筹建中。</b></h1><h1><b>诸事不顺,这让霍老和整个策划团队倍受打击。</b></h1><h1><b>霍老虽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但骨子里毕竟是中国人,传统的中国文化 已深入 骨髓里,融化在了血液中。他对风水深信不疑,他坚信一定是酒店的风水出了问题,必须要尽快找到破解之法。</b></h1><h1><b>他想起了一个人,此人叫蔡国立,人们习惯尊称他为“财叔”(因为蔡、财谐音).说起财叔在香港风水界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现在在网上你要搜“蔡国立”或“财叔”,你可能搜不,因为他已隐退多年,但你要搜”陈伯”,保准一搜一个准!</b></h1><h1><b>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知道陈伯。陈伯是中国首富李嘉诚的御用风水师!这也是陈伯出名的原因之一。除了李嘉诚之外,很多明星也找陈伯看风水改过运,比如刘嘉玲、容祖儿、谢霆锋等等。后面更有传言说陈伯是英国集团的专属“国师”,可见陈伯的名气是很大的!财叔扶持李嘉诚多年,据说陈伯当年就是财叔退隐时推荐给李嘉诚的,两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早年财叔对陈伯多有提携。</b></h1><h1><b>不过蔡叔已隐退多年,他会重新出山吗?</b></h1><h1><b>霍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h1><h1><b>!”为此他多次派亲信在港寻访财叔,而且每次都带着贵重礼物。结果却让人失望,不是访不到就是访到了人家却避而不到。最后霍老决定亲自走一趟,功夫不负苦心人,在费了一番周折后,霍老终于见到了财叔。他被霍老的精诚所打动,不得不现出真容。不过他说自己年龄大了,实在是力不从心,不便出行了,明知就里的人明白,财叔当年就是李嘉诚的御用风水师,一生忠诚李嘉诚,这叫忠臣不恃二主!这让霍老很失望。不过话鋒一转,财叔又说到,难得您这样信得过我,我倒可以给您推荐个人。 “好啊!”财叔的话让霍老大喜过望,就像桑拿天闷在屋子里突然开了一扇子子一样。</b></h1><h1><b>原来财叔在内地有位 师兄,已经过逝了,不过他有一女儿,是财叔的关门弟子.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而且潜心研究周易多年,在财叔看来她很有慧根!</b></h1><h1><b>飞回北京后,按着财叔给的联系方式霍老很顺利的和这位财叔的徒弟取得了联系,双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霍老此时要见到到这位风水师的心是非常迫切的。</b></h1><h1><b>可是当见到这位大师时,霍老人整个人就懵掉了。真是见面不如闻名,霍老做梦都没想到原来站在他面前的这位所谓风水大师竟是一个黄毛丫头!看样子也就二十刚出头,这个和霍老的想象简直天差地别!这么年轻她能行吗?霍老内心里打起了鼓</b></h1><h1><b>!不过既然是财叔推荐的人,就让她试一试吧,权当死马当活马医!</b></h1><h1><b>这次见面被安排在霍老的办公室里,除了霍老还有霍老的助手等几个核心人物在座。</b></h1><h1><b>聊了没多久,年轻人已从大家异样的眼神中读懂了一切。坐在沙发上的她礼貌性的略微欠了欠身,微笑着环视了一下众人,目光柔和而闪亮,丝毫看不出一点慌乱。她缓缓说道:</b></h1><h1><b>“霍老,与有缘人做有缘事!浮生不过百年,很荣幸能和霍老相识,也很荣幸能为霍老做事!”边说她边站起身,“如果方便的话,我是否可以在这里四下转转,我需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b></h1><h1><b>从勘與学的角度讲,一栋建筑可以通过它的周边环境、建筑布局甚至建筑名称、建筑功用以及室内陈设等所含的丰富信息,去搜寻、解读建筑的风水内涵</b></h1><h1><b>在霍老助手的陪同下,先生楼前</b></h1><h1><b>、楼后、楼左、楼右、楼上、楼下包括每个房间甚至每个角落,她都十分详细的进行了勘验,还精心的绘制了方位图,在重要的位置还做了标注!</b></h1><h1><b>她仔细观察大门朝向,用飞星看该店是否旺丁旺财;用罗庚量度方位外局是否合适,因为俗语有:“要快发,斗三煞”,找到一个“三煞位”这很重要;根据大门朝向用八宅来算出财位,病位,桃花位等.</b></h1><h1><b>她在饭店门前一堵红墙前久久驻足,眉头紧锁;在饭店西北侧,面对故宫的方向她一言不发,面色凝重;在饭店东侧,面向东方广场施工的方向,她陷入了长久的沉思…</b></h1><h1><b>临别时,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先生握着霍老的手十分诚恳的说:“如果霍老相信我的话,请给我一个月时间,到时我必拿出破解之法,否则北京风水界从此就不再有我这个人!”她 语调平缓,但中气十足,显得不卑不亢。然后朝众人一拱手,不待送别,便转身扬长而去…</b></h1><h1><b>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煎熬,随后的一个月人们几乎是掰这手指头度过的。一个月后,先生给霍老的助手打来了电话,说她已发现了原因并找到了解决办法!</b></h1><h1><b>霍老很高兴!在霍老的办公室,双方如约进行了第二次会面。</b></h1><h1><b>谈起贵宾楼的风水,先生着重提到三件事!</b></h1><h1><b>其一:成也红墙,败也红墙。贵宾楼饭店原址为清代堂子,是满族神庙,曾是皇帝率皇族祭拜天地的地方。饭店前面的那一段红墙就是当年皇城的宫墙,是珍贵的历史遗迹。1989年贵宾楼饭店初建时宫墙曾部分被推倒,后在文物部门的干涉下又用原砖重建而成。墙外,就是熙熙攘攘的长安街。</b></h1><h1><b>中国风水讲究“大门避开大路,避不开则须遮以影壁,才是吉利”。红墙挡住了外面的厄运,也挡住了外面的财运。</b></h1><h1><b>先生建议将宾馆的整个底层 不做任何用处,将酒店大堂设在二楼,这是前所未有的,全世界唯一一家酒店大堂不在一楼的只有贵宾楼。红墙挡住了一楼的财气,挡不住楼上的财气。</b></h1><h1><b>其二:贵宾楼西北是故宫,阴气太重。再者贵宾楼后面原来是北京市政府老办公楼,由于要建贵宾楼拆迁了,风水里自古就有“衙前墓后不住人”的说法,这也影响到了饭店的生意。</b></h1><h1><b>她给出的建议是,贵宾楼西面虽有门但以后绝对不要再开了要锁死,以免煞气浸入,再在门外两侧请两座石头狮子,以镇住西北方的阴气!</b></h1><h1><b>其三:北京贵宾楼东临北京饭店(北京饭店的高度要高过贵宾楼),被北京饭店压住了财气,再往东就是李嘉诚投资兴建的东方广场,当时已全面动工,它也破坏了贵宾楼的整体风水!她建议可以设紫色转运珠,这样可以把东面的财运倒转过来…</b></h1><h1><b>听了先生分析,霍老暗自点头,他的内心已被先生所折服。</b></h1><h1><b>本着“马上办,钉钉子”(当年肯定没这词!)的精神,霍老一声令下,上上下下马上行动起来,一切按照先生的既定方针办。至于以后怎么样,那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b></h1><h1><b>或许是机缘巧合,那一年9月恰好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在北京举行。189个国家的政府代表,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专门机构,有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15000多人与会,这其中采访大会的各国新闻记者就多达4000人!参加非政府组织论坛的更是多达达31000人。那是迄今参加人数最多的联合国会议,也是我国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约130个国家由部长以上高级官员率团参加了会议。可谓群芳毕至,宾客如云!</b></h1><h1><b>与会的人如此之多,对接待方的组织工作和接待工作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对贵宾楼则是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对外展示的机会!</b></h1><h1><b>当时北京高级酒店非常少,像北京饭店、长城饭店、钓鱼台国宾馆这些“老字号”就成了大家追逐的对象。能够入住上述酒店被视作身份的象征,都以能入住上述酒店为荣,好多团体纷纷要求入住上述酒店!但由于上述酒店接待能力所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出于一些政治原因的考虑,一些欧美等大国的团体被优先安排入住了上述酒店。而一些小国诸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团体则被安排在了贵宾楼。其用意是不言自明的,越南、老挝、柬埔寨 等国家是友好国家、是兄弟。既然是兄弟,那就“没得挑!”只能入住贵宾楼了!贵宾楼毕竟刚刚营业不久,名头还不够响!</b></h1><h1><b>但随着会议议程的不断深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断涌现。而令接待方始料不及的是,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恰恰来至那些被优先安排的欧美大国 团体!</b></h1><h1><b>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小到一个个体,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比如我们团住在哪家酒店,你们又住在哪家酒店;你们团的食宿条件如何,接待用车是什么牌子,我们的食宿条件又如何,接待用车又是什么牌子,大家有事没事时都要拿来比一比…</b></h1><h1><b>不比不知道,这一比,那些欧美国家的团体就不干了,开始向主办方抱怨!说我主办方接待时厚此薄彼,为什么越南、老挝、柬埔寨那些和你们友好的国家的团体就住在接待条件那么好的贵宾楼?!而我们住地方的接待条件就那么差?!他们也纷纷要求入住贵宾楼!</b></h1><h1><b>由于当时有各国的各大媒体在场,这件事当天就上了各国各大媒体的头版甚至头条!当晚贵宾楼的客服电话就被打爆了…</b></h1><h1><b>因这件事从此火了贵宾楼!至此经年贵宾楼的效益是芝麻开花节节高!</b></h1><h1><b>于是有了霍老和先生的第三次会面。</b></h1><h1><b>这次会面被安排在了贵宾楼大酒店顶楼的大宴会厅,这比前两次正规而又隆重了很多,这也算是一场答谢宴!宴会过程中气氛始终轻松愉快!</b></h1><h1><b>酒宴接近尾声时,霍老命人取来一张支票,然后亲自恭恭敬敬的双手呈到先生面前,冲着支票说,“先生,在您面前,本不该谈钱!不过我霍英东是个俗人,难免要说些俗话,做些俗事。今天真的十分感谢您。这是一张空白支票,您想要多少钱,只要您填个数,这钱就都是您的了!”言语中透出十二万分的诚恳!</b></h1><h1><b>先生的反应让人颇感意外“霍老,前面我说过,与有缘人做有缘事,”先生语调平缓,“能为霍老您办事,我是心甘情愿的,事情的结果如此完美,这都是缘分注定的事,我是分文不取的!不过,”先生话锋一转“我求您答应我一件事,我需要的不是您的钱,而是您的‘人脉’…”</b></h1><h1><b>人脉?霍老结识的人那都是何等的尊贵!</b></h1><h1><b>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霍老暗自一挑大指,此女子绝非池中之物!</b></h1><h1><b> 现在霍老虽然已经不在了,但 贵宾楼作为一家现代化五星级大酒店多年来办店宗旨始终不变。开业以来,贵宾楼曾经成功的接待了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德国前总理科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等国宾和许多国家重要团体。我国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也多次到贵宾楼视察和参加国事活动。做为世界一流酒店组织的一员,贵宾楼做到了与世界饭店行业发展接轨,走在中国饭店业的前列</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饭店扩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1973年,正在扩建的北京饭店危及中南海,多亏汪东兴及时发现不对</p><p class="ql-block">冰封历史</p><p class="ql-block">2021-12-17 19:15</p><p class="ql-block">1973年的一天,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如往常一样,在中南海进行巡视,以保护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汪东兴巡视了一遍,发现没有任何异常,便准备离开。</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汪东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抬起头向远处望去。他这一看便看到了自己之前从未见到过的景象:不远处的北京饭店,增高了许多,其中一座楼顶似乎凭空而起。</p><p class="ql-block">北京饭店</p><p class="ql-block">汪东兴看了一会儿,突然脸色一变,急冲冲地便找到中央警卫团政委杨德中,告诉杨德中自己的发现。杨德中听完后,也是大惊失色,立马找到周总理,并将汪东兴的发现汇报给总理。</p><p class="ql-block">没过多久,正在扩建北京饭店的施工团队接到了杨德中的指示:立即停工!那么汪东兴究竟发现了什么,才使得正在扩建的北京饭店,停止施工呢?</p><p class="ql-block">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它在国际社会上也逐渐有了影响力。尤其是在尼克松访华后,中国更是成为了许多国家积极交往的对象。因此,大量国外游客频繁来到中国。</p><p class="ql-block">当时来华外国人</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自然成为了外国友人进行访问游玩的第一城市。但是在当时的北京,无论是餐饮行业,还是住宿行业的发展都比较一般。只有一个北京饭店,是为数不多可以作为接待外国友人的酒店。</p><p class="ql-block">然而,来北京的外国友人太多,供给明显跟不上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便决定扩建北京饭店,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北京饭店扩建一事,周总理很是重视,毕竟这代表着我国的一个对外形象。</p><p class="ql-block">为了将这件事做好,负责扩建事宜的北京饭店军管会主任,立马找到北京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的张镈帮忙,而张镈也是立刻答应了。在这之后,张镈连着几个日夜,做出了20多套方案,送到军管会主任手里,又由主任转交到周总理那里。</p><p class="ql-block">收到这20多套方案后,周总理立马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让大家进行讨论挑选。经过一番讨论,最后众人选了一个编号为“20”的方案。随后,为了能够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周总理特意将这个方案,做成了一套模型。</p><p class="ql-block">结果模做出来以后,大家又感觉这个方案不太合适。因为在这个方案中,北京饭店由原来的5层楼,扩建为14层。如果只是单独看这个数字,那么感觉挺高,多出来的房间够用了,但是做成一比一等比模型,就感觉房间不太够用了。</p><p class="ql-block">而北京的土地资源紧张,要是扩建的房间不够,势必要重建,到时候多花钱不说,也会占用居民用地,不如将北京饭店建高一点。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弃用这个方案,换一个更好的方案。</p><p class="ql-block">张镈</p><p class="ql-block">不久后,更换方案的消息便传到了张镈这里,他立马开始重新设计方案。几天后,张镈就设计出一个100.25米高的建筑设计方案。如同之前一样,周总理等人看完方案后,又做出了一个模型,这次大家都没有异议。</p><p class="ql-block">于是在1973年,方案敲定后,北京饭店的扩建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项目,自然是谁都不敢松懈,几乎每过段时间,就有领导人前去视察。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人员丝毫不敢松懈,夜以继日地奋战,楼层几乎是连夜就出现了。到了1973年的国庆,北京饭店已经扩建到13层,施工团队养精蓄锐,准备建造第14层。</p><p class="ql-block">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汪东兴在巡视中南海安全的时候,从中南海看到了正在扩建的北京饭店。原本这也没什么,可坏就坏在,汪东兴还从中南海看到了,正在14楼进行施工的工人。</p><p class="ql-block">汪东兴</p><p class="ql-block">这些工人的一举一动,不说清晰可见,但是也能看个6、7分。看见这一幕,汪东兴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自己能够从中南海看到,北京饭店的人,那么北京饭店的人是不是也可以看到中南海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p><p class="ql-block">北京饭店虽然一直离中南海比较近,但之前饭店只有五层,根本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扩建北京饭店的原意,是方便接待外国友人,而不是给国外的间谍提供获取情报的地点。</p><p class="ql-block">如果不尽快停下扩建工程,势必会影响到中南海的安全,汪东兴的神色变了又变,随即立马将这一发现告诉杨德中,杨德中又赶紧上报给周总理。周总理听完后,神色大变,他立刻指示杨德中,向施工队传达“停工”的命令。</p><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29日,杨德中来到北京饭店的施工地,召集扩建项目的负责人,对他们说道:“周总理发现,在中南海可以看到施工工地的灯火,并察觉到了目前正在扩建的新楼层的高度,到了威胁中南海安全的高度,请尽快停工。”</p><p class="ql-block">负责人们也不是傻的,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出现问题后,负责人们忧心忡忡,停工是肯定要停的,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拆除还是保持现状?</p><p class="ql-block">如果保持现状,建到14层,那么威胁到中南海的安全,可是要是将可以看到中南海的楼层全部拆除,那又浪费资源,毕竟已经投入了这么多的财力物力。负责人们能够想到的,周总理自然也想到了。</p><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总理召开了许多次会议,集思广益。有人提出在中南海附近修建一个人工屏障,把中南海与北京饭店隔开。对于这个方案,其他人觉得不妥,一是建立了“人工屏障”,破坏了古建筑的美感,二是建好了话,这突然出现的“人工屏障”,反而是在告诉别人,这里有猫腻。</p><p class="ql-block">类似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众人,几次会议后,大家还是没有提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是周总理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冥思苦想,周总理决定让工人们将第14层建好。</p><p class="ql-block">北京饭店14层建好后,便不再继续往上扩建。而那些可以看到中南海的楼层,一律不对外开放,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将向西的门窗部分全部做成实体遮阳墙面。这样一来,既不会让之前的投入打水漂,又不会将中南海置于危险的境地中。</p><p class="ql-block">为了落实这一方案,周总理连夜找来主要的设计人员,共同探讨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设计人员看了总理提出的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后,发现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他们向总理表示,基本可用。</p><p class="ql-block">但只有一点,原本的设计方案是100.25米的高度,而现在楼层的高度还远远达不到,如果楼顶还是原来设计方案提出的楼顶,会显得十分突兀,破坏整栋大楼的美感。</p><p class="ql-block">周总理认真思考着设计人员提出来的这个问题,良久后提出将屋顶设计成小斜坡顶,这样的话既不影响饭店的整体协调性,而且还利于雨天排水。设计人员听后,纷纷都总理竖起了大拇指,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p><p class="ql-block">所有细节都敲定得差不多后,众人便趁着月色,离开了中南海,而此时已经凌晨三点多了。第二天,解决方案便被送到了项目负责人那里。不久后,停滞了一段时间的施工队,又热火朝天地干起来。</p><p class="ql-block">不过刚建没多久,施工队又被叫停。不过这次叫停,并不是因为给中南海造成威胁,而是设计师们,决定在西华门修建一座屏风楼,起到遮挡中南海较为主要的地方的作用。而对外的话,就称这个屏风楼为北京饭店的配楼,这样一来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p><p class="ql-block">周总理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施工队又开始动起手来。周总理对这个项目很重视,他亲自来到施工现场,视察施工情况。当时工地的电梯摇摇晃晃,并不是很安全,但周总理并没有理会,直接坐着电梯就进入了施工现场。</p><p class="ql-block">周总理边走边看,看到这个工程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才放下心来。除此之外,周总理还慰劳了施工队的工人们。得到周总理慰问的工人,激动不已,瞬间干劲满满,他们加大马力,终于在1974年,将北京饭店扩建成功。</p><p class="ql-block">扩建后的北京饭店,不失大气与美观,同时也避免了不怀好意的人,从北京饭店窥探中南海。除此之外,北京饭店的供给量也大大加大,客房增加到733间,可以同时接待2000多人的饮食起居,完全能够满足当时外国友人来访的需求,北京饭店重新显现了生机。</p><p class="ql-block">此后,在周总理等人手中,焕发生机的北京饭店,也成为了北京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一直沿用下来,记录了大量我国进行外交时的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饭店也变得越来越多,再也不是当初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但是北京饭店依然是外国友人,下榻北京的首选,它是后来新建的饭店,不可替代的存在。</p><p class="ql-block">作为见证了中国外交发展史的北京饭店,它不仅是外国人的首选,也是老北京人心里真正的地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