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陈毅同志在一起打游击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根据张千(健)妹自述改编)</p><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的话:</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同志指出赣南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也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阵地。重温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这段历史,想起《梅岭三章》、《赣南游击词》等壮丽的革命诗篇,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精神受到洗礼,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无惧艰险,甘愿奉献,乐观豪迈、依靠群众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千锤百炼,历久弥新,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p><p class="ql-block"> 大余县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是赣粤边革命游击区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在陈毅、项英、李乐天等一大批革命先辈领导下,以大庾领的油山、梅山,北山为中心开展了游击战争,在池江、新城等一些地区还建立了“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p><p class="ql-block">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斗争中,游击队不仅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军的反动气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支援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还保存了革命火种,锻炼和培养了大批骨干,发展了武装力量。</p><p class="ql-block"> 南方红军在大余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度过了几度艰辛困苦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2019年正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七周年。本人因工作关系和历届挂点大余县的原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广电总局交流挂职的领导联系密切,深感国家对大余县苏区振兴的支持与关怀,同时参与了梅关景区和梅岭三章纪念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建设,考证了许多游击战争革命根据地遗址,采访了一些革命后代,掌握了一些原始资料。</p><p class="ql-block"> 为了这段不应被忘却的纪念,弘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牢记光荣历史,现把发掘出来的一些作品整理发表,欢迎大家斧正和转载。</p><p class="ql-block"> 南安 如境 著</p> <h3>张健妹是国民党时期原大余县新梅乡(现南安镇梅山村)长坑里人,自小在梅山脚下长大。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经过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从一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为了陈毅同志的交通员,她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在梅山度过了一生,以下内容根据她在世时的自述改编。</h3><h3>我叫张千妹(陈毅同志给我取名张健妹),家原住在大余县梅山长坑里,这里同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和黄坑、斋坑、彭塘、涡水、火燎、倒米下布袋等地方一样山高林密,地区偏僻,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区。</h3><h3>1934年十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大部从信丰县突破粤军余汉谋部包围,经大余县游仙、漂塘等地往广东仁化和湖南方向去了,剩下的红军一部在中央苏维埃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和项英同志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梅山山区成为了红色革命区,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h3> <h3>第一次认识陈毅</h3><h3>陈毅(1901年8月26日至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宏,四川乐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造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1至3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第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九届中央委员</h3> <h3>我开始认识陈毅同志是在1935年的秋天,当时我正和丈夫老刘在田里割稻子,突然远远的看见三个奇怪的陌生人向我们走来,他们又黑又瘦,身穿便衣,背挎短枪,一走进田边就笑嘻嘻的问我们知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丈夫胆小怕事,闷不做声的低头割禾。我见他们和蔼可亲,便摇头说:“看你们生巴生疏眼生,毛见过你们,不过看你们这样子,既不像保安团,又不像土匪,唔晓得你们是干什么的?不过管你们是干什么的?反正我们是穷苦人,也毛钱,你们也不要打我们的主意!”</h3><h3>他们当中有一个高个子笑着告诉我说:“表嫂子,我们是红军,外面反动派说我们青面獠牙会吃人,要共产共妻。实际上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我们不打穷人,不骂人,更不会乱杀人,你们不要怕!”。接着他又问我们:“你们做的田是不是地主老财的?”</h3><h3>我回答不是地主的,是有钱佬的,我们都是苦命人,只有帮有钱佬做事才能讨点饭钱活命。他们听了就笑着解释说,地主就是有钱佬,这帮人不劳动,抽农民百姓的血比蚂蝗都狠,吃佃农的肉比老虎都更饿,接着他们给我们讲了瑞金、兴国、宁都等中央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我们听得很高兴,又很好奇,听了他们讲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后来他们又帮我们割了一阵禾,临走时嘱咐我们要保守秘密,不要向外人讲他们来过这里。</h3><h3>过了四五天,这几个人又来了,他们一边帮我们割禾,一边以商量的口气问我们有没有米和菜?如果有的话就卖一些给他们,我看他们说话很和气,也不像坏人,就转身回家给他们量了6升米,抓了两把辣椒干。他们接过了,随手拿了一筒铜元(每筒50个)给我,“你们都帮我们割了这么久的禾,这点米不用钱!”我再三推迟不肯收。</h3><h3>高老刘笑着问我:“大表嫂,你叫什么名字呀?”</h3><h3>“我姓张,乡下人毛名字。我们穷苦人出生低贱,我从小就叫贱妹。”我回答道。<br></h3><h3>“穷苦人出身低贱,但是靠劳动吃饭,不当寄生虫!大表嫂,我是教书先生,我给你取个名字,你就叫张健妹吧,健健康康的劳动妹子。”他们把铜元放到田埂上我的茶壶边就走了。</h3><h3>以后他们隔三差五天就会来到我们家里,向我们宣传革命道理,时间久了,我才晓得那三个人的姓名个子较高,走路一瘸一拐的,叫高佬刘(陈毅同志化名)稍微矮些,会做篾匠的是老穆(杨尚奎同志的化名),还有一个小鬼,很机灵,嘴也很甜,叫“聋古”,是陈毅同志的警卫员。</h3><h3>又过了一些时间,肖维、涂福标、罗明德等许多游击队员也都会来我家做贫苦百姓的宣传工作。他们来了,又是唱又是跳,向我们宣传“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穷人要翻身,就要干革命”等等,使我们这些从小在深山里长大、大字不识一个的坑头妇女也渐渐的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我从他们说话在理,买卖公平,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积极帮助穷苦人等行为,认定这些都是好人,和经常来坑里抢鸡鸭头牲、翻东西的广东兵痞相比,这样的队伍很得人心,我想他们将来一定是有出头之日的。</h3> <h3>给陈毅同志当交通员</h3><h3>梅山黄坑、斋坑、彭塘、长坑里区域好大,深山林密,通常只有三、五户人家。大多是从广东南雄老龙那边逃荒过来的,因为坑里山多田少,我们除了做田以外,还要种茶叶、种姜种菜和砍柴卖到大余南安城里。</h3><h3>后来随着国民党围剿的加剧,从别的山上转移过来的游击队越来越多,靠我们几户人家解决不了他们的吃喝生活用品。游击队为了不增加我们的负担,上山抓蛇挖笋吃野菜,也不叫一声苦。</h3><h3>耳闻目睹他们的行为,我主动找到高佬刘担当起了交通员的任务。每隔几天我就和老公各挑一担柴火到大余南安城里去卖,把柴火卖完就去买米或者买胶鞋,买电池。都得走好几家店,一个店里不敢多买,怕国民党兵盘问露马脚。买好后通通塞进米袋里,再买些青菜,辣椒盖在上面。南安城里住着广东余汉谋的部队,出城要经过驿使门,城门口有大余保安团的岗哨检查。每当要出城,我就要等到人多的时候让老公打掩护混过去。</h3><h3>陈毅同志在梅山喜欢通过看报纸来了解天下大事,游击队便以“广启安”招牌在驿使门附近办了个糖铺,以糖铺的名义建了个地下交通站,同时订阅收集国民党的报纸,每当我进城卖了柴火,就到“广启安”糖铺去打一转身,顺便把收集到的报纸塞进楼空的竹筒,挑着货物带上山。</h3><h3>曾经有一段时间国民党围剿得很严,派兵封锁坑口,四处满了广东兵,妄想困死游击队。</h3><h3>当时陈毅、项英、杨尚奎等人还在梅山黄坑樟树窝的山里,他们怕暴露目标,没法烧火做饭吃。为了解决游击队的吃饭问题,我召集隔壁山窝里的吴正秀等几个要好的姐妹,把黄园米果煎熟了,放进竹子做的篓子里,篓面上盖些野菜,假装上山打猪草。到了山上就按事先约定的信号,敲下竹子,或唱几句山歌,游击队员们听到了暗号就派出警卫员从山上下来把饭接了去,有时我们没有办法送东西去,他们也只有靠山上的杨梅,竹笋,八月南等野果充饥。<br></h3> <h3>位于梅山黄坑新建成的大余县梅岭三章纪念馆</h3> <h3>未完待续</h3> 如境 著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1xfy48e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梅岭星火之一:和陈毅同志在一起打游击的日子(下篇)</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1xnlz77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梅岭星火之二:陈毅同志在我家开展游击战争的峥嵘岁月(上篇)</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xyojwb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梅岭星火之二:陈毅同志在我家开展游击战争的峥嵘岁月(中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