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妹

秋色如锦

<h3>喜欢看老照片,喜欢回忆过去,不是因为生活在过去,而是眷恋过去自带柔光的温暖岁月所带来的幸福和爱。现在的时光将成为未来口中的过去,只有文字,照片这些能将现在定格。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都会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时光。</h3> <h3>这是一张62年前的全家福。</h3><h3>那时大姐17岁,我11岁,弟弟四岁,妈妈怀里抱着的是不满一岁的小妹。</h3><h3>我们姊妹四人,对于五十年代的家庭来说孩子不算多。但我们年龄距离的差距拉的比较长,大姐比小妹年长17岁,我比弟弟大7岁比小妹大11岁。</h3><h3>小妹一出生,护士抱起来告知妈妈:“你看,鼻梁高高的,眼线长长的,多么漂亮的小姑娘!”</h3><h3>我猜测,那时可能爸妈希望再生一个男孩,当得知又生了一个女孩时心里些许有点失望吧,爸爸在外地工作也没回家。姐姐读书住校,家里没有大人,妈妈还要照顾我和弟弟,没有人伺候月子。</h3><h3>等到妹妹稍微大点时,家里人开玩笑戏称她是“小多余”,殊不知几十年后,当初的这个“小多余”成了家里的“顶梁柱”</h3> <h3><h3>妹妹慢慢在成长,验证着当年接生时护士的预言:圆圆的小脸,亮晶晶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玲珑剔透,冰清玉洁,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姑娘。</h3></h3> <h3>小妹和大姐</h3> <h3>我和小妹</h3><h3><br></h3><h3>看看,小妹是不是每年都在变化?越变越好看</h3> <h3>小妹七岁时,大姐有了第一个儿子。<br></h3><h3>大姐当时在济南省立医院工作,夫妻二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育儿,只得将三岁儿子送到烟台姥姥家。</h3><h3>七一年我也结婚,但夫妻分居两地。根据烟台政策女同志单位不给分配房子,既然没有房子只能住在娘家。七二年我的儿子也出生了。</h3> <h3>外甥和小姨。<br></h3><h3><br></h3><h3>小姨趣事</h3><h3>小姨10岁,外甥3岁。妈妈时刻提醒着小妹:你是小姨,凡事都要让着他哄着他。</h3><h3>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小孩是没有什么玩具可玩的。小姨心灵手巧,经常用五颜六色的玻璃丝(女孩扎头发用的塑料头绳)编成小狗,小猫,小老鼠给外甥当玩具。</h3><h3>冬天小姨用大人织毛衣剩的毛线头接起来给外甥织手套。织到一半时趁着小姨不注意,大外甥就把毛衣针抽下来把织了一半的毛线抽着玩,然后小姨发现了,只好再把针穿上重织。这样往返几次下来小姨火了,喊到:“我不给你织了!”这时妈妈就说:“你是小姨啊,怎么能说不织就不织”。妹妹说:“我不给他当小姨了!”大家都笑了。“这个小姨不是你想不想当,而是必须要当的”。</h3><h3>计划经济时期,物资供应紧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例如每人每月二两肉二斤面粉,半斤鸡蛋……总之,什么都要票,不能随便买。</h3><h3>全家每月只有二三斤鸡蛋,那就只能给外甥一天一个鸡蛋,没有小姨的份。外甥吃馒头,小姨跟着大人吃窝窝头,虽然年龄小,但是辈分高啊。</h3> <h3><h3>时光荏苒,小妹成长,真正长成了美少女。</h3><h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h3></h3> <h3><h3>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h3></h3> <h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二十五年过去,小妹结婚了!</h3> <h3>妹夫是个极其善良,厚道之人。</h3><h3>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可是几十年来我这个妹夫对我们这个家做的比亲儿子还要多的多,比亲弟弟还要亲。</h3><h3>由于我和大姐在外地工作,弟弟在国外创业,大外甥虽然从小在姥姥家长大,但大学毕业后也去国外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安家,有了自己的事业,家里就剩小妹在父母身边。结婚后,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落在她们夫妻二人身上。</h3><h3>家里大到旧屋改造,新房装修,小到对我们迎来送往,家里柴米油盐无不尽心尽力,让我这个做姐姐的无比感动,自愧不如。</h3> <h3>去上海旅游</h3> <h3>在青岛度蜜月</h3> <h3>一年后,他们的宝宝出生了。</h3> <h3>我们家的第三代1986年在姥姥家合影<br></h3> <h3>二个大表哥和二个小表弟表妹(小女孩是我弟弟的孩子)。<br></h3><h3>大姐的大儿子上大学后离开姥姥家。二儿子又来烟台上大学,毕业后留在烟台大学工作,后来去北京读研究生然后留在北京,</h3><h3>在烟台读书和工作期间,小姨和小姨夫也给于无微不至的关怀。夏天怕蚊咬,冬天怕天寒,所以小姨都提前准备好蚊帐,大衣。感冒了送水送药,小姨担起爹娘的担。</h3> <h3>大外甥从小在烟台和小姨一起长大,感情最深。<br></h3><h3>考上大学后,小姨夫去学校送他。每隔一段时间小姨夫总找机会去大连出差顺便(这个顺便应该是反过来的)给他带去一些吃的用的。</h3><h3>外甥每年的寒暑假都在姥姥家度过,每次假期结束回校小姨总是往他手里塞一二十元钱(那个时候每个人每月工作也就三十元)。姥姥也感慨:虽然年龄相近,但毕竟是两代人,这小姨和小姨夫真真是担起了长辈的责任。</h3><h3><br></h3><h3></h3><h3>现在大外甥(王泉)已经是北京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h3><h3>他90年代初留学欧洲,回国后创立建筑设计事务所,目前在业内非常成功,现任北京“王泉建筑工作室”主持人,获得过国家建设部和清华大学等各种设计奖项。</h3> <h3>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大外甥要结婚了。<br></h3><h3>结婚是在姥姥家,小姨和小姨夫从采购到做菜做饭忙里忙外整整一天准备了一大桌,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饭就算完成了结婚仪式。</h3><h3>我和大姐因为工作忙都没回去。</h3> <h3>小表弟和小表妹给大表哥大表嫂敬酒</h3> <h3>一对新人给小姨和小姨夫敬酒</h3> <h3>外甥媳妇和小姨<br></h3> <h3>我结婚后两地分居五年,我和儿子就住在娘家。儿子四岁那年我才带他离开烟台到济南。</h3><h3>那时我在烟台八中工作,孩子由姥姥带。慢慢儿子长大点姥姥抱不动了,就由小姨帮着看,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外甥。所以小妹从十岁开始就不断帮着妈妈看孩子,先是大外甥,后来我的儿子,接着自己的儿子,再后来我弟弟出国又把女儿留在国内,到了九十年代初,我弟弟又把九个月大的儿子送回国,都是妹妹操劳帮忙带大的。</h3> <h3>我和妹妹</h3><h3>我当年在烟台八中上班。工作很忙,每天早晨七点就要到学校看着学生早读,下午五点下班后要政治学习(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七点才能回家,不准请假。<br></h3><h3>每天傍晚儿子都要哭着喊着找妈妈,这时妹妹都要抱着他到胡同口接我下班。每每看到暮色笼罩下的妹妹抱着孩子盼我归来,我心头不禁一热,紧跑几步接过孩子。小妹腰疼,这一天下来也把她累的够呛,姐妹俩慢慢往家走着我心里对小妹充满感激。</h3><h3>回到家,妈妈已经把饭做好,我抱着孩子让他们先吃。妹妹总是三口两口快速吃完,然后接过孩子让我快吃,生怕饭菜凉了我吃了胃不舒服。</h3><h3>七三年暑假,我抱着八个月大的儿子去北京探亲。回来后儿子高烧不退,马上住院,妹妹和我轮流在医院守护。</h3><h3>这天,我在医院看护儿子,妹妹回家休息。到了中午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瞬间医院门前的大马路变成一条大河,山水夹杂着雨水一起湍流而下,汹涌澎湃冲向大海……</h3><h3>这时我心里非常着急,默默祈祷着妹妹这时候千万别来给我送饭,否则这样的大水很容易把人冲到海里!</h3><h3>我从窗口往外看,等了好大一会儿,雨慢慢小了。突然,一个人影映入我的眼帘,小妹!只见这时的小妹浑身湿透,光着脚丫提着饭盒站在我面前,我俩紧紧抱在一起泪水夹着雨水流下,我嘴里不断抱怨她,这么大的雨怎么还要来,万一被雨水冲到海里怎么办啊!</h3><h3>过了一会妹妹定了定神才说,出门时雨不大,走到半路突降暴雨,她滑了一跤鞋掉了,弯腰捡鞋又让大水把人冲出几米远,幸亏冲到一根电线杆旁边,她紧紧抱住电线杆子才没被冲走。好险啊,我紧紧抱住妹妹再也不敢松手。</h3><h3>我可爱的妹妹啊,为了姐姐一顿饭差点……</h3> <h3>妈妈,妹妹和儿子在共和里院子合影</h3> <h3>四十六年前小妹抱着我儿子在我们房间的窗口</h3> <h3>2007年儿子回国探亲,到烟台看望小姨。<br></h3><h3>每一次回去必到共和里看看生他养他的地方。</h3><h3>由于城市改造我们原来居住的地方改建成滨海广场。大部分房屋已拆迁。幸亏我们的旧居作为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被保留下来。每次回烟台我们都必到这里怀念往日时光。</h3><h3>但是我们每次去时大部分时候都是大门紧闭无法入内,只能在外面流连。</h3><h3>那天恰逢有建筑队在装修,院门大开。我们欣喜若狂,他和小姨跑到楼上在他小时候小姨抱着他照相的窗口又拍了和四十年前同样的一张照片。</h3> <h3>和小姨在门口合影</h3><h3>这里是他们出生成长永生难忘的地方</h3> <h3>儿子2012年回国结婚,<br></h3><h3>婚后带着媳妇回烟台看望小姨。</h3><h3><br></h3> <h3>女儿和小姨</h3><h3>2011年,女儿夫妻二人回国探亲。</h3><h3>在济南没住几天就嚷着要去烟台看小姨。虽然女儿是在济南长大,但对小姨和小姨夫很有感情。因为小时候每到暑假我都会带她回烟台姥姥家,我们回去了,小姨和小姨夫也就每天回娘家。</h3><h3>小姨每天会买很多不同的海鲜,什么海螺,海瓜子,蛤蜊,爬虾……</h3><h3>小姨夫会经常给一些她惊喜,会钓鱼,会赶海会变着花样的做海鲜给大家吃。直到现在她还经常提起记得小时候每年冬天小姨夫都会托人捎来两筐苹果,那苹果酸酸甜甜清脆可口非常好吃。在她的心目中小姨夫是无所不能的。</h3><h3>这次带着对象去烟台是想让他见识见识她心目中那个无所不能的小姨夫。</h3><h3>小姨夫没让他失望,到家的第一天就做了一桌海鲜让他这个内地长大的人大开眼界。吃了小姨夫做的鱼,再到大酒店吃饭时吃了几口鱼后,指着桌子上的鱼悄悄地对我说:“妈妈,这个鱼做的不如小姨夫做的好吃”。</h3><h3>天哪!四星级酒店的厨师手艺居然不如小姨夫的厨艺!</h3> <h3>妹夫开车带我们去乳山。</h3><h3><br></h3> <h3>女儿在看小姨夫怎么挑选海鲜</h3> <h3>女儿和小姨在海边</h3> <h3>弟弟由于上大学,结婚晚了几年,小妹和哥哥(我的弟弟)同一年结婚。</h3><h3>都说姑嫂是一对天敌,关系最难处。小妹说,我就不信这个邪,我事事处处以诚相待关系还能处不好?我要做最好的小姑。小妹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姑嫂相处亲密无间,让老妈也很是欣慰。</h3><h3>八十年代末,弟弟夫妇要出国创业。当时他们的女儿刚上小学只能留在烟台他岳父家,从此以后,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小妹都要骑自行车把她带到奶奶家(我妈家)过礼拜。每个礼拜在奶奶家吃过饭就去小姑(我妹妹)家玩,有时候妹妹就带俩个孩子(妹妹的儿子和哥哥的女儿同岁)出去玩。这一坚持就是好几年。</h3> <h3>姑嫂二人经常一起带着孩子玩,不管谁给孩子买东西都是一式两份,每个孩子一份。</h3> <h3>小表哥和小表妹俩小无猜</h3> <h3>弟弟的女儿过生日</h3> <h3>小妹带着两个孩子(自己儿子哥哥女儿)在大外甥的第一个家里做客。</h3> <h3>九十年代初,我弟弟在国外稳定下来,他们又要了二胎,是个男孩。儿子九个月时他就把孩子送到国内父母家,那年我父母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h3><h3>七十多岁的老人自己能自理就已经很好了,哪里还能看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虽然请了保姆(一个十几岁的农村小姑娘),也只是抱抱孩子而已,孩子的吃穿拉撒又全是小妹包圆。确实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诺言:做一个最好的小姑。</h3><h3>我母亲身体也较弱,父亲糖尿病常年吃药,所以家里老人孩子的担子全压在妹妹和妹夫身上。</h3><h3>我母亲曾经对我说过,现在我的小妹和妹夫是常年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家里有事一个电话就立马赶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h3><h3>经常半夜三更不是老人病了就是孩子发烧,一个电话过去,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鹅毛大雪我小妹和妹夫立即开车过来送到医院。到了医院求医问药,检查化验,楼上楼下的忙活……</h3><h3>小妹和妹夫太不容易了!妹夫做这些从来不抱怨,任劳任怨。我和大姐心里很感激,他是在替我们尽孝啊!谢谢小妹,谢谢妹夫!</h3> <h3>我们的小侄子(弟弟的儿子)在全家人(尤其是小姑和小姑父)的呵护下慢慢长大。</h3> <h3><br></h3><h3>这是弟弟夫妇回国时和父母及小妹妹夫的合影,前面那个小家伙就是弟弟的儿子。</h3> <h3>小妹一家和父母</h3> <h3>每年父母的生日都是小妹和妹夫操持。</h3> <h3>九二年爸妈生日,养马岛一游。</h3> <h3>生日团聚</h3> <h3>共举酒杯,祝爸妈健康长寿!</h3> <h3>难得的一聚</h3> <h3>母亲的晚年体弱多病,有的时候一年要住好几次院。这时我和大姐也都已经退休。每次住院我俩轮流回去陪伴,尽量减轻小妹的负担。医院有食堂,我说在食堂订饭就行,不用小妹送饭,她太累了。但小妹不同意,怕医院的饭菜不可口,仍坚持给我们每天变着花样的做好饭菜送来。每当小妹来送饭,我们围着妈吃着可口的饭菜,聊天拉呱,就感到被亲情包围着,虽然是在医院里但心里感到很温馨。</h3><h3><br></h3><h3>这张照片是2001年妈妈生病住院,出院后我们在海边的留影。</h3> <h3>爸妈的钻石婚纪念</h3> <h3>姊妹之间亲密无间</h3> <h3>俗话说: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h3><h3>意思是说父母不在姊妹们的感情就疏远了。</h3><h3>可我们是父母不在,感情依旧。</h3><h3>烟台没有了父母,小妹的家就是我们的家,每年回去祭奠父母都住小妹家。</h3><h3>在小妹家无拘无束,小妹和妹夫早早准备了我们爱吃的各种鱼虾,时令水果……</h3> <h3>去年国庆节,大外甥(左)我儿子(右)和妹妹儿子仨表兄弟凑到一起不容易,在小姨家彻夜长谈,回忆在姥姥家的快乐时光,诉说着小时候的逸闻趣事……</h3> <h3>2012年小妹儿子结婚。</h3><h3>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表哥表姐都回来了。大表哥大表嫂从美国回来了,二表哥一家从北京过来了,表姐从德国回来,表妹从香港过来。</h3><h3>大家齐聚一堂送来了真挚的祝福!</h3><h3><br></h3><h3>燕尔新婚正妙年,亲朋争说好姻缘。</h3><h3>珠联璧合情如蜜,海誓山盟石比坚。</h3> <h3>小妹育儿有功,教子有方。</h3><h3>儿子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h3><h3>现在上海一家银行任要职。</h3> <h3>转眼间,小妹也当上奶奶了。</h3><h3>抱着孙女到爸爸的母校进行“启蒙教育”</h3> <h3>2013年春节小妹和孩子们在一起(上下两张是小妹和从香港回来的侄女)</h3> <h3>幸福一家人(小妹的全家福)</h3><h3><br></h3><h3>千年缘分实堪珍,血脉相连骨肉亲。</h3><h3>自古家和兴万事,东风着意送长春。</h3> <h3>父母已去,姐妹情深依旧</h3> <h3>北京恭王府</h3> <h3>世纪公园。</h3><h3><br></h3><h3>现在已成为著名设计师,有自己的设计院,工作室的大外甥王泉不忘在烟台陪伴他成长的姨们,连续几年出资让二个姨和爸妈出游世界各地</h3> <h3>豪华游轮</h3> <h3>美国旧金山</h3> <h3>美国自由女神</h3> <h3>美国斯坦福大学</h3> <h3>美国普尔斯顿大学</h3> <h3>美国赫氏古堡</h3> <h3>美国时代广场</h3> <h3>美国拉斯维加斯</h3> <h3>好莱坞影视城</h3> <h3>丹麦小镇</h3> <h3>日本大阪</h3> <h3>日本京都</h3> <h3>日本东京</h3> <h3>美国圣西蒙</h3> <h3>英姿飒爽</h3> <h3>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h3><h3><br></h3> <h3>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br></h3><h3><br></h3> <h3>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br></h3> <h3>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h3> <h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h3> <h3>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h3> <h3>淡抹浓妆总相宜<br></h3> <h3><br></h3><h3>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