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民俗正月十六闹元宵

阿度

<h3>参考资料:《陆良风物志》、百度文库</h3> <h1> 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但陆良的元宵节却是正月十六。陆良人称元宵节为“耗子嫁囡”节,是除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是陆良人民约定俗成的节日。<br> 陆良正月十六闹元宵的原由,相传在陆良还未成为平原以前,先民们住在山上,那时农业水平低下,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先民们就只能采集野果或是狩猎,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随着季节的变迁,食物的来源就成了问题,在此情况下先民们就去海边渔猎,但是海里妖魔横行,而且经常兴风作浪。那时候人们还没有掌握正式的造船技术,只能随便用木头刻条“猪槽伐”,遇到妖魔作乱就会船翻人亡,先民们苦不堪言。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先民经密谈后,假装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掌灯过元宵,诱使妖魔掉进圈套并将其处死,汪洋大海瞬间变成万亩良田,受尽苦难的人们倾巢出动欢欣鼓舞,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智慧的先民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此便有了正月十六闹元宵的习俗。习俗传承至今,已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这一天陆良不仅有张灯、不吃元宵吃凉粉的传统,还有与其他地方迥异的“走百病”“闹元宵”“偷青”“赶庙会”耍龙舞狮、唱山歌等特异民俗,成了中国元宵节中一枝独秀的先例。</h1> <h1> 元宵节美食:陆良人十六晚饭要吃凉米线、凉卷粉。相传有个叫陈二奶奶的人,春节后就病倒,而且无药可医,好心的邻居送来一碗鲜香麻辣、酸爽可口的凉粉,家人念其病重就不让她吃,但她很想吃,于是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把凉粉吃了,没想病居然好了。从此之后这一天人们都会吃凉粉。这其实表达了人们祈求吉利平安、身体健康的美好祝愿,而且从医学理论来说春季饮食太杂、油腻太大、肝火太旺容易滋生疾病,吃一吃凉粉扫扫肠胃对身体健康也是大有帮助的。</h1><h1> 县城老城街上摆满各类品种繁多的特色小吃和民间工艺品。</h1> <h3>浸梨</h3> <h1> 闹元宵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到南大桥,向桥下水中丢下三颗小石子,意为丢石子、祛百病,再点上一束清香,遍插桥头、江岸,祈祷平安、吉祥。<br> 南大桥,乾隆《陆凉州志》这样写道:“永宁桥,原名城南桥,又名会津桥,在南关外。洪武二十三年建,以木为梁,遇朽坏,动官银搀修,至万历间,官民捐资伐石于今桥之下首盘址建筑未竣,屡为洪涛所摧,至崇(正)祯九年,众姓复出资从于今之旧处仍架木为梁,今易石。” 桥上建有一阁楼,昔称“一览楼”,后称“捷报阁”,是陆良县城登高览胜的好去处,民国《陆良县志稿》记载,在此处有“一览春晓”的胜景,是过去陆良“八景”之一。南大桥下便是陆良的老南盘江,所以到了此处不仅能登高望景,还能“丢石祛灾”。登上“一览楼”,可以纵览和观赏陆良城闹元宵的夜景,游人如织,主要还是不断涌向南大桥的人流,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盛况空前。</h1><h1>  陆良“丢石祛灾”“走百病”的风俗由来已久。乾隆《陆凉州志》中就有记载,从明清时期就在陆良地方盛行,历史悠久。丢石水中,主要反映了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把邪气、灾祸丢掉、带走,以图新的一年平安健康、百事顺心,寄托了人们的良好愿望。“走百病”,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正月十六这天,出去走走逛逛,就能消除身上的病魔,带来一年的健康。<br>   “走百病”的历史由来已久,明清以来,是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直到夜半始归。陆良的正月十六闹元宵这一习俗,应当是由明清时迁居陆良的汉族人带入,传至今日。在传承中又被不断发扬光大,吸引力强,社会参与面广,特色鲜明,成为别具陆良地方风情的传统文化名片。<br>   据周围的群众说,小孩生病了,正月十六在南大桥上丢下第一个石头,小孩的病就会慢慢好了;第二个石头丢下去,家里不顺心的事情,或者什么不好的事情,就能云开雾散;丢下第三个石头,当年诸事顺心,全家人平平安安。<br>   </h1> <h3>平时的南大桥是这样的</h3> <h3>元宵节晚上南大桥是这样的</h3> <h1> 除了丢石祛灾,走街祛病,还要吃糖。究其意义,糖是“搪”的谐音,“搪”即“挡”的意思,目的就是要把灾病挡在外面,陆良人说“挡”,习惯说成“搪”,吃了糖,就把灾病“搪”住了,也是丢石走百病的延续。吃糖象征着来年的日子将是甜甜蜜蜜、幸福美满。</h1><h1> 元宵节还有一个风俗就是“闹青”(偷青)、又称“捞青。陆良人方言说“偷”不叫“偷”,而叫“闹”(音),偷东西说成“闹(音)东西”。陆良人既闹元宵,还“闹青”,一般是青年人参与。白天提前“踩点”,晚上邀约行动。到了菜园子,先掐一叶青菜扫扫或拍打身子,而后各种蔬菜适当拔点,大多是些青菜、白菜、蒜苗、莴笋、花菜之类的,几个朋友决定到哪家去做宵夜吃,吃完就各自回家。被偷的人家不但不恼,反而会感激,原因就在于人们在祈求幸福平安,偷青意味着会给被偷人家带来来年大吉的好运,菜叶青青表示“清清吉吉”,虽偷了别人的菜,无人责怪,表示“平平安安”。这一风俗实质上是邻里之间的一种相互祝愿,祝愿对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事顺意,幸福安康。</h1> <h1> </h1><h1> 旧时陆良有:一、东门观花,冬季到东门外的普济寺看茶花,有的说到法华寺赏梨花,法华寺后来称小庙,在大泼树村,《乾隆陆凉州志》写道:“法华寺,东门外有涧水萦回,梨花每仲春晴和,游人往来,恍如白云堆里。”民国《陆良县志稿》记载:“法华寺,在土桥”;二、南门投石,即是元宵节逛南大桥,还有“南门花鼓”一说;三、西门踏青,清明节到西郊西华寺一带游玩,即方志所说“是日士女游于西郊谓之踏青”;四、北门跑马,北门外昔日有跑马台,官军操练的场所,也叫校场。</h1><h1> 旧时的记忆,只能留下今时淡淡的回忆…………</h1>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