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穆阳线面

一(五)班缪欣妍

<h3></h3><h3> 蓝蓝的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古味城墙边,淡绿田野旁, 总会瞄见细长的"五线谱"随风飘动。一揉,一捏,一捶,一搓,一拉等九道工序精心手工制作而成。经过阳光的长期照晒,可长期保存,当地老百姓会用红绳扎住"头部",俗称红头线面。若将线面一绺一绺收好,大约为0.6米长。<br></h3><h3></h3> <h3>  穆阳苏堤线面是福安传统的地方面食,其生产和加工历史悠久,可追溯至680年前。数百年来,穆阳线面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工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有着不同的配方,它经过太阳晒制而成,具有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等优点。<br></h3> <h3>  线面亦有寿面之称,大年初一早上,第一道菜肴必须是长寿面,意味着长长久久,年年长寿。因其细,入口老少皆宜;因其鲜,成为舌尖挥之不去的美食。</h3> <h3></h3><h3> 穆阳线面的烹饪方式简单,锅内开水沸,下面,加几滴油,再沸时撒些葱花或放点紫菜,捞起即食。切记无需加盐,因线面在和面时已经加入盐。如果追求营养,可随个人喜好加肉,猪肝,而牡蛎则是福安当地的最佳选择。最普遍的煮法是用各种高汤来泡,最常见的是鸡汤或牡蛎加两个鸡蛋,也可用排骨、羊肉、牛肉、鸭肉等。线面一般水开后煮2-3分钟即捞起,放入高汤里。<br></h3><h3></h3> <h3>  正是这些特有品质、独到工艺和传统习俗,使穆阳线面成为风靡百年的产业,年产量30多万担,产值1亿多元,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省内等地。在畲族聚居的穆阳地区,穆阳线面早已成为畲族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亦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长期以来,穆阳线面多是家庭式传统手工作坊制作,依靠口口相传获得赞誉,但只依靠粗包装、没有自己的商标品牌,虽然早已成名可迟迟不见壮大。“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这个养在深闺的百年老品牌走向市场,对于畲乡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打造商标品牌,是突破穆阳线面发展瓶颈必由之路。<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