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那些金戈铁马的日子(上)

萧湘子

<h1> (一<b>)少年从军</b></h1><h5><b></b></h5> <h1><b style="color:rgb(1, 1, 1);">追忆那些金戈铁马的日子</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深冬的乌鲁木齐,滴水成冰,寒霜如刀。在最冷的日子里,那个老人去了。</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他是我的父亲。一九三一年二月出生在山东惠民县大桑落墅乡的一个贫瘠的乡村里。祖上三代务农,终年食不果腹。只在他爷爷辈上稍有起色,有了一挂马车,从乡里到惠民县城跑跑运输,算是薄有积蓄。他的奶奶抄持全家,攥金出水。但在见识上不让须眉,在他七八岁光景,力排众议,入了私塾,认得几个字,算是打下了一点文化基础。</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1944年春正是青黄不接,饿殍遍野的时候。生逢乱世,年仅13岁的他,为了活命,跟着大伯,离家出走,参加了当时的惠民地区区小队民兵组织,从此踏上了他光荣的革命生涯。从1944年初到日本鬼子投降的一年半中,他们这只杂牌队伍配合晋、冀、鲁、豫军区的正规部队,在鲁西北的沟沟坎坎里,奔驰谋做,骚扰日寇,也发生过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在后来离休的清静日子里,我发现他左腿肚子上有一块拇指大的疤,曾经问过他,他告诉我:就是在那时,被鬼子撵的到处跑,因为年龄小,在翻越一堵矮墙时不利索,被鬼子一枪打中,翻下了墙头。我调侃他:你当时不觉得疼吗?他说:当时只顾保命,哪里顾得上疼。小鬼子追到墙边,我们早没影了。我道:比兔子窜的还快?他道:是那样的。几十年后我才悟‘道’:他们当时还是些孩子,历险境而不拒,担重任而不觉。非亲身经历者,不能有如此确凿、笃实之语。</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举国欢腾。十多天前,他们这些‘土八路’被山东河套县区中队正式收编,虽然还是地方武装,但是进入档案记载的正式参加革命的时间,就是从这里开始了。 </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1946年10月,359旅派张仲瀚到华东解放区扩军,1947年2月底在山东阳信举行成立典礼。这只新军命名为:渤海军区教导旅。全旅三个团,总兵力8000余人,全部是山东子弟兵。其后经2个月大练兵,这只由农民组成的新军,已初具战斗力。当年四月已加入惠民县新兵独立团的河套中队和部分地方武装近两千人又补充进教导旅,使全旅人数达到上万人。当时的教导旅隶属华东野战军,其司令员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毅。那么,陈毅的部队为什么来到了西北的战场上,并且从渤海之滨一直打到了皑皑白雪的天山脚下?因为老爷子在这只部队里,所以有必要把他的来龙去脉交代一下…</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6夏,风云突变,国共重启战端。30万国民党大军包围了不到6万人的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把他们压缩在鄂、豫、陕三省交界处一个长不过50公里、宽不过30公里的狭长范围里。围的铁桶一般。蒋介石铁了心要吃掉中原解放军,让皖南事变再重演一次。六月二十六日,著名的中原大突围开始了。突围的谋划是:皮旅向东,假扮主力,先声夺人,发起攻击。李先念、王树声、王震率中原主力向西,穿过平汉铁路,再图后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原突围,以一敌五,用惨烈形容也不为过。主力过平汉线,又陷重围,杀的昏天黑地,血染征袍…除皮定均一部保全外,主力四散,十去六、七。王震率359旅杀透重围,北上延安,已不足两千人。陕北地瘠人稀,难以扩军,为求发展 ,王震上书中央军委,批准后,就有了上文提到的渤海大扩军,成立教导旅的事……</b></p><h1><b style="color:rgb(1, 1, 1);">  1947年10月,教导旅在庆云大阅兵。得益于陈毅司令员的帮助,莱芜战役胜利后的装备、淄重全部给了教导旅。此时万名指战员威武整齐,钢枪闪亮,杀气隐隐,已成气候。随后,经德州,出山东,过邯郸。(已到河北)11月下旬,到达河北武安。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史称:武安誓师。誓师大会上教导旅由华东军区移交西北军区,正式归人西北野战军序列。改称:西北野战军二纵独立第6旅,旅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付政委:熊晃,参谋长:刘鹏。(就是以后的二军六师)下辖:16.17.18.三个团。16团团长,刘克明,政委,阎化一。17团团长,金忠藩,政委,肖友明。18团团长,陈实,政委,于侠。老爷子就在16团一营三连当战士,时年仅16岁。从 47年二月阳信典兵,到10月大阅兵,再到11月的誓师大会。这只部队有大半年没有仗打,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这底气也是来自于当时的装备,是西北野战军里最好的,一个教导旅就有33门火炮,当时是真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势头。</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1947年12月中旬,教导旅在王震率领下,首战运城。配合其他部队,历时十天,围歼运城、安邑守敌1.3万人。威震晋南,山东子弟兵初露锋芒。</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未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