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 曾经的“南昌第一街”

快门慢舞

<h3>  十字街是南昌人熟知的一条巷街,曾经被誉为“南昌第一街”,是具有代表性的老城区老街,也是南昌仅剩的几条老街之一。今天的十字街曾经有很多名称,不同历史时期,叫法也有不同。依据民国十五年的南昌市地图从北往南数,一段有一个地名:胶皮巷、欧家井、铁树坡、十字街、谷市街、南坛口、南关口。1966年以后,统称建新街。1973年复名十字街。</h3><h3> 十字街以前是南昌最长的一条老街,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那句“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描绘正是当年的盛景,是当时南昌乃至十字街千年繁华的有力实证!</h3> <h3>  2012年陪武汉来的影友,去十字街的街拍照片,现在那块地方早已被夷为平地,这样的老街越来越少了。</h3> <h3>  十字街在老城区中部,南起建设路,北至绳金塔街,多岔巷,全长2326米,因为和东坛巷垂直相交,故名十字街。</h3> <h3>  老街里有很多老故事,很多画面一去再也不复返了。</h3> <h3>  原先用手工制作垃圾车的场面,现在的垃圾车已改为铁皮、电动车了。</h3> <h3>  尽管他们蜗居的地方已破烂不堪,但不缺爱美之心。</h3> <h3>  不缺爱干净的习惯(进门还要脱鞋),不缺家的温馨。</h3> <h3>  老太太祖传的嫁妆橱柜,几乎占了一面墙,很气派哦!</h3> <h3>  街边的小孩写作业、照看店面两不误。</h3> <h3>  有阳光的日子,香肠腊肉挂满街。</h3> <h3>  十字街紧邻绳金塔,该街正对着南昌正南门——进贤门,所有出南昌城,经由陆路往南方去的人都必须经过这里。</h3> <h3>  绳金塔周围有好多算命馆,随随便便就能拍到好几个。</h3> <h3>  现在的绳金塔街包括了以前的猪市街。</h3> <h3>  影友的影楼就在就在南昌绳金塔对面,房租日渐上涨,她只好转展再三,割让原有的店面,为了适应生存、方便老顾客,仍在2平米的“螺蛳壳里做道场”……</h3> <h3>  她的影楼十几年后,已越做越小,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楼主拉上玻璃门,展示自己更多的作品,此情此景“夹缝中求生存”一词,突然在我的脑海里冒出。</h3> <h3>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她的相机还有干燥箱(一点也不含糊),电脑、复印机等一样不缺,楼主说“我这里现在是世界上最小的影楼”,并笑谈要去申报吉尼斯纪录。</h3> <h3>  复印、扩片赚的都是辛苦钱,却是劳动所得,因为店小,所有的顾客只能站在门外,若同时多来几个人还要在外排队,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在抢购紧俏商品呢。</h3><h3> 这些照片是我2012年8月记录下来的,题为《身边的迷你影楼》上传在QQ相册。</h3> <h3>  从绳金塔对面的这条巷子进去,就是养济院现在叫绳金塔东街。现在已经搬空,也要拆了。</h3> <h3>  那段时间常旅居在国外,女儿一再告诉我不能把衣服晒在户外,会影响社区的房价。</h3> <h3>  走进小巷,才发现这里的衣服的晾晒那么放肆,好似张灯结彩。</h3> <h3>  社区医院里的孩子就在街边打点滴,常常在头顶和脚上找血管输液。</h3> <h3>  最近又去看了仅剩下的那一小段十字街。</h3> <h3>  还没被拆的老房子里,生活依旧,共享单车、空调等现代元素,同步在老街出现。</h3> <h3>  十字街“南昌第一街”的头衔,得益于其水陆双枢纽的自然天赋。</h3> <h3>  十字街,地接赣江与抚河的交汇处,又毗邻鄱阳湖郡内及长江水路大枢纽;同时还是陆路交通枢纽。</h3> <h3>  十字街的天然地理优势,为当时的兴盛繁华起了强大的助推作用。</h3> <h3>  自2013年底十字街棚改以后,原址上建设起来的南昌王府井综合体即将迎来盛大开业,3号地铁站正在进行时,新十字街也将开始焕发新时代的风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