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润高缈出东南——江西庐山

阿涛Ajita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诗歌:阿涛/</font></b><b><font color="#ed2308">书法:阿涛</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font></b><b><font color="#ed2308">摄影:阿涛/演唱:阿涛 </font></b></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style="">歌曲:秋 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阿涛原创诗歌书画四艺:内容记录阿涛陪太太走世界的历程,以相机或手机为画笔,旅拍太太在目的地的天地人和谐状态,并以古体诗描绘所到之处的自然人文亮点,记录点滴文化、历史、宗教的人生感悟,每首诗中的“丹”字是太太的名字。采用简牍字体将诗写成硬笔书法。配以阿涛演唱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新体裁游记。希望大家能喜欢。</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匡庐逸名山<br> 作者:阿涛 <br>苍润高缈出东南,匡庐隐士化名山<br> 摩崖点刻顽石悟,</b><b><font color="#ed2308">丹</font></b><b>青墨迹史卷览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晓霜红叶倾国艳,情摇石径动中禅<br>且伴我日长闲坐,静观中西泛波澜</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7年深秋江西庐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花絮</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庐山恋》这部电影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庐山为此还专门建了一座庐山恋电影院,从80年至今,常年不间断重复放映该片,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其为在世界上“在同一个影院常年坚持重复放映次数最多的影片”。《庐山恋》和庐山恋电影院也成为了庐山的一个新的象征和庐山的新地标性景观。</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我们一到就专门去观看,重温经典,感受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气氛。</div></h3> <h3>庐山风景名胜区,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h3><h3><br>景区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h3> <h3>庐山,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文历史</b></div><b> </b>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相继登临庐山生活、游览,写下1万余首赞颂庐山的诗词歌赋。其中不乏珍贵的名篇佳作。 一批文化名人,在庐山进行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山水文化,是人们由自然山水而引发的心灵记录。<br></h3> <h3>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 宋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除了山水诗,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是顾恺之受到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提出的“传神说”。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br></h3>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摩崖石刻</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一块碑,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兴衰更替,铭刻着荣辱得失,在血与火中熔铸成永恒的话题;一片石,一首主体的诗歌,礼赞着文治武功,流溢着奇情异彩,在山与水中升华成不朽的绝唱。那折射出历史光辉的数十万计的摩石石刻和石碑,蔚为壮观,楷、草、隶、篆 俱全,堪称一部书法字典。用优美的线条,分明的棱角,富有变化的方块,诠释着艺术的真谛,开创了一个充满神奇与幻想,空灵与飘逸的自由王国。</h3><div><h3> </h3><h3>在这个王国里,游弋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艺术精灵,王羲之、颜真卿、米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赵孟颢 、董其昌、王守仁、康有为......他们用智慧点化顽石,用心灵勾通青碑,把它们摩砺成稀世珍宝,沉默之余,显观出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无与伦比的魅力。</h3></div>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宗教</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p style="text-align: left;">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渺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庐山引人注目的佛教场所当数庐山东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高僧慧远兴建,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寺中现有“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古往今来,诸多名士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墨迹和诗篇,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正当佛教在庐山蓬勃兴盛的时候,南朝名道陆修静也来庐山开辟道场,庐山道教由此而迅速发展。佛、道两家在庐山开始了共争共荣的局面。</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说起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经过大自然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天然洞窟,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庐山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余处,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在释、道两教在庐山争雄之际,随着1858年九江被强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入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为外国传教士进入九江打开了方便之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来自英国的传教士李德立在牯岭开始了传教布道的活动,1895年至1920年间,庐山上仅教堂就有13座,教会派别16个。每年夏季,基督教传教士云集庐山,常达数百人。这些教会组织或举办讨论会,或开办培训班,或商议教会事宜,或传输宗教信义,或创立学校、医院和慈善机关,将宗教的触角延伸到庐山的每一个角落。</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当以李德立为首的基督教势力开始经营牯岭的时候,天主教、东正教势力也接踵而至,闻风而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后来俄国牧师在芦林地区建立东正教堂。法国传教士在庐山建立天主教堂开展宗教活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1925年,少许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唯一一座供他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圣所——清真寺,力量弱小而单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物换星移,星斗变换,无论是经历过兴盛与衰败的佛道两教,还是近代介入庐山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而今都以崭新的姿态,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芸芸的宗教徒,袅袅的香火,清悦的梵音,构成了庐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一山兼具六教,庐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道永远让人追溯的课题,从而受到海内外宗教人士的注目。</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p style="text-align: left;">近年来,宗教文化胜地游在庐山正蓬勃涌现。每年来山做宗教专项旅游的宗教界人士也日益增多,“六教集于一山”的宗教名山庐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海内外游客。</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水散文</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由此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千古流传,在中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思辨与意境的名句……</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h3>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span style="font-size: 17px; text-align: center;"></span></h3></div></h1>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千年学府</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东南五老峰下,距九江市区30公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三千亩,古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这里山水环合,清邃幽静,两山夹岸,一水中通,四周高,中间低,俯视如洞,“有泉石之胜,无市井之喧”,是一九八八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域,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主要景区,是江西省古代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八万人次。</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唐代贞元年间,河南洛阳学者李渤与兄李涉隐居读书于此,李渤养白鹿一头自娱,出入跟从,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长庆年间,李渤经大文豪韩愈的举荐,出往江州(今九江)刺史,于洞中广植花木,修建台榭,成为四方文人聚会讲学吟咏的场所。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使之与金陵(今南京)之“国子监”齐名,距今已有一千零六十多年的历史。北宋之初,江州乡贤在洞中建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自此始,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为全国“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出任南康知军,全面复兴了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后世书院的楷模,他所订立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后人奉为准绳,影响波及海内外。元明清时期,书院屡毁屡建,经久不衰,鼎盛时期生员达到千余人,房屋三百六十多间。千百年来,白鹿洞书院为传播文化、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和“海内书院第一”。 </div></h3><h1></h1><h1><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h1>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建筑</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庐山别墅园林,始于19世纪下半叶。采用欧洲、美洲等民间建筑风格建成。依山就势,在幽谷之侧,溪涧之畔,峭岩之旁,营造出一幢幢各具美感的别墅。</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谷,俨然是个别墅博览会,至今仍保留着美、英、法、德、俄、芬兰、荷兰、奥地利、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风格不同的别墅。</span></h3><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br></span>民国时期,有相当多的文武官员在庐山建有式样各异的别墅,其中当属蒋介石夫妇的“美庐”别墅最具特色,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至今依然风采如初。 </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与大自然相融,别致幽雅的造型,异彩纷呈的风格,是庐山别墅美的主要表现。受西方美学思潮的影响,庐山别墅呈现一种特有的文化印痕。既有英国券廊式建筑符号,巴洛式建筑模拟品,又有折衷主义建筑产物、哥特式的建筑遗风。用浪漫主义的再现手法,还能辩识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情趣。 </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东谷的别墅均与近现代中外名人结下姻缘,几乎每一幢别墅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步入别墅园林,则能领略到一股浓浓的异国风情。美庐别墅、原歇尔曼别墅、原威廉斯别墅等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的名山中,唯有庐山有这样大规模的“世界村”。</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要景点</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庐山的主要名胜古迹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以下概要介绍我们所到的景点,另有观音桥,铁船峰,大天池,小天池,石门涧,汉阳峰等景区)</div></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牯岭</b></h3><h3><br>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br>位于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别致的公园式的小山城。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岭的长冲,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逐步开发,并按其气候清凉的特点,据英文Cooling的音译,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 <br>这里是旅游接待区,庐山最繁华的地方,吃喝玩乐、住宿交通齐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如琴湖</b></h3><h3><br>是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街的一处街心公园,因湖面形如乐器小提琴,所以故名“如琴湖”,建于1961年。位于牯岭镇西边,步行即到。湖中有曲桥、亭榭、花径,花径又称“白司马花径”,以白居易曾循径赏花而得名。</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花径</b></h3><h3><br>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h3>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锦绣谷</b></h3><h3><br>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海拔1102米的山谷,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 </h3><br>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庐山会议旧址</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h3></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芦林湖</b></h3><h3><br>有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即可到达。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br>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h3>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宝树</b></h3><h3><br>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三宝树海拔1027米,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树龄600余年,一棵为银杏,树龄1600年,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 </h3><br>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老峰</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五老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海拔1436米,高度194米。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时像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五老峰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是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的景点。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再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h3></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叠泉</b></h3><h3><br>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位于五老峰下部,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海拔1160米,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落差共155米。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得名。三叠中,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美 庐</b></h3><h3><br>“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仅占其中不足10%,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美。</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植物园</b></h3><h3><br>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面积3平方公里。<br>植物园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植物园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称为“活化石”的我国水杉,繁殖万株。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br>深秋的植物园枫叶如火,是庐山几个主要赏枫点之一。</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含鄱口</b></h3><h3><br>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口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为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br>含鄱岭上有一座雕梁画栋的方型楼台,这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望鄱亭”。</h3> <h3>另有庐山周边的两处著名人文景点,由于时间和行程安排原因未能游览,甚为遗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白鹿洞书院</b></h3><h3>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座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东林寺</b></h3><h3>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东林寺是东晋名僧慧远于公元386年创建,为庐山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汉唐时成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有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唐代高僧鉴真曾至此,将东林教义携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慧远为始祖。现寺内诸殿及聪明泉等名胜均已修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谢谢欣赏!</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祝大家吉祥如意🙏</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