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颂

云中子

<h1>  梅花:蔷薇科、杏属小乔木,稀灌木;别名春梅、干枝梅、酸梅、红梅、乌梅、五福花,誉为‘’花魁"。梅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同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 ‘’岁寒三友";与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翠竹、芭蕉、兰花同组庭院‘’名花八品",谐音玉堂富贵,竹报平安。同时,它作为‘’清客"是名花十二客之一,作为盆树又是‘’十八学士"之一。</h1> <h1>  梅花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应用史。《尚书》、《书经》、《礼记》、《诗经》等古籍都有梅的记载。古时梅子是代酩作为调味品使用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的东西。1975年,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的商代铜鼎中发现梅核,这说明早在三千二百年前,梅已用作食品。至少在二千八百前的春秋时代,古人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从果梅到花梅,即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起自汉初 。到了南北朝,艺梅、赏梅、咏梅之风开始兴盛。隋唐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宋代,是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南宋诗人范成大(约公元1186年)著《梅谱》,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元明清时期梅花的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新品种大量涌现。辛亥革命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时代。</h1> <h1>  梅花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h1> <h1>  梅花的变种和品种极多,从大类上可分为果梅和花梅两类。果梅的果实主要作加工或药用,果梅又分白梅品种群,其质粗味苦,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青梅品种群,其味酸或稍带苦涩,品质中等,多数供制各种蜜饯用;花梅品种群,其质脆而味稍酸,品质优良,供制陈皮梅、劈梅用。果梅还可制作果酱,其根、花蕾均可入药。花梅主要供观赏,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一个‘’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有贵疏不贵繁,贵合不贵开,贵痩不贵肥,贵老不贵新的‘’四贵四不贵"的标准。花梅可分为四类:直脚梅类——枝条直立或斜展,按花型和花色又细分为7型218个品种;照水梅类——枝条下垂,形成独特的伞状树姿,又细分为6型9个品种;龙游梅类——枝条自然扭曲如游龙,花碟形,半重瓣,白色;杏梅类——枝和叶似山杏,花半重瓣,粉红色。</h1> <h1>  梅花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嫁接、扦插、压条、播种四种。它的栽培技术管理分为露地栽培、切花栽培、盆栽和桩景栽培四种。梅花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丛植、群植;又可盆栽观赏或加以修剪做成各式桩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内装饰用。现梅花作为美化环境的重要资源,已被广泛种植于园林、街道、庭院、公园等地方。寒冷的冬天,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有它的地方总能成为吸引市民和游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h1> <h1>  梅花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泰州,湖北省的武汉、丹江口、鄂州,广东省的梅州,安徽省的淮北,台湾的南投等城市的市花。梅花与牡丹在历史上都曾作为国花出现过。自1982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院士首次发表文章倡议以梅花作为中国国花以来,业内一直争议不断,南方主张梅花,北方主张牡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曾讨论过国花的方案,因分歧过大没有通过。后又有‘’一国两花"、‘’一国四花"、一主四辅的‘’一国五花"等主张。但不论上述哪种主张,梅花都在其中。</h1> <h1>  全国观梅赏梅胜地有不少,著名的有江苏吴县的邓尉山梅花、江苏无锡市的梅园梅花、江苏南京市钟山南的梅花山梅花、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的梅园梅花、湖北省武汉市的磨山梅园梅花、广东省广州市的罗岗梅花、广东省昭关市的梅岭梅花,浙江省杭州市的超山梅花、灵峰梅花等等。</h1> <h1>  杭州现在梅花已广植遍地,寻常街巷、道路旁、小区公园皆可见到。但说起自古以来的观赏胜地,公认的有四处。第一处是余杭区的超山梅花:此处5万多株梅花中有白梅、红梅、绿萼梅等,以‘’古、广、奇"三绝而名扬天下,每当初春二月,白梅花蕾爆发,白花平铺散玉,十余里遥天映白,如飞雪漫空,故素有‘’十里香雪海"之美誉。别的地方的梅花只有五瓣,唯独超山有株梅花却有六瓣,近年甚至有人还发现七瓣梅,因其独特,故又有‘’中国观梅第一山"之称。</h1><h3><br></h3> <h1>  中国有五大古梅:湖北省沙市章华寺内的楚梅,湖北省黄梅县江心寺遗址处的晋梅,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的隋梅,余杭区超山大明堂院内的唐梅以及超山报恩寺前的宋梅。五大古梅中超山独得二梅,故又有‘’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美誉。</h1> <h1>  杭州第二处赏梅胜地是灵峰探梅:位于灵峰山下青芝坞,后晋开运年间(公元944至947年)建有灵峰寺,古有翠微阁、眠云堂、妙高台、洗钵池等。明万历初年,山寺败落僧飘散。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至1820年),浙江都卫莲溪重修灵峰寺,四周植梅一百多株,清道光、宣统年间又先后补植数百株梅花,此地遂成为赏梅佳地。民国后寺毁梅颓,解放后重新修缮把古老的景观恢复了起来。1988年春,园林部门重新辟梅园四百多亩,植梅五千多株,其中有罕见的‘’夏腊"二百株。还在灵峰寺遗址,新建供赏梅的建筑群。灵峰梅花品种比较多,有45个,如宫粉梅、果梅、朱砂梅、垂枝梅、龙游梅、绿萼梅、迎春梅等等。而且,灵峰梅花还有个特点,比别地开得早,谢得迟。</h1> <h1>  杭州的第三处赏梅胜地是孤山。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而称梅屿。早在唐代,孤山的梅花就很有名了,有老市长、著名诗人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诗为证:二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南宋时期,从高宗、孝宗、理宗等帝后直至宋末执政的杨太后都雅爱梅花。因此,西湖多梅,孤山曾被辟为皇家园林。孤山的梅花,依青山靠碧水,以梅饰山,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更幽。一边赏梅一边望湖,含典故庸风雅,颇有特色。</h1> <h1>  孤山赏梅不能不到北麓的放鹤亭,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公元967——1028年)名林逋,字君復,和靖为其死后的谥号,古钱塘今杭州市人。相传他一生不做官,长期隐居西湖孤山,以种植梅花饲养仙鹤为乐,终生未娶,二十多年没有进过城,以致留下‘’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林逋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中爱梅、痴梅、赏梅第一人,他的《山居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将梅品与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和‘’暗香"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古今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据说北宋文坛大家,被誉为‘’诗神"与‘’词圣"的苏东坡,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h1> <h1>  据史料记载,林逋年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孤山林逋墓地四周种满了梅花,游客至此,无不发思古之幽情,想诗人在天有灵,也当欣慰矣。图中的是,林逋墓园右侧的梅花。</h1> <h1>  杭州的第四处赏梅胜地是西溪湿地,西溪探梅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主要分布在梅竹山庄和西溪梅墅一带。西溪湿地内共有梅林300亩,梅树2万多株,品种有朱砂、宫粉、绿萼、玉蝶、美人梅等。西溪探梅有三探:一探在于西溪的梅弯曲于水上,有迎客之势;二探在于船从梅树下经过,梅花触手可及;三探在于有寻找、摸索之意,河道弯曲,乘舟寻梅自有独特的意趣。</h1> <h1>  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 吉庆的花卉,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1> 梅花的花语是坚强、高雅和忠贞。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首的梅花,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饶、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气质。有人认为梅花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中国人‘’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情有独钟,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咏梅、颂梅的诗词曲赋、歌舞书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忘尘莫及。可见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h1> <h1>  梅画: 梅树疏影横斜,书画家最喜与花鸟、树木、奇石等搭配入画。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 兰、竹、菊),‘’五清(松、 竹、梅、兰、石)等。宋代名画家宋伯仁,南宋画梅百图,神态各异,整理成《梅花慕神谱》二卷,皆有表目,并各缀五言绝句一首。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由名工精镌成版画,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木刻画谱。文人画梅旨在抒怀,但求体现梅花铁骨心香的风韵。元末著名画家王冕,自号煮石山农,他隐居九里山,植梅千株,自称梅花屋主,所画梅枝,常采用上仰式构图,显示梅之孤傲气概。清代‘’扬州八怪"中金农、王士慎、李方膺、高翔等人,画梅均不落俗套,绕有特色。现代国画大师刘海粟,在‘’文革"十年内乱中身处逆境时,挥毫作《梅花图》,并题诗云:‘’不是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扑鼻香",此画由镌刻高手黄怀觉刻成石碑,立于江苏无锡梅园之‘’香海"壁间。书画家还喜以梅花作扇面图。</h1><h1><br></h1><h3><br></h3><h3><br></h3> <h1>  梅曲与/梅戏: 梅曲与梅戏勾联古今,韵味悠长。最早的梅花古曲是《梅花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梅花落"。唐代梅曲还有《大梅花》、《小梅花》等。古琴曲《梅花三弄》,初见于明代朱权《神奇秘籍》,相传此曲原系晋代桓依之笛曲,后返谱于琴,又名《梅花引》。全曲分引子、暗香浮动、笑傲霜雪、凌寒盛开、尾声五部分。1984年我国音乐家们用古琴、古筝、箫、埙、编钟、编罄等古乐器,组成《梅花三弄》六重奏,曲调古朴、高雅,引起轰动。其他梅曲尚多,如《梅花吟》、《咏梅》等。古今以梅为题材的曲目甚多,如隋代之《梦梅醉酒》、明代之《梅花记》、清代之《梅花梦》等。现代电影有《梅花巾》,电视剧有《岁寒三友》,越剧有《一支梅》,歌剧《江姐》中有《红梅赞》著名唱段等等。</h1> <h1>  梅名: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的化身。因而,人们喜欢取用带‘’梅"字的各种名称。据考证以‘’梅"为姓,从殷商时代就有了 。其他如气功有‘’梅花桩";棋类有‘’梅花谱";曲艺有‘’梅花大鼓";福建南曲有‘’梅花操";安徽安庆地区戏曲有‘’黄梅戏";古占法有名‘’梅花数"等等。具‘’梅"字的地名、河流名、官名、石名、酒名也不在少数。如梅州、梅县、梅山、梅里、梅城、梅岭、梅溪、梅禄(回纥官名)、梅花江、梅花碑、梅醖(酒名)等。此外,人名、书斋、商标、企业等等用‘’梅"字命名的,更是层出不穷。在文艺界,还设有‘’梅花奖"等等。</h1> <h1>  梅花造型艺术品:许多梅花造型艺术品,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令人惊叹不已。如宋代缂丝《梅花寒鸦图》、清代《五彩冰梅地蝴蝶花瓶》、梅花双禽及玉制茶晶梅花花插等,均为故宫博物馆收藏的著名文物。江苏江阴出土的明代剪纸折扇《梅鹊报春》,剪技精湛,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在徽墨、歙墨中,也有镌刻精美的‘’一生知己是梅花"墨锭和‘’金星梅鹊"砚台,令人爱不释手。其他如梅花刺绣品、年画、商标、领带等,不胜枚举。梅花图案亦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常见的有梅花砖雕、冰梅铁漏窗,梅型石基、水漏、栏杆、道路等。如苏州邓尉山的‘’梅花亭",其平面造型及亭柱断面都呈梅花形;杭州花港观鱼牡丹园中的‘’梅影坡",选用黑白卵石组成一幅苍劲古朴的梅影图,与路旁的老梅树虚实相映,极富诗情画意。故宫御花园中的‘’碧螺亭"构思别有奇趣,地面呈梅花形,亭之栏杆、椽子、天花及宝顶,均饰以梅花纹饰,游人登临其上,,恍入‘’梅宫"。</h1> <h1>  梅花与园林:梅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曾长期独领风骚,在现代园林造景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应用形式之一是建立梅花专类园。梅花还可与其他植物组景,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梅花还可配奇石,朴素简洁,奇峰怪石因梅而活,铁骨梅花则借石更艳。梅花配草坪则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新的配置方式,树型古朴,枝干苍劲的大梅树孤植于开阔的草坪,衬以蓝天、白云、草地,使孤梅的姿势韵味尽显无遗。</h1> <h1>  梅花与插花:我国梅花插花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代(公元420至479年)就已存在。期间诗人陆凯,曾折梅花枝赠友人,梅花插花枝重横斜,盛器古时多用铜瓶,有‘’青翠入骨,砂斑垤起"之妙。采用陶釉花瓶也很雅致,而用瓷瓶,则选用深色素雅的长瓶较为端雅。通常人们把色彩鲜艳、花朵密集、重瓣的梅花用来表现热烈、喜庆的气氛;而色彩淡雅的单瓣梅花,配以相应的植物材料,则表达一种温馨平和的气氛。如松、竹、兰、菊这几种植物配在一起,强化植物的象征意义,表达人们的思想。同时,用枸骨、茶花、火棘、天竺、黄杨等材料,也可进行梅花插花的配置。</h1> <h1>  梅花楹联:梅花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以‘’梅"为题之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如杭州孤山放鹤亭的一幅楹联:‘’若问梅消息,须待鹤归来!",仿佛在向人们述说林逋‘’梅妻鹤子"的动人故事。江苏扬州史可法纪念馆的‘’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万点梅花尽是孤臣血泪,一杯黄土还胜国之衣冠。"读来,令人肃然起敬。又如‘’风声度竹有声韵,月影写梅无墨痕"。动与静结合,巧妙而和谐,令人陶醉。而‘’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的楹联,则是文人用以自勉的座右铭。</h1> <h1>  梅花诗词:我国最早的咏梅诗词应数春秋时代的《诗经 》,不过早期人们对梅花的赞美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实用性上。晋代及南北朝开始,人们对梅花的认识已从实用性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了。唐宋时期随着艺梅的兴盛,文人雅士咏梅之作长盛不衰,浩如烟海 。据有人统计,《全唐诗》中,咏梅诗作有1000多首,作者几乎囊括所有的著名诗人。宋代的黄大兴集唐.宋以来的梅花诗词,选编成长达10卷的《梅苑》,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咏梅专著。宋末的方回著《瀛奎律髓》49卷,别出梅花为一类。而《全宋诗》中,梅花题材的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词》中,咏梅词有1120多首。由此可见,宋人对梅花的痴爱,重视 有多深。纵观咏梅篇章,诗人或赞梅 之色、香、姿、韵;或借梅抒怀、写 照人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发人深省 的启迪。</h1><h3></h3> <h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审美的角度咏赞梅花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诗人何逊的《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诗云: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銜霜当路发,映雪似寒开。枝横却月观,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h1> <h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诗中称梅花为报春信使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诗人陆凯的 《赠范晔》诗。诗云: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h1> <h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诗中赞赏梅花那不畏严寒品格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另一个诗人鲍照的《梅花落》。诗云: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h1> <h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咏梅诗的帝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雪里寻梅花》诗。诗云: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窺。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赢。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枝。 </h1> <h1>  唐代‘’诗仙"李白有关梅花的诗,除有名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外,另一首《送友人游梅湖》也见其绵绵情意。诗云: 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 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h1> <h1>  唐代‘’诗圣"杜甫的一首《江梅》, 是歌咏野梅的名诗。诗云: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 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 ,巫岫郁嵯峨。 </h1><h3></h3> <h1>  寄托思乡之情的咏梅佳作,是唐代‘’诗佛"王维的《杂诗三首》之二。诗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h1> <h1>  歌咏白梅花最有名的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诗。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h1> <h1>  歌咏白梅花最具乡野味的,是唐朝诗人戎昱的《早梅》诗。诗云: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h1> <h1>  歌咏白梅最著名的题画诗,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王冕的《白梅》诗。诗云: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h1> <h1>  古代诗人中写诗歌咏梅花最多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他一生中有130多首咏梅诗词。其中《梅花绝句》最为动情。《梅花绝句》之一,诗云: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h1> <h1>  陆游《梅花绝句》之二,诗云: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h1> <h1>  陆游《梅花绝句》之三,诗云: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h1> <h1>  陆游的《梅花绝句》之四,诗云: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h1> <h1>  陆游的《梅花绝句》之五。诗云: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h1> <h1>  唐代名相、诗人张九龄,有《庭梅咏》诗一首。诗云: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阳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h1> <h1>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曾作《梅花落》诗一首。诗云: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h1> <h1>  唐代‘’诗圣"杜甫的另一首《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曾被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评为‘’古今咏梅第一"。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h1> <h1>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作《春雪间早梅》诗一首。诗云: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逐吹能争密,排枝巧妒新。谁令香满座?独使净无尘。芳意绕呈瑞,寒光助照人。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頻。那是俱疑似,须知两相逼。 荧煌初乱眼,浩荡忽迷神。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先期迎献岁,更伴占兹辰。愿得长辉映,轻微敢自珍。</h1> <h1>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作《早梅》诗一首。诗云: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h1><h3></h3> <h1>  唐代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有《庭梅咏寄人》诗一首。诗云: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h1> <h1>  唐代被誉为‘’七绝圣手"的李商隐,曾作过一首五言绝句《忆梅》。诗云: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h1> <h1>  唐代被誉为‘’诗魔"的一代文豪白居易,曾作《新栽梅》诗两首。其一诗云: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h1> <h1> 唐代诗人蒋维翰,曾作《梅花》诗一首。诗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h1> <h1>  唐代诗人王适,曾写五绝《江上梅》一首。诗云: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h1> <h1>  唐代被誉为‘’诗虎"的罗邺,曾作《梅》 诗一首。诗云: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h1> <h1>  唐代被誉为‘’五言长城"的刘长卿,曾作五言诗《且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诗一首。叙述对梅伤神的惆怅心情。诗云:南归犹谪宦,独上子陵滩。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 惆怅梅花发,年年此地看。</h1> <h1>  宋代梅花是国花,因此爱梅、赏梅、咏梅的诗人特别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一代文宗欧阳修,曾作《蝶恋花》词一首。词云: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旋暖金炉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h1><h3></h3> <h1>  宋代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的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有《红梅》诗一首。诗云: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野杏堪同舍,山樱莫与邻。 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园人。</h1> <h1>  被誉为‘’诗神"的苏轼,其咏《红梅》诗,读来令人难忘。诗云: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拔送春来。</h1> <h1>  苏轼的另一首《红梅》诗,也很有名。诗云: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h1> <h1>  ‘’诗神"苏轼在词坛上被誉为‘’词圣",他的咏梅词《西江月.梅花》同样字字珠玑,读来令人不忍释手。词云: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有人考证:这首词是苏东坡被贬到广东惠州时所作,是借歌咏惠州的梅花而怀念逝去的侍妾王朝云。</h1> <h1>  苏轼‘’门下四学士"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曾作《次韵中玉早梅》诗一首。诗云: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h1> <h1>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曾作《落花》诗一首。诗云: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h1> <h1>  宋代婉约派诗词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曾作《玉楼春.红梅》词一首。词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h1> <h1>  宋代爱国诗人王十朋,曾有《红梅》诗一首。诗云: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h1> <h1> 宋代诗人方蒙仲,曾作《红梅》诗一首。诗云:不但色浓华,更觉香幽迥。 笑杀海棠仙,死抱渊材恨。</h1> <h1>  宋词中最有名的咏梅词,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词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尤其是最后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出了一代爱国诗人不屈不挠,永远保持高尚品德的顽强意志。</h1> <h1>  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词人、文学家,被誉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曾多次咏梅。其中《念奴娇.梅》词云: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飘泊天涯空痩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h1> <h1>  曾位列孔庙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一的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曾作《墨梅》诗一首。诗云: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h1> <h1>  南宋文学家、诗人楼钥,曾作《题杨补之画》诗一首。诗云: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h1> <h1>  南宋杰出诗人,位列‘’中兴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曾作《和罗巨济山居十咏》诗。其中之一诗云: 园花皆手植,梅蕊独禁寒。色与香无价,飞和雪作团。数枝横翠竹,一夜绕朱阑。不惜吟边苦,收将句里看。</h1> <h1>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曾作《梅花》诗一首。诗云: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h1> <h1>  南宋诗人杜耒,曾作《寒夜》诗一首。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h1> <h1>  南宋诗人萧德藻,曾作《古梅》诗一首。诗云: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h1> <h1>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著名词人姜夔,爱梅至深,曾作咏梅词17首。而最具代表性的2首,以林逋名诗《山园小梅》中颔联句首两字作词牌,自度曲命名为《暗香》、《疏影》。《暗香》词云: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h1> <h1>  姜夔的另一首《疏影》词。词云: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h1> <h1>  南宋诗人张道洽,一生爱梅、咏梅,流传至今的咏梅诗有近百首,被后人誉为‘’梅花诗人"。他的《岭梅》诗别具一格。诗云: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接都无瑕,一岭是梅花。</h1> <h1>  张道洽的《瓶梅》、《照水梅》同样有趣。《瓶梅》诗云: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照水梅》诗云: 照影寒溪水,溪中水也香。佳人临宝鉴,自作寿阳妆。</h1> <h1>  南宋文学家、‘’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曾作《岭上红梅》诗一首。诗云: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满城桃李各嫣然,寂寞倾城在空谷。</h1> <h1>  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王冕,长期隐居老家诸暨枫桥镇北九里山的水南村,一生酷爱梅花,种梅、咏梅、画梅,曾自号‘’梅花屋主"。他的咏梅诗中除著名的题画诗《白梅》外,另一首 《墨梅》诗同样很有名。诗云: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h1> <h1>  元代著名散曲名家冯子振,曾作《西湖梅》诗一首。诗云: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h1> <h1>   明代民族英雄、诗人夏完淳,曾作《寄迹武塘赋之》诗一首。诗云: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h1> <h1>  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曾作《题画梅》诗一首。诗云: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h1> <h1>  清代诗人宋匡业,曾作《梅花》诗。诗云: 不染纷华别有神 ,乱山深处吐清新。旷如魏晋之间士,高比羲皇以上人, 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孤芳合与幽兰配,补入离骚一种春。</h1> <h1> 近代著名的鉴湖女侠秋瑾,曾作《梅》诗一首 。诗云: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h1><h3></h3> <h1>  古往今来咏梅花的诗词中最豪放的词,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词云: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该词写出了梅的骨气、梅的精神、梅的风范、梅的情操,一扫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小我情绪,表现的是共产党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h1> <h1> 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庾信曾作《梅花》诗一首,诗云: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h1> <h1>  唐代诗人崔道融,曾作《梅花》诗一首。诗云: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h1><h3></h3> <h1>  唐末被人称为‘’诗囊"的著名诗僧齐己,有《早梅》诗一首。诗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 幽香出,禽窺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相传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这首《早梅》诗,向另一诗人郑谷请教。原诗中第二句末尾是"昨夜数枝开",郑谷阅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后人遂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成为佳话。</h1> <h1>  南宋诗人卢梅坡,生卒事迹不详,但以其两首七绝《雪梅》诗,而留名千古。 《雪梅》诗之一,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h1> <h1>  卢梅坡《雪梅》诗,之二云: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h1><h3><br></h3><h3><br></h3> <h1> </h1><h1>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喜爱梅花,其生前公开发表的37首诗词中,歌咏梅花的就有2首,除《卜算子.咏梅》外,另一首是七律《冬云》。诗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h1> <h1>  被誉为‘’词帝"的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曾作《梅花》诗一首。诗云: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h1> <h1> 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诗人王琪,曾作《梅》诗一首。诗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 怨得诗人说到今。</h1> <h1>  宋代政治家、诗人李邴,曾作《汉宫春.梅》词一首。词云: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吩咐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h1> <h1>  南宋末诗人谢枋得,曾作《武夷山中》诗一首。诗云: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h1> <h1>  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被誉为‘’明初四杰"、‘’吴中四杰"、‘’北郭十友"之一的高启,曾作《咏梅》九首诗。其一云: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h1> <h1>  明代皇室宁王朱宸濠之翠妃曾作《梅花》诗一首,与众不同,以新颖的角度,细腻的笔法,表现了独特的意趣。诗云: 绣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h1> <h1> 明代诗人王稚登,曾作《湖上梅花歌》四首。其中第四首诗云: 闻道湖中尽是梅,两山千种一时开。估客片帆春雨里,载将香气过湖来。</h1> <h1> 著名学者、清代诗人沈德潜,曾作七律《梅花》一首。诗云:残雪初消欲暝天,无枝冷艳破春妍。山边村落涧边路,篱外幽香竹外烟。自我相思经一载,与君偕隐已多年 。惜花兼怕催人老,扶杖更深看不眠。</h1> <h1>  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汪中,曾作《梅花》诗一首。诗云: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h1> <h1>  清代被誉为‘’蜀中诗人之冠"的张问陶,曾作八首七律《梅花》。其中第一首诗云: 一林随意卧烟霞,为汝名高酒易赊。自誓冬心甘冷落,漫怜疏影太横斜。得天气足春无用,出世情多鬓未华。老死空山人不见,也应强似洛阳花。</h1> <h1>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曾作《题画梅》诗一首。诗云: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h1> <h1>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作《画梅》诗一首。诗云: 老树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h1><h1> </h1> <h1>  清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作《咏梅花》诗一首。诗云:盈眸大雪空中舞,老梅卧倒如蹬虎。含英吐蕊耐风寒,抗御精神谁比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