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二中班主任工作论坛第一期

美友53111178

<h3>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也是一种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br></h3> <h3>  为了展示班主任风采,促进共同进步成长,2月16日上午在校博士厅举办本学期第一期班主任工作论坛。3位优秀的班主任登台亮相,围绕着班级管理与建设,分享习得的智慧,分享成功的幸福。<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  <b>我们都是追梦人</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 蔡联红</font></div><font color="#39b54a">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一次这么好的机会与各位领导、同事交流。其实本人才疏学浅,并没有什么先进经验与大家分享。在这我只想借此机会,抛砖引玉,请大家多多指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经意间我已从教二十四年了,其间担任了二十二年的班主任。回首往事,自有一番酸甜苦辣在心头。时间关系,加上水平不够,今天在这里我就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当班主任的几点肤浅体验吧! &nbsp;</font><h3><font color="#39b54a"> 一、心理层面</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一)宽容与等待 经常听到年轻班主任生气地报怨:“早读不要迟到我刚刚强调哇,怎么今早又有几个学生迟到了?”、“我刚刚强调下午地理课一定要带课本来,怎么又有四五个不带书的啊?”、“刚刚开完学习动员大会才几天,张三、李四、王小五又上课睡觉,会气死!”…… 我认为我们不能气死了,俗话说的好:莫生气,气坏身子冇人替。我也不认为我们平时的这些教育没效果,一个班六十多号人,总有些孩子个性思想顽劣些,如果强调几遍就能做好,教育这个事也太简单了吧!平心静气想一想,上述学生的情况完全正常。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不断教育,持续教育,花开有时节,结果有早迟,相信他们会变好,只是比其他学生慢一些而已。</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二)坚强与淡泊 特别欣赏一段话:做班主任是一场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结果可能是只感动了自己;做班主任是一场苦恋,你费尽心思去爱的那群人,但他们一年、二年,至多三年之后就会离你而去。你打心眼里为学生好,却常常得不到理解,但就算受尽委屈,我们依然要告诉自己要坚强,要淡泊。因为: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希望对方好,因为我们都希望学生好! 二、行为层面</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一)率先垂范,恒久弥坚,养成的良好习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尽量做到,而且一直坚持下去。比如每周尽早来班上,到了班上多指导学生各科的学习,日积月累,滴水穿石,久而久之,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慢慢就养成了准时到校,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的好习惯。 (二)理解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初中生因其年龄特点,比较容易犯错,学生犯错后我们要尽量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一般不要暴风骤雨式批评,从理解宽容的角度,让他们认错改错就最好了,但理解宽容并非纵容,而是让他们认识到自身错误的一种方法,目的还是要让学生达到要求。 (三)协调沟通,形成合力 班主任的最大助力就是来自于本班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尽量多与他们交流,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的助力来自于家长,平时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家长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如果能取得家长的支持,这个小孩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个合力来自于学校各部门,充分利用学校各部的工作要求为本班各项工作助力,有特殊情况还可汇报,寻求帮助。 第四个合力来自于学生,每个班集体中总有一些学生,能力突出,热爱集体,班主任可以多发挥这些孩子的作用。 2019,我们都是追梦人。让我们在追梦路上携手共进,再创佳绩!以上是我的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肤浅体会,讲的不好,请大家多批评指导,谢谢大家!</font><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b>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范卫华</font></div><font color="#39b54a"> 班主任工作分享交流,大家可能比较多关注的是怎么样抓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怎么样抓成绩,怎么样与家长、学生沟通之类的。但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探讨的话题是: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为什么说这个话题? 1、来自学生的启示 (1)去年11月,一个十几年前的学生通过微信转发了一个链接给我,是一篇关于关注学生心灵和幸福的文章,他说“不知道为什么,就特别想分享给范老师”。我说你这是想表扬我呢还是想提醒或批评我?他说是要表扬我,觉得我是一个会关注学生心灵和幸福的好老师。 (2)上一届学生,我从七年级一直到九年级,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发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感觉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在心理方面有更多情况。 2、背景形势 2018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的?根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 17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 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二、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青少年,他们渴望赢得父母和周围人的尊重,尊重需要推动着他们在小学阶段成为好学生、好孩子,但是到了中高考阶段,学习任务陡然激增,使得很多孩子难以招架,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课业力让很多孩子不堪重负,很多孩子发现以前曾经让自己成为好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再起作用,深深的挫败感摧毁了他们的信心,他们迷茫、无助、因为他们无法把现在的自己和以前那个优秀的自己联系在一起,他(她)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不在一致,这就导致青少年严重的心里混乱,这种混乱现象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称为自我同一性混乱,这个时候青少年是最脆弱的,他(她)们极易自我毁灭,自我放弃。 诱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青少年自身因素 2.家庭、亲子关系因素 3.学校因素 学校是除了家庭外,青少年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许多学生因学习、考试而带来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现象。同样,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造成学生焦虑、敌对、偏执及神经质等心理健康问题。</font><h3><font color="#39b54a"> 三、我们能做些什么? 1.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体制,改变不了家长,但是我们可以尽己所能去引导家长、去教育学生、去改变自己! 2.我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说:我们眼里不能没有分数,但也不能只有分数!其实,我们老师也应该这样:我们眼里不能没有分数,但也不能只有分数!我们不能只是为了那些分数和排名,为了那些考核和绩效而努力工作教书,如果只是这样,一些人或许会觉得不值。我们是否可以拥有一份情怀,在抓好学生成绩保障他们升学前途的同时,让自己和学生都感受教育的温暖和意义?或许有人会觉得情怀顶个屁用,不实际也不值钱,但是谁不需要幸福呢?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需求!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有情怀的幸福的老师! 3.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反省提升。学习心理知识,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对学生、对自己、对自己的家庭和小孩,都是双赢的! 4.家访,与家长有效沟通,引导家长,形成合力,助力成长! 5.陪伴学生成长,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font><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用班级激励机制,促集体更好发展</font></b></h1><font color="#39b54a"><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谢文春</h3>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仁们:大家新年好! 承蒙领导抬爱,让我在此发言。我反应迟钝,拙笔笨舌,不足之处,多多指正。 新学期又开始了,回首上学期,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都是因为有学校的正确领导,有年级组的直接指导,有班级任课老师的辛勤付出,因此我特别感动,特别感谢! 此外,我又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向上心理,创立良好的群体意识,争创一流的班集体,需要一套适应学生需要的激发其不断发展的激励机制。 我常常激励学生:比一比,谁做得最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让追求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我也有一套具体的激励班级学生的做法。 一、人人参与的激励机制。 上学期升旗仪式上的经典诵读,我班取得了较好的表演效果。(请允许我再播放一次现场录制视频) 演出结束后,师生们都惊叹我班的朗诵人才之多,其实之前我也没有发现我班朗诵人才之多,这都是运用人人参与激励机制的结果。 接到经典诵读的任务,我就想到了首先要用人人参与的激励机制来选拔领诵人才,这是表演成功的基础。 于是,我选择好合适的篇目,让全班去熟悉,去练习,准备参加班级学习小组朗诵比赛,班级共七个学习小组,每小组8成员,组长组织好,每位成员都要上场,最后将评出三个优胜组,每组评出12名最佳朗诵者,获胜者都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朗诵比赛由班委全力策划和主持,每组选出一位评委,用评分的方式得出比赛结果。因为有比赛的激励机制,各小组组长和成员的积极性都很高,从排练到表演,都倾尽全力。 班级小组赛很成功,最后也选出了8位最优秀的朗诵者,为参加学校经典诵读表演成功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学校的其他各项活动(比赛)中我都常用此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取得最佳的成绩。如运动会海选运动员,手抄报班级初赛,作文比赛班级选拔赛等。 班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我们没有发现人才的眼睛,没有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尽显其才 二、目标激励机制。 在班级工作中我又很重视目标的激励作用。比如每接一个班,我都会首先对同学们说,每位同学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我们一定要让班级成为学校最优秀的班集体,只要我们努力进取,就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班集体。因为目标的引发和激励,班级个体就产生了积极的行为,个体的积极向上,就自然形成了群体的欣欣向荣之凝聚力,优秀班集体就真的形成了。 学习的积极性和优异成绩的取得,激励机制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学校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我都不忘提前一个月用激励机制来调动他们备考复习的积极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每个同学定好考试的各科分数目标以及班级排名、年级排名目标。先告诉学生各科总分分别是多少,告诉学生定目标要恰当,符合自己的实际,但是,一定要自己努力跳一跳才能摘得。成绩出来后,达标的同学将予以物质奖励。于是学生纷纷制定好自己的目标,用一张纸写好交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用表格统好,再经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审核修改后,贴在教室里,让每个同学时时记得自己定的目标,也让他们知道别人定的什么目标。甚至贴之前还特意念一下某些有代表性的同学目标,让他们又得到目标的感染激励。 在目标的引领和激励下,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竞争激励机制。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加不竭的备考动力,我班有更充满硝烟味和战火味的激励机制写挑战书。 具体做法是: 每个同学根据前几次考试成绩,找一个挑战对象,写一份挑战书,挑战书的格式是第一行中间写上“挑战书”,第二行顶格写称呼(你挑战的人),然后是正文内容。内容包括你为什么挑战,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挑战誓言,而且要真诚地写,不写空话、虚话、套话。最后在右下角落款,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时间。先在草稿上写,交上来老师批改审核,写得不合格的重写;定稿后,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宣读,小组再选出代表在全班宣读,以营造竞争的氛围;最后每个同学再把草稿挑战书用全班统一的纸写好,学习委员把它们整齐有序地贴在墙上,让学生随时记得自己下过什么决心挑战谁,知道哪些同学下了决心挑战自己,知道自己在追击前面人的同时,后面也有追自己的。为了挑战性更强,我还规定,考试成绩出来后,挑战失败者要给被挑战人奖励(年级名次相差50名内5元,50名以上10元),相反,则由被挑战人给奖励。有的同学不止被一个人挑战,所以奖罚的机会就不止一个,他会更紧张在乎,更认真重视。 在班级竞争机制的激励下,班级备考氛围更加浓厚。 班上有个叫徐XX的孩子,特别聪明,但学习动力总是不足,总是贪玩,成绩很不稳定,但他平时最节俭,最心疼父母赚钱的不易,就连父母给他交学平险,每次他都省下来不肯交。所以每次考试有班级挑战,还要奖励人民币,就特别认真,完全投入,有时还早上四五点钟起来背属科,这次期末,考出了班级第二年级14的成绩。 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人有了一定的需要和动机就会引发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原有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新的需要随之产生。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就形成了人发展的基本轨迹。那么借助一些外部因素或措施作为吸引力或推动力,激发个体的需要和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就成了促进个体不断积极向上的强有力的措施,而群体是由一个个个体组合而成的,每个个体都积极向上,也就意味着这一群体欣欣向荣。</font><h3><font color="#39b54a">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地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就能增强班集体的运转动力。从而扬帆起航,不断推动班集体向更高、更强、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font></h3> <h3>  黄彧副校长做最后点评:盛赞3位班主任的精彩演讲精心准备,用心总结,善于反思,乐于分享,足见涵养,足以引领。对广大教师而言是精神佳酿,醇厚芬芳值得细品。同时提出建议:每个教师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做到凝心聚力、言传身教、爱岗敬业、学习经验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br></h3>

学生

班级

班主任

激励机制

青少年

学习

心理健康

同学

班集体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