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

风轻云淡

<h3>20年前的1999年,像极了今天的2019年。</h3><h3>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整个中国激荡着愤怒的声浪;金融行业一片风声鹤唳,纷纷忙着抓捕那只“千年虫”;末日预言像病毒般席卷世界,全球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慌。</h3><h3>经济也软趴趴地低迷着,民众心里充满了不安、焦虑和烦躁……</h3><h3>1999年初,马云第三次创业失败,此时的他,已经35岁了。</h3> <h3>1964年出生于杭州的马云,也并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从小到大,他成绩都很一般,连初中考高中都考了两次。</h3><h3>1982年,他参加了第一次高考,结果考得一塌糊涂,连三本都没有考上。落榜的马云,蹬起了三轮,“打算这辈子就这样过了。”<br></h3><h3>但有一天蹬三轮时,他捡到了一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让马云热血沸腾:“我要上大学。”<br></h3><h3>1983年,他参加了第二次高考,结果依然连三本都没考上。<br></h3><h3>1984年,他参加了第三次高考,这一次,他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br></h3> <h3>马云综合成绩虽一般,但英语却好得出奇,被称为“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人”。所以大学毕业后,他就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了英语老师。工作了4年,每月工资还不到100元。</h3><h3><br></h3><h3>马云觉得这样过下去没意思,于是1992年,他找几个朋友创办了海博翻译社——专攻翻译。马云跟房东签了一个长合同,每月房租1500元。</h3><h3><br></h3><h3><br></h3><h3>本想大干一番的马云万万没想到,翻译社生意会如此惨淡,每月收入还不到500元。别说发工资,连付房租都不够。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去义乌批发了很多小商品,内衣、袜子、手电筒等等,然后像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h3> <h3>1995年,杭州要修一条高速公路,一家美国公司参与了这个项目。但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美国公司却迟迟不付款,政府就想去美国协调。</h3><h3>去协调就要找翻译啊,于是政府就找了马云。这次美国之旅,让马云有了一个意外收获——知道了互联网。</h3><h3>马云觉得互联网真是好神奇,他搜索“beer”这个词,看到了来自好多国家的相关信息,但就是没有中国的。于是一个念头就在马云脑中诞生了:“中国的,我可以做啊。”</h3><h3>一回来,马云就从翻译社辞了职,邀约几个朋友,筹了10万元,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贸易和商业信息。”</h3><h3>为了宣传和推广中国黄页,马云去北京寻找政府支持,结果被一个个部门请了出去,“这人一看就不像个好人。”</h3><h3>出租车上,马云失声痛哭:“我希望中国人早点成功,不能再拖下去了。”</h3><h3>在马云的苦苦坚持下,中国黄页终于一天天好起来,一年后就被杭州电信收购了。</h3><h3>但不久,杭州电信就与马云在经营理念上产生了严重分歧。道不同,不相为谋。1997年,马云退出了中国黄页。</h3> <h3>1997年,外经贸部欲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邀请马云来组建和管理团队。</h3><h3>马云带着几个兄弟就去了北京,在北京只干了14个月,马云就辞了职:“条条框框太多,施展不开拳脚。”<br></h3><h3>1998年底,马云对一班兄弟说:“我带你们来了北京,但我自己要回杭州了,我给你们三个选择。第一:留在北京机关里,工作很稳定,工资也不错。第二:我推荐去雅虎、新浪、搜狐,工作比较稳定,工资也很高。第三:跟着我回杭州创业,但每个月工资只有500元,10个月内没有休息日,我们租不起房子,所以只能在我家里上班。10个月后如果创业失败,我们各奔东西。你们考虑三天,然后再告诉我。”<br></h3><h3>没有等三天,只过了三分钟,大家就说:“我们跟你回杭州。”马云立刻红了眼睛。<br></h3> <h3>1999年2月20日,大年初五,在杭州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马云召集17个人,开了阿里巴巴历史上著名的动员大会。马云连同这17个人,后来被称为“阿里18罗汉”。</h3><h3>几天后,马云在报纸上打了一个招聘广告。上面写了这么一句英文:“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h3><h3>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时候?如果不是我,还能是谁?</h3> <h3>阿里巴巴发展并不太顺,干了不到半年,就发不起工资了。马云只好四处去融资。</h3><h3>找到联想柳传志,柳传志婉拒了:“互联网,我看不懂。”</h3><h3>找到金山雷军,雷军也拒绝了。</h3><h3>马云找了37次风投,但37次都被拒绝了。阿里巴巴,眼看就要夭折。</h3><h3><br></h3> <h3>就在阿里巴巴撑不住的时候,经朋友介绍,马云找到了软银老总孙正义。孙正义说:“我只给你6分钟。”</h3><h3>马云口若悬河地讲起来。6分钟演说完毕,孙正义说了一句话:“你跟杨致远一样疯狂,我决定投资阿里巴巴。”</h3> <h3>马云拿到了2000万美元风投,阿里巴巴终于渡过难关。</h3><h3>马云拿到2000万美元风投后,便开始了海外扩张计划:到多个国家建立办事处,聘请大量国外一流人才,“当时阿里巴巴在美国硅谷就有30个工程师,年薪没有一个低于6位数。”<br></h3><h3>结果刚进入2001年时,阿里巴巴的资金链就紧张起来,“最多只能再支撑半年。”<br></h3><h3>马云失眠好几个晚上后,做出重大决定——回到中国,回到沿海,回到中心。大规模的撤站裁员开始了。裁员太惨烈了。惨到什么程度?<br></h3><h3>“阿里工号是按加入公司时间顺序排列的,马云为1号,20号以前的是公司创始人,前100号是公司老班底。而当时的大裁员,100以内的老员工裁掉了一半。”<br></h3><h3>大裁员之后,马云打响了三大战役。<br></h3><h3>第一战:“延安整风运动”。就是统一思想、统一价值观。<br></h3><h3>第二战:“抗日军政大学”。就是投资100万搞培训,让员工成为最优秀的专业人才。<br></h3><h3>第三战:“南泥湾开荒”。就是大生产,必须把产品做出来。这三颗救心丸,终于救回了即将断气的阿里。<br></h3> <h3>2009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201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位最伟大领袖”。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奖章。</h3><h3>站在2019年的开头,我恍然意识到: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其实就是一个个选择和坚持叠加起来的总和。<br></h3><h3>每位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br></h3><h3>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br></h3><h3>没有人能依靠天赋成功,只有勤奋才能将天赋变为天才。<br></h3><h3>你能看到多少美,取决于你多大程度上努力生活过。<br></h3><h3>我只是想以此致敬当下每个正在努力奋斗的人,<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