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 心灵何时震颤</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文/净缘</font></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 人至花甲,很难被感动,因为世间道理懂得太多。但懂得不等于修得,更不等于人生标本。很多人尽可以家里外面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还可以对林林总总指指点点,似乎人老便是资本的象征,自以为师。如果往深里探究,往往多半连他们的儿女都很不削,因为骨子里就是吃瓜群众普通一族,故作的强势所要企及的只是试图掩去平凡以至平庸。并非要小视这个年龄群体,只是觉得年龄的增长,尊严更珍贵,“中国大妈”已被世人吐槽,别再来个“中国大叔”。</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这个年龄若被感动,极有可能大彻大悟。</font></h3><h3></h3> <h3><font color="#b04fbb"> 自己最近一次被感动是在退休半年后的2019年春节前夕,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里,被珠峰夺去双脚69岁却站在了8848米这个高度上的夏伯渝老人。主持人董卿给出的评语是:“珠峰摧残了您的躯干,但是永远没有能够摧残您的精神。您的精神早已到达了一个让人无法超越的巅峰,早已比肩了世界最高峰。”感慨之下,赶紧用手机在电视机上拍下了这组夏老用假肢攀登珠峰的震撼画面。</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夏伯渝,26岁开始攀登珠峰。在一次攀登途中,到达7600米的时候,一位队友丢失了睡袋,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睡袋让给了队友,结果自己冻伤,双脚做了截肢手术。在此后的40多年里,攀登珠峰成了他矢志不渝的追求,又先后四次攀登珠峰,都是在8000多米的地方,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和险情,或被迫放弃或侥幸脱险。他的感天动地精神,深深感动了央视“挑战不可能”摄制组,进行了跟踪报道。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第五次用假肢攀登珠峰,8点31分,他终于站在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8848制高点上。那一刻,他深深地被自己感动了。</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夏伯渝的故事可能是不可复制的,如同当年激励一代青年人奋发成长的张海迪的故事同样不可复制。正是这样不可复制的故事,讲述的才是人生最确切的道理,人生都是可以闪光的,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肯一直做,就会有人为你喝彩。</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特定刺激——注定了特殊人生轨迹</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我们时常会羡慕有所成就的人,而所有成就的来源,就是曾经的一个生活刺激。中国经济改革初期,捞到第一桶金的,为什么有一大批是刑满释放人员?就因为那时出狱之后生活所迫,才敢借点钱去勇闯天涯。而那些懂得经营管理的国企高管、讲经济学的大学教授、有庞大人脉资源的机关干部,就因为生活太安逸,所以没那个胆量。</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有数据统计显示,人的知识总量与智能总量的实际应用,通常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都成为了储存能量。“非常大脑”、“挑战不可能”“一站到底”都是最好的佐证。常人的智能之所以大多成为了潜能,多半是人生经历缺少特定刺激。凡事不破不立,打破一种均衡,就会出现新的转机。夏伯渝就因为第一次攀登珠峰的尝试,便注定了他一生的高度。很多人一生平淡,就因为守着鸡肋般无聊的均衡不肯放弃。打破需要勇气,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无我境界——成事必备格局</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很多人一生平淡无奇,总在怨天尤人,明知是借口,也不肯承认自己与时代的距离。一个人若一生不发奋,已不只是惰性,还有放不下的狭隘天性,凡事习惯患得患失,一生的期许就是得到更多无偿的利益。改开40年私有观念注入,使很多人把贪婪攫取社会资源当作了本能,而并非生存需要。由此便滋生了变异般的垃圾人群。</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近日,微信好友“抚顺小诗”在朋友圈转文《一个东北城市的坠落:国企成第二官场,经济垫底是一步政治棋子》。因为多年从事法制新闻思维惯性,于是留言:</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东北现象成因比较复杂。作为东北人本身,可能觉得缺少政策扶持成分比较多。如果跳出这个范围来思考,“投资不过山海关”就有另外的道理了。人们的经济理念决定着经济模式,决定着地域品味,也决定着城市姿态。东北人是缺乏经济思维的,缺少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也缺少犹太人的文化尊重。在东北,无论官员还是商人,没有把经济当做一种文化形态和生存艺术,而是作为一种贪婪,所以来东北投资的人最后都跑了。比如我们熟知的这个极度缺少文化支撑的城市,是很难发展经济的。这些年很多标新立异的决策者炮制的城市发展模式只是装腔作势的政治游戏,从来没有脚踏实地践行过。所以,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只能在官员和商人的疯狂掠夺中快速流失。”</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刚刚从机关退休,原本不想触碰这样敏感的话题,而且反证法也太过生硬,只是思维的临时组合。无论群体还是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就得去掉杂念,人在无我的时候,境界才是纯净的,格局才是高尚的。夏伯渝的格局不是穿着假肢攀登珠峰,而是用血肉之躯换取了登山队友生命的安好。这些年,蜷在狱中认认真真撰写人生忏悔录的社会精英人士越来越多,想过灵魂境界和人生格局么,起码在佼佼于万人之上的时候,肯定没有。</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追逐目标——人生才有极致</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无论圣人还是凡夫,人生一路走来都要靠目标来支撑,所不同的,有人一生不断享受拥抱目标的快乐,有人一生都把目标当作心结。夏伯渝的人生目标就是8848米世界屋脊这个高度,而且用了40多年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震颤,也给了这个年龄的人一份难得的心灵鸡汤。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世间所有创造与己无关,最为现实的便是自我的占有。所以这个世界,有人欣然,有人木然。</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如今励志的书籍文章最多,如此铺天盖地无非是社会道德标准与公众人格底线被私有化观念与拜金思潮颠覆了近40年,心灵危机已经从个体之躯长驱直入蔓延到民族之躯的一种拯救。</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很多人一生指望运气。在自己的职业观察中有一种倾向,这些年经济乱象中所有非法吸纳民间资本案件,经济欠发达的东北地区参与人数最多,投入资本最多,高峰时F市民同时参与的非法集资案就有45起之多。倘若把一生洪荒之力积蓄拿去买保健品,还可以视为思维错搭,如果拿去下赌,只能解读为渴望一夜暴富的灵魂饥饿。</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太上感应篇》中讲,“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晚唐山水诗人刘禹锡云:“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这些道理都在告诉人们,凡事起心动念将直接印证因果。爱与善是人生目标的最好支撑。夏伯渝就是个普通人,但他的经历透视了高纯度的生活哲学,平凡但不平庸。对生活每一个目标的挑战都是生命的重塑与灵魂的重生,考验自己的就是能否坚持,有时要坚持到独孤求败。</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至此,有读者可能会质证,那你的人生呢?</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这次被感动,就是在那一刻强烈比对着自己的人生,究竟还有多少汗颜。自己的人生没有震撼,只有些许欣然。这种欣然主要来自于42年职业生涯的创造与享受社会成果之间的平衡,我想这该是起码的人格吧。</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青年时做教师,因为被举报上课不拿教案(根本没有教案),结果在校长室接受一堆疑问后,被授权全校唯一可以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的教师,附加前置条件,两个月内要拿出一套完整的语文教学备课经验。所以才有后来全市首届中小学生口头作文比赛捧回团体第一名,在高度计划经济下,空前绝后得到近一个月工资的奖励。</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中年时做省法制报驻地记者,副总编和编辑部主任嘱咐编辑,抚顺记者站来的稿子,最好不要去动标题。那时在业内能小有名气,就因为文章标题一针见血,而且扎心。所以,优秀作品、优秀驻地记者、先进记者站连续16年整体打捞。特别是帮助老百姓解决疑难涉诉上访案件,面对那些跪在地上的哭诉,平均两年左右的艰难奔波才能换回一个泪流满面的感动。</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壮年时做机关工作,一个人负责一个法学网站和一个法学刊物,而且风声水起。就因为一个人支撑了一个团队的作用,领导们走到哪都用这个范例去做职业广告,教育那些不想干活只想要官的干部。</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退休前十年里,从事维护稳定。这是个不招人待见的职业,永远没有成就感。市委领导定位,只要不出事就是你们的成就,听了值想哭。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总结了一套把职业当成乐趣的奇葩理论,让业务研究成果年年获得全省一等奖,三次获得全国一等奖,省内没有第二个人。特别是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个空白领域里,没有科研经费和物质条件,只有繁重工作压力,默默研究八年,成为省内行家,退休后最新研究成果依然在评估实践中应用。</font></h3><h3><font color="#b04fbb"><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然,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疑似八挂的悲催。几千年农业文化桎梏和官本位观念顽疾,人们衡量职场成就还是习惯看官职。想作这种挑战,注定头破血流。因为假装木讷,躲避“潜规则”,还乡时依然布衣,在这座城市令人目眩的机关里,也算是个奇葩。好在职业生涯终结投在百姓堆里,如鱼得水般从事摄影和写作,又有闲暇净心公益,身边一帮喜欢自己的朋友,乐在其中。</span></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在夏伯渝第五次攀登珠峰前夕,作者来到西藏。2018年4月3日,拍下了米拉山口(5013米)和南迦巴瓦峰(7782米)。</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人生的意义就是不要止步,只要向前,就有好的风景。新闻里经常有登山队员永伫珠峰雪域的报道,可并没有影响全世界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的脚步,这是目标和信念的支撑。在为信念的攀援中,人们不会去想做人生导师,更不会去想功名利禄的交换价值,因为生命止于何处尚且未知,唯有的便是证明今天的自己。</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人生的价值是可塑的,验证方式也很简单。不要陶醉于自恋式的过往,因为社会只关注今天你的分量。看一下儿女对你是否祟拜,看一下熟悉的人对你是否钦佩,看一下陌生人是否为你点赞,这就是答案,还有若心灵的那一震颤。</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所以,人生没有模板,只有心灯一盏。</font></h3><h3> </h3><h3><font color="#b04fbb"> 2019年2月15日上午7时15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作者简介:</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尹晓晖,现居辽宁抚顺。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抚顺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抚顺分会副主席、抚顺手机摄影俱乐部创办人、抚顺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