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怀仁市新家园乡赵麻寨村喜乐喧腾“闹元宵”

多多

<h3>  “喜滋滋,美灿灿,登上列车赶回家;除夕年,亲人在,人间至美,家团圆;访亲朋,言笑晏,欢歌起舞闹元宵。”<br></h3><h3> 度过了绚丽的新春时光,元宵节作为大年画卷的压轴节目,注定是璀璨陆离、流光溢彩的,带着悠长的年味和满满的快意,2019年赵麻寨村元宵节就在人们殷殷的期盼中拉开了序幕。</h3><h3> </h3> <h3>  “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伴随着“啾啾啾”的声音,一道道烟火划破苍穹,开启了人们欢乐的前奏。</h3><h3> </h3> <h3>   饭毕,人们三五成群穿梭街头,兴致勃勃,走向那座矗立在心中的”宝塔”——旺火,旺火作为怀仁人元宵节的大餐,是人们心中抹不掉的情怀,旧年的尘与土,来年的光与火,尽在这其中萦绕,随着旺火的火舌从无数个小孔喷薄而出,那一条条腾飞的巨龙直上云霄,激起了无数的尖叫声。</h3><h3> </h3> <h3>  慢慢地,旺火前已人山人海,温暖的火光抚摸着每一个人的脸庞,在外的游子洗尽疲惫,嘴角不自觉露出了笑容,那是故乡母亲的大爱,妇女、孩子们则是着新衣,把欢笑,按照旧历,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在热闹中将这一份欢声笑语播撒在这锦绣人寰中,那是专属于赵麻寨村幸福的声音。</h3> <h3>  紧接着,随着一串串简约粗犷的鼓点不断歇地响起,一个彪形大汉连步式“啪”的一抬腿,开启了朔州地区这一古老文化民间舞蹈的面纱——踢鼓秧歌。</h3><h3><br></h3><h3></h3> <h3>  它是民众心中的一个快乐图腾,一年来的劳作使他们手脚僵硬,腰身不展,一年唯此,演上几场,遂荒诞日久,却也别有一番情韵,上至扮演落毛的花甲老人,手持拂尘,为众人开路,下至踢鼓的强健汉子,辗转腾挪,铿锵有力,再到年轻的拉花姑娘,袅娜的身姿给这古朴野拙的表演直增添了许多柔美。</h3> <h3>  不禁感慨,几顶高冠毡帽,几身仿旧毡衣,几下左踢右打,几个亮彩油脸,那一瞬间似又重现了远古人们驱赶邪恶、庆祝丰收的画面,随着几串铃声的跌宕起伏,仿佛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和祖先交流,不妨说那是勤劳勇敢的赵麻寨村人身体血脉里跳动的基因在散发着顽强而粗野的生命力,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那独一无二的舞动来永葆这片土地上的人全家“福乐”,一生“长安”。</h3> <h3>  走过远古,忽又来到宋朝,一身戎装定四方,女子缘何分外差?旌旗招展一字开,擂鼓声声动天地。伴着“咚”的一声,震撼全场,几个翻转来回,围观的群众似也被感染,不自觉地加入到了这整齐划一的队伍里来,鼓声气势磅礴,娘子军们一袭铠甲霸气侧漏,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至此,整个表演已达高潮,众人酣畅淋漓,忘乎所以。 </h3><h3> </h3> <h3>  随着鼓槌的悄然落定,一首《好日子》将几个娉婷身影缓缓引入全场,随着水扇的一起一落,众人的思绪才被拉回现实当中,那是丰收的舞动,是狂欢的热情,大家是在用心、用火热的情怀、用身体里的每一寸肌肤来演绎中华民间的艺术之美,这一幅浩瀚的画卷是对每一个智慧卓著的中国人最忠实的记录!</h3> <h3>  收起历史的喟叹,展望今朝,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赵麻寨村遍地开花,白墙红瓦文化墙,道德文化传万家。</h3> <h3>  五村联创的建设绘就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有古代与现代的碰撞,典雅的水墨瀑布正潺潺地流淌在农村电商这条时代的大船中,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排排坐落在平坦宽阔的道路上,一箭之隔的直饮水设备更是为百姓的安全饮水保驾护航,一幅“乡村振兴”的和谐画卷正在徐徐展开。</h3> <h3>  一路走来,乡村乡貌的变化承载着的不仅有各级领导的无私心血,还有老一代知青人的乡愁,那里有隔不断的情,抹不掉的回忆,这份厚重与深沉、文明与现代必将成就赵麻寨灿烂的明天。</h3><h3> </h3> <h3> 大美赵麻寨,我们爱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