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雅致遇上灵动,——清康熙青花瓷人物故事罐

格致古社

<p class="ql-block">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最名贵,最精美的瓷器之一,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其特点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最多层次变化可达数十层。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粗犷的纹饰,已达历代青花之冠,并成为后代的楷模。</p> <h3>这是一只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罐,瓷质好,造型优美,釉色青翠可人。画面为人物故事,人物比例精准,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形态极具神韵,为康熙人物故事中的精绝制作。</h3> <h3>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h3> <h3>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h3> <h3>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h3><h3>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