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水(二十七)

王建

<h3>戾陵堰车箱渠</h3> <h3>戾陵堰车箱渠示意图</h3> <h3><br></h3><h3>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世人皆知。北京有座戾陵堰,您知道吗?它曾惠泽北京百姓900年。在防洪、灌溉、排砂、调控水量,清洁水源方面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今天咱们就聊聊戾陵堰吧。<br></h3><h3><br></h3><h3>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各据一隅,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仓中无谷,饥则寇掠,饱则弃余,天下乱离,无终岁之计。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平定了董卓、袁绍的叛乱之后,统一了中国。怎样治理蓟城,如何巩固其政权,成了他的心头大事。曹操的办法是派镇北将军刘靖“屯垦戍边,兵农合一,发展水利,开荒种地,以农富国。”</h3><h3><br></h3><h3>这时的蓟城(北京城的起源地)四周,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旱涝交替,不宜耕种。面对四季流量悬殊的永定河暴涨暴落,如何引水,防洪并发展灌溉,实在是头疼的难题,弄不好引狼入室,甚至还会淹没自己。<br></h3><h3><br></h3><h3>可自古以来,水情关乎国情,江河乃国脉之所系。防洪、灌溉难题不解决,军中无粮,兵荒马乱,富国强兵则无从谈起。刘靖深暗此理。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他“登梁山以观源流,相㶟水以度形势”勘地形,寻水源。所谓梁山,即指石景山;所谓㶟水,即指永定河。</h3><h3><br></h3><h3>靖以为“经常之大法,莫善于守防,使民夷有别”。“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灌溉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三国志•魏书•刘馥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h3><h3><br></h3><h3>现实条件下,如何取水之利,避水之害?采用先“立遏于水、直截中流”的办法,然后再“导高梁水、造戾陵遏、开车箱渠,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守常,则自门北入”。</h3><h3><br></h3><h3>即在燕王旦陵附近的永定河段,修一座南北走向低矮的拦河堰,将水拦住。使永定河不能进入高梁河。然后“清除高梁河的淤泥和卵石,把河床中大块的卵石装满木笼或竹笼,再将这些石笼按照下宽上窄的形式纵横咬合排列,在河床上堆起类似覆斗型的堰体。从堰体两侧分水东流,堰体是露出水面的。即使洪水期也不会漫过堰顶。”(王春2018.7)。堰顶长约100米、东西长约72米,堰高出水面约2.4米,水下堰体的底部长和宽要大于堰顶。取名戾陵堰。在石景山由西往东开挖一条车箱似的渠道,将拦截的河水引入八宝山一线,经蓟城北注入高梁河,转经坝河汇于潮白河。沿河开支渠,灌溉两岸土地。</h3><h3><br></h3><h3>这道低堰,山洪爆发时水则乘堰东下,给了汹涌奔腾的永定河保留自己性格的充分自由。河水则乘此兴会,乐得依从人愿,自动承载分担洪水压力的义务。而渠首上设有水门,用以控制洪水不能入渠。春灌季节土地正需要水,水受车箱渠约束,可集中水流灌溉两岸土地,保证春灌需求。这可真是神来之笔,其效益一举多得。工程竣工后,当年即灌溉稻田2000顷。后来发展到20000顷。</h3><h3><br></h3><h3>北齐斛律羡也维修、利用、扩展了这个水利工程。“天统元年(565年),斛律羡官司出幽州刺史,导高梁水北合于易京,东会于潞,因以灌田,边储岁积,转漕用省,公私获利焉。”“斛律羡导高梁河,引永定河水到达通州,与河北省雄县西北,扩大了这项水利工程的受益范围,使边防储存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节省了运输费用,国家和人民都得到好处。”(朱晨东2004.9)</h3><h3><br></h3><h3>隋唐有引永定河水广开稻田的记载。辽史有“狼山神、戾陵坡”的记述。金元在开运河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继续发挥这项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在近1000年里,永定河水通过戾陵堰、车箱渠哺育了这里的人民,繁荣了农业经济,为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朱晨东2004.9)而更为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留下了顺其自然的治水理念。</h3><h3><br></h3><h3>戾陵堰可谓是“顺其自然”的杰作。“人顺水势,水合人愿,水流顺势而下,”旱时从永定河引水浇灌土地,涝时洪水可泄入潮白河,而不淹没城市和稻田。用金辉先生的话说这叫“因其势,而不逆其势,应其时,而不违其时。”自大禹以来,劳动人民在治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直到今天,我们还不敢说已经成功地治好了那条重要的江河。在这急功近利和欲望失控的时代,戾陵堰让我们看到了先辈是怎样与自然相处,人类与山川河流家园环境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它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参照和启迪。</h3><h3><br></h3><h3>古哲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现在时代确实不同了,如今是:君子谋食不谋道,君子忧贫不忧道。脱贫致富熙熙攘攘,恭喜发财乐不思蜀。<br></h3><h3><br></h3><h3>顺其自然,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却何其难啊!戾陵堰善利人间900年,这神思妙想,来自于水。顺水性而不争的构造,源远流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为了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不能竭泽而渔,要让江河持续流淌,因为大地上没有水,也就没有了生命,当然也就没有了我们的未来。</h3><h3><br></h3><h3>好,关于戾陵堰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