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后那些“焦化”面孔和场景

曹辉

<h3>  “底扫”时发现了自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幅工作照,再一次勾起了我对焦化工作美好时光的回忆,而这幅工作照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因为当年拍过后从来没洗过,现在看还是弥足珍贵的。呵呵,长得有些急了,字写得亦很稚嫩!焦化厂是淮化下属七个分厂员工最多的一个基层单位,我在那里工作时,员工人数达到1400多人,并拥有年产28万吨的捣固式单煤炼焦炉,共有七个车间。</h3><h3></h3> <h3>  因为在焦化工作了十年的缘故,每当想起参加工作初期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在焦化那些熟悉的老同事,还有那些老设备、老场景让我难以忘怀。我在上几篇《老照片见证“淮化”的蹉跎岁月》、《抹不去的一些焦化往事》等“美篇”中曾经说过,特别是对那些已经刻在我心灵深处的“影像”印记和眼前的老照片,看着,看着,眼角自然是湿润的,总是想着,回忆着,不由就有一种“冲动”!记录着,那些带着思绪的碎片总是挥之不去。</h3> <h3>  为此我近期挤出时间再续一篇,把“藏”在我抽屉里数十年拍的那些珍贵老照片又进行疏理了一下,并“舍老本”购置了一台还算专业的底片扫描仪,边摸索边学习对自己早年拍摄的135老底片进行了扫描,同时挑选出了几幅羿俊峰、周晓春老师更早以前拍的关于焦化照片。老底片因为时间久长,加上保存不当,其中一些底片出现了变色,甚至霉变和损坏,幸存下来的那些彩色、黑白胶卷也很难达到色彩艳丽和非常清晰的效果。下面这些照片如今“重见天日”与大家见面,想必有不少在焦化工作过的“焦化人”没有看到过,亦一定会勾起对当年曾经在焦化工作时的一些回忆……</h3> <h3>  看到照片上的“面孔”,真是有说不完的故事,为此我就简单的从自己工作的一个侧面说说:1979年6月高中毕业后就没闲着,在参加淮化正式工作之前一直在淮南市第二服装厂“待业”了近4年,经历就是“阅历”,我在那里工作时18岁不到就一个人到南京、上海等地采购服装、羊毛衫,并长驻合肥业务接洽处,负责服装加工、保管、推销。回单位后负责过原材料布匹、棉花采购和托运以及棉花车间负责人等,并且带领一帮“待业青年”摆地摊,推销连衣裙……让我在那里学会了很多。1983年后进入淮化,在焦化厂工作了近10年,1993年5月调入淮化党委宣传部(后改为政治工作部)这一干就是20多年。虽然离开焦化这么长时间,但我对焦化之印象和记忆早已刻在了骨髓里,对焦化的情感更是难以割舍!(上图为我1987年在焦化厂办公室工作期间拍的同事刘榴、殷萍、陶怀珠、汤萍等合影)</h3> <h3>  (上图为我1985年年拍的焦化食堂陆云鹏师傅和我同批参加工作的潘锦奎、刘明金)</h3><h3> 正式参加工作第一天就参加了“新学员”劳动,记得带我们的师傅就是“老转”代瑞武(没想到两年后我接替了他的安全员工作)。劳动中我和同批进厂的张山跃又被抽去了食堂帮忙,当时的管理员是申树成,可能是在帮忙中他对我有好感,劳动结束后面临新学员分配,他问我愿不愿意到食堂工作,如果愿意他就去找时任厂长张其友争取把我留到食堂。</h3><h3></h3> <h3> 我回去后考虑了一下,想想新学员工资才21元左右,到食堂工作每月只需缴纳9元钱伙食费,不吃还退钱,另外还能学到烹饪技术,以后就是不干食堂了,那可是对自己一辈子吃饭做菜有所帮助的。为此我答应了申树成管理员,在新学员分配中以致于我是唯一被分到焦化食堂工作的(张山跃是随后补充到食堂的)。在食堂确实学到了很多烹饪知识,刚去不久就和从备煤调过来的许良友一起被抽到上海焦化厂食堂学习面点制作技术,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面包、蛋糕、桃酥等制作技术。(图为邱志明在进行烹饪制作)</h3> <h3>  调入食堂上班后不久,食堂管理员申树成调到了淮化厂区大食堂,李恒树接替申树成担任管理员,潘志安、邱志明分别担任班长。记得食堂成员还有梁全安、盛绍云、李和昌、陆云鹏、孙玉华等,葛东方、郑孝光先后担任菜买,徐素华负责卖饭菜票,林赛凤担任保管员,再后来盛绍云接替。在我进入食堂后,张山跃、许良友、李翠萍、李守钦、刘家保、孙本玉、陈广田、姚海英、潘景奎、刘明金等陆续进入食堂,最多时达到20多人。食堂的小炒最受欢迎,炒肉丝用台秤称,切好的肉丝一两一份3角,如果炒鸡蛋3角2个鸡蛋还不包括配菜,非常便宜和实惠,许多外单位以及其它分厂的员工亦慕名而来,经常出现排队等候的场面。</h3> <h3>  到食堂工作后,发现食堂老师们各有所长,如潘志安看面像貌似屠夫,但他粗中有细,干活也麻利,他的葡萄鱼、芙蓉鸡片等让我增长了见识,有段时间“口福不浅”经常现场操作现场品尝,甚至张开华自己买食材到他家现学现吃“弄两杯”。邱志明做菜水平亦有自己的特色,他性格随和,天天开心快乐,做事也干净利落,后来调到了连云港碱厂食堂。盛绍云师傅做的包子非常有形有样,我做的包子就是她亲手教的,30多年了仍然让我受益匪浅。李和昌、陆云鹏由于老家在阜阳界首地区,喜欢吃面食,自然大馍、手杆面等非常拿手,也让我学会了油条、麻花、糍粑等制作技艺……(图为似山一样的原焦化食堂后面的备煤车间现场)</h3> <h3>  回想在焦化食堂工作,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多年前已经去世离开了我们的徐淑华和潘志安。我在食堂工作时潘志安担任班长,他属于外表粗犷内在细腻的一个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些烹饪基本功,比如“片肉”和“拆后座”等。徐淑华负责售饭菜票工作,每次她回颖上县老家都委托我帮她卖饭菜票,后来我与她有段时间还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所以对她比较熟悉。她属于“老三届”下放农村不少年,直到76年才分配到淮化,并赶上最后一批“转干”,她是一个直性子人,热心并善良,还是操持家务的行家里手,没想到她从一个胖胖富态的身体,被病魔折磨成瘦瘦的一个人,对她过早离开这个世界甚为可惜。</h3> <h3>  因为喜欢形象化宣传,平时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写广播电视稿,参与了分厂黑板报宣传,并和顾幼翔、殷萍、杨怀、李健伯、陈家庆等共同合作刻印《焦化工人》、《焦化安全报》。进厂初期我在焦化食堂一干就是两年半,直到1986年6月下旬接到当时的焦化厂办公室主任宋宪生通知,让我接替代瑞武担任分厂办公室安全员,同时兼管分厂办公家俱领用和管理等工作,从那时开始我还接替柴斌担任了焦化厂宣传报道组组长,承担了焦化厂的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和黑板报以及《焦化工人》、《焦化安全报》编辑刻印等工作。</h3> <h3>  我加入共青团已是参加工作后,属于相当晚的那一批,焦化厂团员青年多,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由于我热心参加各种活动,一年后就经过差额选举担任了焦化厂机关团支部书记。上任第一次组织活动就是与总厂机关五支部(时任团支部书记罗俊彦)开展联欢和举办舞会活动。焦化团总支那期间先后举办了“首届焦化集邮展”、“焦化书画摄影展”、“焦化乒乓球赛”等,当年我还为焦化首届集邮展设计了生肖龙年纪念封。不久我又相继担任了团总支宣传和组织委员,并开始介入民兵工作,加强了与总厂武装部和宣传部的联系。(图为80年代出席淮化团代会的焦化代表合影留念)</h3> <h3>  在焦化厂办公室工作,让我认识并熟悉了宋宪生、刘炳铎、朱振友、刘榴、陈传云、杨怀、周雪雯、王晓青、殷萍、唐秀珍等,其实认识刘榴的时候她还干电焊工呢,后来她担任分厂办事员,我们工作在一起就更加熟悉了。她喜欢小说应该是受她家老叶的影响,记得她家的女儿宝宝手风琴拉得非常棒,后来考上了蚌埠医学院口腔专业。刘榴的爱好很广泛,也是我的集邮小组成员,并且比我舍得还花几百元购买了“红楼梦小型张”,后来我们共同调到了公司机关,经常能碰面,仍然切磋集邮方面的内容。可是后来没想到她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实在让人唏嘘,因为她之前那么喜欢锻炼身体,心态方面也非常阳光,心情又那么乐观和开郎,实在让我想不到,甚至不愿相信……</h3> <h3>  有那么一段时间曾经管理了焦化厂的办公家俱,于是就知道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车间主任级别配置带“两斗橱”的办公桌,工段长级别配置“单斗橱”办公桌,班长级别配置“无斗橱”办公桌,无斗橱就是只有抽屉的办公桌。每次领办公桌都到行政科,那时焦化厂需求量大,一度还安排建安公司综合队负责专门制作。我管理办公桌“近水楼台”就把“两抽桌”,换成了工段长级别的“单斗橱”,后来到炼焦车间专职负责工会工作后,则用了综合队留下的“两斗橱”。但这个办公桌跟随我多年到了宣传部,直到统一更换新办公桌后,才把老桌子淘汰,由于有感情就一直放到报社车库,没想到最后被曾经的老同事陈昆鹏(宣传部借用司机)当作不用的物品送给收破烂的了,令我非常遗憾,因为办公桌里有我在焦化工作时期的部分工作日记等物品……</h3> <h3></h3><h3>【站在平台上的张震中去世也很多年了】</h3><h3> 二期焦炉即将投用的时候,在炼焦车间配套建成了两层楼男女澡堂,并准备在一回收鼓风机装置下建立“四班倒”自行车库,为此成立了隶属于分厂办公室直管的行政组。我也是第一次担任行政组长,那是1986年年尾岁首开始兼职干的,自己也没有经验,时任焦化厂办公室主任宋宪生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时,我当时真有些“受宠若惊”,毕竟20露头,组员都是老师傅,年龄最大的蒋祥慈1958年就参加工作了,李兴民等也都接近退休了。至今我仍记得班组成员:孙玉孔、周大功、张国良、蒋祥慈(几年前已去世)、李兴民、腾桂明、孙玉华、张丽君、谢守兰、谢桂珍、洪新成、张素红,、蒋培英、周兰、吴玉梅、杨守宣、潘淮建等,人员最多时有20多人。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因工作原因与腾桂明没有直接打架,而是一起摔跤的情景,说实话他身体也很壮实,年龄又比我大一点,但相互都没有被对方摔倒,后来也未再计较,都正常投入到工作中。</h3> <h3>  说到焦化澡堂,80年代焦化澡堂多达几十个,我所知道的除炼焦、备煤车间外,许多工段和班组都设有小澡堂,比如焦化食堂,隔壁电工班、备煤和机修部分班组,几乎都设有小澡堂。食堂的小澡堂子很受欢迎,分厂领导和部分办公室人员就经常“光顾”,放一大池子水几人洗没人打扰还是非常方便的,何况又干净又卫生,甚至有的一家老小在一起洗,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包括一些班组澡堂都是如此。</h3> <h3>  要说“春游”,在我内心里还是忘不了焦化组织的春游,那几年近的到舜耕山,远的可到黄山等,还报销部分费用,让兄弟分厂和车间的员工甚是“眼红”,那时候可没有双休日,只有单休日,关键是工作之余给你一定的时间,让你得到休整。说实话,分厂领导作出这个决策是大胆的,亦是担了一定责任的,总厂个别领导当时还是有异议的,由于我那时候已经到分厂办公室工作,亲眼看到分厂领导与总厂相关领导打电话“拍桌子”……(上图与焦化老同事杨建勇1985年在舜耕山春游时留影)</h3> <h3>  因为焦化厂有自己的食堂,每月适当进行贴补一些费用,那时候焦化组织到舜耕山近的地方还免费提供中餐,记得1987年春游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肚子开始饿了,送餐车来了,兴奋的是那个小包装内容非常实在,有面包、鸡蛋、火腿肠,还有卤菜、啤酒等,老伙计带着“四喇叭”收录机,放着邓丽君的磁带,在美妙动听的歌声中喝着啤酒,真是一个字“爽”!后来分厂先后组织到黄山、苏州、杭州、泰山、徐州等旅游风景区,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旅游过这些地方的。(上图为1987年我与刘杭见、程士彬一起到山东泰山旅游留念所拍)</h3> <h3>  1988年夏,我的工作关系转入炼焦车间专职工会副主席工作后,安全员工作交给了杨怀负责,仍兼职负责分厂宣传报道组组长和共青团组织工作(团总支书记李明升任车间党支部书记)。这期间团总支虽然李明兼职,但具体团组织和民兵工作,包括抗洪抢险、民兵训练、为民服务等日常工作多是我负责。</h3> <h3>  在我负责炼焦车间工会工作时有幸与炼焦干部和员工成为了新同事,让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焦炉工人的实干、拼搏、顽强以及吃苦耐劳的纯朴精神。在炼焦车间那段时间里,让我熟悉了曾经在炼焦工作过的卢纯华、柴彬、庞思荣、王惠兴、郑华、吴凡、周国培、刘德云、骆金龙、刘金圣、肖霞、赵新梅、方士梅、姚海英以及陈至立、陈强、邱国华、孟庆华、陈维如、许作玉、徐艳民、邵正君、张凤翅等。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大学毕业刚分配进厂的李军、郑义新和辛家旭等。</h3> <h3>  在焦化工作很多年的老员工不一定知道焦化的大事件发生时间,这里可以再“普及”一下:焦化一期焦炉是1967年开工建设,1970年10月1日建成的,一期焦炉于1987年12月26日停产待修。1987年6月12日,这一天焦化二期焦炉顺利推出第一孔合格焦碳。2008年11月19日二期焦炉推焦装煤现场操作最后一孔焦炭,正式宣布停产。</h3> <h3>  焦化不复存在转眼间己过十年了,总有很多东西无法挽留,比如消失的美好时光,渐行渐远的情感,总有很多留恋让我们难以割舍,比如工作多年的岗位,比如心中的梦想。人生路上有很多未知因素,时时改变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人生里,我们每一段走过的路,都在岁月中留下了回忆的印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那点点过往,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悲或喜的往事,都成为了各自人生中经历的阅历。面对未来,想想一条路如果走不通的时候,切不要一味眷恋前面的美丽风景,不要回望来时的行程,鼓足勇气果断转个弯,有可能就转出了又一个“柳暗花明”。</h3> <h3>【图为40年前拍的焦炉生产现场,其中有我熟悉的魏国平、骆金龙、陈强、吕乃三、孙宝庆、方海舟、闫思顺、杨胜怀等】</h3><h3>  生命苦短,需要静心品味,我们只有在有限的光阴里,把握好生命的尺度,学会包容,懂得相互理解和沟通,更要懂得感恩,并做到尊重和敬畏生命高于一切,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俗话说,不经历风雨,哪里才能见到彩虹!只有经历风霜雪雨的洗礼,才能进一步诠释人生道路上的精彩无处不在!只有珍惜当下的幸福时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平凡的日子里也同样带来美不胜收的感觉!愿时光不老,愿岁月静好!让我们一起向奋战在焦化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们致敬!</h3><h3> </h3><h3> 【曹辉2019年2月14日写于都江堰】</h3> <h3>【40多年前拍的焦炉红旗班组,曾经熟悉的孟庆华、刘德云、孙宝庆、张凤翅、王其凤等都在其中】</h3> <h3>【30多年前拍的章湧江、卢纯华、马金荣、刘恩来、朱明修、张道平、李和昌、葛东方等】</h3> <h3>【淮化首届金秋乒乓球比赛,焦化工会易之祥和运动员代表董斌、王树新等走进开幕式】</h3> <h3>【30多年前拍的张震国、吴亦芳、冯学、王献好、李明、李焕英、章冠忠】</h3> <h3>【图为我80年代拍摄的炼焦车间员工徐敬堂】</h3> <h3>【图为我30年前拍的回收车问员工亚萍在领奖】</h3> <h3>【图为我90年拍的炼焦车间员工肖霞、方士梅、赵新梅、王斌】</h3> <h3>【图为我80年代拍的炼焦车间员工杨阜】</h3> <h3>【80年代拍的焦化厂蓝球队获得总厂第一名,朱明修和蓝球队员叶珑、许良友代表全队领奖】</h3> <h3>【刘黎阳和席跃祖】</h3> <h3>【我当年拍的叶珑、方彪、江楠正在参加QC活动上过《淮南日报一版》】</h3> <h3>【叶珑、方彪、江楠】</h3> <h3>【我早年拍的焦化安全知识竞赛场面,明显看出来彩色胶卷己很难达到想要的那种原始色彩】</h3> <h3>【1986年11月7日焦化厂动力苯开工典礼】</h3> <h3>【当年开会时我抢拍的镜头可能现在他们都没看到过】</h3> <h3>【图为机修车间起重工房新奇】</h3> <h3>【瞧瞧,那时候的马金荣、柴娴礼在拨河比赛中多么投入,徐友志也在为她们现场加油,随后不久他就调到外地去了】</h3> <h3>【30年前的焦化厂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工作场景】</h3> <h3>【30年前拍的炼焦车间员工易敏】</h3> <h3>【30年前焦化机关团支部团员青年在龙湖公园】</h3> <h3>【看看当年淮化足球队中有多少焦化厂员工】</h3><h3><br></h3><h3><br></h3><h3>文字:曹 辉 </h3><h3>摄影:羿俊峰</h3><h3> 周晓春</h3><h3> 曹 辉</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谢谢观看!</font></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