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灿烂的日出,令人神往。多彩的朝霞,给人兴奋。澎湃的的雾海,使人沸腾。日出、朝霞和雾海,三样同镜,则更让人疯狂。现这样的美景,并非远在天边,无需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到高山大海去寻觅,现近在粤西信宜就可以欣赏到。</h3> <h3>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粤西山区重镇信宜市,作为中国的长寿之乡,山青水绿,天蓝地灵,具有独特的山川风貌,尽管现在交通通讯已较发达,但仍有很多美景隐藏在深处不为人知。</h3> <h3> 位于信宜市怀乡镇云罗村与白石镇扶龙村、大寨村交界的山岭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天气晴朗的清晨,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日出、朝霞和雾海同时出现,红彤彤的日出穿过金灿灿的朝霞,将金光洒落在群山叠嶂间翻腾的雾海上,场面壮观震撼,人站在山岗上,仿佛就是腾云驾雾的神仙,飘飘然的感觉。</h3> <h3>天上的云彩,地上的雾海,天地合一。</h3> <h3> 铁打的青山,流水的雾景。青山不变,雾海则风云变幻,日新月异,鲜到应接不暇,百看不厌。</h3> <h3> 真正的江山如画,只要一睹“芳容”,令人一见钟情。</h3> <h3> 清晨,洁白的雾在山间悠动,火红的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与大大小小的峰峦,高高矮矮的叠嶂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幅动态丹青画,构成一幅幅自然山水图,好一派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h3> <h3> 山不在高,有雾则灵。雾是灵动的,是山的灵魂,是山的内涵。仅有软绵绵的雾,没有山,雾傲气再高,也缺少傲骨,少了风度。山有雾才能叫仙境,雾中有山,才是真正的至臻。雾离不开山,山为雾撑腰,共同构成了自然的和美。</h3> <h3> 上面的图片是笔者今春年初二和年初四,在怀乡与白石交界的风木坳圆墩山一带用随身手机随拍图片中的一小部分。据笔者所知,初一至初十,除年初三外,雾海每天都如期而至。所介绍去的人回来都说,不枉携家带友起一个早床,憾人的日出,迷人的雾景,诱人的朝霞,还有清新的空气、自然的气息和乡味的情怀,满满的收获。照片发朋友圈,好景靓图,点赞连连,令人羡慕不已。</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 自</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017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8月,信宜这个独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海被发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后,笔者每</span>次回乡,无论吹风下雨,都必去走一趟,以了解该地雾海出现的规律。如果某次不出现时,则想方设法弄清楚其中的原因。至此,实地考察累计已有18次之多,其中13次不负所望,5次落空(包括今年春节的年初三这次,其中还有2次是满怀希望地带着运方客人去,结果失望而归,很是尴尬)。</h3> <h3>↑ △冬春视频</h3> <h3>↑△在同一位置拍的夏季视频</h3> <h3> 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结合雾海出现时和不出现时的前后两日的气象情况比较,综合分析认为,怀乡与白石交界的这个常年雾海,大部分由气象学中所说的辐射雾所致。当然,这种雾是不具辐射危害性的,是指因为前一天的高温与当天低温形成的温差,即日较差,地表辐射散发热量后,温度降低,冷却附近的水汽凝结成的一种雾。</h3><h3> (注:雨后出现的雾,多数不属辐射雾,可能是锋面雾、平流雾或蒸发雾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h3> <h3>辐射雾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h3><h3> 1、存在较大温差,即所谓的“日较差"值较大。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地表散热快,低气层降温多,便于水汽凝结。</h3><h3> 2、近地面的水汽充沛,即空气湿度大。稍有降温,近地层水汽便可达到饱和程度,凝结成雾。</h3><h3> 3、要有一定的风速。静风状态,水汽遇冷直接成露或霜。风速过大,一般3级风以上,则易把水汽吹散,难以达到饱和成雾。微风状态,即日常天气预报所指的“无持续方向1-2级”的风力,最适宜雾的形成。</h3> <h3> 非极端天气的通常情况下,一个县域,尤其一两相邻镇域的范围内,每日的温差、风速,甚至空气湿度,一般不会相差太大。而一些小范围的局部地域因河流、湖泊和山谷等地形,以及植被和森林等原因,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信宜黄华河流经区域恰好是这样的地带。</h3> <h3> 从卫星地图上可看到,观雾赏日一路一带的周边,群山环绕,河流密布,山塘水库众多,而且河流上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和引水截流坝一个接着一个。有水的地方,必然有蒸发,有蒸发自然就储备有一定水汽。河谷的早晚的温差比开阳的地方要大1℃一2℃。水流动带动空气流动,空气流动便形成了风,所以其它地方静风时,也会有一定的微风,把底层的水汽吹浮在一定的高度。当其它地方较大风时,受群山的阻挡,风力减弱,对水汽的停留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h3><h3><br></h3> <h3> 多篇文献的观察数据也都表明:辐射雾一般在下半夜开始出现,逐步形成和变浓,至清晨日出时达到高峰。日出后,随着气温升高,两三时内会逐渐扩散、稀释和消失。</h3> <h3> 2018年10月4日早上,当时信宜天气显示的信宜普遍空气湿度只有40%,但雾海却照样出现,只是雾景较平日淡薄了一些而已。而水汽饱和到形成雾,湿度要达到95%以上。可见,黄华河雾区早上的水汽要此一般地方要充沛得多。这也说明了该区域的水汽时刻储备充分,只要温度和风速适合,雾海一触即发,可随时发生。</h3> <h3> 笔者查阅多篇关于河谷与山地雾的研究文献发现,多个记录数据都表明:在天气晴朗或少云,风速低于3级的条件下,温差(日较差)6℃是判断雾海是否出现的重要依据。温差小于6℃,雾海不出现的可能性大于50%。温差大于6℃,雾海出现的可能性大于50%。如果刚好等于6℃,就要看其它不可预测的运气因素了。温差越大,雾海越壮观。</h3> <h3> 今年春节期间的大年初三清晨,天气晴朗,日出很壮观,但雾海没有出现,是因为与初二的温差只有6℃。</h3> <h3>温馨提醒:</h3><h3> 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有一定的误差。例如:年初四预报当日最高温是26℃,初五最低有21℃,而实际上初四高温达28℃,初五低温是19℃。如果按预报,初五早的温差只有5℃,雾海不会出现,但实际温差有9℃,结果当日雾海很壮观。差点导致笔者误判,让一千里迢迢赶过来的老友记错过观玩雾海的机会。</h3> <h3> 好风景需要好的观光平台。从海拔地形图来看,圆墩山位于雾景密集区的西面,也是最靠近黄华河扶龙-乐义段和十丈水库的西面最高山之一,海拔有520米,周边除了天子岭,方圆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群山都在海拔400米以下。站在该山顶上,一览众山小,几乎可360度环视,周围雾海尽收眼底。现圆墩山一带无高大树木,不会防碍视线。道路有两三米宽,无陡坡,无山崖无峭壁,不用攀爬,可悠哉散步前往,安全有保证。而且观景路线有2公里长,有足够的长度从不同角度欣赏东面的日出、雾景和朝霞,并可近距离体验到晨雾的温柔和温度。</h3> <h3> 天子岭顶,海拔540米左右,本也是看雾海、观日赏霞的制高点和观光台,无奈那里种的速生桉树已长高生密,挡住了视线,看不了远景,很可惜。</h3> <h3> 不少外地朋友一直都想去雾海看看仙境,但又担心走错路,这个担心现完全可用手机导航来解决了。到怀乡镇圩附近设导航至“横坑”即可。Y460乡道是怀乡圩尾桥直至橫坑的水泥路,全长刚好5公里。雾海路口就在这条乡道海拔最高点返回几米的位置,那里有一个去雾海的指示牌。在指示牌附近找地方停车即可,步行几分钟上一个小山坡就可看到日出和雾海了。但那只是观光的起点,先不要被那点风景迷住,而错过当天最佳的赏日出时间。</h3> <h3> 大约步行100米就上到了第一个坡顶,接着是一段横排路,当地人又叫“屙屎墩”,大约有200米,这段路的风景很容易迷惑人,初次到此的人,往往把最宝贵的时间耗在这里,其实这只是风景的小前凑。然后是一段100米左右的下坡路,没什么风景,但易被认为是风景的尽头而放弃后面更好的风景。下坡之后,即是叫风木坳的山坳,接着又是上坡,就是连续的1500米长的观光路了。该段上坡路的山顶就是圆墩山顶。</h3> <h3> 一日之美在于晨,清晨最美的时候是日出前后的15分钟,那时的光线和云彩是最壮观的。但每个季节的日出时间不尽相同,最早的6:30,迟的甚至7:20。因此出门前除看天气预报的温度、风速和阴晴外,勿漏了日出的时间,需根据路程耗时,预留多二三十分钟,以免错过最佳风景。</h3> <h3> 有时候日较温差很大,但雾海没出现。有时候温差很小,而雾海却意外出现。这基本上属于特殊天气情况。</h3><h3> 在回南天的时候,天气连续回暖(即气温持续回升),虽然与前一天的温差很小,但雾海也可能出现。如上表中的2019年2月20日、27日和28日,都属于典型的回南天大雾天气,相对湿度均达98%以上。20日早上,天气多云,非阴天,尽管与前一天的日较差只有2℃,但雾海也出现,日出与云彩良好。主要是因为天气连续回暖,湿度大。加上前两天又下雨,积聚了大量的水汽等待着。27、28日早上的景象与20日很相似。27日傍晚,雾海周边下了短时阵雨,为28日早的雾海又补充了水汽。但28日早上应日出(7:00)的前后,观雾的山头也被大雾笼罩,人在雾中不知处,只看到雾却看不到山景,也见不到太阳。7:30后,太阳才从半空中逐渐露出身影,伴随着阵风吹来,山顶雾渐渐被吹散,脚下山峦显露出来,谷底雾在山间飘游,场面壮观如仙境。但8:30后,雾景基本上消失。</h3> <h3> 与回南天相反的是遇冷空气来袭的时候,气温多日持续下降,尽管温差很大,但雾海基本上不会出现。如上表中的21日和22日,尽管这两天的日较温差很大,早上也不下雨,但一点雾的踪影都没有。这应与冷空气来袭的时候,与随之而来的刮风有关,往往风速很大,且一阵接一阵地出现,致使雾消汽散。</h3> <h3> 常年雾海除了常规的辐射雾外,清晨的雨后蒸发雾,一尘不染,清新洁净,同样令人赏心悦目。</h3> <h3> 2019年3月3日,零晨4、5点钟时,正如天气预报所料,雾海一带也刮起阵风,下起大雨,但6点前风尽雨停,天气晴朗起来,天亮后日出灿烂,雾海壮观。这次的雾海主要由雨后蒸发雾所致,并非日常的辐射雾所为。</h3> <h3> 雨后蒸发雾在山区常出现,如信宜的黄坡岭、白鸡岭和长岗岭等山头,雨后也经常会发生。蒸发雾来得快,消失也快,稍纵即逝。尽管经常发生,但要正巧遇到,还得看看运气。而辐射雾相对厚浓,变化较慢,持续时间也长,日出两三小时后才会渐渐散去。且辐射雾基本上有规律可循,可根据天气的变化,事前进行预测。</h3><h3>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早上本应日出的时候,山雨欲来风满楼,尽管还未下雨,原积聚的水汽已被风吹散,雾海基本上不会出现。</h3> <h3> 雨后山顶被云雾缭绕的景象,很多人在山脚下,甚至家门口都看过。回南天的时候被大雾笼罩着,大部分人也都经历过。尽管在视频图片里看过不少,但真正亲自经历过或切身体验过雾海就在自己脚下的人,仍然寥寥无几。但每个人都想身临其境地看一看虚无缥缈的仙境究竟是什么样。从桂林相公山顶上看漓江雾景很漂亮,在黄山山顶上看日出雾海更是壮观,但那里很远很险又很贵,且去到未必遇得着。</h3> <h3> 信宜这个常年雾海正成为当地人晨运和同学聚会赏景的选择,已是一些知情城市人回避喧嚣、享受清静和休闲放松的地方,甚至被一些家长作为孩子认识自然奇观的教育基地,把观日出、赏雾海、看风云作为锻炼孩子早起床的方式。从县城到雾海,一小时车程,己成为自驾人约上三五知己,说走就走的好去处。粤西的一些驴友和摄影爱好者还把那作为露宿的营地等等。</h3> <h3> 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影响交通的有害天气,如果转变思维,把雾海看作是一种稀有观光资源,化害为利,也许可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和一张响亮明片。</h3> <h3>(2019年3月4日,对原文作了一些更正和补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