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8病房

邵向东

<h3>  2019年1月20日(大寒),<span style="line-height: 1.8;">母亲因脑动脉血管瘤破裂急诊住进安康市中心医院高新分院神经外科一病区,这对一个89岁的老人而言,无疑是一段行走在生命线上的旅程,入院后由李东波主任为首的医护人员团队连夜经过4个多小时手术,病人终于被推出手术室,手术顺利成功。</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周后母亲术后脱离危险,由重症室转入普通病房8008病室。</span></h3> <h3>手术后母亲老是睁不开左眼,即使努力也是右眼微睁。</h3> <h3>由于年纪太大,母亲的血管细而变形,每次扎针都会很难。</h3> <h3>即使扎上,针头也常常跑调鼓包,这使母亲的手脚淤青不断。</h3> <h3>8008病室除了母亲外,还有23床籍贯汉中的王少侠女士,她和母亲一样的病症,只是年纪比母亲小了近40岁。</h3> <h3>22床的张开芳来自汉滨区五里镇,年纪41岁,病症都差不多。</h3> 术后大夫建议吃些流食,以便病人能够恢复功能。<h3><br></h3> 母亲用手轻抚着孙子的脸,微弱的叫他名字,这让孩子险些泪崩。<h3><br></h3> <h3>紧紧握着孩子不肯撒手。</h3>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前三位的病症,记得1983年春节过后,我到咸阳读书,人未到校,一封电报已经等着”父病危速归”。及时和在西安进修的哥哥联系,当日返回,父亲也是脑溢血,那时的治疗手段好差呀,匆匆看了父亲一面人就走了,现在想起心里还一阵阵难受。<h3><br></h3> <h3>家人和亲朋的看望、守护不仅给母亲带来了心灵慰藉,也增添了她顽强克难的勇气。</h3> <h3>病人每天除了大量吊瓶输液外,一天三次的雾化也是必须功课,大夫说长期卧床很容易造成肺部感染,雾化治疗效果直接。</h3> <h3>8008病室的病友相互鼓励、彼此关照也让这个临时组成的大家庭充满和谐。</h3> <h3>大年三十,住院部药房的大门贴上了“福”字。</h3> <h3>隔壁病室也贴了一幅大红对联,这让病室增添了一份节日气氛。</h3> <h3>走进电梯突然发现保安也加强了,想想春节期间各地发生的暴力案件,有时真想不通,为何要这样戾气?特别是在这样的日子里。</h3> <h3>母亲通过视频向家人们问好,也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h3> <h3>大过年合个影是必要的,即使在医院。</h3> <h3>大部分时间,母亲都是昏昏欲睡,医生说术后都有这样一个过渡期。</h3> <h3>23床的王少侠女士也是老睡不醒,她说平时带孙子太累,睡觉时间少,现在特别想睡觉。</h3> <h3>张开芳女士倒是瞌睡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的躺着,性子也是不急不躁。</h3> <h3>可能是年轻的缘故,张开芳手术是最后一个做,但恢复的最快,已经可以自己坐起来吃饭了。</h3> <h3>节假日几天护士人手少,病人却不减反增,这让医护人员忙的打不过转身,只恨分身乏术。哎,说实话,医院大夫也好,护士也罢,个个都是严重透支状态,这工作太累。</h3> <h3>小汪护士是个不错的孩子,很会哄母亲开心,每次打针都是奶奶长奶奶短的叫着,挺逗人喜欢。</h3> <h3>王少侠女士拆线了,也能坐起来活动活动了,这给母亲很大的鼓励。</h3> <h3>王女士的丈夫老刘是个善于交谈的私企老板,妻子得病期间刘老板24小时全天陪护,非常精心。</h3> <h3>张开芳女士已能下床在沙发上吃饭,得病以后丈夫一面照料孩子,一面回家做饭送饭,所好家离得不是太远。</h3> <h3>母亲在姐姐的指导下进行着手部康复训练,看得出来她很认真。</h3> <h3>王少侠女士第一次坐在床边,自己整理着睡衣。</h3> <h3>在刘老板和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王女士站立起来,并试探着走了两步,这让刘老板很开心。</h3> <h3>母亲也能坐立起来,看着窗外渐回春色的大地,精神也好了许多。</h3> <h3>王女士基本康复了,刘老板为妻子拍照纪念。</h3> <h3>张开芳依旧安安静静看着病室的两位病友。</h3> <h3>两个护理也抽空小憩一下,抓紧时间吃饭。</h3> <h3>母亲一直不爱睁眼,姐姐一旁不停的劝导,老母亲颇不耐烦。</h3> <h3>术后第一次穿好衣服,推到过道透透气。</h3> <h3>正月初六,张开芳将出院,恰逢护理家中有事,张开芳执意要随个礼。</h3> <h3>23床王女士也做好了出院准备,刘老板初八上班,他们打算明天出院。</h3> <h3>春节期间,许多家属就是在过道座椅上度过的,人只有经历一趟,才会深深体会到病人难,医生难,家属也难呀。只是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而言,这种不容易都是阶段性,也可能是短暂的,而对医护人员而言却是常态化的,伴随职业终身的。</h3> <h3>母亲能坐立的时候依旧拿着梳子自己梳头,真希望以后也能和病前一样,一切可以自理。</h3> <h3>突然发现母亲不会说安康话了,连叫我的名字也是普通话,这让人很好笑,但她确实一改从前,满嘴普通话了。</h3> <h3>正月初七王女士出院,刘老板替妻子洗脚换衣,王女士开玩笑说:因病得福了,第一次享受老公洗脚的待遇。</h3> <h3>刘老板办完出院手续,开心的给妻子披挂一新。</h3> <h3>和母亲道别,让母亲好好康复,等出院了去看她。</h3> <h3>刘老板提着包裹,妻子跟在后面出院了。</h3> <h3>8008病室只剩下母亲和两张空空的床位。</h3> <h3>电梯处又是一阵骚乱,一个新病人被匆匆推出电梯。</h3> <h3>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一),母亲准备出院,屈指一算也26天了。</h3> <h3>家人们陪护着母亲走出医院。</h3> <h3>大夫说,这么大的年纪,这样的结果也算是一个奇迹,但要恢复到从前,还需要做大量的康复训练。</h3> <h3>走出医院就算给最艰难的阶段画上了一个句号,但走向康复的路途还很远很远。</h3> <h3>最后,再次感谢安康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李东坡主任、李丛进主任和王露大夫及全体医护人员。谢谢你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