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 梦回长安 Day2+Day3 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大唐不夜城→陕西历史博物馆

4顺顺

<h3>第一天跑了无数景点,累冒烟儿了。今天的行程就轻松多了,直奔兵马俑!</h3> <h3>正所谓“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我们要在这儿辨别真假“游5路(306路)”,才能去到真正的兵马俑。</h3> <h3>山寨的“游5路”可比真的“游5路”还像真的。我们一到火车站就有个婆婆“热心”地迎上来,被我们“冷冷”地拒绝了。</h3> <h3>之所以会拒绝那个婆婆,还是因为妈妈提前看到的吐槽。看来做啥事儿提前做好准备,准没错。</h3> <h3>看到这样的兵马俑,估计哭都找不着调了吧😂</h3> <h3>游5路从火车站到临潼区一个小时车程,还包含高速,只要7元,真的是良心票价。</h3><h3>在中途,还会经过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景点“华清宫”。因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又名“华清池”。</h3><h3>华清宫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h3><h3>很多游西安的攻略帖子都在说华清池没啥可逛,逛完只觉得各种“坑”。考虑到时间关系,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妈妈对这些历史也没做好全面的了解,也就没带我去了。</h3> <h3>这么生动的“历史册子”没给我讲一讲,妈妈一开始还是很后悔的,可旅行哪有十全十美的。我以后还可以自己去,带我的老婆、孩子去,自信满满像讲评书一样给我的孩子讲与华清池有关的一段段历史。</h3> <h3>不过作为一个经常连朝代都分不清楚的“历史学渣”,妈妈还是借着做美篇的机会,恶补了这些知识点,精神还是很可贵的。毕竟“木桶定律”早就说过了: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h3><h3>妈妈这也是以身作则告诉我“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h3><h3>我想这才是妈妈想让我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真正含义:读书很重要,行万里路也很重要。“行路”前,先在书里搜集前人智慧的结晶,做好充分的准备;“行路”中,灵活地“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错误的观点及时修正,发现有未知的环节适时“查漏补缺”;“行路”后,有自己的感悟、体会,不人云亦云。</h3> <h3>华清池为啥值得一去呢?</h3><h3>西周末年,周幽王宠爱褒姒,为博美人一笑,便瞅准这烽火台了,最后直接导致西周的灭亡——这里便是烽火戏诸侯的发生地!</h3> <h3>贵妃池,是海棠汤的俗称,因供“🐑会飞”沐浴而得此雅称。池内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是唐明皇作为爱情的礼物赐给杨贵妃的——这里也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集结地。</h3> <h3>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学良、杨虎城两位蒋军为了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这里便是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的前沿阵地。</h3><h3>该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亭,这又是一个和重大历史事件紧密联系的小亭,这也是一个几度易名的小亭。它所在之处原本没有亭,只因在此抓了一人而立亭。而立亭之初,也不是因为抓人。</span><br></h3> <h3>好啦,知识点“补习”完啦!可以放心逛兵马俑啦!</h3><h3>一到终点站,又飘雪啦,这雪花就像盐颗粒一样。很少见雪的南方小孩对它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h3> <h3>说到兵马俑,肯定要提提秦始皇啦!</h3><h3>很多人都说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也有人从兵马俑身上的彩绘颜色、出土战车的大小提出了质疑:认为秦始皇并不是兵马俑真正的主人!</h3><h3>到底谁说得对呢,妈妈让我自己像嘟哒嘟一样“翻书找找答案”。我多想像宝拉一样有“魔法天线”啊!</h3> <h3>妈妈考虑到和历史沾边儿的,自己讲不清楚,果断给我找了讲解。讲解阿姨的耳机刚好差一个,看我太小,👂挂不住,而且我很多也听不懂,建议妈妈不用给我戴。</h3><h3>可最终阿姨还是帮我找了一个设备。妈妈后来才知道:讲解阿姨和妈妈一般大(相差十多天),阿姨家也有小姐姐,看妈妈这么坚持,就心软了。一路上,阿姨一边讲解还一边帮妈妈照顾我。这么善良的讲解阿姨,谢谢您😘</h3> <h3>哥哥戴着耳机多酷多专业啊!</h3> <h3>我们买的票,包含了秦始皇陵。可现在的陵墓未挖掘,还是一个大土堆。讲解阿姨小时候,陵墓高出地面十多米,后来因为地壳运动,已经下沉很多,没有当年的恢宏大气了。</h3><h3>Q:“秦始皇”为啥要叫自己“皇帝”呢?</h3><h3>Q:他明明出生在赵国邯郸(现河北邯郸),后来他也统一了六国,赵国也成了秦国的国土,为啥不“落叶归根”,把陵墓选址在邯郸呢?</h3><h3>Q:秦始皇为啥会吧陵墓建在骊山脚下,而不是其他山呢?</h3><h3>Q:陵墓到底长什么样——里面有些什么?最开始有多高?多大?修了多久?动用了多少工匠?工匠们最后都怎么样了?</h3><h3>Q:为什么我们到现在也不开始挖掘秦始皇的陵墓呢?这样我们很多疑问不就迎刃而解了吗?</h3><h3>Q:有人盗过秦始皇的墓吗?</h3><h3>……</h3><h3>我的脑袋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好想知道呀🥺</h3><h3>妈妈说其实世界上还有一座帝王陵寝和秦始皇陵一样享有盛誉,充满了诸多未解之谜——埃及胡夫金字塔。它的时间还更早,要追溯到古埃及奴隶社会时期了!</h3><h3>什么😲帝王们太会玩儿了😯看来中西方虽有文化差异,但君主们死后想继续享尽荣华富贵、至尊荣耀的❤还是一样一样的🥴</h3> <h3>来兵马俑前还有一个小插曲:</h3><h3>孔子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口中的“始作俑者”和现代的意思相差甚远,它是古代丧葬制度的微观缩影。</h3><h3>“始作俑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第一个做陶俑或木俑的人。那么,做陶俑又是为了什么目的呢?</h3><h3>古代人死以后,会有各种陪葬,金银珠宝是最常见的陪葬品。夏商周三代有了“人牲”和“人殉”,虽然叫法不同,但都是杀死活人,用来纪念或继续为死去的主人服务。</h3><h3>现在的“牺牲”是指为伟大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是光荣的、是令人敬佩和为人榜样的,而在三代时期就是悲催的祭祀用品了。打仗胜利了得了不少战俘,养着浪费粮食,所以就多用于祭祀,先是挖个大坑、捆绑住他们的手脚、排列整齐,然后在盖上土,由此就成了“牺牲”,地位如同牛羊猪了,这是“人牲”。</h3><h3>主人死掉了,到了地下没人服侍,于是赐死生前的侍从,这就是“人殉”。当然,也有殉葬自己小老婆的。反正在那个时候有没有人权的。</h3><h3>活生生的人被用来殉葬毕竟还是很野蛮的行为,于是有人遵循周礼,用草人代替真人殉葬。社会经过生产力的发展,有人又用泥巴加上木头做成人的模样,看起来比草人更逼真、更高级,于是“作俑者”便出现了。然而俑人却催生了奢靡、攀比之风,这是生产力的进步,却是文明的退步。</h3><h3><br></h3><h3><br></h3> <h3>不管是真人、草人还是佣人,都和一些封建迷信因素有关联,带小朋友去这样的地方合不合适,妈妈还是很纠结的。</h3><h3>结果一来,看到这么多人,妈妈也明白是她多虑了。据说今天还算人少的,正常情况下是挤都挤不动的!</h3> <h3>“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h3><h3>仔细看看牌匾上面的文字,是不是和我们平时看的文字不一样,原来这是秦国统一的文字形式——小篆!</h3> <h3>陈列馆内的镇馆之宝,全西安最贵的车!</h3><h3>开始人挤人模式,我第一次见这“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阵仗,自己都没迈步,就被挤着往前走了,再多挤两秒就要变形了,所以我的心里还是很慌的。妈妈怕我走丢了,全程抱着。有时候为了拍照,一手搂着我,一手还要按快门,强悍啊🤙🏻</h3><h3>弱弱地提一句:我现在35斤😊妈妈抱了一圈儿下来,晚上就给爸爸说我“磨造”她了😂</h3> <h3>“秦陵彩绘铜车马”</h3><h3>考古者在秦陵封土西侧勘探,发现一大型车马陪葬。两乘车一前一后,面西置于一长方盒状的木椁内,依前后顺序编为一号车、二号车。</h3><h3>由于木椁腐朽,上部塌陷,出土时车被压碎,彩绘颜色多已剥落。</h3><h3>后经8年的精心修复,铜车马瑰丽的风姿基本得以再现。</h3><h3>两乘铜车马是按照真实车马的二分之一比例缩小制作而成。</h3> <h3>修复后的一号车——立车</h3><h3>《后汉书-舆服志》注引蔡邕曰:“立乘曰高车,坐乘曰安车。”</h3><h3>《晋书-舆服志》又载:“坐乘者谓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亦谓之高车。”</h3><h3>《释姓-释车》曰:“高车,其盖高,立乘载之车。”</h3><h3>Q:为什么铜车的伞盖是圆的,车舆是方的呢?</h3> <h3>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shèng)。</h3><h3>所以我们会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h3> <h3>修复后的二号车——安车</h3><h3>二号车辔绳末端有朱书“安车第一”四字——早已被古人盖章认证过的,历史地位妥妥的👍🏻</h3><h3>据说馆内的安车已经是复制品了,还好立车还是真的。</h3><h3></h3> <h3>其他馆藏,不过都没有铜车马的名气大。</h3> <h3>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h3><h3>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h3> <h3>(⊙o⊙)哇~终于来到一号馆了!</h3><h3>坑外的游客比坑里的兵马俑都多,都是靓丽的风景线!</h3><h3></h3> <h3>很多人都说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而这种说法在世界上并没有定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赞誉而不是确指。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的广告包装和宣传罢了。</h3> <h3>而“世界七大奇迹”还是普遍认可的,可惜的是六处都由于天灾或人祸而没有了,还有埃及金字塔在孤独地守望着。</h3> <h3>所以名号什么的都是虚的,关键看谁能撑得最久。</h3><h3>这不也和我们人一样吗?名利、地位、荣誉、财富……有当然很好啦,可没了健康,这些不都成了浮云了吗?</h3><h3>还是勤勤恳恳强身健体吧💪🏻</h3> <h3>一号坑的发现,缘于当时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h3><h3>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四周各有五个门道。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h3><h3>九条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h3> <h3>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h3><h3><br></h3> <h3>看到兵马俑身上的“身份证”吗?标明每一尊兵马俑所在的位置等信息。</h3><h3><br></h3> <h3>秦兵马俑二号坑遗址</h3><div>二号坑的发掘,则是考古学家们通过科学勘探发现的。</div><h3>二号坑是以弩兵方阵、战车方阵、骑兵阵和车、步、骑混合方阵等四个相对独立的小方阵,有机结合而成的大型曲尺形军事阵营。如果说一号坑是佣多,那二号坑则尽显兵种多、车辆多、造型种类多、阵营形式复杂、建筑结构复杂等鲜明特点。</h3> <h3>大片波浪起伏的土层,还记得吗,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棚木、苇席、黄土覆盖的坑顶。原来的坑顶可是高出了地面大概两米呢!强大的地壳运动啊!</h3> <h3>二号坑采取的是“边挖掘边展出”的形式。在这些坑顶遗迹的下面还有很多的兵马俑等待被考古发掘呢!</h3> <h3>妈妈一直都以为:兵马俑出土就是一尊尊成型的,原来绝大多数都是损毁后修复过的。</h3> 这就是神秘的考古发掘第一现场啦!<h3><br></h3> <h3>二号坑还把一些珍贵的兵马俑陈列展出,方便游客近距离观看。</h3><h3>跪射俑</h3><h3>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通常位于军阵最中心的位置。</h3><h3>这尊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镇馆之宝”。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惟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h3> <h3>对比一下跪射俑和陕西省的地图,你有什么发现吗?</h3> <h3>兵马俑一开始并不是这般灰蒙蒙的模样,人家也是“色彩斑斓”的呢!可是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不够先进,加上兵马俑确实年代久远,古人选用的也都是天然矿物颜料,稳定性不够高,很多颜色便随着时间脱落了;残存的颜色,一经挖掘,接触空气,不到十秒就变成白灰了。</h3><h3>这是考古专家们当时在现场第一时间抓拍到的“彩色”跪射俑。</h3> <h3>可喜的是,考古学家们认识到了我们的不足,积极和德国合作,终于在2004年,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在这之后挖掘出的兵马俑很多都会带色彩啦👏</h3> <h3>看,跪射俑的后背上,还依稀可见的一抹淡红。</h3><h3>你知道在兵马俑身上都有哪些颜色吗?哪种颜色的颜料在当时是极为稀有的吗?</h3> <h3>这位就是跪射俑的“搭档”——立射佣</h3><h3>它也手持弓弩,位于阵表与跪射俑打“配合战”。</h3><h3>弩兵阵位于整个军阵的东部前沿。这个方阵内四面环廊,站立172件立射俑,中心部位是160件跪射俑。这些张弓待发的弓弩手,一旦情况有变,可以立兵坐兵迭次交换,轮番射击,使敌人无法逼近,增强了战斗杀伤力。</h3> <h3>将军佣</h3><h3>目前在一、二号兵马俑坑中共出土将军俑7件。其中有5件身披铠甲,2件身穿战袍。将军俑的共同特点是头戴鸦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他们有的双手交叉于腹前,轻按兵器;有的一手伸掌,一手握拳,似乎矛、戈、剑等各种兵器交错使用;有的双臂自然下垂,右手拇指与食指相捏,似乎在掐指谋算。</h3> <h3>鞍马骑兵俑</h3><h3>骑兵的装束与步兵、车兵有很大不同。他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枉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衣服短小轻巧,铠甲简单而灵活。这种特殊的装束完全是从骑兵战术要求骑士行动敏捷的特点出发的。</h3> <h3>二号坑展出的兵器</h3><h3><br></h3> <h3>据说这把铜剑发现时是被压弯的,挖掘出来后却奇迹般地复原了。“铬盐氧化处理”应该功不可没吧!</h3> <h3>秦兵马俑三号坑遗址</h3> <h3>三号坑是最小的,里面的兵马俑相对而立,便于商议军情,所以推断三号坑是一、二号坑的总指挥部!</h3> <h3>战车一乘,陶马后的便是“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h3><h3>三个坑都逛完了,我脑子里又疑惑了:这么恢宏霸气的兵马俑是怎么烧造出来的呢?是谁把他们烧造出来的呢?</h3><h3>逛了一圈下来,好多谜团!“路已行”,得回去“读万卷书”找答案了!</h3> <h3>飞奔回大雁塔北广场,看看亚洲最大🎵喷泉!没时间买票登塔了,所以这里成了我们逛的仅有的免费景点。</h3> <h3>大雁塔因建在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h3> <h3>大师姐、二师兄、三师弟在大雁塔汇合了!</h3> <h3>大雁塔广场还有免费的灯会。</h3> <h3>玄奘法师和大雁塔在南广场同框了。</h3> <h3>师傅,徒儿来了!</h3> <h3>灯会上的人有多少呢?举个具体例子,妈妈想用手机导航找找最近的🚇,根本没有📶,一挤出来,📶chua chua的。</h3> <h3>听到西安市民不留情面的吐槽:这灯会平时不办,非等到过年来办。本地人、外地人都挤一块儿了!看啥灯会,人都看不过来了。</h3> <h3>幸好有妈妈抱着,要不然,我也快被挤哭了!</h3><h3>今天是“情人节”,抱个🎁替爸爸送给妈妈吧!<br></h3> <h3>因为临潼是“石榴的故乡”,所以看到“石榴灯”也不奇怪啦!</h3> <h3>这是从早挤到晚,挤得快透不过气的一天。我还好,没走几步路,妈妈倒头就睡了。睡之前还让我给她按摩、捶肩,我都一一照做了,谁让我想像哥哥一样做个“暖男”呢!</h3> <h3>第三天的一大早,我们就直奔陕博了。可能有《国家宝藏》的热度吧,陕博成了网红博物馆,大姑没在网上预约到票。可我们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直接过来碰碰运气。</h3> <h3>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智能化时代,能在网上、智能手机上解决的,就不要跑腿儿解决!</h3> <h3>来都来了,相还是要照的!</h3> <h3>精神没办法“饱餐”,老规矩——肚子得填饱!</h3><h3>第一天吃的都是“景区小吃”,今天我们要吃一吃“地道小吃”!<br></h3><h3>大姑咨询了西安的朋友,西安人上哪儿吃,我们就奔哪儿吃!</h3><h3><br class="Apple-interchange-newline"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3>一进门,满堂的入座率,都是悠闲用餐的食客,没啥背包户,立马感觉来对了地方。</h3><h3>真的是“好吃到流油的肉夹馍”。我们进店六十多号,早餐还没吃完呢,就八十多快九十号了。</h3><h3>这顿早餐吃得很舒心。</h3> <h3>边走边玩儿,去找午餐地儿</h3> <h3>人气也很旺的羊肉泡馍</h3> <h3>50一碗😮泡馍是都这么贵么😯</h3> <h3>尝试尝试嘛,我还是挺享受自己动手的!</h3> <h3>看我掰的馍,大小多均匀啊!</h3> <h3>这就是传说中的羊肉泡馍啊!</h3> <h3>味道很不错,我喜欢!</h3> <h3>要回家了,不能空手回去!</h3> <h3>在民宿附近,给爷爷奶奶带深受妈妈和大姑喜欢的一家肉夹馍。</h3> <h3>现做的,更新鲜。</h3> <h3>这样,会不会又向“暖男”靠近一步?</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就像陕博的强跃馆长所说“西安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小到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大到波澜壮阔的城市风采;从秦风的慷慨悲壮,到唐韵的博大深邃,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过往千年却触手可及的自豪与幸福</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