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待一面与梅花

张 斌

<h3>  正是腊梅飘香的季节,徜徉在幽静的环境里,有几分醉人。朋友家小区楼台亭阁,植被蓊郁,恰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朋友夫人又喜欢侍弄花草,庭院和花架上到处攀爬着红红绿绿,端的惹人爱怜。</h3> <h3>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无论现实还是梦里,很想多一些这样的画面:</h3><h3><br></h3><h3> 粗砺的木桌旁,疏落落地没几张凳椅,也许好友两三个,也许就我一人,都不言语,推开一扇窗,大口呼吸,窥见迎风怒放的一盆盆形色各异、婷婷玉立的多肉植物!</h3> <h3>  到肉友家做客,大家坐在一起,免不了大赞一番居处的清雅,以及夫人的勤巧,对布局设施留下深刻印象。</h3><h3><br></h3><h3> 朋友热情地施茶,大家谈兴甚欢,话题主要还是房子。都已人到中年,受邀的两家也买了新房,对搬迁新居满怀憧憬,而主人则神采飞扬,谈起选房装修来滔滔不绝。</h3><h3><br></h3><h3> 见朋友孩子在一旁沉吟不语,大家转移话题,关心起孩子的学业来。两位朋友的孩子都很出色,已赴境外上大学,我家孩子还在念高中,于是说上一番勉励的话,又相互夸赞了彼此孩子的长处,并将来出国看看云云,接着又扯到旅游健康之类的话题,越聊越开……</h3><h3></h3> <h3>  我却渐渐觉得惆怅。不知不觉,曾经避之惟恐不及的油腻中年形象,将我们越套越紧,聊来聊去,都是房子车子孩子票子等等,诚然,这个现实世界让人们无法免俗,但我却感到,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堵在了我们之间,也许它很轻,很薄,但大家都不愿去捅破它。</h3> <h3>  来之前,我还怀着期待,想体验下呆在朋友书房的感觉,即使不舞文弄墨,临窗听风也是好的。</h3> <h3></h3><h3> 可是大家关心所在并非此,俏作停留就云别处观,剩下我环顾四周,亦只觉兴味索然。或许,那个所谓风雅之所,本来就没有。</h3><h3></h3> <h3></h3><h3> 这些年,心中总有一介情结或是一份情怀,一直都没有更好的呈现和抒发。至遇见了丰子恺的“小桌呼司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这句精彩、美萌的文字,忽然间,就把我心里的这个情结与那份情怀呼之而出,让我感受到一种契合,并拥有了一份明朗和安宁。</h3><h3><br></h3><h3> “有茅屋一间,屋前泥地上一桌三椅,三位先生围坐喝茶聊天,却空着一面,对着一支生机盎然的梅花。我理想的场景,是我们三位曾经的同学围坐小桌,或粗茶或陋食,却意气风发神姿潇洒,旁边,空着一株象征性的梅花,那里,是梦想,是青春,是若干未知而有待探寻的路。</h3> <h3> 而今这些都不存在。三十多年过</h3><h3>去,那些诗酒趁年华的风雅或仗剑走天</h3><h3>涯的锐气尽已消失,即便有了比从前好</h3><h3>得多的环境,我们在雅庭精舍品着香茗,</h3><h3>却味同嚼蜡,难以找回当年踌躇满志的</h3><h3>感觉。所能讲的,都是一些和旁人无异</h3><h3>的俗事琐事,在意的,常常是名利身家的</h3><h3>攀比,与理想无关,与灵魂无关。</h3> <h3>  这个年代,我们有太多的聚会,文人聚会、同事聚会、生日聚会、升迁聚会、上下级聚会,聚情感,也聚功利。餐桌变成一个局,酒局、饭局。在一个喧哗而浮躁的酒店里,桌子周围坐满了红男绿女,不再有多余的空间,不愿意留白,也不再有耐心等一个人。</h3> <h3> 一个人最少需要一种非功利的爱好。</h3><h3> 比如爱钓鱼,并不是为了解馋。爱书法,并不是为了卖钱。爱跑步一,并不是要创世界记录。爱跳舞,并不是为了上台表演......</h3> <h3>  很怀念《围炉夜话》里描绘的场景,</h3><h3>冬日夜晚,一家人坐拥火炉,相互烧煨山</h3><h3>芋闲话家常,心有所得,乃作文记之。</h3><h3><br></h3><h3> 那种场景,其实于旧时农家甚为常见,</h3><h3>那时候,物质并不富足,也许还没有山芋</h3><h3>烧烤,只有白水一杯,可大家精神上的干</h3><h3>粮却很丰盈,人人都带着欢笑,那是一种</h3><h3>发自内心的欢笑,是对未来世界的无限</h3><h3>憧憬。</h3> <h3>生活需要仪式感。</h3><h3>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时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br></h3><h3>再平凡的生活都会存在一些令人瞩目的小确幸。<br></h3><h3>就像村上春树所说:如果没有这些小确幸,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br></h3><h3><br></h3><h3>而对于生活的付出与冀爱,值得我们这样庄严的对待,留待一面与梅花。</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b>~~</b><b>~~</b><b>~~</b><b>~~</b><b>~~</b><b>~~</b><b>~~</b><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为什么会对丰子恺漫画深有感触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让我来试与君解读此画何如:</h3><h3> 小屋、山峦,寂寥高远,一株梅树兀立,二三朋友围桌而坐,还作谦谦君子状,留一个位置给梅花。</h3><h3><br></h3><h3> 留,是一种境界。画中人,揽物于怀,他们把梅当作一个朋友,正在远方,赶来赴会的路上。</h3><h3><br></h3><h3> 一个位置给人留着,其实是给自己留一个风景。空着的位置,属于那个人,朋友齐了才叫圆满。他们相信,他会来,所以才边聊天,边等他。</h3><h3><br></h3><h3> 没有坐满,也是一种美。那个空着或留出的座位,是虚拟<b>的</b><b>,人生有时需要等待一个如月光般相互照耀的心灵朋友</b>。</h3><h3><br></h3><h3> <b> 梅花是心灵照耀的朋友,它冰清玉洁,代表着一种品位。桌旁有梅树,几个志趣相投的人,惺惺相惜,暗香盈袖。</b></h3> <h3>  外出看风景的途中,在随机而遇的小酒馆里,喜欢对窗而坐,对面空出的位置,有时候是一棵树、数杆竹、一座山、一条江,甚至一片海。或者,山间日出、芦荻秋花、如钩弯月、野渡扁舟。面对它们,心底涌动着温暖的感动,无边的浩大苍茫,它们是我旅途上新认识的朋友,就在那儿邂逅,并等待了这么多年。</h3><h3></h3> <h3>  留一个位置,多么美的几何图形。这时你会觉察到,人与人、人与自然,是那样的对称、和谐,就像《老残游记》里面提到的,济南城里“三面荷花一面柳”,如果四面都是密密匝匝的荷花,这样的城市格局,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也就缺少了荷与柳的动静相宜,碧天铺展与摇摆如线的相互衬托。留下的一面给柳,也才有了风进来,空气潺潺流动的荷柳花香。</h3> <h3>  一直都喜欢三面青山,一面江的城市。这样的临江之城,大多在江南。城市是一张天然大桌,接纳来这里谋生闯荡的朋友。城市的这张大桌,在你来与未来之前,就已收拾,摆布好了,它是城之初,一个品位,一种意境。留出一面给江,静静坐着,等待正在路上的人,渡江而来。</h3> <h3>  留一个位置,那个空座位可以臆想,后来又读到丰子恺的“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桃花”。季节变了,不变的还是那几个长衫文人。此时,冬已深,人生节气里的桃花灼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