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滚滚黄河入水来!粗犷苍凉的黄土地,原汁原味的陕北风光,贫瘠山梁的沟壑,显示着这片热土的壮美!</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躁动着激情的土地上,那锣鼓喧天的陕北秧歌,豪情四溢的安赛腰鼓,充满神秘色彩的放社、打清醮活动,人山人海的牛王会,每一个活动都深藏着这片土地暴风骤雨般的激情。那一嗓子吼出来的信天游,从这一座山头传向另一座山头,将浓浓的爱情渲染的如火如荼;那一排排手舞腰鼓的后生,一脚踢出来的黄土,像褐色的流苏,拉开了赤裸裸的爱情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随我的镜头来一起看看这片黄土地吧,你会爱上它!</p> <h3> 中国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和延安市,称作陕北地区,是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h3> <h3> 黄土高原之上,沟壑纵横之间孕育着黄土地独特的文化,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便是这种文化的直接体现。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h3> <h3> </h3><h3>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黄土地上缓缓流过,黄河流经这片黄土地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载满了一页页的辉煌!看那黄河悠悠的水韵,蕴含了多少千古柔情,多少千古歌唱;在这片黄土地上跳动着多少曾经的故事,多少曾经的欢乐,多少陈年尘封的往事。</h3> <h3> 陕北佳县农家自制空心挂面,高原自产的绿色小麦,精工制作,细如毛发,再配上素酱鸡蛋,那香喷喷的感觉,简直难以形容😂</h3> <h3> 在陕北佳县被誉为西部神山的白云山脚下,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黄河古村落——谭家坪,在每年春节的正月里都要举行一种以大赦天下为缘由的道教传统活动——“放社”。</h3> <h3> 翻开中国古代的历史,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册封皇后、太子等情况下,常常会赦免一批罪犯,以显示皇恩浩荡,宽厚仁慈。这种行为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大赦天下”。放社活动的由来也就由此产生!</h3> <h3> 信徒们先要把准备放社的九副“社人、社马”重新装扮,头部、马面要重新涂漆,身体、腿部等要用彩色皱纹纸进行包糊,然后再穿上用绸子做的新衣,准备抬到山顶上去。</h3> <h3> 村民聚集在道家门前的香案上,点燃一盏代表自家祈福的油灯,寄托他们心中的夙愿,祈盼伴随放社的顺利,也带给他们一年生活的平平安安,顺顺利利!</h3> <h3> 每到大家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他们还要从白云山请来道士为他们设坛、打醮,为大家祈福迎祥求太平!</h3> <h3> 参加放社活动的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吃上一顿素烩菜炸油饼。</h3> <h3> 人们抬头望着山顶,只见山上令旗挥舞鞭炮齐鸣,山下鼓号喧天人声鼎沸!</h3> <h3> 供奉一年的社人、社马终于被隆重地请出来,顺着绳索,风驰电掣般飞向山下如潮的人群中。</h3> <h3> 当代表着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老寿星骑着仙鹤从山上飞下来那一刻,现场立刻沸腾起来了,大家蜂拥上去,全然不顾纠手们的叫喊阻挡,争先恐后的从老寿星身上争抢一条条写着神秘符号的黄纸条,为自己祈福,希望带来好运!</h3> <h3> 打清醮,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农民们为了感谢神灵带来一年的收获,祈求上苍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种祭祀活动也在农村上演,以此来消灾免难、祈求上苍的赐福与庇佑。在活动上也进行地方特色演出。</h3> <h3> 正在表演的陕北琴书(馋嘴婆姨吃鸡)。</h3> <h3> 小村里面唱大戏!丰收的农民在欢天喜地的观看节目,体现了盛世下的国泰民安!</h3> <h3>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传统民俗舞蹈。在黄土坡上几百人打腰鼓,那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h3> <h3> 饸饹面是陕北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制作者用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面条状)放在锅里煮着吃。这个超级大的饸饹床用吊车启动,可供上百人同时吃饸饹。</h3> <h3>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一种非常喜庆的民俗活动!</h3> <h3> 春节闹秧歌,是一年中最热烈奔放的时刻。秧歌队由大锣、大鼓乐队打头,但绝对少不了唢呐。咚咚锵锵中,那欢快的《大开门》、《将军令》一吹,引得满街人头攒动,争相看秧歌。要狮子、舞龙灯、扳水船、跑驴儿,莫不用唢呐助威。辞旧迎新,欢度佳节,穿红着绿的秧歌队只有在唢呐声中才能尽兴发挥,把喜庆的激情推向顶峰。</h3> <h3> 横山牛王会是陕北横山县的地方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活动。采用了佛教的水陆法会形式,供奉的是“西天古佛”和“牛王菩萨”。年年打醮力、牛王会,既有追悼往昔年馑、瘟疫中死难人员亡灵、安抚人心之意,又有祈求牲口平安健壮、生产繁衍的禳灾目的。</h3> <h3> 到华严寺请牛王菩萨出府后,在前往主办村的路上沿途备村民众在路边虔诚烧香跪迎神楼,阵势浩大,烟雾缭绕,场面感人。</h3> <h3> 村民们在入口焚香,跪拜牛王,非常虔诚!</h3> <h3> 腰鼓秧歌队从华严寺走出来之后,人们紧跟其后,追上沿街表演的队伍。吹长唢呐的在前面开路后面是一支接一支的队伍。沿街的百姓随着队伍走到举办牛王会仪式的地方。</h3> <h3> 每年正月,横山都要举办规模盛大、已有上千年传统的牛王大会。整个活动包括礼仪、建筑、手工艺、雕塑、绘画、秧歌、文学等多种文化形式,集结了陕北最全、最大的民间社火活动,逐渐成为了黄土高原上最大的宗教盛事和民俗文化盛会。</h3> <h3> 黄土地的雄浑,民风民俗的恢宏,让陕北的米脂县成为国际影展的地方!</h3> <h3> 位于米脂县的李自成行宫,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国后,其侄李过奉命回米脂修建的。行宫依山据险,庄重威严,远处眺望,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h3> <h3>孙家湾牛王会。</h3> <h3><br></h3><h3> 陕北文化内涵丰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厚重感,要把陕北文化说清说透不是我现在所能做到的,我只能用我的镜头去感受它,然后描述它。通过这次采风,我更加关注陕北文化,热爱这深深扎根于黄土地,深受多民族共同影响的文化。陕北文化发展潜力巨大,我相信这片黄土地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其文化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发扬!</h3> <p class="ql-block">杨向东: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呼市赛罕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子王旗摄影家协会会员。本摄影作品可以转发,收藏,欣赏,但不允许改变作者名字用于任何商业广告,侵权必究。如喜欢本作品,请联系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