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眼中的陕西是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孕育着5千年历史文化遗产,以其无声的存在向后人昭示着历史传承。</h3><h3><br></h3><h3>第一篇:看中国古老文化</h3><h3>第二篇:述说现代革命历史</h3><h3><br></h3> <h3>秦川这神奇的大地上,留下了灿烂多彩,丰富异常的历史遗产,那就让国宝诉说着历史文化吧!</h3> <h3>秦岭山脉最高峰太白山,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中。</h3><h3>太白山是渭河水系和汉江水系分水岭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h3><h3>太白山南北两坡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气侯、动植物的差异同时影响着地表岩石风化进程,并直接参与着不同类型土壤形成。以气侯为基因、以植被、土壤为标志的自然综合体的天然景观也在垂直位置构成不同类型景观带。诸如此,使得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自19世纪始,国内外学者纷纷来太白山考察。太白山成为多种学科盛夏时避暑旅游考察研究和教学实习的主要基地。</h3><h3>太白山风景优美,是旅游胜地和道家活动场所。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学士登临挥毫,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关中胜迹图志》载:道书云太白山为道家第十一洞天。因此,每逢盛夏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h3> <h3>云雾中看秦岭山主峰,高耸入云,忽隐忽现。</h3> <h3>秦岭的溪水从山谷中流淌,流淌着五千年历史故事述说。</h3> <h3>最初大规模开通的栈道在秦与巴蜀间跨越秦岭和巴山的地段。川陕间的驿道,因被高山深谷隔绝,人们只能在悬岩绝壁上,凿岩成道或凿孔架木,作栈而行。这种狭窄驿道,古人称为栈道或阁道。战国时开辟利用的秦蜀栈道包括褒斜道、故道和金牛道。</h3> <h3>我们最熟悉的当属“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这里的“栈道”是从关中翻越秦岭,南通汉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 由秦岭古道、褒斜道、连云栈道组成。全长250公里,架于悬崖 绝壁和泥沼之地。“陈仓”是宝鸡的古名,这里特指渭河北岸的陈 仓古渡口。栈道在关中的出口斜谷关距陈仓古渡相距约70公里。韩信当年就是利用“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打败了章邯。</h3> <h3>太白山岩石壁画。</h3> <h3>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史官,白水人,被遵为造字圣人。</h3> <h3>仓颉也是道教之神"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h3> <h3>水</h3> <h3>光</h3> <h3>家</h3> <h3>古学堂</h3> <h3>仓颉宅院千年古树</h3> <h3>1984年胡耀邦为仓颉故里题写的校名。</h3> <h3>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进步有巨大的历史贡献。</h3> <h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名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br></h3> <h3>据史书记载,秦始皇13岁时继位。公元前238年,当秦始皇21岁的时候,他在前都城雍城为成年人举行了加冕典礼。从那以后,他正式登基,成为“亲政府的皇帝”。然后,他从全国各地监狱转移了70多万名囚犯,为他修建了陵墓。秦始皇以一种更疯狂、更残忍的方式,命令李四从全国各地收集成千上万对处女,直到100年后下葬。但这引起了李四的强烈反应</h3><h3></h3><h3>是的,一方面,他认为这很残忍;另一方面,这一举动恐怕会引起人们的愤怒。如果人们在那个时候重生,他们就不安全了。而世界刚刚统一,这一行动严重威胁到王室权威的稳固。在此之后,李四建议秦始皇应该向陶人下葬,以保护大秦的稳定。</h3><h3></h3><h3>秦始皇听了李四的分析和建议,同意了。几天后,李思从砖窑的工匠中挑选出一批能工巧匠,经过数百次的研究和设计,最终完善了陶器、陶车、陶马成功烧制的烧制工艺和规模。当然,这离不开工匠的共同努力。后来,按照李四的要求,把所有的人和马都排成一队,久而久之,兵马俑就出现了。所以,用真人来烧制泥人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泥人的骨骼也没有被发现。兵马俑的上半部分是中空的,腿是实心的,这可能是雕塑站立稳定性的独特设计。</h3> <h3>秦始皇想永远活着。他花了很多时间和资源寻找不朽和“生命灵药”。他还花费了大量的资源为自己建造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单一坟墓。他觉得这支庞大的军队会保护他并帮助他在来世保持他的力量。他死于公元前210年,并于2000多年前被埋葬。</h3><h3>兵马俑的士兵是真人大小的雕像。他们平均身高约5英尺11英寸,有些士兵高达6英尺7英寸。尽管有如此多的雕像,但没有两个士兵完全相同。所有年龄段的士兵都有不同的级别,面部特征和发型。一些士兵看起来很平静,而其他人看起来很生气,准备战斗。</h3><h3>士兵甚至设计有不同的衣服和盔甲。来自骑兵的人穿着与步兵不同。有些士兵没有盔甲。也许他们应该是侦察兵或间谍。</h3> <h3>进入铜车马展厅,幽暗的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处处人头攒动,拥拥挤挤。微弱的昏黄的灯光,如同黑夜的星星,无精打采,来到这里,好像在黑夜里穿行,也好像借助时光隧道来到了大秦帝国时代。工艺精湛、造型奢华的两架铜车马,曾经陪伴着始皇大帝,叱诧风云。这样的巨大青铜器,世界罕见,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始皇大帝,蔑视群雄,一统天下,确是不可一世。</h3> <h3>中级军使俑</h3> <h3>鞍马骑兵俑</h3> <h3>兵俑</h3> <h3>兵俑们载歌载舞</h3> <h3>秦砖</h3> <h3>秦代一种刑具。</h3> <h3>陶猪</h3> <h3>看我们的士兵,士气高昂,列队整齐。</h3> <h3>三号展厅,进到大厅会立刻感觉到历史的卷轴在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整齐的士兵、车马的排列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肃穆感。</h3><h3>气势雄厚、势不可挡,历史的距离感瞬间消失,仿佛自己进入了那个混沌厮杀的战场中。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h3><h3>所有的兵马塑造的栩栩如生,各种表情和神态与常人无异,完美的体现了秦代的写实文化。也让后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时代的沉淀。</h3><h3>前来参观的不关是国人,还有很多国外的友人,可见艺术是无国界的,兵马俑不仅给中华的民族色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h3> <h3>俑是古代墓葬的随葬人殉,它取代了野蛮残酷的活人殉葬。虽说仍是贵族王权的意志延续,却也是人性文明的进步。</h3><h3>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秦兵马俑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始皇帝野心意志有关。丧葬制度中的陪葬,本意便是死者生生世世享受荣华富贵,奴仆佣人,兵马强权。</h3> <h3>在秦始皇年代造就鎏金双人盘舞扣饰。体现了古人聪明才智。</h3> <h3>青铜剑。</h3> <h3>弩箭头</h3> <h3>牛虎铜案。</h3> <h3>西汉时期虎噬午长柄铜勺</h3> <h3></h3><h3>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h3><h3>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h3><h3>大唐芙蓉园于2002年开始建设,2004年落成,200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正式对外开放。</h3> <h3>大唐芙蓉园记载大唐时期文化,园内建有紫云楼,任女馆,御宴宫等建筑。</h3> <h3>紫云楼</h3> <h3>自动转的小飞人</h3> <h3>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微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塔七层,身通高64.517米,底边长25.5米。</h3> <h3>一流佛学家玄奘法师</h3><h3></h3><h3>玄奘法师是佛教史上的大人物,他西天取经的事迹,在中国绝对是妇孺皆知。不过,有些人可能觉得奇怪,玄奘法师俗姓陈,法号又是玄奘,为什么被人习惯性地称为“唐三藏”呢?</h3><h3>这事儿,还得从“三藏”的意义说起。</h3><h3></h3><h3>“唐三藏”之名,“唐”好理解,就是说玄奘法师来自东土大唐。至于三藏,其实是对他的敬称,是“三藏法师”的简称。</h3><h3>三藏法师,不是人人都能叫的,历史上能称得上“三藏法师”的,数来数去也不到十位。</h3><h3>三藏,本意是指三类佛学典籍,即经藏、律藏、论藏,三藏法师,即精通此三大类佛学典籍并能融会贯通的高僧。</h3><h3>:</h3> <h3>大雁塔喷泉广场。</h3> <h3>慈恩寺。</h3> <h3>皇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2004开始每年对黄帝陵祭祀国家公祭。2006年黄帝陵祭典活动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关于黄帝有很多美好的传说。远古的人类在地上行走全靠双脚,若要搬运东西,只能肩扛手拿,很费事费力。黄帝便设计出了车子。有了车子,人们便可以以车代步,也可以用车载运东西,从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车子古时又叫轩辕辕,人们为了纪念和感谢黄帝发明车子的功劳,便亲切地称呼黄帝为轩辕。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他是北方氏族部落的首领。</h3> <h3>皇帝脚印:凡事来黄陵县谒陵拜祖人,都要到轩辕庙院内看一看黄帝脚印。</h3> <h3>黄帝陵祭典活动广场丁酉(2017)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政府联合主办,于2017年4月4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华夏儿女齐聚桥山黄帝陵,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轩辕黄帝陵前敬香、行鞠躬礼等传统礼仪,以表达中华儿女对轩辕黄帝的祭拜之情。</h3> <h3>炎黄子孙</h3> <h3>黄帝栽种的古松</h3> <h3><br></h3><h3><br></h3><h3> </h3><h3>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现在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我们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下面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 队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真身菩萨。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所以,舍利迎到长安之后,在兴跪拜之礼的时候就是安置在菩萨手中所捧的荷叶盘之上,所以这尊菩萨也叫捧真身菩萨。</h3> <h3>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行有1700年历史。</h3> <h3>释迦牟尼佛</h3> <h3>法门寺:存有唯一佛祖真身舍利子。</h3> <h3>法门寺地宫里的藏品,金钵。</h3> <h3>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h3><h3>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h3><h3>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乾陵:武则天陵墓</h3> <h3>武则天的无字碑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从一个被发配为尼姑的才人一步步爬上皇后的宝座,直到建立大周王朝,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这个过程的曲折可想而知,肯定有很多无辜的尸体铺垫起来的。坐上皇帝以后,武则天一方面排除异己,另一方面励精图治。在她统治期间,整个国家正常发展,承上启下的开辟了一个女皇帝国。武则天本人也是一个比较有野心,并且不甘于寂寞的人,因此她死了以后,还留给后代一个迷谜,一块无字碑来让后人猜想。</h3><div><br></div><h3>在陕西西安有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一边是李治的碑,称“七节碑”,有碑文,主要歌颂唐高宗的功德业绩。另一边是武则天的碑,却是一个无字碑。武则天为什么要给自己立“无字碑” 呢?千百年来,树碑就是为了立传,为了记录生平事迹。可出人意料唐女皇武则天却为自己立了—块“无字碑”,对于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夸耀自己,认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因为她在位时社会安定,国富民强,对外号称“大周帝国”。但是当时还是有很多人说她是妖孽,叛臣贼子,不认为她有功于国家,因此武则天要把自己的功劳让后人评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不可饶恕,怕写了碑文遭到世人责骂,或被推倒。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想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h3> <h3>武则天壁画。</h3> <h3>乾陵地宫,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其皇后,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1]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h3><h3>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h3> <h3>唐代壁画</h3> <h3>狮子是瑞兽,号称百兽之王,勇不可挡,威震四方,不但可以避邪、挡煞,还可带来祥瑞之气。在坟墓前摆放石狮子主要是为了尽守卫之职,其次就是起装饰作用。</h3> <h3> 石像生也是皇权仪卫的缩影。明时,凡是举行大典的时候,除文武百官及军事仪仗排列两侧,还将人工驯养的狮子、大象等动物装在笼里,放在御道两旁,以壮皇威。皇帝死后,需要相同的排场,所以就在陵前设置了石像生。</h3> <h3>惠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让帝李宪与慕皇后之合葬墓。</h3> <h3>唐朝壁画,唐朝时以胖为美。</h3> <h3>玄宗泰陵。</h3> <h3>玄宗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墓地。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陵区除了唐玄宗和杨皇后主陵外还附葬宦官高力士陪葬墓。</h3> <h3>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建于明太祖洪武一七年(1384年)。</h3> <h3>鼓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h3> <h3>鼓楼</h3> <h3>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h3> <h3><br></h3><h3><br></h3><h3></h3><h3>高家大院在北院门清真小吃街上,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明朝末年崇祯时期开始兴建,到清朝乾隆时期基本初具规模,主体完工与乾隆时期,到道光年间才整体完工。现在,大院内从观赏性方面向中外游客展示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家居、砖雕艺术以及传统民居楹联,从文化方面通过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制作、陕西风格的民间剪纸、皮影戏、木偶剧和汉唐歌舞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进行了展示。高家祖先以经商为主,后来老祖高岳崧进京入诏。太后下令国家拨款翻修,进北院门的官员都要下轿。大院大发展是在乾隆时期,当时高家三子喜中榜眼,得乾隆御批榜眼及第。家族文、武、商俱全。</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 </h3> <h3>。高府内宅。</h3> <h3><br></h3><h3>西安古城墙是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h3> <h3>钟楼</h3> <h3>葫芦瓢上的脸谱</h3> <h3>羊肉泡馍,再来一碗。</h3> <h3>雾里探秦岭山主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