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那事

陶子娘

<h3>注:此文是前些日子,公公有感于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其年已八十有余,闲暇时仍笔耕不缀。</h3> <h1>   房 子 那 事</h1><h3><br></h3><h3> 68年应瑜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湘潭市工农兵化工厂工作;70年由于湘钢要建炼钢厂(之前只有炼铁厂),到钢都一一东北的鞍山钢铁公司调用部分科技人员,我趁机以照顾夫妻关系,来到了湘潭,來到了湘潭建设路口附近的市工农兵化工厂,从此,又ー个社会组成细胞产生了,儿子颜湘宏69年出生,女儿颜琼70年出生,我们自己的“家”,大体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h3><h3> 一个家庭,必须有住所,否则就不成其“家”,想当年为了这个“家',先后经历过五次搬迁!值得回忆,值得后人翻阅:爷辈的那段生活。应瑜68年和其他几个同学,经国家分配來到湘潭市工农兵化工厂,居住条件就是用竹篾围起來的工棚,虽然生活条件差一点,但是,这是新生活的开始,特别是遇到“文革”,等了两年的这批大学生,因为这是光明前程的起点,所学学科的应用现场,为建设祖国有了用武之地,故人人激情满满,个个幸福满满!</h3><h3> 70年我从鞍钢调过來了,为照顾应瑜上班方便,我没有到湘钢要房,化工厂跟我们分配了一间约7平方的单间,这是人生多大的飞跃!我们终于有了家的启蒙感觉,在房间铺设了双人床,床四周边有木支架,可以挂上蚊帐,防止毒蚊叮咬了我们还是婴儿的儿子;窗口边放了一张简易的书桌,这是必须的傢什,一个活动的藕煤炉,就放在公共走廊边做饭;有了这个单间,就有了夫妻的私密空间;下班后可以回到温馨的家!我在鞍钢近七年一直住在“鞍钢大学生楼”,每个房间上下12个床位,实际居住了八人,进门四个上下床位用來搁置大家的衣箱、水桶等杂物;现在与妻子有了独立的空间,想着就有多样的喜悦和福气!</h3><h3> </h3><h3></h3> <h3>  随着岁月的漂移,俩个小孩都上小学了,化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厂里建了一栋三层的筒子楼,后來都叫它“老三楼”,解决了三十户职工家庭的住房困难,我们也在三楼分配了一套,两间房加一小厨房,这样小孩有单独的一房,也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做饭吃了,这在当时來说,是前进了一大步,住房转好,就是生活的改善,谁不为之高兴!我们隔壁就是一对从沈阳调來的老知识分子,再隔壁就是该厂的一把手厂长。当时该栋房还没有家用厕所设施,在楼栋的右侧,有间间壁的男女公共厕所,不管厂长、科长、职工、家属…统统在公厕方便了,就这生活水平,没有人感到这是额外!那时,正是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的群众,战天斗地,斗私批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抓革命,促生产,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确实,“享乐”问题都考虑得很少。因为那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不是劳动人民思想。新分楼房都有一条敞口走廊通到每户,邻居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特别是夏天,都在公共走廊乘凉,邻里关系最熟悉,也非常亲热!记得当年,我们工资不高,经济负担还是比较大的,除了自己的四口之家,我有在农村生活的老母亲;应瑜有在农村务农的多子女哥嫂,需要支援,我们常向邻居借钱,我们总是上月借,下月发工资即还清,从不拖拉,诚信让我们借钱并不困难,这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h3><h3><br></h3><h3></h3> <h3>老三楼</h3> <h3>  随着化工厂生产的不断发展,70年代末,厂里又建了新楼,叫“新二栋’,我们在这栋楼的二层,分得了一套有三房的房子,从此,我们有了自家的厕所,尽管那时厕所只有约一平方多点的大小,但这样方便了许多,可说是颠覆性的变化,既显示工厂财经的实力,也表现了时代的进步!有了这个三房的条件,我们不久将我母亲接了过來,这样,我们也有过三代同堂的美好时光!母亲从农村來到城市和我们共同生活,虽然只有3~4年的事,但值得我长久的怀念,永久的舒心和快乐!八十年代初,化工厂根据产品的开发,已更名为湘潭市农药厂,杀虫脒、稻瘟净等农产品,适销对路,畅销省内外,是省、市纳税先进企业,輝煌一时!后來因厂址座落在市中心,只好产品转型,多生产一些聚酰胺,乙二胺,树脂、造纸助剂等无毒性产品,因此厂名又更名叫湘潭市精细化工厂。那时企业不能随便涨工资(她们是市管国企),富裕的资金,多用来建职工宿舍,这时厂里又建了一栋六层楼的新房,而且还单独设计了一个单元的干部楼,面积约有八十平方,该厂厂长、副厂长、总工都住这里了。这时正是邓小平主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來,贯彻重视知识分子政策,在这种氛围中,厂里作出前所未有的决定:剩余的几套干部房,分配给了工程师家庭,连当时厂里的许多科长、主任都没有排上号(这可能是上级组织为贯彻知识分子政策的指定性安排),因此我们又住进了这栋楼里,尽管我们分在顶层六楼,但房子设计合理,利用率高,南北通透,光照明亮,一厅三房,有完善的厨房、厕所,有放藕煤、杂物的小阁楼,南、北凉台,方便实用,真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全家人都十分开心、高兴!后来化工厂很快又建了多栋新房,基本解决了所有职工的住房问题,这是湘潭市解决职工住房的最好单位羡慕了许多人!我们湘钢的万人大厂,更是望尘莫及。那时,能住上这样的好房,确实让人有些炫耀!就是在这套房中,我们有过许多的故事:在这套住房里,两个小孩就近,在市三中念完初、高中;在这套房,结了亲、嫁了女;在这里我最早安装了座机电话、最早添置了空调机、最早购买了硕大的音响设备,事业中天!在这里接待着无数的亲朋、好友、同事、來客,记得有一次同事來庆贺我五十岁生日,就在这房子里,同事们自己动手,摆了三大桌酒席(那时很少到酒家饭馆请客),饭后还在客厅跳起了舞,现在想來,那不是疯了!过往的岁月,值得怀念!就这样,我们在这里一直安心、愉快地住到退休。</h3><h3> </h3><h3></h3> <h3>  我们居住的地方,毗邻建设路口很近,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前任各界市政府都确认建设路口为湘潭市市中心,湘潭市市花就建在建设路口大广场中央。湘潭盛产湘莲,闻名中内外,所以,湘潭市花就是莲花,高高竖立的花心,雄伟岸然,市花莲花池周边,雕塑有四个美丽的釆莲姑娘,附有喷水景观,在那时完全算得上一个漂亮而巨大的工程!五十年后的今天,依然风韵不滅!</h3><h3> 从成家到现在,近50年了,在这里,我整整工作、居住了三十年,退休了二十年,我一生极大部分在这里渡过,情感深厚,故称之为第二故乡,一点也不为过!</h3><h3> 这里有数个完美的亮点:离我们的工作地点很近,环境优美;前面说的毗邻繁华的市中心一建设路口;出门右手边,不到100米就是菊花塘公园,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绿化被植浓郁,有些地段,俨然像是森林公园了,很多老年人,在这里锻炼身体,休闲养性…,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附近有市第三中学,方便学龄青年就读;出门左手边,约200~300米就是市体育中心,市里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在这里集中,十多年前又在体育馆周边建起了体育公园,绿化、美化了环境,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就在这样一个繁华地段,还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市民菜市场,可谓方便到了极至,实属宜居宝地!</h3><h3> 二十年前,我们为带外孙,來到了长沙,但生活了三十余年的原住地,仍然情感深厚,老同事、老朋友、老邻居…,在内心深处烙下了深深的美好印象!</h3><h3> (2019年2月回忆纪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