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忆原子武器条件下的实兵演习一一作者一李仲绪

岳耀霖1号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36107《战友》杂志美篇版第(2909)期</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我所经历的原子条件下陆军师</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实兵演习</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李仲绪</b></font></h3><h3> 在那遥远的地方,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我曾参军服役整整十六个年头。军营艰苦生活的历炼,伴随青春岁月的脚步,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最难忘的莫过于参加了原子弹实爆条件下的实兵演习,即代号为“2144”的核效应训练及随后进行的代号为“7601”的在使用原子武器条件下陆军师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研究性演习。</h3><h3> 几十年来,由于受保密要求的约束,往事一直深埋心底。近几年来,战友久别重逢相聚,经常提到参加核试这段经历,鉴于当今核基地,核试验已经解密,加之当时我是以代理通信参谋的身份参加,对有些背景资料知道的多点。因部队指挥作战,强调作训、机要、通信的密切配合,</h3><h3> 毛主席为通信兵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通信是部队的神经,首长的耳目。</h3><h3> 所以把亲身经历写出来,和战友们共享我们这支英雄的老部队为国防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和荣光,同时也希望通过此回忆让参加过核试验的战友更进一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因当时出于保密,要求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所以就造成了许多参试战友对相关情况的不了解。也让朋友、后人及社会了解一下参试人员的经历,知道一下我们这一代军人为保家卫国所付出的艰辛。</h3><h3> 我所服役的陆军第四师,由进军新疆后的二军、六军十七师整编而成,因当时中苏还友好,新疆剿匪平定后,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稳定边疆,当时驻疆部队20万人(包括国民党和平起义的部队和三区革命的民族军),刚开始从甘肃拉粮食,运价是粮价的7倍,从苏联进口的10万吨军粮,每年要花3000万卢布,新疆军区每个月要用一架专机从北京运一趟银元来购买粮食,美国副领事马克南在离开乌鲁木齐时曾经预言:共产党的军队将会饿死在新疆。</h3><h3> 1950年新疆军区下达第一号命令,要求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农业生产。1953年初,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部队开始整编,新疆的13个师,除了留下一个师继续担负国防使命以外,其余全部脱下了军装。在1962年前,新疆境内、四师是唯一的一个野战国防师。整编后的其它部队指战员,有的被派往地方工作,更多的是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垦荒生产、屯垦戍边。</h3><h3> 陆军四师(1975年时部队代号为7969,1976年代号改为36101)是一支具有光荣战史的部队,其所辖步兵第十团(1975年部队代号为7971,1976年改为36103)于1937年10月在山西洪洞组建,八年抗战在山西,后参加保卫延安,</h3> <h3>进军大西北,解放边疆。</h3><h3>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分为东线和西线,西线作战的主力部队就是十团,其下辖的第二营的前身,便是文水县人民所熟悉的老十二团。步兵第十一团(1975年时部队代号为7972,1976年改为36105)是1927年秋收起义的中央红军部队,也是王震司令员亲自率领过的359旅。我所服役的步兵第十二团(1975年时部队代号为7974,1976年改为36107),是由进疆后的6军17师整编而成,它是具有相当红军基础的老部队,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黄麻起义点燃革命火种,四次“反围剿”,创建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长征、两翻雪山、三过草地,抗战烽火中成长壮大,开辟晋东南、冀南、太岳抗日根据地,创造“麻雀战”,参加“百团大战”,转战晋、冀、鲁、豫,令日伪闻风散胆,解放大西北,千锤百炼,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三战三捷,浴血陇东,英勇悲壮,强渡渭河,解放西安,扶郿追击决战兰州,高歌猛进挥师新疆,立下赫赫战功,荣列一野头等主力师。1939年2月,在河北曲周县的香城固战斗中,英勇顽强,重创日军、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名)“<font color="#167efb"><b>模范青年团”</b></font>的光荣称号。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四旅,现今电视剧《亮剑》中的原型之一,便是新四旅旅长王近山将军。</h3><h3> 陆军第四师所辖的三个步兵团,都是西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在彭德怀司令员、习仲勋政委率领下,在西北战场上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打败了十倍于我的胡宗南部队,消灭了马鸿逵、马步芳部队,解放了西北地区,一直打到新疆。参加了平息乌斯满、谢尔德曼等叛匪暴乱,1962年参加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平息了伊犁、塔城边民外逃事件,巩固了边防。外军称陆军四师为“老虎师”,被新疆各族人民称誉为“天山雄师。”</h3><h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一直不死。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期间,美帝曾叫嚣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并将核弹运到了韩国。面对美帝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点原子弹,这就有了中国的“596计划”。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包括科研设计、寻找生产核材料、制造生产、试验核弹等,“596计划”参与人数一般认为不少于30万人。在外部封锁,没有外援,缺少资金技术的情况下,几十万人奋力拼博,终于制造出了我们自己的原子弹。</h3><h3>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修妄想联合美国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面对凶险的国际环境,毛主席审时度势,提出要树立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要求,开展深挖洞、广积粮,大搞三线建设,部队也积极投入到“三打”“三防”的训练中。</h3> <h3>世界上自从有了核武器后,唯一用于实战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军用轰炸机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爆炸当量约为两万吨的原子弹,它所产生的巨大的杀伤力、破坏力震撼了全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武器的当量越做越大,有的能达到几千万吨级。如何在使用核武器条件下作战,这是摆</h3><h3>在所有国家的军队面前的一个难题,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只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毛主席指出:“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同时教导我们说:“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全世界人民就应以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面对美苏两霸的核威胁,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摸索原子武器条件下部队如何作战、有什么特点……,危险、艰巨而光荣的使命落在了四师肩上。</h3><h3> 我国的核试验自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经历了22次大气层核试验,23次地下核试验,直到1996年7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1964年至1996年的几十年中,我参加的这次结合试验原子弹而进行的师级规模的实兵实弹演习,是我军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可谓空前绝后。</h3><h3> 在使用原子武器条件下进行实兵演习,首先应先了解原子武器的性能。进场前,部队组织多次观看《原子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军教片,对核武器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原子弹是利用核材料铀235和钚239经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具体的指标是指这颗原子弹当量的多少。当量是指这颗原子弹爆炸后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多少万吨梯恩梯(TNT)炸药同时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我们这次演习所爆炸的原子弹,爆后测量计算,当量约为3.9万吨。但弹体也就是高约一米多,直径几十厘米。因我们在预演的同时,航空兵也在训练投弹的精准度,模拟原子弹吊在一个小降落伞上,伞是尼龙绸的很结实,我们在通过它们的投弹训练区时,有幸见到了模拟弹。</h3><h3> 原子弹的杀伤破坏力有四种:光辐射、贯穿辐射、冲击波、放射性沾染。</h3><h3>1、光辐射:爆炸瞬间产生的强光,传播速度是光速,每秒30万公里,火球中心的温度可达上万度或更高,在代号为“四三”爆坑附近大片的戈壁滩上,表层的砂石被溶化冷却后形成一层硬壳,被烧化的石子冷却凝固后形成象花生米、黄豆粒大小的黑亮黑亮的小琉璃球,随处可見这些圆圆的小蛋蛋,看起来很漂亮。光辐射主要就是强光和高温,离爆心越远光辐射的威力越弱,在一定的距离上,</h3> <h3>光辐射虽然对皮肉没有很明显的灼伤,但很容易伤到眼晴,轻则得了闪光盲,重则眼底烧伤。那次演习,在看原子弹实爆时都给我们配戴减光10000倍的墨镜,这样就可直接观看飞机投掷原子弹,弹体降落到预设的高度爆炸的场景,原子弹爆炸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光、火球遂渐变暗,上升形成蘑菇云。</h3><h3>2、贯穿辐射,有的称为早期核辐射或咖玛射线。原子弹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射线,传播速度同光速,只存在几秒钟,对生物有穿透,有伤害体内细胞的作用。</h3><h3>3、冲击波,这是原于弹爆炸瞬间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将周围的空气在初始以每秒2-3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推开,所产生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在一个以前的爆炸现场,我们目睹了一辆坦克在巨大的冲击波冲击下,将炮塔连同炮管吹落掉到车体的旁边地上。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如同秋风扫落叶。</h3><h3>4、放射性沾染,由于原子弹使用的是放射性材料,爆炸后产生射线的污染物有的漂浮在空气中,有的沉降到地面的土壤中和江河湖海中,它的衰减速度很慢,它产生出的射线对人有伤害,会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异,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各个国家特别是无核国家,极力反对大气层核试验。我国在每次</h3><h3>大气层核试验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是:高空风必须是由西往东吹,这样爆炸后所形成的蘑菇云,所污染的空气经过我国上空,沉降、扩散、稀释,经过这么长的距离,飘到日本上空的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核放射性元素。所以每次核试验,日本都提抗议。</h3><h3> 核射线究竟会给人类造成什么伤害,引起那些生理变化,影响一代人还是几代人,至今世界上也没有个明确的结论,有目共睹的是各个国家的涉核人员,包括和平利用核能发电而不慎泄漏核元素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福岛核电站对人及附近的陆地和海洋造成了极大的生态污染,对人身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癌症发生率高、不孕不育、皮肤病、血液病、胎儿畸形等。</h3><h3> 这次演习,是在国防科工委二十一基地,它是中国的核试验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国防科工委二十基地,它是中国的导弹试验场。导弹是一种运载工具,导弹装上常规弹头,即为常规导弹,如导弹上携带核弹头即为核导弹。核弹头可用导弹运载,也可用飞机携带投掷,也可安放到某个地方引爆。二十一基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属军级单位,当时的基地代号为“8023”,如今代号已变更。但国家关于对涉核群体下发的文件以“原8023”开头,所以你看到以针对“原8023”部队下发的文件,他不仅是指涉核部队,它是包括整个涉核群体。人们经常提到的马兰村是在和硕县乌什塔拉附近,临近吐喀公路主干道,交通方便,是核试验场的后勤保障基地。其指挥、科研基地在</h3> <h3>面的天山中。核爆炸试验场在距马兰三百多公里的罗布泊荒原上。塔里木盆地属典型的内陆性气候,北面是南北宽约250—350公里的天山山脉,东西横垮新疆中部,将新疆分隔成为地理上的南疆和北疆。天山阻隔了来自北面波罗的海的暖湿气流,南面和西南面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h3><h3>暖湿汽流,所以塔里木盆地年降雨量极少,平均200毫米,年蒸发量很大,是降雨量的十倍,有些地区基本就没有降雨,气候特点是干燥,老百姓用土坯垒起来的房子住个几十年也不成问题,库存的粮食、食品、箱柜里的衣物你根本不用担心受潮、霉烂、变质。南疆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周围山脉中降落的雨水,溶化的雪和冰川水。所以在塔里木盆地,就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那里有水,那里就有树,形成了一片一片的绿州,人们在绿州里休养生息。罗布泊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最下游,由于上游筑坝蓄水垦荒,造成了只在发洪水季节才有少量的水流到下游,造成了大片野生胡杨林的枯死,罗布泊也遂渐干涸。</h3><h3> “2144”核效应训练是于1975年12月至1976年元月进行的,为搞好这次演习,部队在1975年冬训中,抽调大批骨干力量进入核试验场,于1976年元月23日在距预定爆点约8公里的位置上,观摩了代号为“21—44”的核弹爆炸场景。并利用“21—44”核辐射场举办了两期骨干培训班,学会使用射线指示仪、计量笔,炊事班进行了在核沾染区的野炊训练,组织大批干部进场参观,现地集训。通过“21—44”核效应训练,为搞好“7601”演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601”演习时间是在1976年6至10月份,正是热天,白天气温在30至50度,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度。我们居住在防化八大队半地下室的地窝子里,我在上铺靠窗户的位置睡,窗户上挂有一个以前效应人员留下的气温计。我每天清早起床看看,最凉快时气温还在29度,好在空气特别干燥,身体出汗后很快就蒸发掉了。没有太多沾的感觉。如在湿度大的地方,气温上到四十度,就是不干活人也受不了。演练期间我曾受命带了几个人修建汽车掩体,累了只能钻到汽车下休息一会,在戈壁荒原上你根本找不到有荫凉的地方,休息一会儿再干,钢钎被太阳晒的烫手,不戴手套就不能抓。记得师演习简报上报道说,配备有装甲</h3><h3>运兵车的连队,训练一天下来,平均每人要喝18行军壶水,装甲车被太阳晒的烫手,里面像个大蒸笼,人从里面出来时,衣服都湿透了,部队装备到每个人的行军壶,每壶装水一公斤,18壶就是18公斤,从嘴里喝到肚子里,百分之九十的水分都是通过出汗排出的。空气干燥,温度高,呼吸很感不舒服,一般热天乘坐没有空调的汽车,窗户打开点吹进来的风会让人感到凉爽点,但在那种干热的环境中,吹进来的干热风反倒噎的你喘不上气来,所以大热天行车也要关上车窗。由于场区没水,要用汽车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显的水特别珍贵,衣服也只能</h3> <h3>简单洗洗,几个月也没洗过一次澡,只能脸盆舀点水用毛巾擦擦身体。况且每天每人只能分到少量的水,除了洗漱,还要攒起来洗脚、擦身体、洗衣服。</h3><h3> 每次核试验,除了组织核爆这条战线,还有一支大队人马是负责核武器效应试验的部队,负责测试和保障。包括基地科研人员和总后、空军、海军、装甲兵、防化兵、铁道兵、工程兵、炮兵、通信兵等核效应大队,他们的任务是要通过各种实测手段和方法,摸索核武器在空中、地面以及地下的毁伤效能和破坏规律。</h3><h3>在每次核试爆点周围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按不同距离布置了飞机、坦克、火炮、军舰、导弹、雷达、火车头、汽车、楼房、地铁车站、人防工程、动物、被装、粮食等各种效应物,用以做核爆炸的冲击波、核辐射、核放射和电子脉冲等的毁伤效应试验。</h3><h3> 在核试验场区演练的几个月中,我们有幸参观了部分以前核爆现场,如仿照北京地铁一号线木樨地站修建的地铁站,参照武汉长江大桥建造的钢架桥,深达地下几十米的坑道,还有遍布核试验场区的各种飞机、汽车、火车、坦克车、装甲车、舰船、潜艇、楼房、水塔、机库门及其它各种建筑物,但是所有能看到的</h3><h3>一切物体没有一个是完整无损的,都是千疮百孔,惨不忍睹,仿佛这里经过无数次的大地震似的,斑斑驳驳,毫无生机。战争是残酷的,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都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和破坏,尤其是核武器,它所残留的核放射性元素会对人类、生态带来长期的影响。现在核试验场的周围就设立着“永久禁入”的水泥碑。为什么禁止入内呢!因多次核爆炸试验后整个场区形成了核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区,时时产生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力,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对人体有危害。伦琴,是核辐射的计量单位,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一般理论上说,超过50伦/时会对人身产生明显的伤害。即便低于50伦/时,理论上说人能够承受,但长期处于低剂量的射线环境中,对人身体还是有害的。为什么在医院做透视检查时,病人不做任何防护,因射线对他照射是短暂的、偶然的,但做为医生,经常接触,必须穿戴防护服。那时部队装备也差,每人只配备一个防毒面具,戴上它虽然感觉呼吸不太顺畅,闷热,但却可保障有害物质不吸入体内。其它的防护手段就是扎三口,即用布条或细绳将裤口、袖口、领口扎紧,防止在经过核爆中心时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的尘土钻进去,便于在通过重度核沾染区后,对衣物上附着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灰尘进行清除。演习训练期间,1976年的9月9日传来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参演指战员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演习计划由此推迟。已经进场的准备观摩</h3> <h3>“7601”演习的各总部、军兵种、各大军区的领导和我们一块在戈壁滩上临时搭建成的会场上举行了“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会”,由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竭成将军主持,总参副总长李达将军致悼词。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一年,元月8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月8号吉林市郊区坠落陨石雨,7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的死亡,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逝世。面对接踵而来的不幸消息,参试指战员们纷纷表决心,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精心组织,不畏困难,不怕牺牲,搞好这次演习。以实际行动悼念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念。</h3><h3> 9月26日参试部队按照预演方案,开进到距预设爆点约12公里的进攻出发位置,按照一般教材上讲,三万吨原子弹空爆,对暴露人员轻度杀伤半径为3.5公里,航空兵投弹最大偏差为500米,为了安全起见,将部队集结的进攻出发位置选在了离预定爆心较远的地方。这次原子弹试验代号为“21—713”。“7601”演习是和“21—713”试验同步进行的,这颗原子弹设计爆炸当量为3万吨,实爆后测量计算为3.9万吨,爆高约650米。</h3><h3> 进攻出发阵地选择在一片丘陵地形上,面对预定核爆方向是开阔的戈壁沙滩,视野开阔。9月26日上午11点多,远方传来飞机的嗡嗡声,执行空投任务的轰炸机由远而近,官兵们都戴上防护眼镜,目视着飞机方向。飞机到达投弹区域(阳屏岗)上空,飞机后下方出现一个降落伞,吊着核弹缓缓下降,轰炸机很快消失在天际。降落伞下降到预设的高度,在预先修建好的敌摩步连环形防御前沿支撑点上空爆炸。强烈耀眼的“闪电”,同时手脸感到一股灼热的感觉,过后几天,有些人脸上褪了一层皮,这就是光辐射,一瞬即逝。同时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球,十分清晰,火球急速地翻滚着,膨胀着,强大的冲击波将地面的沙尘卷起,象一堵高大的黑墙,迅速地迎面扑来,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巨大的爆炸声如惊雷般震撼大地,火球也遂渐变暗,形成了白色的巨大的蘑菇云还在翻滚、扩大、升腾,云的中央仍是明亮、鲜艳的红颜色,非常壮观。这时部队已做好冲击准备,戴好防毒面具,扎好“三口”。爆后半小时,部队直接通过核爆中心区</h3><h3>域,利用原子突破口,向敌发起进攻。装甲引导步兵,坦克在前,步兵车辆在后,向敌阵地冲击。地面由于强烈的光辐射照射及冲击波的冲击,形成了几十厘米厚的干燥浮土,部队艰难地前进着,最终都安全地通过了爆炸中心区。紧接着,步兵下车,进行了步坦协同,抗击敌反冲击,消灭残敌,向纵深推进,戴防毒面具冲击3.5公里,持续两小时。战斗结束后,经师防化连设立的洗消站洗消,返回到各自的驻地,随后高焕昌师长向前来观摩演习的各总部、军兵种、各大军区的</h3> <h3>首长进行了演习汇报,不久我们部队撤出了场区,回到库车县三道桥部队营房。</h3><h3> 我参加完实兵演习后,冬季探亲结婚,婚后几年,一直无生育。我有个表妹,在北京市妇产医院上班,这个医院是妇科方面比较权威的医院,有此条件,我爱人几次去北京妇产医院请专家检查,都说没病。我也曾到北京中苏友谊医院进行过检查,也正常,但就是无生育,直到1982年底才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后我</h3><h3>和许多参加过核试的战友交谈,得知生育迟的人还不少,有的甚至没有生育。人在一生的经历中,你没有经历过的事一般都会停留在浮浅的、表面的理解上,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深深理解那切肤之痛。一个女同志结婚后不生小孩,面对年迈的双亲,急切的想抱孙子,面对传统习俗传宗接代的压力和各种冷嘲热讽,她</h3><h3>的内心是痛苦的,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往往是别人一句不经意的问询,会触到她的痛处,引起她的伤心流泪。由于部队家属随军是有条件的,在别人相夫教子,享受天伦之乐时,她只能独守空房悄悄流泪。我爱人高瑞芳就经历了几年这样的煎熬,好在我这人比较开朗豁达,在这事上从没埋怨过半句,也没嫌弃过,但她思想上仍有说不出来的一种压抑,总觉得给人家生不下小孩是自己的过错。世上有多少漂亮贤慧的女人因不能生育而退出婚姻家庭,默默承受着一生的痛苦,有多少恩爱夫妻为此而分道扬镳,天各一方,我们参试人员所遇到的困难经历和痛苦别人知道吗?社会上理解吗?</h3><h3> 这次原子武器条件下的实兵演习,我认为达到了以下效果和目得:</h3><h3>一、对美苏两霸的核讹诈是一个强有力的回击,使它们不敢轻举妄动。原子武器既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为什么说它是真老虎,因它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巨大的破坏力,特别是它爆炸后所造成的核污染,会使人类无法正常生存,据说美俄现有的核武器可将地球毁灭若干次,所以说它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为什么说它是纸老虎呢,因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目得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得是要占有别人的资源和财富,如果同时都使用核武器,战争的结果是同归于尽,战争就没有意义了。如一方有核武器,一方没有核武器,有核武器的一方就敢对无核的一方找碴儿开打,伊拉克、利比亚就是例子。为什么朝鲜倾尽全力发展核武,因有了这个东西就有了杀手锏,想和你拼命有拼命的家伙,你想对我动手也得掂量一下后果。中国自从有了核武器,对世界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这次演习的战术想定是我们对侵入我国,但立足未稳之敌果断使用核武器,这就给世界一个信号,中国不怕核战争,而且也进行着准备打核战争的训练,既然我敢首先使用核武器,就准备和你同归于尽。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其实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是一样的,面对一个视死如归,且手中拿有能要你命的凶器时,你也得掂量一下争斗的结果。世界上只要存在私有制,弱肉强食的“丛林法</h3> <h3>则”必然会存在。贪婪的资本集团、披着所谓“民主、自由、博爱”的外衣,到处横行霸道“剪羊毛”,我们决不能丢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宗旨,为了不使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付之东流,为了不让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和平演变”阴谋得逞。所以我们必须警钟长鸣。自从这次演习后,美苏就消停多了,也不叫嚣了。中国能有今天相对安全和平的环境,能有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姿,我们要感谢毛主席的高瞻远瞩,英明决策,感谢老一代人勒紧裤带的奋力拼搏,给我们留下了“两弹”这个镇国之宝。</h3><h3>二、经过这次实爆的检验,使机关、部队受到了一次原子条件下近似实战锻炼。</h3><h3> 通过这次演习,消除了指战员对核战争的恐惧心理。核武器虽然威力巨大但也不是不可防御,坑道及相对坚固的掩体,对光辐射、贯穿辐射、冲击波都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核爆炸区虽然放射性沾染无处不在,但只要避开高污染区,低剂量区照样可以生存,这次演习在核试验场区生活了几个月,每天摸、爬、滚、</h3><h3>打,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h3><h3> 通过这次演习,提高了部队首长、机关对利用原子武器突破敌防线,组织指挥部队作战的能力。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面对武器装备比我们强大的敌人要敢于亮剑。战争是残酷的,对于没有作战准备的部队更是致命的,平时部队“三防”训练时就存在着麻痹情绪,认为“披雨衣、戴口罩,拍拍打打老一套”。这次演习是在核放射沾染区,又是在原子弹实爆条件下进行,促使首长及机关人员沉下心来研究和探讨。通过演练体会到:在原子武器条件下,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师、团首长、机关的组织指挥应该做到“三了解,两制定”,即:了解上级使用原子武器的意图、时机、当量、爆炸方式和突击目标;了解我原子武器的最大杀伤范围,地面污染情况和综合安全边界;了解地形条件,部队的防护能力和原子武器突击对各兵种战斗行动的影响。制定侦察,报知我原子武器突击效果的措施,制定抢占原子突破口和制止敌人封闭原子突破口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正确的指挥。在使用原子武器条件下,面对新情况,首长如何分工,战斗文书如何简化,摩托化部队如何夜间秘密接敌,兵力如何配置,部队如何荫蔽伪装,在沾染区如</h3><h3>何保障部队的吃饭,在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电离层阻断短波电台通信的情况下如何保障通信等等进行了探索。在研究如何利用我原子突击效果的战术问题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绕过爆心,插向纵深,理由是这样可以减少人员的照射剂量;另一种意见是直接通过爆心,对我比较有利,因为爆心附近,我原子武</h3><h3>器对敌杀伤效果最好,可以减少残敌的阻击,加快进攻速度,迅速分割敌人。经</h3> <h3>反复研究演练,认为指挥员定下决心,制定作战的指导思想,应首先要立足全局,坚持“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要有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胜利的思想,不应过多地考虑人员沾染程度的高低。即使在爆心辐射剂量较高的情况下,为了全局的胜利,也应毫不犹豫的高速通过,任何犹豫不决,都会减低我原子武器突击的效果,贻误战机,甚至还可遭敌原子武器和其它火力的反突击,陷于被动地位。这次演习的最大亮点,我认为是勇于通过爆心,为我军树立了原子武器条件下敢打必胜的信念。</h3><h3>三、也发现了一些有待今后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这次演习,出于安全考虑,部队进攻出发位置配置在了距爆心约12公里的位置上,是不完全符合实战要求。要想利用好原子弹的突击效果,必须尽快抢占突破口,进攻位置配置远了,就会影响接敌的进度。但原子弹综合安全边界是很难界定的,同一当量的核武器,因爆炸高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杀伤破坏效力,高空爆炸光辐射强,靠近地面爆炸,地面尘土中放射性物质含量多,核污染重。</h3><h3> 原子条件下的实兵演习,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每当谈起此事,许多人都会提出一个问题,怕不怕?我说不怕!我感到和我一块儿参试的战友都没有怕过。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革命老前辈和英雄模范事迹的感召和影响下,积极参军、报效祖国是每个热血男儿所追求的,是一种信念。因为从我军初创,到不同的战争时期,多少军人前赴后继,多少军魂难回故里,有的甚至不知姓名年龄就将生命溶进了红色土地,包括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了人民谋幸福,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妻子杨开慧、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健、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他们为了什么呢?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消灭了剥削、压迫,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有责任去保卫国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从参军的那一刻开始,就将这一百多斤交给了国家、党和人民。党指向那里,我们就战斗到那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官兵一致……,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部队战斗力的力量源泉。一支部队它是有传承的,好比不同的家庭,不一样的家风就会培养出不一样的子女。我们这支具有光</h3><h3>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军队,一代一代英雄辈出,就因为有革命精神在传承,在发扬。所以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特别是已超期服役几年的老兵们,大部分都是党员、班长、骨干,为了搞好这次演习,积极投入到训练中,搞好传、帮、带。面对凶险的国际环境,也做好了随时上战场的准备,做到了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由于记忆力的减退,有些事记忆已模糊,表述有误差的地方欢迎各位参试战友指正,咱们共同交流,共同回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h3> <h3>近些年来,国家针对我们这个特殊群体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对下岗的干部、职工及农村的退役老兵进行了生活上的帮困。每年检查一次身体,够评残条件的,随时给予评定“革命残疾军人”,使身患疾病的战友从生活上、医疗上有了一定的保障。虽然目前的政策不能实现同工同酬,仍还区分为市民、农民、有工作、</h3><h3>无工作分别对待,尤其在评残上,许多病种不在评残范围,甚至得了癌症都不能评残……。好在党和国家己开始重视,成立了退役军人的管理部门,相信在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解决好历史遗留的相关问题。</h3><h3>在我们参军48周年之际,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从军卫国,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无怨无悔。我们的付出是应该的,值得的,我们的从军经历是光荣的,党和国家、人民是不会忘记我们的。</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8年12月25日</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于山西文水</h3> <h3>图片为网络下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