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坚果童趣录

陈祖平

<h3>小坚果童趣录(15)</h3><h3> 初学滑板车</h3><h3> 一见滑板车,宝宝就迫不及待踏上去,手没抓紧,人未站稳,脚已猛踩,结果,自然是车翻人仰。爬起,再来,几个来回,也就学得有模有样了。来到广场上,地大,路平,没车辆,少行人,宝宝便有了用武之地了。你扶他,他不要,你抓把手,他不让,这车是他的,谁碰都不行。可溜着溜着,就偏到一边去了。渐渐地,一只脚踩着,一只脚悬空提着,那样子,潇洒得很耶。</h3> <h3>小坚果童趣录(16)</h3><h3> 就是不让</h3><h3> 商场里有一辆沃尔沃儿童玩具车,有个小哥哥在车里,宝宝扶着车门,盯着,不走。终于轮到宝宝了,一屁股坐进去,手忙脚乱起来。有小哥来,说让哥哥玩会儿,不让。有小姐姐来,说让姐姐玩会儿,不让。小弟弟小妹妹,不管是谁,一概不让。有一小男孩特想玩,却玩不到,就哭,悲痛欲绝,宝宝有点动心了,嘴里说,小哥哥不喜欢沃尔沃,哭了。</h3> <h3>小坚果童趣录(17)</h3><h3> 笑得好夸张</h3><h3> 在拍照这一点上,宝宝明显有进步。你看,让他笑一笑,他很当一回事,十分卖力地笑。在他眼里,笑,就是张大嘴巴,就是哈哈哈发出特响的笑声。笑是笑了,却夸张得让人忍俊不禁。</h3> <h3>小坚果童趣录(18)</h3><h3> 双手插裤袋</h3><h3> 宝宝对有袋袋的衣服裤子多一层好感,原因嘛,简单得很,可以手插袋袋呢。这不,走着走着,两只手往裤袋里一插,一副吊儿郎当相,有模有样的,神气得不得了。</h3> <h3>小坚果童趣录(19)</h3><h3> 固执</h3><h3> 记得背过一首童谣"甜嘴巴",小娃娃,甜嘴巴,喊爸爸,喊妈妈,喊得奶奶笑掉牙。最后一句,宝宝非要说成"喊得奶奶掉笑牙",你越纠正,他越顶真,"掉笑牙"个不止。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宝宝认认真真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根草。唱反了,他可不管,他认定的,就是正确的,我们也赖得去跟他较真。背“滚滚长江东逝水",爷爷开始把"白发渔樵江渚上"说成了"江渚中",这下可好,宝宝牢牢记住了"江渚中",爷爷一改为"江渚上",他就闹,跟你急。放杨洪基唱的歌给他听,也唱"江渚上",他说,是那个唱歌的老爷爷唱错了,还一本正经地说,不是白发渔樵江渚上,是白发渔樵江渚中。看看,要扳过来,比登天还难。</h3> <h3>小坚果童趣录(20)</h3><h3> 记忆力不错</h3><h3> 这几天,宝宝突然唱起歌来了,还一首接一首。这些都是平时唱给他听的,想不到,他还一一记住了,八九不离十,有板有眼的。于是,我们再试着古诗接龙,宝宝也是对答如流。前两天,我在宝宝面前背《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他奶奶说宝宝能听懂吗,言外之意,是说我不切实际。今天,我试着说"滚滚长江",宝宝竟然毫不费力道出"东逝水",我有点怀疑,再来"浪花淘尽",宝宝也不示弱,脱口而出"英雄"。看来,我真的要去买《千家诗》了。</h3> <h3>小坚果童趣录(21)</h3><h3> 画画</h3><h3> 心血来潮,宝宝想起了妈妈买的蜡笔。这笔的最大特点是涂在衣服上可以用水洗尽,不留一点色斑。宝宝拿着笔,在白纸上涂涂画画起来。画的是什么?他说成什么就是什么。圈几圈,说是荷包蛋。点一点,说是星星。画长一点,说是毛毛虫,再长一点,变成大巴士了。不一会儿,画腻了,用手指扣笔尖,越扣越有兴致,还举着花手指让你看。没办法,洗。再扣,再洗。看他那般认真样儿,怎忍心拿掉他手中的蜡笔呢。扣吧,扣吧。之前买的"新文房四宝"清水仿宣纸书法,如今宝宝可以在上面大展身手了。手握毛笔,蘸了清水,恣意描画。不许别人在上面动一动,哪怕写一个字,非要叫你擦掉不可。说是画画,实是玩水,涂几下,蘸一蘸,涂几下,蘸一蘸,有时,干脆以蘸为主了。</h3> <h3>小坚果童趣录(22) </h3><h3> 听奶奶读故事</h3><h3> 对付宝宝的哭闹,有一绝招,就是讲(读)故事。不管他在做什么,那怕闹得天翻地覆哭得呼天抢地,只要你拿起故事书一读,他准会来个急刹车,奔到你身边,虔虔诚诚地听起来,还时不时互动一下,问个为什么。看,奶奶在读"彼得兔的故事",宝宝的眼睛可一刻也不曾离开书页哦。</h3> <h3>小坚果童趣录(23)</h3><h3> 商场看书</h3><h3> 每次去大润发,第一站,书柜前看书。书柜不多,三四排,但足以让宝宝流连忘返的了。不必你选,他要自己挑。在书柜前,盯着书,慢慢走,选中的,不是自己翻,就是缠你讲。你讲得口干舌燥,他才不管呢,他只是说,再讲,再讲。</h3> <h3>小坚果童趣录(24)</h3><h3> 故事引发的联想</h3><h3> 宝宝爱听故事,而且总是由故事里的动物联想到家中的玩具。讲小猫钓鱼的故事,才开讲,宝宝转身就走,不一会儿,便抱来一只小猫玩具,边跑边嘴里喊着小猫小猫,然后搂着玩具,倚在你身边,乖乖地听你讲下去。这两天,对《1,2,3,到动物园》这本书尤其上心,原因只有一个,书里画的动物多。这本是一本巧妙的教小孩数数的书,可宝宝对数数一点也不关心,他只关心每一节车厢里不同的动物,大象,长颈鹿,熊,海狮,猴子,一本书讲完,边上多了一排动物玩具。有的没有玩具,怎么办?难不倒宝宝。说到狮子,他搬来一双狮子头鞋子。说到蛇,他去找"农夫与蛇"的小书。实在没有可联想的,比如鳄鱼,宝宝也不急,他盯着书上的动物,指着鳄鱼背上的小老鼠,来一句,小老鼠在鳄鱼身上,鳄鱼怕怕。</h3> <h3>小坚果童趣录(25)</h3><h3> “在哪里"</h3><h3> 已是初冬,公园里的菊花盆早已移走。我们说,菊花没有了,冬天了,菊花枯萎了,宝宝随即问,"枯萎"在哪里。在他的认知里,"枯萎"便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于是,我们只好牵强地解释一番。</h3><h3>读《汪汪队》的故事书,凡是宝宝不理解或没听过的词语,都会问"在哪里"。"发出清脆的响声","清脆在哪里";"纷纷倒在地上","纷纷在哪里";"扮演雪中的天使","天使在哪里";"雪覆盖在铁轨上","覆盖在哪里","把雪堆清扫干净","清扫在哪里"。宝宝问得那么认真,把我们乐得一时忘了"在哪里"。</h3> <h3>小坚果童趣录(26)</h3><h3> 讲故事的意外收获</h3><h3> 有一天,宝宝看着"小猴躲雨"的故事书,嘴里冒出一个成语:雨过天晴。我们追问一遍,他还是这样回答。看来,他是记住了。宝宝让我们讲故事有个特点,一本故事书(都是极短小的)要反复讲,不讲个四五遍,他不罢休。因此,一些话和词语就给记下了。于是,我说了"灵机一动"这个词语,宝宝马上准确地说出"小羊的智慧"这本书。然后缠着你去找这本书,找来了,指着书页,嘴里不停地喊着这四个字,一字一顿,声情并茂。</h3> <h3>小坚果童趣录(27)</h3><h3> 编故事</h3><h3> 宝宝手拿毛笔,在画纸上涂鸦一番,爷爷说,像老鼠,宝宝激动起来了,说是大老鼠,又赶紧在别处涂一下,说这只是老鼠宝宝。爷爷问,老鼠宝宝跟老鼠妈妈说了什么呀,小家伙一本正经地,妈妈,抱抱我。那么,老鼠妈妈说了什么呢,宝宝回答得十分到位,我爱你。看,故事编得合情合理,挺煽情的呢。</h3> <h3>小坚果童趣录(28)</h3><h3> 懂规矩</h3><h3> 宝宝爱到肯德基去,当然,不是为吃,而是为玩。玩什么?滑滑梯。今天,又去了一家肯德基,没别的小孩子,可进去之后就是不愿去滑滑梯。怎么,不敢兴趣了?要脱鞋子,要脱鞋子,宝宝嚷着。哦,这是宝宝早已养成的习惯,进肯德基玩滑滑梯,须脱鞋子。而且,还不允许我们穿鞋子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