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寻根(松江广富林遗址)

咯咯

<h3>摄影:仓鼠、咯咯</h3><h3>撰写:咯咯</h3> <h3>一座上海文化事业的新地标;探究海派文化之旅,追寻上海历史之根。</h3><h3>2019.2.6乘着新春假期,我们来到了松江广富林遗址,品味自然生态之美;享受休闲旅游之乐。</h3> <h3>走进广富林遗址公园,仿佛来到了一座繁荣古城。</h3><h3>“漂浮”在水面上的红色斜屋顶,烟雾缭绕,仿佛仙境。</h3> <h3>白墙黛瓦的徽派院落,清净幽远,抬眼看去,马头墙、屋脊、廓柱、门墙和木窗上的雕花,古朴雅致.....</h3> <h3>一把门锁锁住了小院的风情,也增加了我琛寻它的好奇</h3> <h3>紫衣巷西侧的徽式建筑,是明清木雕珍藏馆,馆内300多件从徽州收集的民居木雕器件一字排开</h3> <h3>木雕器件生动传神,雕化栩栩如生,可谓珍品</h3> <h3>“皇甫春晓”是一座仿唐古建筑门楼。</h3><h3> 里面分布着朵云书院、墨宁国乐、禅茶馆......</h3> <h3>我们折身走进朵云书院,里面跟外面筒直是两个世界,满满的书香气息让人窒息,其分为两层,一楼是图书陈列,阅读和讲座,二楼用来举办展览,提供品茗,阅读和交流。</h3> <h3>走走停停,看看,拍拍.......</h3> <h3>大道上的牌坊,飞檐斗拱,颇有气势,“云蒸霞蔚”四个大字金光闪闪</h3> <h3>小桥流水、古条石、静谧中散发着闲情野趣</h3> <h3>  一波碧水,几许倒影,喜欢这里的环境与宁静,哪怕坐在水边发发呆也是不错的享受</h3> <h3>陈子荣纪念馆</h3><h3>出生于广富林的陈子荣,是明末清初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为崇祯十年进士,松江诗派的代表人物。</h3> <h3>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广富林地标性建筑——富林塔</h3> <h3>富林塔的左边为知也禅寺,右面是“三元宫”,仿汉唐风格,庄重大气。</h3><h3>佛教道教左邻右舍,中间一塔分割两家,算是儒家文化,道释儒三教和睦相处。</h3> <h3>朱红色的墙,耸立的门楼,一脚踏入,宁静古朴。</h3> <h3>敲响新年钟声,祝愿全家来年一切顺顺利利,平平安安。</h3> <h3>这些临水而建、浮在水面的尖顶建筑就是遗址博物馆,是展示区内最大的亮点。博物馆主体结构都隐藏在水下,水面上只有屋顶,以此隐喻远古文化的深藏不露和深厚底蕴。</h3> <h3>从检票口进入,寻找上海之根,一步步往下走,像是来了一场穿越之旅,从史前文明,一直到近代上海。</h3> <h3>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根雕造型。</h3> <h3>跟着指示牌一路往下,便看到了还原的考古现场,里面都是些人物模型,生动形象,完全可以以假乱真了。</h3> <h3>沿着路标前往遗址发现现场,这里分了几个不同的单元,还原了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和村落的样貌,向我们展示着远古时期的名俗名风,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渔猎耕作、采摘果实、饲养家蓄、搭建房屋......</h3> <h3>到云间纪事单元,仿佛时空变换,十里长街的繁华近在眼前,这里的集市热闹非凡,这里民众安居乐业。</h3> <h3>明清时期的米行、酒铺、药店、布店、豆腐坊、锈坊、竹器店等等.....,一路铺开。</h3> <h3>越往前走,年代越靠近,松江火车站,铛铛车、申报馆......,民国时期的上海城市风貌呈现眼前,真像穿越时空去走了一趟,恍惚一瞬走过了千年。</h3> <h3>整个场馆的探索,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近代,一些老式家具,到现在还能从寻常百姓家寻觅到他们的踪迹,比如555牌钟,那个时候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还有那些老照片,高度还原了老上海的样子。</h3> <h3>  从博物馆出来,我驻足回眸凝望:波光粼粼的湖水,包容了漂浮着屋顶。远古和现代被粉墙黛瓦,圈在祖宗留下的遗址上。</h3> <h3>  我闭目沉思:广富林给了我们什么?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广富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悠久的历史神话......</h3>